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言文固定句式怎么翻译:①……见……于 ②唯……是…… ③如……何 ④非唯……抑亦…

作者&投稿:喻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句式如何判断?~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一、判断句 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受”“受......于”表被动。如:“受制于人。”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3.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1、判断句式
1)"……者,……也"式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也"式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3) "者""也"都不用式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4) 用"皆、乃、为、即、则"表示判断。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 用"是"直接表示判断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3、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5、介词结构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6、省略句
1)主语省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屠惧,投(之)以骨。(《狼》)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7、 被动句
1)"……于……"式。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见……"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于……"式。例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为……"式。例如: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式。例如: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
8、 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
1)"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之谓也、其……之谓也(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3)"孰与、……与……孰……"意思是"和……相比,谁……"例如:
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讷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5)"奈……何、如……何、若……何"意思是"对……怎么办、对……怎么样"例如: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6)"得无……乎(耶)、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非、恐怕(只怕)……吧"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如: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8)"何为、何……为、何以……为"可译为"用(要)……干什么?"例如:
客何为者?(《鸿门宴》)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9)"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10)"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11)"尚……况……、且……况……"意思是"尚且……何况……"例如: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句式和翻译练习答案
1 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①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戳破)单衣,如鼠啮者,谬(谎称)为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世上一般人)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令单衣见啮,是以忧戚(悲伤)。②太祖曰:“此妄言耳(罢了),无所(不需)苦(忧愁)也。”俄而(不多时)库吏以啮鞍闻(上报),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身旁),尚(尚且)啮,况鞍县(同“悬”)柱乎?”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 (选自《三国志》)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太祖马鞍在仓库中,但却被老鼠咬环。“为……所”表示被动。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如今单衣被老鼠咬了,所以悲伤。“见”,表示被动。
2 多多益善
上(指刘邦)尝(曾)从容(随意)与信(韩信)言(评论)诸将(各位将领)能不(不, 同“否”。没才能),各有差(ci,不同等第)。上问曰:“如我,能将(统率)几何(多少)?”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对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越多越好)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①!”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是)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②” (选自《史记》)
①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逮住。这是被动句。“禽”同“擒”。
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您不能统率(很多)士兵,但却善于统率将领,这是我韩信被您逮住的原因。
3 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复姓长孙,名顺德)受人馈赠送(此指贿赂)绢,事觉(发觉,暴露),上(指唐大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国库)耳,何至贪冒(贪婪)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①大理少卿(官名)胡演曰:“顺德枉法(违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为什么)复赐之绢?”上曰:“彼(他)有人性,得绢之辱(羞辱),甚于受刑(比受刑罚还要厉害)②;如不知愧,一禽兽耳(罢了),杀之何益!” (选自《资洽通鉴》)
①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我)仍然爱惜他(曾经)有功劳,不惩罚他,只在朝廷上赐给他几十匹绢。文言文中,遇到用“不”“未”“无”“弗”“勿”“莫”等词表示否定句时,如果宾语是代词,这宾语往往要提到动词谓语之前,这便是所谓例装句。
②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果)他还有人性,得到绢的羞辱比受刑罚还要厉害。
4 宋濂正直
宋濂尝(曾经)与客饮,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密使入侦视。翼日(翼同“翌”,第二天),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是)谁?①馔(zhuan,食物)何物?濂具以实对(一一将事实回答)。笑曰:“诚然(真是这样),卿不朕欺②。”间(隔了一段时间)召问群臣臧否(好坏,善恶)。谦惟(同“唯”,只)举其(那些)善者(品行好的人)对(回答);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①坐客为谁:在座的宾客是那些人?“为”作判断词“是”用。
