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注音

作者&投稿:占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老子道德经的注音和译文?~

  dao de jing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俗译】
  断绝智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没有分别计较的忧愁。则可以免除世俗之忧,也就是与世俗的“忧”隔绝开来。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老子》第六十八章

shàn 善 wãi 为 shì 士 zhě 者 , bù 不 wǔ 武 ; shàn 善 zhàn 战 zhě 者 , bù 不 nù 怒 ; shàn 善 shânɡ 胜 dí 敌 zhě 者 , bù 不 yǔ 与 ; shàn 善 yînɡ 用 rãn 人 zhě 者 , wãi 为 zhī 之 xià 下 。 shì 是 wâi 谓 bú 不 zhēnɡ 争 zhī 之 dã 德 , shì 是 wâi 谓 yînɡ 用 rãn 人 zhī 之 lì 力 , shì 是 wâi 谓 pâi 配 tiān 天 ɡǔ 古 zhī 之 jí 极

【解释】 善于作武士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不靠愤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靠对打;善于用人的,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德行,这叫做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与天道符合,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老子》第六十九章

yînɡ 用 bīnɡ 兵 yǒu 有 yán 言 : “ wú 吾 bù 不 ɡǎn 敢 wãi 为 zhǔ 主 , ãr 而 wãi 为 kâ 客 ; bù 不 ɡǎn 敢 jìn 进 cùn 寸 , ãr 而 tuì 退 chǐ 尺 。 ” shì 是 wâi 谓 xínɡ 行 wú 无 xínɡ 行 ; rǎnɡ 攘 wú 无 bì 臂 ; rēnɡ 扔 wú 无 dí 敌 ; zhí 执 wú 无 bīnɡ 兵 。 huî 祸 mî 莫 dà 大 yú 于 qīnɡ 轻 dí 敌 , qīnɡ 轻 dí 敌 jǐ 几 sànɡ 丧 wú 吾 bǎo 宝 。 ɡù 故 kànɡ 抗 bīnɡ 兵 xiānɡ 相 ruî 若 , āi 哀 zhě 者 shânɡ 胜 yǐ 矣

【解释】 用兵的说过:我不敢主动进攻而要防守,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这就叫做没有阵势可摆,没有胳膊可举,没有敌人可打,没有武器可拿。祸害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我的法宝。所以两军势力相当,悲愤的一方会得到利。
《老子》第七十章

wú 吾 yán 言 shân 甚 yì 易 zhī 知 , shân 甚 yì 易 xínɡ 行 。 tiān 天 xià 下 mî 莫 nãnɡ 能 zhī 知 , mî 莫 nãnɡ 能 xínɡ 行 。 yán 言 yǒu 有 zōnɡ 宗 , shì 事 yǒu 有 jūn 君 。 fū 夫 wãi 唯 wú 无 zhī 知 , shì 是 yǐ 以 bù 不 wǒ 我 zhī 知 。 zhī 知 wǒ 我 zhě 者 xī 希 , zã 则 wǒ 我 zhě 者 ɡuì 贵 。 shì 是 yǐ 以 shânɡ 圣 rãn 人 bâi 被 hâ 褐 ãr 而 huái 怀 yù 玉


【解释】 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天下竟没人懂,没人实行。言论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主心骨。由于人们的无知,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很少,效法我的就可贵了。所以圣人穿的虽不好怀里却揣着美玉。
《老子》第七十一章

zhī 知 bù 不 zhī 知 , shànɡ 尚 yǐ 矣 ; bù 不 zhī 知 zhī 知 , bìnɡ 病 yě 也 。 shânɡ 圣 rãn 人 bù 不 bìnɡ 病 , yǐ 以 qí 其 bìnɡ 病 bìnɡ 病 。 fū 夫 wãi 唯 bìnɡ 病 bìnɡ 病 , shì 是 yǐ 以 bù 不 bìnɡ 病


【解释】 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最好,不止到自以为知道就是毛病,正因为把这种毛病当作病,所以才没有病。圣人没有毛病,因为他把这种毛病当作 病,所以才没有病。
《老子》第七十二章

mín 民 bú 不 wâi 畏 wēi 威 , zã 则 dà 大 wēi 威 zhì 至 。 wú 无 xiá 狎 qí 其 suǒ 所 jū 居 , wú 无 yàn 厌 qí 其 suǒ 所 shēnɡ 生 。 fū 夫 wãi 唯 bù 不 yàn 厌 , shì 是 yǐ 以 bù 不 yàn 厌 。 shì 是 yǐ 以 shânɡ 圣 rãn 人 zì 自 zhī 知 bù 不 zì 自 jiàn 见 ; zì 自 ài 爱 bù 不 zì 自 ɡuì 贵 。 ɡù 故 qù 去 bǐ 彼 qǔ 取 cǐ 此


