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鉴赏

作者&投稿:隐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鉴赏,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鉴赏

  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5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接着又用“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来小结前三组排句,又以这个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作者在这里把三层意思、三方面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把“使民加多”的问题跟行王道紧密联系起来。

  第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这一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排句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与上文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作者在这里连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然后用“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两句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与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应。

  第7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孟子批评统治者的虐政,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前两段已经把行王道的道理讲得十分透彻,这一段照应文章的开头。梁惠王口口声声说“于国尽心”,可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哪里谈得上“尽心”呢?“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作者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最后两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言简意赅。不归罪于年岁,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才能使他们归服。“斯天下之民至焉”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孟子 梁惠王篇 原文及翻译! 急!!!
帮助的人:40.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寡人章 梁惠王曰:“寡人①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③,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④,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⑤:填然⑥鼓之,兵刃既接⑦,弃甲...

弃甲曳兵而走的走是什么意思 弃甲曳兵而走的原文及翻译
1、弃甲曳兵而走的走释义:跑,这里指逃跑。2、原文:《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弟子 【朝代】先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

仿照寡人之于国也写文言文
帮助的人:30.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寡人之于国也仿写文言文 【来自网络】 《寡人之于国也》仿写题目:仿写版本一: *** 丝曰:“吾之于女神也,尽心焉耳矣。 女神言东向,吾不敢西向;女神之所欲,吾唯命是听耳。察他人之行,无如吾之用心者。 女神于他人之心不加少,于吾之...

从《寡人之于国也》中看孟子的论说技巧
        孟子周游列国,劝说诸侯行“王道”,弃“霸道”,欲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付诸实践,这就不得不讲求一点劝说技巧。        下面我们从《寡人之于国也》中,我们来略窥一二。     ...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6。《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

管仲有病..."的译文及原文
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於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於国也,有不闻也;其於物也,有不知也;...

墨子兼爱中原文及翻译
墨子兼爱中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兼爱中》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

勾践说于国人曰原文
原文: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

我想要,高中,必修四的文言文的原文。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

勾践说于国人曰原文翻译
勾践说于国人曰原文翻译如下:原文: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翻译...

辽宁省1706920378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
官净阿美:[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辽宁省17069203783: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翻译 -
官净阿美:[答案] 3作品原文编辑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配图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hào...

辽宁省17069203783: 言文言《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的全文意思,求翻成现代文! -
官净阿美:[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

辽宁省17069203783: 求《寡人之于国也》的原文及翻译 -
官净阿美: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

辽宁省17069203783: 寡人之于国也课本原文 5 6段 翻译以及注释 -
官净阿美:[答案]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斧子按一定的季...

辽宁省17069203783: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官净阿美: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整句意思是: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上文是否定陈述.出自战国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选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辽宁省17069203783: 寡人之于国也古今异义 -
官净阿美:[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

辽宁省17069203783: 寡人之于国也一些问题1概括文章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2本人运用了哪些比喻?说明其喻意 -
官净阿美:[答案]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辽宁省17069203783: 寡人之于国也讲的是什么 -
官净阿美: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

辽宁省17069203783: 翻译文言文 - 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的 全文翻译和字典解释~
官净阿美: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