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故"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姚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翻译~

安:使......安定;
使:使......来;
既:连词:已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
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治文教、德政招附他们来,已经来了,就使他们在这里安定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亦成为名言。 来,原指招徕。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来了之后,就要把他们安顿好。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
【注】“既来之,则安之”常误写为“即来之,则安之”,应注意。
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

使动用法 使。。。来,使。。。安定下来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故 ---那么,连接词。 做到这些,那么化外之地的人不归服,就用文教伦德来招附他们。

认为楼上说的“如果”不是太贴切,这里主要还是连接的意味多点,如果是“如果”的话,应该是:

夫如是, 若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如果翻译成  夫如是,远人 故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即时 不归服
一是意思不好,二是读起来不通顺。

如果翻译成  夫如是,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所以不归服,就。。
前面的 夫如是 就太弱了,很不平衡

所以觉得还是  故 ---那么,连接词。 为好

理解这句话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全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翻译过来就是: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做到这样”和下句是条件关系,所以故应该翻译为“如果”


求古文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出自<季氏将伐颛臾>
翻译: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选段: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是吞并颛臾、扩大势力,从而夺取鲁国政权。当时正处于诸侯公室衰微的时期,各国掌控政权的卿大夫开始争权夺势,这里的季氏指的就是鲁国大夫季康子。《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开篇直奔主题,揭穿了季氏讨伐颛臾的真相。孔子论述正确的治国之道,彰显了他所主张的礼义...

季氏将伐颛臾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翻译如下: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

季氏将伐颛臾出自?
出自先秦孔子及弟子的《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季氏将伐颛臾赏析
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惧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
释义: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出处:战国·孔子《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

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冉有和季路要去找孔子
因为冉有和季路知道他们老师孔子会反对这件事,得知这个消息应该会有所行动,所以急于告诉他,看他怎么处理。具体细节如下:一、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

季氏将伐颛臾讲了什么样的道理中心思想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

季氏将伐颛臾主要讲了什么事
《季氏将伐颛臾》的主要内容如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鲁国的“重要陪臣”季氏家族把持朝政,由于力图壮大自身实力,而企图武力夺取鲁国属国—颛臾的土地。而当时作为季康子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明哲保身没有劝阻季氏。孔子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季氏所为终将祸起“萧墙之内”,并教诲自己的学生“...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翻译是什么?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作品原文 季氏将伐颛...

讷河市18995271484: 《季氏将伐颛臾》的原文和译文 -
诺枫亮跃: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

讷河市18995271484: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 (2)盖均无贫,________,________. (3)故远人不服,________;_______... -
诺枫亮跃:[答案] 答案:解析: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和无寡安无倾;(3)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讷河市18995271484: 《季氏将伐颛臾》中一句话的翻译,拜托!!· -
诺枫亮跃: 原文: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译文:现在由和求辅佐大王,别的国家的人不服气而不能使之归顺原文: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讷河市18995271484: 1.《季氏将伐颛臾》中“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的相的拼音是什么? -
诺枫亮跃:[答案] xiàng ◎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宰~.首~.

讷河市18995271484: 《季氏将伐颛臾》 中 孔子曰: 求! 这个求什么意思呀? -
诺枫亮跃: 冉求 见下文季氏将伐颛臾 选自《论语》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

讷河市18995271484: 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的a.相关的文学常识 b.文章的中心思想 c.主要的艺术特色... -
诺枫亮跃: 选自《论语》------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

讷河市18995271484: 求:季氏将伐颛臾《论语》的译文,急!
诺枫亮跃: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

讷河市18995271484: 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喻义是什么 -
诺枫亮跃: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呢?难道是老虎、犀牛以及龟玉的过错吗?显然不是应是看守人员的过错,是看守人员的失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

讷河市18995271484: 论语中的费县?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那“费”果真指当今的山东临沂的“费县”? -
诺枫亮跃:[答案] 译文: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又离费城很近,现在不夺过来,将来会成为子孙的祸害." 相关事件和思想:春秋末期,诸侯兼并,当时把持鲁国朝政的季康子,横征暴敛,富比宫室.但他仍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攻伐兼并颛臾(春秋小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