【解释】 人民不怕威胁时,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生,不要堵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感到压迫。所以圣人只求能自知而不自我表现,只求自爱而不自居高贵。所以要抛弃后者保持前者。
《老子》第七十三章

yǒnɡ 勇 yú 于 ɡǎn 敢 zã 则 shā 杀 , yǒnɡ 勇 yú 于 bù 不 ɡǎn 敢 zã 则 huï 活 。 cǐ 此 liǎnɡ 两 zhě 者 , huî 或 lì 利 huî 或 hài 害 。 tiān 天 zhī 之 suǒ 所 â 恶 , shú 孰 zhī 知 qí 其 ɡù 故 ? tiān 天 zhī 之 dào 道 , bú 不 zhēnɡ 争 ãr 而 shàn 善 shânɡ 胜 , bù 不 yán 言 ãr 而 shàn 善 yìnɡ 应 , bù 不 zhào 召 ãr 而 zì 自 lái 来 , chán 繟 rán 然 ãr 而 shàn 善 mïu 谋 。 tiān 天 wǎnɡ 网 huī 恢 huī 恢 , shū 疏 ãr 而 bù 不 shī 失


【解释】 勇于有胆量就会死,勇于没胆量就会活。这两种“勇于”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讨厌的,谁知道是因为什么?所以圣人也难于解说明白。天的道,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答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慢条斯理的而善于谋划。天网广大无边,网孔虽稀,而从没有遗漏。
《老子》第七十四章

mín 民 bú 不 wâi 畏 sǐ 死 , nài 奈 hã 何 yǐ 以 sǐ 死 jù 惧 zhī 之 ? ruî 若 shǐ 使 mín 民 chánɡ 常 wâi 畏 sǐ 死 , ãr 而 wãi 为 qí 奇 zhě 者 , wú 吾 dã 得 zhí 执 ãr 而 shā 杀 zhī 之 , shú 孰 ɡǎn 敢 ? chánɡ 常 yǒu 有 sī 司 shā 杀 zhě 者 shā 杀 。 fū 夫 dài 代 sī 司 shā 杀 zhě 者 shā 杀 , shì 是 wâi 谓 dài 代 dà 大 jiànɡ 匠

zhuï 斫 , fū 夫 dài 代 dà 大 jiànɡ 匠 zhuï 斫 zhě 者 , xī 希 yǒu 有 bù 不 shānɡ 伤 qí 其 shǒu 手 yǐ 矣


【解释】 人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使人民经常怕死,对那些捣乱的人,我把他们抓来杀掉,谁还敢?应由专管杀人的人去杀。要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正如同代替木匠去砍头。要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老子》第七十五章

mín 民 zhī 之 jī 饥 , yǐ 以 qí 其 shànɡ 上 shí 食 shuì 税 zhī 之 duō 多 , shì 是 yǐ 以 jī 饥 。 mín 民 zhī 之 nán 难 zhì 治 , yǐ 以 qí 其 shànɡ 上 zhī 之 yǒu 有 wãi 为 , shì 是 yǐ 以 nán 难 zhì 治 。 mín 民 zhī 之 qīnɡ 轻 sǐ 死 , yǐ 以 qí 其 shànɡ 上 qiú 求 shēnɡ 生 zhī 之 hîu 厚 , shì 是 yǐ 以 qīnɡ 轻 sǐ 死 。 fū 夫 wãi 唯 wú 无 yǐ 以 shēnɡ 生 wãi 为 zhě 者 , shì 是 xián 贤 yú 于 ɡuì 贵 shēnɡ 生


【解释】 人民所以饥饿,是由于上面租税太多,所以才饥饿。人民所以难治理,是因为上面有所妄为,所以难治理。人民之所以不重视自己生命,是因为上面过分地保养自己的生命。所以人民才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过分看重生命的人,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老子》第七十六章

rãn 人 zhī 之 shēnɡ 生 yě 也 rïu 柔 ruî 弱 , qí 其 sǐ 死 yě 也 jiān 坚 qiánɡ 强 。 cǎo 草 mù 木 zhī 之 shēnɡ 生 yě 也 rïu 柔 cuì 脆 , qí 其 sǐ 死 yě 也 kū 枯 ɡǎo 槁 。 ɡù 故 jiān 坚 qiánɡ 强 zhě 者 sǐ 死 zhī 之 tú 徒 , rïu 柔 ruî 弱 zhě 者 shēnɡ 生 zhī 之 tú 徒 。 shì 是 yǐ 以 bīnɡ 兵 qiánɡ 强 zã 则 miâ 灭 , mù 木 qiánɡ 强 zã 则 zhã 折 。 qiánɡ 强 dà 大 chù 处 xià 下 , rïu 柔 ruî 弱 chù 处 shànɡ 上


