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韩信在史记中的传记篇名

作者&投稿:翟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记》中张良和萧何列入世家,为何韩信却被单独写入列传呢?~

在史料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小河和张良被写进了家传,而韩信只被写进了传记。就史书的体例而言。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历史记载中贵族家庭与传记的区别,贵族家族写王子(王子)传记,传记各方面都有代表性,而未来的历史学家在写历史时取消了“贵族家族”的范畴,统称为“传记”。《史记》中的人物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皇帝和皇帝的等级是“本纪”,王子是“世家”,其他都是“传记”。当然,这三个等级并不是简单地基于头衔。司马迁有严格的计算理论。比如项羽只是西楚的霸主,司马迁却认为项羽是天下之王。

而贵族家族,一般用于先秦诸侯、封建领主的世世代代,但孔子是儒家的圣人,虽然他只是先秦时期一个普通的忧官,但他是汉代唯一一个崇尚儒学的人,孔子已经上来了,所以他也进了家。

因为刘邦成立后,所有的诸侯、各姓王都被割掉了,后人又下令,只有刘家才能封王,姓氏永远不能封王!当然,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刘家的地位周朝不再解体。由于这一统治,楚汉之交所有没有被刘邦直接消灭的诸侯都被刘邦夺走了。

当韩信没有侯爵身份时,他就没有资格进入贵族家庭,更别忘了司马迁是西汉人,他写了史记,如果不是韩信的名声和司马迁的勇气,恐怕韩信连传播都传播不了。

张良、韩信、萧何都在灭秦战争及楚汉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也给予他们高度评价,并将他们封侯甚至封王,我们后世也常常将他们以“汉初三杰”并称。那么同为汉朝开国功臣,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将张良和萧何都列入世家,独独将韩信写入列传呢?
第一、一时之功与万世之功
首先我们要了解《史记》的体例:《史记》全书130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解释了区分这些条目的原因: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
对于《史记》中单独列传记的历史人物来说,本纪对应的是“王迹所兴”,即古代的帝王,这一点很明确。而世家对应的是“股肱之臣”,列传对应的是“立功名于天下”者,这一点看似模糊——股肱之臣和立功名于天下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我们甚至可以将它们理解为同义词。
对于张良、萧何、韩信三人来说,他们都是刘邦的股肱之臣,刘邦本人就曾经评价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此三者,刘邦缺一不可建立汉朝。
但是《太史公自序》的这段话中却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股肱之臣所立下的功劳好似车轮的三十辐运行无休止,又好似二十八宿拱卫北极星亘古不变;而“立功名于天下”者则是因为他们顺应了时势,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即,我们可以这么简单概括:立下万世之功者才有资格被列入世家,立下一时之功者只能被列入列传。

