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文:“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家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氦也。””

作者&投稿:良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夏之晋反映什么思想~

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来形容文字上出现错别字而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
出处: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讹误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己亥,因为己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己亥年过的河
成语示例:请不要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译文】:
那些能说不能不考察,数传而白为黑,黑是白。所以狗似玃(jué),母猴玃(jué)似,母猴似人,人与狗那么远了。这是愚蠢的人之所以大超过了。
听说后审,就是幸福了;闻而不审,不如不知道了.齐桓公听说管仲和鲍叔,楚庄王听说孙叔敖从沈尹筮,真的啊,所以国家称霸诸侯的.吴王听说越王勾践到吴国的太宰嚭(pǐ),智伯听说赵襄子在张武,不清楚的,所以国亡身死了.
凡是听到他说的话一定要仔细考察,对于人必须证明的理由.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kuí)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传达给天下,于是让重黎发夔在杂草丛中的而进的,舜任命他为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调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还想多找人,舜说:“音乐,天地的精华啊,得失的原则。所以只有圣人才能和快乐的根源。夔(kuí)能和他,以平天下,象夔(kuí)这样的人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kuí)一足’,不是‘一足”了.“宋国的丁家没有井,而外出打水,常常一个人在外.到他家挖井,告诉别人说:“我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了,传言说:“丁氏打井得一人.“国人的,被宋君听到.宋君派人询问丁氏,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中得到一个人的.”要听到的是这样,如果不是没有听说过的.子夏的晋,经过卫,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师三豕过河.”你夏说:“不是啊,不对的。其实自己和三个相近,猪与日相似.”在晋国而问的,那么说,晋师己亥过河呢。
但这不是拒绝多类,多类是而不是,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这就是圣人所谨慎的.那么,怎样谨慎?因为动物的情感和人的感情,认为所听到,就得到了。
原文如下: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该书阐述的是对传闻中的事物应加以审察、深思和验证。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

原文:“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家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氦也。””

译文:子夏到卫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记》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

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这里是说这读书的人不仔细。也有说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扩展资料

所得道理

1、读书识字要认真细致,对于形似字更要留心辨别,切不可粗枝大叶,囫囵吞枣,否则十之八九会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2、若子夏不熟悉编年史体例,没有丰富的年代知识,便很难迅速作出“三豕”为“己亥”之误的准确判断,因此,我们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子夏到卫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记》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这里是说这读书的人不仔细。也有说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史书!语出《吕氏春秋·察传》,那时候哪来的《史记》?!

应该是史书

吕氏春秋的时候有《史记》吗


求《吕氏春秋·察传》原文及翻译!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

察传原文和翻译,察传原文和翻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

吕氏春秋 原文 翻译 要短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

子夏之晋 “晋”的意思
晋国

吕氏春秋中的成语故事原文加翻译
3 【一窍不通】《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 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4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

察传文言文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3. 求《吕氏春秋·察传》原文及翻译 ...

吕氏春秋中的成语故事原文加翻译
【一窍不通】《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 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

晏子谏齐景公 译文
6.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译文: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解词:之,动词,到、往。史记,名词,记载历史的书。三 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 《古文辞类纂》的归类:贾谊...

这篇文章怎么翻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

夔文言文的翻译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传闻不...

信宜市15676254808: 把下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三豕过河 子夏之晋,过卫,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 子夏曰:“非也,是己... -
陈缸止血:[答案]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子夏听到)有一个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的三头猪渡过黄河.” (子夏)到了晋国问起这件事.

信宜市15676254808: 原文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 -
陈缸止血:[答案] 豕 猪 之 到 往 师 军队 涉 渡过 那个夫和三相似,豕和亥很相似

信宜市15676254808: 文言文《三豕涉河》的翻译 -
陈缸止血:[答案] 出处: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解释: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

信宜市15676254808: 三豕涉河 的文言文翻译~~ 谢谢啦~~ -
陈缸止血: 出处: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

信宜市15676254808: 谁给我下 三逐涉河 的解释啊急 -
陈缸止血: 楼主错了,应该是“三豕过河”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翻译:子夏(人名,孔子的弟子)到晋国去,路过卫国,有个人读历史书念道:“晋国的部队三豕过河.”子夏 说:“不对,是己亥(古代计时法).那'己'跟'三'相近,'豕'跟'亥'相似.” 到了晋国于是问(晋国人)那句话怎么读,回答是:“晋师己亥过河.” 词语很多似乎不是一类但意思却是一样,很多似乎是一类但意思却不一样.是非的界线,不能不分清的.

信宜市15676254808: 求《吕氏春秋·察传》原文及翻译! -
陈缸止血: 原文: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

信宜市15676254808: 吕氏春秋中的成语故事原文加翻译 -
陈缸止血: 1引婴投江: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译文】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

信宜市15676254808: 三豕涉河、晋明帝数岁三豕涉河: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亥'与'亥'相... -
陈缸止血:[答案] 具:详细.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汝:你 不闻人从日边来 闻:听说 元帝异之 异:诧异

信宜市15676254808: ...讲述了一个《三豕涉河》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如下,请结合你对《游褒禅山记》一文的理解,借助王安石的一个观点,来阐述这个故事的道理.子夏之... -
陈缸止血:[答案] 这是一个“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故事.设此题的目的是加深对《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观点的理解.对众口传闻的事、古书上记载的事都要仔细加以分析,辨明正误,不可盲从.这就是本文作者说的“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道理.(意对...

信宜市15676254808: 文言文翻译 -
陈缸止血: 让人多的和人少的家庭为伍,温和诚实的人家与孤寡老人为邻.让百姓勤于耕种,明晓禁令,同时处罚奸人;郡人都认为不便利.郑浑说:“这里地势低湿,积水不流,适宜灌溉,最终能长久收到鱼稻之利,这是使百姓富足的最根本方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