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

作者&投稿:慎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

1、(1)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2)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的,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2、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是齐一的。 关键词或采分点1、(1)古时候的人,他们的 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 如何 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2)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 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 ,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的,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2、《齐物论》中的“齐物”的意思就是物质是对立的、变化的,齐一的。【译文】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的,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其次,认为宇宙之始是存在事物的,可是万事万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其次,认为万事万物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却从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

1、原文: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 ,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 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 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 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 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 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 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 ;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2、译文:

古时候的人,他们所具足的大智慧任何地方都能无所不至啊!都是打倒了什么样的无所不至呢?凡所做出的任何行为从根本上就没有做事之动机的存在,就是具足了无所不至的大智慧的境界了,当具足了这种无所不至的大智慧后,就再也不会被喜怒爱恶欲的习气所污染了。差一点的境界则仅仅才有了做事的动机,但却没有达到“这是我的,那是你的”的私我意识;再差一点的境界也只是有了“这是我的,那是你的”的私我意识,但却没有形成以我见而划分对错是非的唯我意识。后来我人便有了对错是非之心而且越来越严重了,于是道心也就亏失了;道心之所以亏失了,完全是心里的那个喜欢之所用所导致的。难道那个道心果真会圆满也会亏失吗,还是果真不会圆满也不会亏失呢?那个道心确实会圆满也会亏失,所以当大琴师昭氏鼓琴时便能激荡起人们心神的喜悦而造成道心之静的亏失了啊;那个道心确实不会圆满也不会亏失,所以当大琴师昭氏不鼓琴时人们的心神便恢复了道心之静的常态了。大琴师昭文的鼓琴之技艺,大乐师师旷持策以击乐器,大逻辑家惠子的诡辩之造诣,就这三个人对于各自爱好之事所达到的极其微妙的程度而言,都是各自领域里的顶尖高手,所以才能千古流传下来。由此三人在琴、诊、论上有着超乎寻常的爱好心,所以才使得在琴、诊、论的成就上大大超出了其他方面的技能;他们之所以爱好其所好的东西,其目的就是为了彻底研究明白所爱好之东西的内在机制。所爱好之东西的内在机制本来就不是靠研究所能研究明白的事反而执意地要去研究明白它,所以才犯了坚石非坚、白马非马之逻辑式的错误以至于愚昧终生。像他们那样地达到了极其微妙的程度就算是真正的最高成就了吗?那么我们每一个意识心用事的人也就可以说是成道的圣人了。像他们那样地达到了极其微妙的程度不算是真正的最高成就吗?那么万物与我人也就不会成为个别的个体了。所以,只有这样地将那个大道的玄机深究到大生疑惑的境地才能不知不觉地过渡到恍然大悟的境界,这正是圣人所希望的啊!只有达到了恍然大悟的境界才能没有是非对错之意识而一切行为都隐含在道心的无为之大用中,所以也就没有了意识分别心地将一切行为都隐含在恰到好处的无之用中了。

有所至矣,的至,是极致,终极的,极端的。的意思。你理解错意思了。

《说文解字》今文中“至”的释义:
①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 本义由“到”代替。
②动词:到,到达。 至此 至今 至极 至死不逾 / 自始至终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至,来也。——《玉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则行矣。——《论语 • 微子》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 • 牧誓》
我征聿至。——《诗 • 豳风 • 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 • 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 劝学》
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 • 李将军列传》
风雨骤至。——汉 • 王粲《登楼赋》
至则无可用。——唐 • 柳宗元《三戒》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 小国寡民》
③形容词:终极的,极端的。 至交 至宝 至理 至理名言 / 荣幸之至 幸福之至
至人无己。——《庄子 • 逍遥游》
色愈恭,礼愈至。——明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吾爱汝至。——清 • 林觉民《与妻书》
④副词:极,最。 至诚 至好 至亲 至上 至多 至少 至高无上 至尚至美 至尊无上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 • 坤》
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 • 正论》
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 贾谊《治安策》
陵见其至诚。——《汉书 • 李广苏建传》
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汉书 • 楚元王传》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⑤连词:及,对于。 至于 / 甚至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
至于斟酌捐益。——诸葛亮《出师表》

"有所至矣"里的至有“极、达到顶点”的意思,所以翻译是没错的


庄子諵哗-齐物论(5)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的,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其次,认为宇宙之始是存在事物的,可是万事万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其次,认为万事万物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却从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

庄子·杂篇·庚桑楚的原文
” 庚桑子曰:“辞尽矣。曰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 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 南荣趎曰:“唯。” 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南...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
有所至矣,的至,是极致,终极的,极端的。的意思。你理解错意思了。《说文解字》今文中“至”的释义:①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 本义由“到”代替。②动词:到,到达。 至此 至今 至极 至死不逾 \/ 自始至终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至,到也。——《字林》至,到...

《庄子》内篇卷2齐物论诗解4情达通一不用而用至道非分非成非亏_百度...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47)?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48)。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49)。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50)。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

大宗师原文及翻译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

庄子《齐物论》该怎样理解?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47)?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48)。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49)。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50)。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

万物自然,天下治矣是谁说的
庄子曾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这里的至知,就是从知进入到不知的浑池的能观照一切的知识境界。道由于其不可言说性和无限性,对道的体认实际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觉认知过程。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原则,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 ,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 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 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 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这句话是...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

分宜县15511855051: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这句话给的翻译都是: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我想问的是怎么理解出的“... -
司丹贝可:[答案] 有所至矣,的至,是极致,终极的,极端的.的意思.你理解错意思了.《说文解字》今文中“至”的释义:①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 本义由“到”代替. ②动词:到,到达. 至此 至今 至极 至死不逾 / 自始至终 至,鸟飞从...

分宜县15511855051: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①.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
司丹贝可:[答案]1、(1)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 (2)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的,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 2、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

分宜县15511855051: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内容? -
司丹贝可:[答案]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

分宜县15511855051: 庄子 齐物论 原文及翻译 -
司丹贝可: 庄子 齐物论 原文及翻译如下: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

分宜县15511855051: 庄子·杂篇·庚桑楚的原文 -
司丹贝可: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 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 之民相与言曰:“庚桑之子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馀.庶...

分宜县15511855051: 有句古诗意思是:如果用自己的思想去作为评判别人,那么谁没有思想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法则…… -
司丹贝可: 是不是这句话: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见于庄子齐物论,内篇第二

分宜县15511855051: 求《庄子·大宗师》译文【原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 -
司丹贝可:[答案] 【译文】 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解人的... 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这恐怕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虽然这样,还是存在忧患.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才能认定...

分宜县15511855051: 至在古汉语中怎么解释至,在古汉语中除了解释为飞鸟投地之外,还有其?
司丹贝可: 至1.到;达到.《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 渭 阳.”《荀子·修身》... 《国语·晋语一》:“日,君以 骊姬 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韦昭 注:“至...

分宜县15511855051: 《庄子·列御寇》 全文是什么?为何意? -
司丹贝可: 庄子·杂篇·列御寇 作者:庄子《庄子·列御寇》翻译 【题解】 “列御寇”本是篇首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