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史记》中萧何与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作者&投稿:寇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对记载的每一个人物所安排的不同体裁,也是相对公正合理的。但是我们不仅有一个疑问,同样是属于汉初三杰,为什么萧何、张良都能被列入“世家”(《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行列,而功勋卓著的韩信只能被列入“列传”(《淮阴侯列传》)呢?

韩信剧照
首先我们先弄清楚“世家”和“列传”的概念。 世家就是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史记》中“世家”取名的依据就是"王侯开国,子孙世袭",也就是诸侯的爵位和封邑世代相传,不曾断绝。而“传”则是记述帝皇以外的一些对当时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事迹(世代相传的人除外),司马迁在《史记》索隐中提到:“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从此我们了解了“世家”与“列传”的本质区别。

刘邦和萧何在一起(右一为萧何)
根据《史记》记载,丞相萧何与张良都得以善终,而且他们的爵位也顺利的传给了子孙后代,世代罔袭,明显符合“世家”这个概念,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列入“世家”行列。与此不同的是,韩信则是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张良剧照
一代兵仙落得了三族被灭的境地,因此他的职位也就没有办法传给后代。而且在封建时代,君主对于造反者的处理方式是很残酷的,造反者韩信也就自然无法被列入“世家”,只能被列入“列传”了。

秦朝末年刘邦起义,他和项羽争夺天下能够取胜靠了三个人,这三个被称为汉初三杰。但是在汉朝的著作《史记》当中司马迁把萧何还有张良列入了世家,唯独韩信列入了列传之中,为什么司马迁要这么做,韩信作为汉初三杰功劳很大为什么不能列入世家?我个人认为韩信出身贫苦,死后又没有后代祭祀,无法称为世家。
一、韩信当时被汉高祖认定谋反,他在汉朝地位不如张良和萧何。
韩信虽然很会打仗,并且为汉朝打下江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功高震主,被吕后和刘邦所忌惮,后来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杀害。他在汉朝的时候,被认定为反贼,他的地位自然无法和萧何还有张良比较,因此他没有资格进入世家之列,但是因为他为汉朝开国做出了贡献,司马迁还是把他的事迹写进了列传里面。
二、张良和萧何都有后代祭祀,他们的爵位得以延续。
张良和萧何在汉朝时期,自己的子孙能够承袭自己的爵位,并且很多子孙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他们的家族能够得到传承。因此张良萧何都有后代祭祀,并且传家。史记中能够列入世家的都是有后代继承爵位的人物,韩信因为被诬陷谋反,杀了韩信三族,没有后代继承爵位因此无法列入世家。
三、韩信出身贫苦,又没有后代祭祀,因此不能称之为世家。
韩信出身比较贫苦,他在遇到刘邦之后才得到了重用,被封为王爵,之前他没有家族传承。萧何是刘邦身边的人,他从一开始就跟着刘邦打仗,为刘邦打下天下做出了很多贡献。张良是六国贵族后代,出身很高贵,有很好的家传。韩信既没有好的家族传承,又没有后代祭祀,因此韩信不能称之为世家。

张良、韩信、萧何都在灭秦战争及楚汉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也给予他们高度评价,并将他们封侯甚至封王,我们后世也常常将他们以“汉初三杰”并称。那么同为汉朝开国功臣,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将张良和萧何都列入世家,独独将韩信写入列传呢?

第一、一时之功与万世之功

首先我们要了解《史记》的体例:《史记》全书130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解释了区分这些条目的原因: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

对于《史记》中单独列传记的历史人物来说,本纪对应的是“王迹所兴”,即古代的帝王,这一点很明确。而世家对应的是“股肱之臣”,列传对应的是“立功名于天下”者,这一点看似模糊——股肱之臣和立功名于天下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我们甚至可以将它们理解为同义词。

对于张良、萧何、韩信三人来说,他们都是刘邦的股肱之臣,刘邦本人就曾经评价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此三者,刘邦缺一不可建立汉朝。