按照太史公的这个逻辑,我们再次来对比张良、萧何、韩信三人:
1、张良
张良曾经站在国家的战略角度替刘邦出谋划策,从下邑之谋到劝都关中再到维护刘盈的太子之位都体现了张良“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他的这些谋略都给建立并稳定汉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萧何
萧何在灭秦战争以及楚汉战争中始终都是刘邦最坚实的后盾,刘邦多次战败之后都依赖于以萧何固守的关中为根据地才得以继续争衡天下。而汉朝建立之后萧何又主持制定法律,在全国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及汉兴……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给汉朝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韩信
司马迁给韩信单独列传的原因是“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韩信自然是楚汉战争中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最关键的人物之一,他曾经辅助刘邦还定三秦,并在刘邦最困难的时期平定了赵国、燕国、齐国等地,又在灭楚的关键时刻出兵对项羽形成垓下之围,让刘邦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韩信自然是功勋卓著,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韩信的这些功劳都是一时之功,并没有在汉朝建立之后为它的稳定或繁荣产生积极作用,相反,他被认为是汉朝稳定的一个重大威胁。
所以,张良与萧何对汉朝立下了可持续的万世之功,是汉朝真正的“股肱之臣”,所以被列入世家。而韩信以其军事天才“立功名于天下”,但是对汉朝的稳定与繁荣并没有做出突出贡献,其军功乃是一时之功,因而被列入列传。
第二、张良与萧何均有后世继承爵位,但韩信没有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写道:“世家者,记诸侯之本纪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这句话虽然并非普遍适用于整部《史记》,但是在张良、萧何入世家,韩信入列传一事上却有一定的道理。
韩信在被刘邦封坛拜将之后一直只有官衔而没有爵位,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率兵强行攻克齐国之后自立为齐王,当时身为汉王的刘邦被迫承认了他的地位。汉五年刘邦趁楚军疲敝之际对项羽发动突然进攻,但最终却再次大败而回。在张良的建议之下,刘邦给韩信承诺了大片的封地(於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而项羽败亡之后刘邦基本上兑现了他的诺言,韩信正式被封为楚王。
但是没过多久,便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将韩信俘虏并带至京城,剥夺了他的王位,将他降封为淮阴侯(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韩信最终因谋反的罪名被吕后与萧何处死,并被夷三族。
而萧何与张良都终生为侯,并有子孙延续其爵位:萧何去世之后,他的子孙继续受封为鄼侯(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酂侯),其封爵一直延续到了东汉;张良去世之后,其留侯爵位一直传承到汉文帝时期。所以,在司马迁著《史记》之时,韩信的身份乃是大汉布衣而已,自然没有资格与萧何和张良并列世家。
第三、韩信被杀的罪名是谋反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韩信造反的密谋被吕后和萧何发觉之后,“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遂夷信三族”。
即韩信虽然曾经给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他不但没有善终,反而是在谋反的罪名下被杀的。不论在哪个封建时期,谋反的罪名都是不赦的第一等大罪。
“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韩信的身份从王到侯,最终定格在了反贼,这也是他无法与张良和萧何比肩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史记》并非汉朝的官修史书,从其原名《太史公书》就可以看出它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依据司马迁的个人评判标准,项羽、吕后虽然不是皇帝却被列入了本纪;孔子没有爵位,陈胜自立为王,却被列入世家。在司马迁心中,韩信没有做到“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虽然曾经是高祖的股肱之臣,却远远没有达到被列入世家的标准。

《史记》中记载张良的事迹的是《留侯世家第三十五》(《史记》卷五十五);记载韩信的事迹的在《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史记》卷九十二)。汉初有两个韩信,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淮阴侯韩信;另一个韩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孙子,后来刘邦封他为韩王,后人为了与淮阴侯韩信区别,称他为韩王信,他的事迹见《史记》卷九十三《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张良与两韩信的事迹,在《汉书》中分别见于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韩信 史记 淮阴侯列传
张良 史记 留侯世家


张良和韩信在史记中的传记篇名
《史记》中记载张良的事迹的是《留侯世家第三十五》(《史记》卷五十五);记载韩信的事迹的在《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史记》卷九十二)。汉初有两个韩信,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淮阴侯韩信;另一个韩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孙子,后来刘邦封他为韩王,后人为了与淮阴侯韩信区别,称他为韩王信,他的事迹...

韩信的话中是良狗亨还是是良狗烹还是是走狗烹
都是,不过出自不同的篇章。(你既然说是韩信,那么就是“良狗”了)《史记·淮阴侯列传》:“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汉高帝某事不如张良,用兵不如韩信”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史记》中《留侯世家》和《淮阴侯列传》叙述 了张良和韩信两个开国功臣...
《史记》中的《留侯世家》和《淮阴侯列传》叙述了张良和韩信两个开国功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张良出身高贵,智勇双全,为刘邦奠定国家基业出谋划策,为人低调,最后封侯得以善终。韩信出身微贱,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推翻秦朝统治和楚汉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期由于恃功而娇,过于高调,最后虽然得以封侯...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并且,在大汉官方的各种文献中,韩信都是以淮阴侯的身份出现。从这层意义上说,此时韩信与萧何、张良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果按照诸侯王的标准来评判,他们都够不上,所以都应当被列入到列传之中。不过,对于是否列入世家,还有一条标准,那就是勋贵,就是功臣权贵,也就是既要达到开国功臣这个门槛,也要...

补充完整刘邦说的三句话:“……不如张良……不如韩信……不如萧何...
谋策不如张良,治国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 “谋策不如张良,治国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出自<史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出谋划策比不上张良;管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保证物资和粮食供应,那我也不如萧何;至于统领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人都比我强,...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呢?
其中,在这些诸侯王当中,除韩信以外,彭越、韩王信、等都是入了列传,他们最终都是因为谋反而死,因此也没能入世家。但是怎么没人疑惑为什么他们入的是列传而不是世家呢?原因就在于韩信功劳太大、死得太冤。刘邦有次大宴群臣,高祖问:"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群臣议论纷纷。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这里张良是宰相的家人,而萧何,虽然是个小官,但他的祖父也是侯爵,只有韩信的祖先是草。所以在司马迁看来,韩信的出生并不是他们家族的首要原因。《史记》共有三十家,记载春秋战国和汉代刘姓藩王,他的封号是世袭的。但也有例外,如小何和张良,虽然他们是汉朝的第一朝臣,但他们的成就远远高于诸侯,...

