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怎么翻译?

作者&投稿:潜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怎么翻译?~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意思是:治理国家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他说话不谦让。
出自《论语·先进》: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扩展资料: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
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孔子认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先进篇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治理国家,靠的是礼仪,他说话如此不谦虚,所以我才讥笑他.(哂:讥笑,根据整句的意思 我觉得应该是讥笑比较合适)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日我离去(往:去的意思 怎么是出征?)的时候,杨柳的枝条随风摇摆,今天我来故地怀旧(思是指怀旧这里一定要翻译),却雨雪纷纷.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并非只有圣贤的人才有这样的追求(心:想法 思想 追求)人人都有,圣贤无非是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追求罢了
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现在大王你能与百姓分享快乐,那么就真正可以称霸天下了.(前面那个王是指大王,后面那个王是动词 称王)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

可翻译为: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

For the country with propriety, not their words

孔子的话吧 ,意思是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可是他却出言不逊,所以笑他


《四子侍坐》论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可见,孔子“与点”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 ⑵从孔子对子路和曾皙的不同态度看。《侍坐》章记载,在子路言志之后,“夫子哂之”。一“哂”一“与”,态度截然不同。孔子为什么要“哂”子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讲自己能治“千乘之国”,是不谦虚的。如果曾点志在把国家治理成一个...

其言不让中其的用法
用法其言不让的其在这里是人称代词,意思是“他”(即原文中的子路)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其言不让的意思是“他说话不谦让”。原文: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他说话不谦让,因此要讥讽地笑他。”

《论语》先进篇原文及翻译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同孔子坐着。孔子说:“我比你们年龄都大...

孔子踏青文言文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

论语第第十一章的解析 100字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注:以:因为。 率尔:轻率...

孔子游国文言文翻译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发处篡肺诂镀磋僧单吉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 孔子说:“因为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翻译及注释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是后人所加。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

孔子游国翻译文言文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

为什么孔子说亦各言其志也,却取笑仲由的志向?
孔子说得很清楚: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其不让表现在:1.态度不谦虚。老师刚说完他就发言,不好好思考,也不谦让别的同学。2.他的志向过于远大,孔子认为他做不到。用三年时间让一个处境极其困难的小国家的人民“知方”,就是文明素质高,确实谁都做不到。3.轻视孔子。孔子是礼乐专家,子路却无...

求论语中的先进篇原文和译文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22)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 (1)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也:虽然我比你们的年龄稍长...

永川市18513996767: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怎么翻译? -
柯雁复方:[答案]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

永川市18513996767: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怎么翻译? -
柯雁复方: 孔子的话吧 ,意思是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可是他却出言不逊,所以笑他

永川市18513996767: 英语翻译这是里边的一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的言论是不以为然的,翻译成讥笑或嘲笑,在逻辑上与上边这一句讲得更通.如果翻... -
柯雁复方:[答案] 我个人认为,“哂”这个字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点儿嘲笑,讥笑的意思,但是程度很浅.嘲笑,讥笑的意思与语气都太重了,... 可以说是没有合适的词可以取代“哂”,不如不翻译,或者翻译成“不以为然的笑了一下”. 以上是在下一些粗浅的看法.抛砖...

永川市18513996767: 夫子哂之的之什么意思 -
柯雁复方: 代词,代指子路"夫子哂之"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边的一句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的言论是不以为然的,翻译成讥笑或嘲笑,在逻辑上与上边这一句讲得更通.如果翻译成笑,不能表示出孔子的态度.那这...

永川市18513996767: 为囯以礼,其言不让以 -
柯雁复方: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意思 治理国家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他说话不谦让,因此要讥讽地笑他.

永川市18513996767: 英语翻译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今王与百姓... -
柯雁复方:[答案]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治理国家,靠的是礼仪,他说话如此不谦虚,所以我才讥笑他.(哂:讥笑,根据整句的意思 我觉得应该是讥笑比较合适)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日我离去(往:去的意思 怎么是出征?...

永川市18513996767: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是的翻译或用法 -
柯雁复方: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他说话不谦让,因此要讥讽地笑他.”故,因此的意思.

永川市18513996767: 英语翻译翻译: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 -
柯雁复方:[答案] 1 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 2 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可是他却出言不逊,所以笑他. 3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 1 石破天惊逗秋雨. 2 荒忽兮远望,

永川市18513996767: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翻译是什么? -
柯雁复方: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源自《论语》.先解释词语.者: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相当于逗号.暮春者:春天的末期,有的版本“暮”为“莫”,是古今字的差别,意义相同.春服:春装,脱掉棉袄时的着装.既成:已经成为.这里指已经换成(春装).冠者:戴帽子的人.古代的未成年人不戴帽子.成年时有“冠礼”,开始戴帽子,因此,古文中的冠者指成年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人”.整句话可翻译为:暮春时节,穿上春服,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