【解释】 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人死后身体是僵硬的。万物草木活着时是柔软脆弱的,它们死后 就变得枯槁了。所以僵硬的属于死亡一类,柔软的属于生存一类。所以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僵硬就会被摧折。僵硬的处于下降状态,柔软的处于上升状态。
《老子》第七十七章

tiān 天 zhī 之 dào 道 , qí 其 yïu 犹 zhānɡ 张 ɡōnɡ 弓 yú 欤 ? ɡāo 高 zhě 者 yì 抑 zhī 之 , xià 下 zhě 者 jǔ 举 zhī 之 ; yǒu 有 yú 馀 zhě 者 sǔn 损 zhī 之 , bù 不 zú 足 zhě 者 bǔ 补 zhī 之 。 tiān 天 zhī 之 dào 道 , sǔn 损 yǒu 有 yú 馀 ãr 而 bǔ 补 bù 不 zú 足 。 rãn 人 zhī 之 dào 道 , zã 则 bù 不 rán 然 , sǔn 损 bù 不 zú 足 yǐ 以 fânɡ 奉 yǒu 有 yú 馀


shú 孰 nãnɡ 能 yǒu 有 yú 馀 yǐ 以 fânɡ 奉 tiān 天 xià 下 , wãi 唯 yǒu 有 dào 道 zhě 者


shì 是 yǐ 以 shânɡ 圣 rãn 人 wãi 为 ãr 而 bù 不 shì 恃 , ɡōnɡ 功 chãnɡ 成 ãr 而 bù 不 chù 处 , qí 其 bù 不 yù 欲 jiàn 见 xián 贤


【解释】 天的道不正象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些,低了就抬高些,有多余的就减少些,不足的就补充些。天的道减少有余的补足不足的,热闹的道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不足的补充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因而圣人干完事情却没有仗恃,成功了自己不居功,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贤能。
《老子》第七十八章

tiān 天 xià 下 mî 莫 rïu 柔 ruî 弱 yú 于 shuǐ 水 , ãr 而 ɡōnɡ 攻 jiān 坚 qiánɡ 强 zhě 者 mî 莫 zhī 之 nãnɡ 能 shânɡ 胜 , yǐ 以 qí 其 wú 无 yǐ 以 yì 易 zhī 之


ruî 弱 zhī 之 shânɡ 胜 qiánɡ 强 , rïu 柔 zhī 之 shânɡ 胜 ɡānɡ 刚 , tiān 天 xià 下 mî 莫 bù 不 zhī 知 , mî 莫 nãnɡ 能 xínɡ 行


shì 是 yǐ 以 shânɡ 圣 rãn 人 yún 云 : “ shîu 受 ɡuï 国 zhī 之 ɡîu 垢 , shì 是 wâi 谓 shâ 社 jì 稷 zhǔ 主 ; shîu 受 ɡuï 国 bù 不 xiánɡ 祥 , shì 是 wãi 为 tiān 天 xià 下 wánɡ 王 。 ” zhânɡ 正 yán 言 ruî 若 fǎn 反

【解释】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破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没有别的东西能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却不能实现。因此圣人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国家的领导。承担全国的灾殃,才能当天下的王。正话好象是反话。
《老子》第七十九章

hã 和 dà 大 yuàn 怨 , bì 必 yǒu 有 yú 馀 yuàn 怨 ; bào 报 yuàn 怨 yǐ 以 dã 德 , ān 安 kě 可 yǐ 以 wãi 为 shàn 善


shì 是 yǐ 以 shânɡ 圣 rãn 人 zhí 执 zuǒ 左 qì 契 , ãr 而 bù 不 zã 责 yú 于 rãn 人 。 yǒu 有 dã 德 sī 司 qì 契 , wú 无 dã 德 sī 司 châ 彻


tiān 天 dào 道 wú 无 qīn 亲 , chánɡ 常 yǔ 与 shàn 善 rãn 人


【解释】 和解深重的仇怨,必然还会有遗留的仇怨,这怎么算作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虽然拿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强迫人家还债。只拿着借据的是有德的人,只管收债的是无德的人。天道对人无所偏爱,经常帮助有德的人。
《老子》第八十章

