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大略》中提出"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作者&投稿:大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荀子》中《天论》这篇文章的翻译~

【原 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译 文】
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农业生产荒废而又开支浪费,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生活资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产活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所以水旱灾害没有到来就发生饥荒,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疫病,自然界反常现象没有出现就发生祸害。遇到的天时和太平时期相同,可是遭到的灾祸却与太平时期大不相同,这不能埋怨天,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说,明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应采取的行动,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
社会的太平和动乱,是天决定的吗?回答说:日月星等天体运行和历法现象,这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这样的自然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太平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是时节变化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在春夏都生长茂盛起来,在秋冬则收获储藏起来,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把国家治理好了,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时节变化决定的。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得到土地便生长,离开土地就死去,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使国家大治,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土地决定的。……
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国都里的人都惊恐。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答道:没有什么。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对它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这些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君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这些观象一样也不出现,也没有好处。所以说,流星坠落,树木作响,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认为它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
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这是为什么?答道:没有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样。出现日蚀月蚀就敲击锣鼓去抢救,天旱就举行求雨的祭祀,先占卜然后才决定大事,不是用它来作为得到所祈求的东西的手段,只不过用它为政事作装饰。所以君子把它看作是一种文饰,可是普通百姓却把它看作神灵存在的具体表现了。认为是一种装饰手段就会有好处,认为有神灵就有害处了。
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显明的;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显明的;在万物中,没有什么比珠玉更显明的;在人类所具有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所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它的光辉就不会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起来,它们的光辉和润泽就不会广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外面,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礼义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执政者的功绩和名声就不会显赫。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国家的命脉决定于礼制。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很危险;如果使用权术、颠覆、阴险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

1、原文: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 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荀子·大略》)

2、译文:

概括地说,统治人民的君主,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贪图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
  想要接近那四旁,那就不如在中央。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一定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区,这是一种礼制。


荀子在《大略》中提出"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
1、原文: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 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荀子·大略》)2、译文:概括地说,统治人民的君主,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贪图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想要接近那四旁,那就不如在中央。...

荀子.大略全文
最后,荀子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学习和教育,才能转化人性,使人为善。他提倡人们要勤奋学习,追求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同时,文中也提出了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整体上,荀子在《大略》一文中融合了他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政治主张,对人性、修养、礼仪法度以及社会和谐等问题...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出自哪本书?
这句话出自《荀子·大略》。选段: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译文:君子穷困而不丧失志气,劳累而不苟且偷安,面临祸患而不背弃平时坐席上说的话。岁月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的坚毅挺拔,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的志向...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汉朝,宋明以及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题库及答案
(《大略》)基于此,在君与民的政治互动关系上,荀子提出了他的新思想——君民舟水论.他说:“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中国的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谁最先提出?
(《荀子•大略》)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才能安宁。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倡导学而至善。 5、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796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秦九韶的什么著作提出了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在什么著作提出了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在《数书九章》这本著作中提出了正负开方术。《数书九章》是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作的数学著作,《数书九章》原本叫《数术大略》,秦九韶总结并改进了《九章算术》的“开方术”与刘益的“正负开方术”,提出了一种求一元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数书九章》的简介 《数书九章》共列算...

《荀子》赏析
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

子道作品一览
《性恶第二十三》: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引导来矫正。《君子第二十四》:定义君子的标准,强调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重要性。《成相第二十五》:可能涉及韵文或歌曲的形式,展示了荀子的艺术见解。《赋第二十六》:可能是赋体散文,探讨丰富多样的主题。《大略第二十七》:概括性的理论概述,...

谁知道5位中国数学家的成就,简要概括一下
1.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推算出了圆周率。2.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他创立了墨家学派。3.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 的杰作《九章...》4.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5.秦九韶。在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

宣化县17748357133: 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谈狗安捷:[选项] A. 以礼为本 B. 依法治国 C. 隆礼重法 D. 君主集权

宣化县17748357133: ...之关系的认识为基础.《老子》六十四章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是借助于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微”与“著”的关系.《... -
谈狗安捷:[答案] 5.D6.A7.C(是释“慎独”的)

宣化县17748357133: 如何识别人才?如何定义人才?如何使用人才? -
谈狗安捷: 从古代儒家思想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荀子?大略》中关于对人才的论述与各位分享.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荀...

宣化县17748357133: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谈狗安捷: 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原文是:“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

宣化县17748357133: 《荀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谈狗安捷: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这部书是荀子晚年为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存的学术思想而编写的.《荀子》一书现存32篇,一般认为,《大略》以下...

宣化县17748357133: 孔子说的“义”是什么 -
谈狗安捷: 仁义

宣化县17748357133: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 《荀子·大略》. 寓意是什么?
谈狗安捷:本意是指天寒才知道松柏不怕寒冷,危机关头方显君子本色.或者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寓意是指一个人不经过严酷的的历练和考验,很难识别出其坚强的君子品质.

宣化县17748357133: “人无理则不立......”是谁说的 -
谈狗安捷: “人无理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2000年多前孔子曾说过.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理,则不宁.”荀子这话是对孔子人道观的引申.虽然话是出自《荀子》,但不是楼上说的《荀子·大略》第二十七篇,第二十七篇是没有这一段话的.荀子·大略篇第二十七 ,在线阅读地址: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Literature/SHL-DL/SHL-DL-8258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宣化县17748357133: (《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段话深刻阐明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之间的关系.我们尊重教师... -
谈狗安捷:[选项]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宣化县17748357133: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什么意思?出处? -
谈狗安捷: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 《庄子·天地》 《东方朔传》: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匈匈:议. 君子不因为小人的议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