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作者&投稿:望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我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

  【说教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说目标】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说过程】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

  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幻灯片出示)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

  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几篇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朗读带并配乐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后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2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新课标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rán、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新课标六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六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进一步理解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zēng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第三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偏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

  课文忆了谁?

  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的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李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

  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

  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

  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朗读带并配乐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后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下页更多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10首古诗是哪些?
便下襄阳向洛阳。八.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九.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十.卜算子.送报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灯光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八单元第三课,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以及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二、课文简说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书后的10首古诗
8、第八首《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9、第九首《浣溪沙》晏殊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0、第十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

六年级下册语文后面10首古诗的意思,简短点
1.七步诗: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2.鸟鸣涧: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

六年级下册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
六年级下册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 3个回答 #热议# 妇女节专题:女性如何自我保护? 363514264 2013-03-10 · TA获得超过30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1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49.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1课 文言文两则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

灯光的主要内容概括10字
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用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但火光却暴露了自己,最后英勇牺牲了,年仅22岁。本文已被选入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语文部编版(2019)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八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怎么分大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3片段段)简要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第三部分(第10自然...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最新版的如下:202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戚(qī) 腻(nì) 匙(chí) 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 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全部课文复习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1、2、3、5、6、7、9、10、11、12自然段。 2、这篇课文...六下课文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挪移 蒸融 游丝 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心愿》范文10篇
你心里埋葬着哪些心愿呢?下面是我整合的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作文 《心愿》 范文 ,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心愿》范文1 我的心愿是能当上一名探索星空的天文学家,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妙。我的这个心愿,是由一时的想法萌生的。 在一个星光熠熠的夜晚,我站在窗前,迷人的薰衣草散发出沁人心脾的...

丽江市17054051608: 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多音字组词 -
钊龚碱式: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籍 书籍 典籍 史籍 籍贯 国籍 户籍 屉 抽屉 笼屉 藤屉 怖 恐怖 瞅 瞅见 魔 魔术 魔法 魔方 魔芋 病魔 群魔乱舞 胖 肥胖 发胖 胖墩 胖头鱼 形 地形 体形 畸形 如影随形 相形见拙 哼 哼哧 哼唧 不哼不哈 哼哈二将 峻 险峻 峻峭 冷峻 陡峻 崇山峻岭 残 残暴 摧残 残废 残留 风烛残年 残羹剩饭 苟延残喘 匪 绑匪 盗匪 匪徒 匪患 匪夷所思 窝 蜂窝 酒窝 窝藏 窝囊 窝头 燕窝 啃 啃青 啃玉米 啃书本 蚂蚁啃骨头 舅 舅父 舅妈 舅母 娘舅 姑舅 舅子

丽江市17054051608: 六年级下册第10课 16年前的回忆预习笔记 -
钊龚碱式:[答案] 课文中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有:(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间他又出去了.(从“父亲”每天的早出晚归,可以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体会到“父亲”在为革命工作奔忙.) (2)、“我总爱向父亲...

丽江市17054051608: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是什么 -
钊龚碱式: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丽江市17054051608: 小学语文6年级下册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
钊龚碱式: 作者李星华在前面是因为还不是很了解父亲工作的危险性,她只明白父亲为革命工作的付出.当在法庭上看见父亲的一头乱蓬蓬的长发,感觉到父亲曾经的受刑,体验到父亲的心被一股伟大的感情所占据——这是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因此她表现的是勇敢.这种变化说明了她也开始对革命产生了了解,明白父亲为何会付出,也说明她也开始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

丽江市17054051608: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法官中排惊堂木的做法反映了什么? -
钊龚碱式:[答案] 从法官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拍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丽江市17054051608: 重点句的理解人教版6年级下册第10课:16年前的回忆,第七段的第3句:父亲坚决的对母亲说.这一句的理解 -
钊龚碱式:[答案] 这句话写出了父亲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任然坚持工作,对党的高度负责精神

丽江市17054051608: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答案. -
钊龚碱式: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

丽江市17054051608: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法官中排惊堂木的做法反映了什么? -
钊龚碱式: 从法官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拍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丽江市17054051608: 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有几次对比的地方,想想这样写出了什么 -
钊龚碱式: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和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方是“粗暴”“满脸横肉”“冷笑”,而“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这些描写突出了李大钊对革命的忠贞、对党的忠诚、大无畏的精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