xiǎo 小 ɡuï 国 ɡuǎ 寡 mín 民 。 shǐ 使 yǒu 有 shãn 什 bï 伯 zhī 之 qì 器 ãr 而 bú 不 yînɡ 用 ; shǐ 使 mín 民 zhînɡ 重 sǐ 死 ãr 而 bù 不 yuǎn 远 xǐ 徙 。 suī 虽 yǒu 有 zhōu 舟 yú 舆 , wú 无 suǒ 所 chãnɡ 乘 zhī 之 , suī 虽 yǒu 有 jiǎ 甲 bīnɡ 兵 , wú 无 suǒ 所 chãn 陈 zhī 之 。 shǐ 使 mín 民 fù 复 jiã 结 shãnɡ 绳 ãr 而 yînɡ 用 zhī 之

ɡān 甘 qí 其 shí 食 , měi 美 qí 其 fú 服 , ān 安 qí 其 jū 居 , lâ 乐 qí 其 sú 俗 。 lín 邻 ɡuï 国 xiānɡ 相 wànɡ 望 , jī 鸡 quǎn 犬 zhī 之 shēnɡ 声 xiānɡ 相 wãn 闻 , mín 民 zhì 至 lǎo 老 sǐ 死 , bù 不 xiānɡ 相 wǎnɡ 往 lái 来


【解释】: 国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远方迁移;虽有船车,没有乘坐的必要;虽有武器装备,没有陈列的必要。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吃得香甜,穿的美观。住的安逸,过得欢乐,邻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着。而人民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一章

xìn 信 yán 言 bù 不 měi 美 , měi 美 yán 言 bù 不 xìn 信 。 shàn 善 zhě 者 bù 不 biàn 辩 , biàn 辩 zhě 者 bú 不 shàn 善 。 zhī 知 zhě 者 bù 不 bï 博 , bï 博 zhě 者 bù 不 zhī 知 。 shânɡ 圣 rãn 人 bù 不 jī 积 , jì 既 yǐ 以 wãi 为 rãn 人 jǐ 己 yù 愈 yǒu 有 , jì 既 yǐ 以 yǔ 与 rãn 人 jǐ 己 yù 愈 duō 多

tiān 天 zhī 之 dào 道 , lì 利 ãr 而 bù 不 hài 害 ; shânɡ 圣 rãn 人 zhī 之 dào 道 , wãi 为 ãr 而 bú 不 zhēnɡ 争


【解释】 :真实的话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话不见得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者不是善良的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专门知识。圣人没有积蓄,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力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道有利万物而不加伤害。圣人的道即使做点什么,也不跟人家争夺。

用谷歌翻译。 http://translate.google.cn/# 如 将中文译成中文(简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é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Dì yīzhāng dào kě dào, fēicháng dào. Míng kě míng, fēicháng míng. Wú, míng tiāndì zhī shǐ, yǒu, míng wànwù zhī mǔ. Gù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 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ào (jiào). Cǐ liǎng zhě tóng chū 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zhīyòu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 Dì èr zhāng tiānxià jiē zhīměi zhī wèi měi, sī è yǐ. Jiē zhī shànzhī wéi shàn, sī bùshàn yǐ. Gù yǒu wū xiāng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éng, chángduǎn xiāngxíng, 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shēng xiāng hé, qiánhòu xiāng suí. Shì yǐ shèngrén chù wúwéi zhī shì, xíng bù yán zhī jiào; wànwù zuò yān ér bùcí, shēng ér 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gōng chéng ér fú jū. Fu wéi fú jū, shì yǐ bù qù. Dì sānzhāng bù shàng xián, shǐ mín bùzhēng; bù guì nándé zhī huò, shǐ mín bù wéi dào; bùjiàn (xiàn) kě yù, shǐ mínxīn bù luàn. Shì yǐ shèngrén zhī zhì, xū qí xīn, shí qí fù, ruò qí zhì, qiáng qí gǔ. Cháng shǐ mín wúzhī wú yù. Shǐ fu zhìzhě bù gǎn wéi yě. Wéi wúwéi, zé wú bùzhì. Dì sì zhāngdàochōng ér yòng zhī huò bù yíng, yuān xī shì wànwù zhī zōng; cuò qí ruì, jiě qí fēn, hé qí guāng, tóng qí chén, zhàn (chén, tōngjiǎ zì “chén”) xī shì huò cún. Wú bùzhī shuí zhīzǐ, xiàng dì zhī xiān.