②诚然,卿不朕欺:卿,你;朕,我。真是这样,你没欺骗我。在否定句里,代词宾语“朕”置于动词渭语“欺”之前。
5 唐太宗吞蝗
贞观(唐太宗年号)二年,京都(京城)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古代帝王游玩和打猎的园林)视禾,见蝗虫,掇(dùo,拾取)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对百姓危害)。百姓有过(过失),在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一人”)。尔(你们,指蝗虫)其(若)有灵(神灵),但(只)当蚀(此指啃咬)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急)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希望)移灾朕躬(我身上),何疾之避①!”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
①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正)希望将灾难转移到我的身上,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这也是一种倒装形式,为了强调宾语“何疾”,故将它提到动词谓语“避”之前,用“之”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6 三人成虎
庞葱与(跟随)太子(魏王的儿子)质(做抵押品)于(到)邯郸(赵国国都),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市场)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①”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距离)大梁(魏国国都)也远于市(比宫内到市场远),而议臣者(说我坏话的人)过于三人(超过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自有主见)。”于是辞行,而谗言(攻击庞葱的话)先至。②后(后来)太子罢质(结束抵押任务),果不得见③。 (选自《战国策》)
①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庞葱说):“二个人说集市有虎,大王您相信吗?”在这句话之前,应有“庞葱曰”三字,即省略了主语和谓语。
②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于是(庞葱)向魏王辞行,但攻击庞葱的话(已经)提前到(魏王那里了)。省略了主语和介词结构。
③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后来太子结束抵押任务,(庞葱)果然不能进见(魏王)。省略了主语“庞葱”和宾语“魏王”。
7 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①?”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阳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②?”平公曰:“善哉!”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哪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安有……乎”,解释为“哪有……呢”,这是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反问。下文的“安敢……乎”,即“怎么敢……呢”。
⑦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在)烛光(下行走),与在黑暗里行走,哪一种好呢?“孰与”常用在比较性的选择问句中。
8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用很多财物陪葬),布帛尽于衣裘(皮衣),材木尽于棺椁(guo,棺材之外廓)。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①,而人厚葬之不休(停止),禁之奈何②?”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行动)也,非名之,则利之也③。”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超过限度)者戮(辱)其尸,罪夫(那些)当(主持)丧(丧事)者。”夫(发语词)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为什么还要干那种事)也。
⑦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防守的。“无以”,指“没有用来……”,这是文言中的习惯句式。
②禁之奈何:禁止它怎么样?“奈何”或“奈……何”,是固定句式,表示询问。
③凡人之有为(行动)也,非名之,则利之也:大凡人有(什么)行动,不是为了求名声,便是为了得利。“非……则……”,即“不是……就是……”,表示选择。
9 哀溺
永(永州)之氓(百姓)咸(都)善游。一日水暴甚(突然猛涨),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横渡)湘水(即湘江)。中济(渡河到一半)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水平)。其侣(同伴)曰:“汝善游最(最善游)也,今何后为(呢)?”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落后)。”曰:“何不去之(扔掉它)?”不应,摇其首。有顷(一会儿),益怠(更加乏力)。已济者(已经游过江的人)立岸上呼且号(号叫),曰:“汝愚之甚(极点),蔽(糊涂)之甚,身且(将)死,何以货为①?”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柳柳州集》)
①身且死,何以货为:自己将要淹死了,(还)要钱币干什么呢?“何以……为”是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反问,解释为“要……干什么呢”。
10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好的桐树)焉,斫(砍削)而为(做成)琴,弦(按上弦,动词)而鼓之,金声而玉应(发出钟磬般的声音。金和玉作状语),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全国第一流的乐师)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②(跟漆工商量。诸,之于),作(画)断纹焉(在琴上);又谋诸篆工,作古款(题识)焉;匣(用匣子装着)而埋诸土。期年(一年)出之(把琴挖出土),抱以适市③。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④。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世上少有)之珍(宝贝)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⑤!岂独一琴哉⑥?莫不然矣(万事没有不象这样的)。”
(选自刘基《郁离子》)
①献之太常:工之侨将琴献给太常。这里省略主语“工之侨”,又省略介词“于”,应为“工之侨献之于太常”。下文“使国工视之’,省略主语“太常”。
②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工之侨把它带回家,跟漆工商量这件事。省略介词宾语“之”,应为“工之侨以之归”。
③期年出之,抱以适市:一年以后(工之乔)把琴挖出土,抱着琴而到集市(去卖)。适,到。这里省略宾语“之”,应为“抱之以适市”,并省略主语“工之侨”。
④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有地位的人经过那里见到这把琴,用百金购买它,把它献给朝廷。介词结构“以百金”放在动词“易”之后。“献之朝”,省略介词“于”。
⑤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可悲啊!主谓倒装。
⑥岂独一琴哉: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岂独……哉”,表示反问。