但是《太史公自序》的这段话中却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股肱之臣所立下的功劳好似车轮的三十辐运行无休止,又好似二十八宿拱卫北极星亘古不变;而“立功名于天下”者则是因为他们顺应了时势,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即,我们可以这么简单概括:立下万世之功者才有资格被列入世家,立下一时之功者只能被列入列传。

按照太史公的这个逻辑,我们再次来对比张良、萧何、韩信三人:

1、张良

张良曾经站在国家的战略角度替刘邦出谋划策,从下邑之谋到劝都关中再到维护刘盈的太子之位都体现了张良“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他的这些谋略都给建立并稳定汉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萧何

萧何在灭秦战争以及楚汉战争中始终都是刘邦最坚实的后盾,刘邦多次战败之后都依赖于以萧何固守的关中为根据地才得以继续争衡天下。而汉朝建立之后萧何又主持制定法律,在全国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及汉兴……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给汉朝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韩信

司马迁给韩信单独列传的原因是“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韩信自然是楚汉战争中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最关键的人物之一,他曾经辅助刘邦还定三秦,并在刘邦最困难的时期平定了赵国、燕国、齐国等地,又在灭楚的关键时刻出兵对项羽形成垓下之围,让刘邦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韩信自然是功勋卓著,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韩信的这些功劳都是一时之功,并没有在汉朝建立之后为它的稳定或繁荣产生积极作用,相反,他被认为是汉朝稳定的一个重大威胁。

所以,张良与萧何对汉朝立下了可持续的万世之功,是汉朝真正的“股肱之臣”,所以被列入世家。而韩信以其军事天才“立功名于天下”,但是对汉朝的稳定与繁荣并没有做出突出贡献,其军功乃是一时之功,因而被列入列传。

第二、张良与萧何均有后世继承爵位,但韩信没有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写道:“世家者,记诸侯之本纪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这句话虽然并非普遍适用于整部《史记》,但是在张良、萧何入世家,韩信入列传一事上却有一定的道理。

韩信在被刘邦封坛拜将之后一直只有官衔而没有爵位,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率兵强行攻克齐国之后自立为齐王,当时身为汉王的刘邦被迫承认了他的地位。汉五年刘邦趁楚军疲敝之际对项羽发动突然进攻,但最终却再次大败而回。在张良的建议之下,刘邦给韩信承诺了大片的封地(於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而项羽败亡之后刘邦基本上兑现了他的诺言,韩信正式被封为楚王。

但是没过多久,便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将韩信俘虏并带至京城,剥夺了他的王位,将他降封为淮阴侯(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韩信最终因谋反的罪名被吕后与萧何处死,并被夷三族。

而萧何与张良都终生为侯,并有子孙延续其爵位:萧何去世之后,他的子孙继续受封为鄼侯(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酂侯),其封爵一直延续到了东汉;张良去世之后,其留侯爵位一直传承到汉文帝时期。所以,在司马迁著《史记》之时,韩信的身份乃是大汉布衣而已,自然没有资格与萧何和张良并列世家。

第三、韩信被杀的罪名是谋反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韩信造反的密谋被吕后和萧何发觉之后,“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遂夷信三族”。

即韩信虽然曾经给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他不但没有善终,反而是在谋反的罪名下被杀的。不论在哪个封建时期,谋反的罪名都是不赦的第一等大罪。

“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韩信的身份从王到侯,最终定格在了反贼,这也是他无法与张良和萧何比肩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史记》并非汉朝的官修史书,从其原名《太史公书》就可以看出它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依据司马迁的个人评判标准,项羽、吕后虽然不是皇帝却被列入了本纪;孔子没有爵位,陈胜自立为王,却被列入世家。在司马迁心中,韩信没有做到“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虽然曾经是高祖的股肱之臣,却远远没有达到被列入世家的标准。