《注音全译老子》这个书不错,推荐给大家,有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内容,有苏辙的《老子解》,还有拼音、原文、译文、注释。



《注音全译老子》这个书不错,推荐给大家,有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内容,有苏辙的《老子解》,还有拼音、原文、译文、注释。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拼音版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拼音版如下:qǐ zhě bù lì,kuà zhě bù xíng,zì xiàn zhě bù míng,zì shì zhě bù zhāng zì fá zhě wú gōng,zì jīn zhě bù zhǎng。qí zài dào yě,yuē yú shí zhuì xíng。wù huò è zhī,gù yǒu dào zhě bù chǔ yě。原文 ...

道德经第二十章拼音版及译文
道德经第二十章拼音版及译文如下:原文:唯(wéi)之(zhī)与(yǔ)阿(ā),相(xiāng)去(qù)几(jǐ)何(hé)?善(shàn)之(zhī)与(yǔ)恶(è),相(xiāng)去(qù)何(hé)若(ruò)?人(rén)之(zhī)所(suǒ)畏(wèi),不(bù)可(kě)畏(wèi)畏(wèi)?荒(huāng)兮(xī)其(...

道德经第十章拼音版
道德经第十章拼音版《dàodéjīng·dìshízhāng》载zài营yíng魄pò抱bào一yī,能néng无wú离lí乎hū?专zhuān气qì致zhì柔róu,能néng如rú婴yīng儿ér乎hū?涤dí除chú玄xuán览lǎn,能néng无wú疵cī乎hū?爱ài民mín治zhì国guó,能néng无wú为wéi乎hū?天tiān门mén开kāi阖hé...

老子道德经全文注音
用谷歌翻译。 http:\/\/translate.google.cn\/# 如 将中文译成中文(简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

道德经第二章拼音版
道德经第二章拼音版如下: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 sī è yǐ , jiē zhī shàn zhī wé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 。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 nán yì xiāng chéng , chángduǎn xiāng xíng , gāo xià xiāng qīng , yīn shēng xiāng hé ...

道德经第五章拼音版
道德经第五章拼音版如下:天(tiān)地(dì)不(bù)仁(rén),以(yǐ)万(wàn)物(wù)为(wéi)刍(chú)狗(gǒu),圣(shèng)人(rén)不(bù)仁(rén),以(yǐ)百(bǎi)姓(xìng)为(wéi)刍(chú)狗(gǒu).天(tiān)地(dì)之(zhī)间(jiān),其(qí)犹(yóu)橐(tuó)龠(yuè)...

求拼音版老子《道德经》
老子 道德经 全文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道德经》生僻字注音大全,斫怎么读 ?收藏熟记
第一章 原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解释: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第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原文: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迭乎?解释:天地之间不正像个风箱吗?第六章...

《道德经》王弼本
顾瑞荣校注并重点注音按语: 此《道德经》文本,以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对极少量确定为误之字句,主要根据郭店竹简本、北大汉简以及参考帛书本等其他版本而加以修改,并且做了重点注音。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道德真实义。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原文注音
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原文注音如下:《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1、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原文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

普宁市15230609015: 老子道德经(2008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搜狗百科
单才狗皮:[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语译】 ...

普宁市15230609015: 老子道德经原文 -
单才狗皮: 老子道德经原文在百度上就有,很全的,我自己做了个注音版的,不过还没做好,这里有http://baike.baidu.com/view/16516.htm#4八十一章还是不错的

普宁市15230609015: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其事好还”一句中“好”读三声还是四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请... -
单才狗皮:[答案] 这里的“好”应读四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意思就是:用道辅佐君王的人,不依靠军队逞强于天下,这件事情喜欢反复报应.(所以这里的好是喜欢的意思,那么应该读四声.)

普宁市15230609015: 《道德经》第十四章“绳绳兮不可名”的“绳”读音?读第三声min,还是第二声sheng? -
单才狗皮:[答案] 绳绳mǐn mǐn 1.[continuous]∶形容接连不断 众力绳绳可劈山 2.[cautious]∶小心谨慎 绳绳乎唯恐失仁义

普宁市15230609015: 老子的字怎么读 -
单才狗皮: 老子拼音: [lǎo zi]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老子_百度汉语 [释义] 老子[Lǎozǐ][Laozi] 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普宁市15230609015: "徼" 怎么读,什么意思?在《道德经》中老子说言之“徼”意指什么? -
单才狗皮: 徼,读音是jiào,归终、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端倪的意思.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

普宁市15230609015: 关于《上善若水》的读音 -
单才狗皮: 上善若水 [读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解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 老子《道德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