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辟蠹用芸】的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相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没有学习文学翻译的杂志~

你好!
最好能提供多些关于你的水平的资料。
大学、研究生、还是中学?
如果要推荐高端些的,必推 经济学人 !!!!
绝对的翻译必备。文笔一流、而且不止于经济类、各种时事、观点清晰新锐。
绝对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希望你能有收获。
谢谢!

悲剧很多。 韩寒在厦门演讲时就说过。
中国是一个不能说,不能写的国家。
如果有什么不能写,有什么不能说,
那么这还能成为一个文学大国

原文: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

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也;蕙,今零陵香是也;苣,今白芷是也。

译文:

古人藏书用芸香来防蛀虫。芸香是一种香草,就是如今人说的七里香。它的叶子类似于豌豆叶,小丛生长。叶子十分芳香,秋后叶子间微微发白如同用面粉涂抹过一样,用它防蛀虫有特效。南方人采来放在席下,可以除跳蚤、虱子。

我担任判昭文馆事时,曾在文彦博家求得了许多株芸香,移植到秘阁后面,现在没有存活的了。香草这类东西,大体上都有别的名字,如所谓兰荪,荪就是今天的菖蒲;蕙就是今天的零陵香;苣就是今天的白芷。

出处:《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沈括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

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1082年(元丰五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书辟蠹用芸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
题目:芸香驱虫
原文: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也;蕙,今零陵香是也;苣,今白芷是也。

翻译:古人藏书时用芸草防蛀。芸是香草,现在称它为七里香。它的叶子象豌豆,长成小丛。叶子非常香,秋后叶子间呈微白色象粘了粉一样,防蛀特别有效。南方人将它采来放在席子下面,能够驱除跳蚤和虱子。我兼管昭文馆工作时,曾经从文潞公家中得到几株,移植到秘阁后,现在已经没有一株存活。香草一类,大多有别名,如兰荪,荪就是现在的菖蒲;蕙就是现在的零陵香;苣就是现在的白芷。


【藏书辟蠹用芸】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也;蕙,今零陵香是...

芸香驱虫文言文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 题目:芸香驱虫 原文: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的翻译
原文:古人藏书辟①蠹②用芸。芸,香草也,(《梦溪笔谈》)①辟:通“避”,此指驱除。②蠹(dù):蛀虫。译:古人藏书用芸香来防蛀虫。芸香是一种香草 参考自百度百科

辟蠹殊验什么意思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中“辟”的意思是‘祛除’“辟蠹殊验”中“殊”的意思是‘特别’翻译 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译文我被诏令在文馆工作的时候,曾经在潞公。辟蠹殊验防蛀虫有特殊的效果出自梦溪笔谈·辨证一原句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

梦溪笔谈 芸香辟蠹
译文 古人藏书用芸香来防蛀虫。芸香是一种香草,就是如今人说的七里香。它的叶子类似于豌豆叶,小丛生长。叶子十分芳香,秋后叶子间微微发白如同用面粉涂抹过一样,用它防蛀虫有特效。南方人采来放在席下,可以除跳蚤、虱子。我判昭文馆时,曾在文彦博家求得了许多株芸香,移植到秘阁后面,现在没有...

“书香门第”,“香”从哪里来呢?为何会这样说?
这个香说的是芸香草的味道,古代用这种植物来驱虫防止书本被虫蛀掉,而且使用的方法也是把这种植物直接夹到书里就有作用了,所以才会说它叫书香,而且这是有过记载的。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辨证一》里说过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

为什么古人称书香门第为书香世第?
原来,这种被古人放入书中的香草是一种叫做“芸香草”的植物。据说,芸香草有辟蠹【读dù,泛指蛀蚀器物的虫子。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称蠹为“木中虫”】的功效。这在北宋文学家沈括的《藏书辟蠹用芸》【选自《梦溪笔谈·辩证一》】中有明确的记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

陈芸的文言文的意思
元载末年,造芸辉堂于私第。芸辉,香草名也。——唐·苏鹗《杜阳杂编》又如:芸帙(书籍。因芸香可驱蠹虫,书卷中多置之,故名。同“芸编”);芸窗(书斋。古人藏书用芸香避蠹虫,故借芸以称书斋);芸草(芸香);芸编(指书籍。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故称);芸馆(书斋);芸签(书签。亦借指书籍);...

芸字代表什么意思?
一、芸的释义 1、花草枯黄的样子。2、(形声。从艸,云声。本义:香草名,也叫“芸香”)3、、芸台 [imperial liberary],古代藏书之所,亦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4、同本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叶互生,羽状深裂或全裂,花黄色,香气浓郁,可入药 5、除掉杂草。6、芸苔...

辟蠢殊验什么意思?
语出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芸香辟蠧》,上下文是: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古人藏书用芸香来防蛀虫。芸香是一种香草,就是如今人说的七里香。它的叶子类似于豌豆叶,...

温泉县18244608742: 藏书辟蠹用芸 - 搜狗百科
陀明止血: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题目:芸香驱虫原文: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

温泉县18244608742: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的翻译 -
陀明止血: 原文:古人藏书辟①蠹②用芸.芸,香草也,(《梦溪笔谈》) ①辟:通“避”,此指驱除.②蠹(dù):蛀虫.译:古人藏书用芸香来防蛀虫.芸香是一种香草 参考自百度百科

温泉县18244608742: 文言文阅读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 -
陀明止血:[答案]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中“辟”的意思是'祛除'. “辟蠹殊验”中“殊”的意思是'特别'. 翻译: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 译文:我被诏令在文馆(工作的)时候,曾经在潞公家获赠几棵(芸草),(我把...

温泉县18244608742: 焚芸辟蠹什么意思 -
陀明止血: 焚烧芸香,以辟(书)蛀虫. 《梦溪笔谈》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

温泉县18244608742: 芸香驱虫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 -
陀明止血:[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1)叶类豌豆 类:像(2)辟蠹殊验 殊:特别2.选文从哪些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芸香?(至少举出三个方面)形态功效3.根据选文所述,说说芸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防蛀虫4.《辞源》给“书香之家”下的定义是古...

温泉县18244608742: 文言文 :芸香驱虫l,解释 -
陀明止血: 古人藏书防蛀虫用芸香.芸香,是香草,现今的人称为“七里香”的就是这个.叶子像豌豆叶, 成小丛生长,它的叶子非常芳香,秋后叶子间带一点白色像被粉弄脏了,防蛀虫特别有效.南方人采集放到席下,可以除跳蚤、虱子.我兼管昭文馆时,曾在文彦博家得到了好几株,移植到秘阁后面,如今没有存活的了.香草这些东西,大概很多都有奇特的名字,如所说的兰荪,荪,就是现在的菖蒲;蕙,就是现在的零陵香;蕙,就是现在的白芷.

温泉县18244608742: 梦溪笔谈 芸香辟蠹 -
陀明止血: 蛀虫 我判昭文馆时,曾在文彦博家求得了许多株芸香,移植到秘阁后面,现在没有存活的了

温泉县18244608742: "芸"的意思 -
陀明止血: 芸1 yún(1)(形声.从艹,云声.本义:香草名,也叫“芸香”)(2) 同本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叶互生,羽状深裂或全裂,花黄色,香气浓郁,可入药 [rue] 芸,芸草也,似目宿.――《说文》芸草可以死复生.――...

温泉县18244608742: 翻译《梦溪笔谈》之龙卷风 -
陀明止血: 梦溪笔谈全书原文+翻译卷一 故事一 学士院轶事 原文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