因为萧何与张良的功劳更加大,所以他们能被列入世家,而韩信只能是入列传

因为韩信是武将,不仅能力国土无双,而且功高震主。然而,萧何和张良一个是后勤,一个是参谋,功再高也震不了主。

《史记》中世家和列传对于功劳有一定的区分,世家是股肱之臣,列传是功成于天下。从历史来看,萧何与张良的功劳确实比不上韩信。

看过史记就会知道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不高,和描述刘邦一样有穿插几个体现此人本性恶劣的小事情。所以自然不过如列传而不是世家了。而另一方面韩信死的罪名是谋反,一个反贼入世家就等于承认他生前地位的合法性,司马迁也不敢这样公开对抗朝廷。


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史记》中萧何与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_百度...
张良、韩信、萧何都在灭秦战争及楚汉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也给予他们高度评价,并将他们封侯甚至封王,我们后世也常常将他们以“汉初三杰”并称。那么同为汉朝开国功臣,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将张良和萧何都列入世家,独独将韩信写入列传呢?第一、一时之功与万世之功 首...

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史记》中萧何与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呢?_百 ...
同为汉初三杰,萧何和张良却被列入世家,而韩信却列入列传,那是因为萧何和张良他们立下的是万世之功,在汉朝建立以后,他们都为汉朝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而韩信虽然也是刘邦取天下的重要人物之一,但相对而言他立下的是一时之功。张良,萧何还有韩信他们在楚汉之争和灭秦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汉朝...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何论功行赏时却排名至六十二位呢?_百度...
此问有误,张良是汉初二十九侯中第二批第三位,第一批封侯具有一定的宣传导向作用,是为刘邦封赏功臣定基调的,第二批才真正是大腕云集。张良在第二批位列第三,排在其前面的是仅仅是吕氏兄弟两人,而萧何、周勃、樊哙、灌婴等大碗都在其后。所以说张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且人家是万户...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何论功行赏时却排名至六十二位?
张良、萧何、韩信被后世誉为“汉初三杰”,对大汉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三人,但是在《史记.高祖功臣年表》中记载,萧何排名第一、曹参次之,张良却排名六十二。难道张良的功劳真的不大?非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这是高祖对张良的...

张良和萧何为何被称为“汉初三杰”?
因为三人中最早追随刘邦的老前辈,萧何一直以眼光独到而为人所誉。早在沛县时期,要以当时职权大小而论,萧何算是刘邦的上官,彼时的刘邦还只是个亭长,而萧何却是沛县的主吏掾。可萧何却一眼相中了当时流里流气的刘邦,认为他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并且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在他后面当小弟。在萧何的统筹下...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何论功行赏时却排名至六十二位呢?_百度...
张良是汉初三杰,也是刘邦重要的智囊。可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张良排名却仅仅在开国功臣中排第62位,这是为什么呢?刘邦离不开张良,但是却给了这么低的排名,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公平。不过刘邦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原因,让樊哙、周勃这些排在张良前面,自然是有道理的。一、张良长期吃两家聘礼,逼不得...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何论功行赏时却排名至六十二位?
之所以张良会排那么靠后,主要是这个排名主要还是看军功的,像张良这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牛,功劳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刘邦虽然没把张良列到“十八侯”里面,但是却给了张良“自择齐三万户”的权力。“三万户”是什么概念?汉初的人口照比战国混战时期的人口都是大大不如的,按照《...

萧何、韩信、张良同为汉初三杰,为何萧何排第1位,张良排第62位?_百度知...
另外,萧何、韩信、张良同为汉初三杰,按刘邦的话说,这三人对他成功的功劳是最大的,刘邦说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刘邦说萧何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军粮。刘邦说韩信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什么三人中的排名差距如此之大?排名到底是按什么依据排的?汉承秦制,汉朝建立...

“汉初三杰”为刘邦立大功,为何张良和萧何能善终,韩信却不能_百度知...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为刘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是刘邦自叹不如的人杰。然而,与稳定的张亮和保守的萧何相比,萧何过于焦虑,如果他的脚跟不稳定,必须成为国王,从而为后来的杀戮埋下祸根。前203年,楚汉两人站在广武店时,项羽因粮路受阻,供给不足,想与刘邦速战速决。刘邦不会...

