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作者&投稿:南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两句意思是谁能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停止流动,安静下来慢慢变得澄清?谁可以像草木那样保持长时的静寂,却萌动生机而不息?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善为士者》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
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扩展资料:
传说《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二者不能等同。

原文: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⑹动之徐生?
译文:
谁能浊如浑水,却可使内心安定而渐渐澄澈清明?
谁能静若止水,却可使思绪喷涌而慢慢显露生机?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善为士者》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

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写作背景

传说《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二者不能等同。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以上是解释,取自《傅佩荣细说老子》的解释,是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其中的意思你不能断章取义,应该结合这章的内容和哲学思想来看,建议你去认真阅读这位老师的书你会了解的更加好的。
在这里老子主要是想说明得道者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是描述得道者的。

今人的翻译不一而足,取其一种吧。

谁能像他们一样,能把混乱的情况有条有理的逐渐解决?

谁能像他们一样,能在大家苟安的时候,还能掌握时机继续行动,让大
家不断的能够创造生机和进步?

能够保全「道」的人,就能够不营私利、不自满骄傲。

因为不私利、不自满,所以能够隐藏光芒、不炫耀成就。

浊去,心自明,清净自生。安坐不动久了,自然就会想要运动,顺其自然就可。
保持自然,保持清净、心明、自然就会有收获。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句看不懂啊,看详细描述...
老子曰: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以上是解释,取自《傅佩荣细说老子》的解释,是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其中的意思你不能断章取义,应该结合这章的内容和哲学...

《道德经》第十五章笔记
002“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生活在浮躁、快节奏的时代,人容易情绪烦躁、暴躁,找到让自己宁静下来、安静下来、沉浸下来的方式方法。不要像被不停摇晃的落了灰尘的水杯一样,永远浑浊,所以,我们要要有定力,要学会沉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淮南子》:“非淡泊无以...

6《坛经·行由品第一6》
2)良久:如老子言“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此时心静下来,心如一杯混浊的水慢慢澄清,也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每次诵经前亦请“屏息、勿念、打坐”,缺一不可。7、“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仅此两句,惠明言下大悟!1)这是禅宗非常典型的公案,叫“打机锋”!一个禅师要开悟一人...

出自《老子》“躁生寒 静生热 清静为天下正”的含义?
译文: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真正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静胜躁,寒能抑制热,清静为...

19《坛经·定慧品第四1》
1、本品讲佛家三学“戒定慧”之“定慧”,三学其实就是佛家讲的六度之“持戒、禅定、般若三种修行的方法,而定慧两种方法类似于老子的“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的定自徐清和安自徐生。2、历史上的大人物,其伟大功绩皆来自定慧,不来自知识技能。我们今天要学的便是他们的定力...

《道德经》第十六章笔记
遵循自然规律,则必然符合天道,符合天道就能长久,终身没有危险。【KK笔记】001前文将到“旷兮其若谷”、“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本章继续深入说明“致虚极守静笃”。当世界到了虚极的状态,就是虚到了极点可能就大象无形,那人的胸怀是否也像道一样。当达到了这个状态,能宽容很多,面对纷繁...

老子智慧:大成若缺 知清静以为天下正
“躁”代表的是“阳动”的一切行为,主要用来对付“寒”这个阴胜于阳的外界状态;“静” 代表的是“阴静”的一切行为,主要用来对付“热”这个阳胜于阴的外界状态。这里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取得阴阳的平衡。这句话还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地方就是第十五章的“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

《老子校释》第十五章(2)
”汉书严安传:“五谷蕃孰。”“孰”、“熟”可通用,加“火”乃後起字。公羊隐元传:“王者孰谓?”论语:“孰不可忍也?”注:“谁也。”谁、孰亦一声之转。毕沅曰:河上公作:“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求道家(静心)真言
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

5《坛经·行由品第一5》
其实这条亦暗合老子的“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人静下来心来,按下暂停键,一切明了。 3)本不生灭:平时的心是假心,是业识,念头、私心杂念,行出来叫业力,或叫冲动、上头、莽撞。 4)本自具足:正念自身圆满,充盈天地,如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道中人一起有吉祥;和内心无正念者,...

苏仙区15393797840: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
舒帖甲磺:[答案]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

苏仙区15393797840: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出自《老子》,这句话啥意义?谢谢 -
舒帖甲磺: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以上是解释,取自《傅佩荣细说老子》的解释,是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其中的意思你不能断章取义,应该结合这章的内容和哲学思想来看,建议你去认真阅读这位老师的书你会了解的更加好的. 在这里老子主要是想说明得道者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是描述得道者的.

苏仙区15393797840: 思考的意义是什么?! -
舒帖甲磺: 思考的意义在于:1. 思考可以让人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能够让人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从而不会片面和武断的做出判断,能让人更加理智和成熟.2. 思考可以让人更好的认识自己,能够从内心中观察自己,有着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尊的人,会更加健康和快乐.3. 思考可以让人更好的认识人生,能够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4. 思考可以让人更好的认识社会,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到社会的不同方面,从而不会轻易被偏见和迷信所影响.5. 思考可以让人更好的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够让人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望以上信息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苏仙区15393797840: 老子的名人名言 -
舒帖甲磺: 都是名句—— 《老子》八十一章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

苏仙区15393797840: 老子话语解释 -
舒帖甲磺: 《道德经》第十五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句话是有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要如何才能做到静观玄览,体会自然之道的奥妙.要深刻理解这句话,还需要认真去理解道家“道”的概念,再有就是这一学术流派的哲学内涵.建议你阅读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先生的《傅佩荣细说老子》,里面有很详细和深入的讲述,你必定会有收获的,比在这里问我们要好得多.

苏仙区15393797840: 《道德经》经典语录 -
舒帖甲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

苏仙区15393797840: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道德经哪一章 -
舒帖甲磺: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十五章).

苏仙区15393797840: 《老子》中哪句话有“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会醒悟”意思 -
舒帖甲磺: 老子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苏仙区15393797840: 道德经全文诵读
舒帖甲磺: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

苏仙区15393797840: 古之善为士者 下一句是什么 -
舒帖甲磺: 《老子之变》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