UID232979 帖子351 精华0 积分13755 阅读权限150 来自广东广州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2-10-17 最后登录2006-10-4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沈在连
历任版主



Member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中 小 发表于 2004-8-5 22:24 只看该作者
常见的文言句式(教师用)

文言句式练习(学生用)
阅读下面短文,解释加点的词,翻译划线的句子。
1 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①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戳破)单衣,如鼠啮者,谬(谎称)为失意( ),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世上一般人)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令单衣见啮,是以忧戚。②太祖曰:“此妄言耳(罢了),无所(不需)苦(忧愁)也。”俄而(不多时)库吏以啮鞍闻(上报),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身旁),尚( )啮,况鞍县( )柱乎?”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 (选自《三国志》)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2 多多益善
上(指刘邦)尝( )从容( )与信(韩信)言(评论)诸将(各位将领)能不( ),各有差(ci,不同等第)。上问曰:“如我,能将( )几何(多少)?”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对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①!”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②” (选自《史记》)
③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④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 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复姓长孙,名顺德)受人馈赠送(此指贿赂)绢,事觉( ),上(指唐大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国库)耳,何至贪冒(贪婪)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①大理少卿(官名)胡演曰:“顺德枉法( )受财,罪不可赦,奈何(为什么)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②;如不知愧,一禽兽耳( ),杀之何益!” (选自《资洽通鉴》)
①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②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4 宋濂正直
宋濂尝( )与客饮,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密使入侦视。翼日( ),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①馔(zhuan,食物)何物?濂具以实对(一一将事实回答)。笑曰:“诚然,卿不朕欺②。”间(隔了一段时间)召问群臣臧否( )。谦惟(同“唯”,只)举其(那些)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①坐客为谁:
②诚然,卿不朕欺:
5 唐太宗吞蝗
贞观(唐太宗年号)二年,京都(京城)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古代帝王游玩和打猎的园林)视禾,见蝗虫,掇(dùo,拾取)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对百姓危害)。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一人”)。尔( )其( )有灵(神灵),但( )当蚀(此指啃咬)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急)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①!”遂吞之。(选自《贞观政要》)
①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6 三人成虎
庞葱与(跟随)太子(魏王的儿子)质(做抵押品)于邯郸(赵国国都),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市场)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①”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 )大梁(魏国国都)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自有主见)。”于是辞行,而谗言(攻击庞葱的话)先至。②后(后来)太子罢质(结束抵押任务),果不得见③。 (选自《战国策》)
①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7 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①?”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②?”平公曰:“善哉!”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8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用很多财物陪葬),布帛尽于衣裘(皮衣),材木尽于棺椁(guo,棺材之外廓)。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①,而人厚葬之不休(停止),禁之奈何②?”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行动)也,非名之,则利之也③。”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超过限度)者戮(辱)其尸,罪夫当( )丧(丧事)者。”夫(发语词)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②禁之奈何:
②凡人之有为(行动)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9 哀溺
永(永州)之氓(百姓)咸( )善游。一日水暴甚(突然猛涨),有五六氓乘小船,绝( )湘水(即湘江)。中济(渡河到一半)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水平)。其侣曰:“汝善游最(最善游)也,今何后为(呢)?”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落后)。”曰:“何不去之(扔掉它)?”不应,摇其首。有顷( ),益怠(更加乏力)。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极点),蔽(糊涂)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①?”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柳柳州集》)
①身且死,何以货为:

10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好的桐树)焉,斫(砍削)而为( )琴,弦( )而鼓之,金声而玉应(发出钟磬般的声音。金和玉作状语),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全国第一流的乐师)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②(跟漆工商量。诸,之于),作( )断纹焉( );又谋诸篆工,作古款(题识)焉;匣( )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③。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④。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世上少有)之珍(宝贝)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⑤!岂独一琴哉⑥?莫不然矣(万事没有不象这样的)。”
(选自刘基《郁离子》)
①献之太常:
②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
③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④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

⑤悲哉世也:
⑥岂独一琴哉:

  • 1.......见......于,是倒装句,被......    如: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耻笑。

  • 2唯......是......   只要......就......  是,是判断动词    如:唯利是图

  • 如......何:......怎么样      如:如之奈何?  我能拿它怎么样?

  • 非唯......抑亦.....:不只是......也不是......(这个不确定对不对,不过大概是吧)

  • 可得 ……欤:能够......吗    欤,语气词




下列文言文固定句式怎么翻译:①……见……于 ②唯……是…… ③如...
1...见...于,是倒装句,被... 如: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耻笑。2唯...是... 只要...就...是,是判断动词如:唯利是图 如...何:...怎么样 如:如之奈何? 我能拿它怎么样?非唯...抑亦...:不只是...也不是...(这个不确定对不对,不过大概是吧)可得 …...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有以下几种:(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4.何所:“所……的是什么 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7.何故:“什么原...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如下:1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 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1 表判断语气 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五、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1.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

有哪些文言文固定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1.“……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常用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上)
,意为“礼仪上,宁愿简朴,也不应奢华”。10. ……之谓也、其……之谓也总结性判断,如“夫子之谓也”(《孟子》),意为“这正是您所说的道理”。掌握这些文言文固定句式,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向古代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深度。继续学习,沉浸于这千年的语言艺术吧!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分别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固定句式。1、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代汉语里,“是”多用作代词,很少被当作判断词。因此,在绝...

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高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以下10个,现解释翻译如下:1、孰与。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或“谁与谁比,哪一个更怎么样”。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2、无乃……欤(乎):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相当于“岂不是……...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常见文言习惯说法(固定句式)的翻译与举例(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答案)(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 若……何 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例如:①其如土石何?②公叔病有如不...

宁强县18011681100: 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并翻译.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水禄胃复:[答案] 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宁强县18011681100: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固定句式总结 -
水禄胃复:[答案]所谓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达中的一种习惯用法.了解常见的固定句式,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列出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

宁强县18011681100: 谁有文言文固定句式,越全越好,急用!!!!!!!!!! -
水禄胃复: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和译法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

宁强县18011681100: 谁有初中所有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
水禄胃复: 初中常用文言固定句式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来...

宁强县18011681100: 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并翻译. 以此为政,不亦惑乎? -
水禄胃复:[答案] 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宁强县18011681100: 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并翻译.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水禄胃复:[答案] 庸……乎,译为“难道……吗”.

宁强县18011681100: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以及相关例子和翻译.谢谢 -
水禄胃复: 文言文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例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

宁强县18011681100: 古文翻译苏子瞅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其然也?” -
水禄胃复:[答案] 苏轼的神色也愁惨起来了,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向身旁的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重点翻译 愀然 正襟危坐 何……然 为固定句式 为什么会这样呢做到信达雅即可

宁强县18011681100: 高中文言固定句式有哪些 -
水禄胃复: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第一部分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 文言...

宁强县18011681100: 古文翻译方法 -
水禄胃复:[答案] 最好是平时多积累通假字,多义字和被字句形,宾语前置等句形.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