“汉初三杰”为刘邦立大功,为何张良和萧何能善终,韩信却不能?_百度...
萧何、韩信、张良是“汉初三杰”,刘邦战胜项羽逐鹿中原,这三个人的功劳最大。但为什么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众所周知,韩信用兵如神,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是汉初军事上的“一哥”。也正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才对他有很大的...

米脂县18683385077: 萧何为什么被刘邦封为大汉第一功臣 -
上养恒古: 第一是善于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小时候读过历史读物的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说的是萧何多次向刘邦推荐帅才韩信,而刘邦犹豫不决.韩信发现自己不会被刘邦重用就不辞而别了.萧何得知后急忙追赶韩信,而刘邦误以为萧何外...

米脂县18683385077: 刘邦为什么没有杀了张良和萧何? -
上养恒古: 因为他们两人和刘邦关系实在太好而且张良自己隐居去了萧何为了安全不惜强占百姓耕地来污化自己的名声两人对他没威胁

米脂县18683385077: 史记里韩信既有智慧又英勇,可是为什么他却甘心听从刘邦的指挥? -
上养恒古: 刘邦谓张良、萧何、韩信为“汉初三杰”,其中韩信又有“兵仙”之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刘邦若少了韩信,项刘之争或许还要继续. 刘邦当亭长时,韩信正处在衣食无着的窘境中,正到处蹭饭.亭长是多大的官儿?我查了半天资料没有结...

米脂县18683385077: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上养恒古: 首先你要搞清楚本纪、列传、世家的区别.项羽是有称王的,刘邦还是被项羽册封的汉王,以至于刘邦称帝后还用“汉”作为国号,所以有资格入本纪.世家是贵族传记的专用.而韩信虽然有功被封为齐王、楚王、乃至被贬谪为淮阴侯,但是最终他是以逆贼的身份被定在了汉朝官方的的耻辱柱上的,司马迁就算本人再欣赏韩信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韩信列入世家的,懂??

米脂县18683385077: 解衣推食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上养恒古: 答: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故吾得以至于此.”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韩信出身贫寒,日子过得像乞丐一样困窘.后来到乡下去靠...

米脂县18683385077: 萧何为什么跟着刘邦 -
上养恒古: 君与臣之间什么最重要?信任最重要,刘邦和萧何是同乡,彼此可谓知根知底,刘邦信任萧何,所以把后勤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而萧何呢?你认为“以他的能力,觉得自己当王都行啊”.其实不然,萧何是典型的文官,文可治国武不能安邦.他是宰相之才,却不是君王之才. “反叛刘邦”?那么谁来当王?他自己?刘邦手下一票的武将,有几个是服萧何的;投靠项羽?项羽手下虽然没几个谋士,但是绝不会重用一个卖主求荣之辈.何况萧何不过一个小吏出身,除了刘邦,任何一个诸侯都不会让他任宰相的.

米脂县18683385077: 关于汉代三大才子萧何的问题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上养恒古: 这个典故出自西汉时期的一段历史,根据司马迁的的史记中记载,萧何确有其人,乃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后人遂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或一件事情造成. 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米脂县18683385077: “汉初三杰”的结局如何? -
上养恒古: 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③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人闲事,欲从赤松子④游耳.”乃学辟⑤谷,道引轻身.⑥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闲,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1留侯不...

米脂县18683385077: "成以萧何.败以萧何"出自那里?? -
上养恒古: 这则成语典故,也可以简说成“成败萧何”.它讲的是萧何与韩信的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少读兵书,好带刀剑,然而贫穷不能自养,曾以乞讨为生,也...

米脂县18683385077: 韩信为什么说:成也萧何,拜也萧何? -
上养恒古: 萧何赏识韩信的才能,曾月下追韩信,令刘邦拜他为大将军,此为"成也萧何" 刘邦称帝后,又是萧何给吕后出主意拿下韩信,此为“败也萧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