史记•张良传 全文翻译
《史记•张良传 》的简介这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

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史记》中萧何与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所以,张良与萧何对汉朝立下了可持续的万世之功,是汉朝真正的“股肱之臣”,所以被列入世家。而韩信以其军事天才“立功名于天下”,但是对汉朝的稳定与繁荣并没有做出突出贡献,其军功乃是一时之功,因而被列入列传。第二、张良与萧何均有后世继承爵位,但韩信没有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写道:“...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张良和韩信在史记中的传记篇名 -
豆卢成排毒: 《史记》中记来载张良的事迹的是《留侯世家第三十五》(《史记》卷五十五);记载韩信的自事迹的在《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史记》卷九十二).汉初有两个韩信,一个就是大名鼎鼎2113的淮阴侯韩信;另一个韩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孙子,后来刘邦封他为韩王,后5261人为了与淮阴侯韩信区别,称他为韩王信,他的事迹见《史记》卷九十三《韩王信卢4102绾列传第三十三》.张良与两韩信的事迹,在《汉书》中分别见于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卷三十四《韩彭英1653卢吴传第四》、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历史人物传记 例如刘邦传一类的书有哪些 -
豆卢成排毒: 1.刘邦(高祖本纪) 2.韩信(淮阴侯列传) 3.樊哙(樊郦滕灌列传) 4.张良 5.萧何(萧相国世家) 6.项羽(项羽本纪) 7.曹参 8.项庄 9.钟离昧 10.范增 11.龙且 12.彭越 13.英布(黥布列传) 14.臧荼 15.吕后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你知道《史记》中那些故事的名字?把它们写下来. -
豆卢成排毒: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卷三 殷本纪第三卷四 周本纪第四卷五 秦本纪第五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卷十...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出世家,而韩信出列传 -
豆卢成排毒: 首先你要搞清楚本纪、列传、世家的区别.项羽是有称王的,刘邦还是被项羽册封的汉王,以至于刘邦称帝后还用“汉”作为国号,所以有资格入本纪.世家是贵族传记的专用.而韩信虽然有功被封为齐王、楚王、乃至被贬谪为淮阴侯,但是最终他是以逆贼的身份被定在了汉朝官方的的耻辱柱上的,司马迁就算本人再欣赏韩信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韩信列入世家的,就是这样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介绍一下“韩信受辱胯下,张良纳履桥端”的故事 -
豆卢成排毒: 韩信在投奔刘邦之前非常潦倒,不愿种田,又没有人推荐他做官,自己学做生意又以亏本告终,因此常常是寄人篱下,甚至乞讨为生.有一天他身配长剑来到一个集市,突然有一群青年拦阻了他的去路,其中一人对韩信说:“我看你长得人高马...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留侯张良者,其先人韩人也......后八年卒,亦为文成侯 -
豆卢成排毒: 原文内容太多,自己查吧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留侯[一]张良者,[二]其先韩人也.[三]大父开地,[四]相韩昭侯、宣惠王、 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五]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 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韩信的出身 -
豆卢成排毒: 根据史记记载韩信:淮阴侯韩信者 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 贫 好带刀剑 一. 说明他是没官职的人的即为古代布衣 但他佩带刀剑( 据说是剑 因为后面史记写到韩信去跟从项梁时是 仗...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韩信的老师是谁 -
豆卢成排毒: 据《史记》中《淮阴侯列传》里记载:“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史记》中人物传记 -
豆卢成排毒: 《史记·高祖本纪》读后感 本学期参加了司保锋老师的《史记导读》小司同学的讲课果然不同一般,颇有大学教授的风范,可讲得生动有趣,甚至有时候讲到精彩处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课上的内容很丰富,吸引了很多同学.(虽然睡觉的人比...

沙坪坝区18495185136: 史记的文学价值 -
豆卢成排毒: 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肯定其史学与文学的双重成就.司马迁带着深厚的感情来写,尤其是那些传记性文字.充满感情的传记无疑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