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新课程

作者&投稿:栋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很多误区,只有走出误区,精当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有机整合。
一、存在的误区
1、缺乏对学习
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
分析学习者特征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它为后续教学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所谓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开展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如果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恐怕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适合性。因为我们运用的课件大多是面向城市孩子,认知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设计的,课堂容量大,教学密度大,往往令学生眼花缭乱,最终成为过眼云烟,失去运用价值,要想使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实效,首先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特征,想一想自己所占有的教学资源有多少应该用,应该怎样用,如何去设计,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学生特征的分析,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前提。
2、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偏离教学主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即辅助教师教、辅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我们部分教师自己还不能够独立制作课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去调控课堂,只能以课件为中心去授课,偏离教学主体。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教而不深的结局,反而影响实际教学。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画图的时间,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对于我们大部分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都使用“流水型”模式课件,教师只要轻击鼠标,就可以顺利完成操作。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理解和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对现成教学资源要合理取舍,解决好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屏幕切换不能太快,应以学生确实能够理解、记忆为准,需要强调的可反复展示。
4、课件代替试验,削弱学生的试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多媒体课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学生的试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另外,多媒体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多种动植物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但只有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更完整的知识。所以说不是所有试验都用课件代替完成。
二、精当运用
1、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料、动画、图文等。比如在执教《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船有触礁危险吗》时,截取了《泰坦尼克号》中轮船和冰山相撞后场景的视频资料,创设这一情景,意在让学生意识到船有触礁的危险性,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2、远离学生实际而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如学习《全球变暖与环保》一课,学生对环保知识只具初步认识,对于全球为什么变暖,它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人类如何控制,这一切都远离学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通过网络提供的大量感性材料去获取知识。学生从干旱到瘟疫,从农作物到动植物方面列举了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温室效应到废气排放,从乱砍乱伐到资源利用,说明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如此之大的信息传递量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3、逻辑思维性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象、难以建立起概念的要运用信息技术。
如在进行《海底世界》教学时,针对学生无法亲身经历、亲自感知,难以想象海底世界景色如何奇异、物产如何丰富的现状,教师可将在互联网上搜集的图文并茂、集数字、影响于一身的大量海底相关资料,制成网页发布在校园网上,使文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教学内容立体的、多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虚拟的“仿真”技术缩短了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建立了海底“景色之奇异、物产之丰富”的概念。
4、拓展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如在进行《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对西双版纳、对少数民族有进一步了解,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们一定要明确,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在辅助上下功夫。只有根据所实现的教学目标精当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把握备课的重点.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高中信息课程标准是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把以下三点列为备课的重点。第一,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处理与交流的能力;第二,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掌握重难点,克服困难;第三,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探究任务和体验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尝试在的学习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教学目标能更有效地达成。
2.通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节优秀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能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讲授、有效的师生互动、有效激励等实现。
(1)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的原则是清晰明了、有吸引力、掌握节奏,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注重引导学生的体验等。
(2)精炼地讲授学习要点
在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分析和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研究教法,编选与组织精要的学习内容,用最精练的语言讲授,还要懂得用具体形象地例子描述抽象地概念。在学生学习虚拟现实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多感知”这个特点,教师可以这样讲授的:“如一块蛋糕看上去是黄色的,闻一闻是香的,尝一口是甜的这就是多感知。 ”
(3)利用旧识学习新知
在课前设法让学生能够接触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形成连结,并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多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新知,为学生制造容易学习的经验。
(4)有效的师生互动
有效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设愉悦的情境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导入和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循序渐进的任务,营造和谐的学
习氛围,创设一个平等温暖、充满善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分享学习的快乐,激发创作灵感。
②师生互动沟通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当提示和评价。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回答,更要倾听学生对自己的提问,尽可能地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必须努力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对学生的一些怪的想法或新的观点,应先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对这些想法和观点及时地探讨;对于学生的猜测和疑问,要抓住亮点,积极充分地肯定;对于错误的质疑,决不嘲讽打击,而是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如果是依靠自己或团体的力量都不能解决,而又恰恰是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就是需要教师耐心地讲解。
(5)有效激励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意因素不仅对认知活动起着推动、强化和调节的作用,而且其自身的发展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追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情意激发策略,通过激励、肯定、赞扬、暗示等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意力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①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墨子说:“志不高者智不达。” 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抱负,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与学生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是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其次,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丰富教学材料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再次,要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的自评和反思,让学生学会恰如其分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 ②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项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虽然认识到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性,但却感到取得这种期望的成绩力所难及,就会望而却步。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常用方法有三种。第一,利用成功体验提升效能。对于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教学任务并把任务分层,基本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基本任务,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拓展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第二,利用榜样提升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榜样的行为表现是个体自身效能的一种重要参照。如在学习Cool 3D三维动画的制作时,教师先呈现以往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并介绍成功之处,然后又在学生制作动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展示美观的,有创意的作品,最后再让做得比较出色的学生来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这种榜样的作用,使学生观察到与自己能力相似的同伴成功地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就会替代性地转化成对自己能力的认同,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第三,利用言语说
服提升效能。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可以开发的天赋和才能,通过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言语激励,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3.通过学生的尝试学习来实现有效学习
尝试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师没有讲解知识之前,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自己独立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尝试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逐渐形成适于自己的学习风格,灵活选择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这三个关键词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鲜的活 力,并且从三个方面界定的有效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通过学生的尝试学习从这三个方面来实现有效学习。
(1)尝试学习是自主的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保证尝试学习有效性的基础。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通过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享受学习的过程。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五多”。“五多”即是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多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尝试学习中。最后,大胆让学生参与尝试。教师要增加学生尝试和体验实践的机会,学生把所学的技巧或概念,适当的运用到真实的世界中验证,并进行学习迁移。
(2)合作是尝试学习成功的保障
尝试活动前,教师要认真准备尝试问题,结合课程目标研究学生发展的实际,设计能够促进学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并能取得尝试成功的尝试问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会面临不同的情况,教师要能巧妙地、适当地、启发式地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用新的尝试方法解决问题,以保证学生的尝试取得成功。
学生应该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相互影响、合作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的功效,取得更大程度的尝试成功。通过协作学习与分享学习,使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尝试学习的能力也有差异,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碰撞、交流合作,可以提高尝试学习的有效性。
(3)尝试学习是一种探究学习
尝试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尝试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从小不断地尝试,为长大后的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尝试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好尝试问题后,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虚拟现实初探》时,教师先提出探究问题:“请通过三个例子归纳出虚拟现实有什么特点。”。接着提供信息资源(学习网站和在线帮助等),通过体验探究策略,让学生体验三个例子——3D游戏、三维全景图和电影《捍卫机密》片断,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探究问题,这样可促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4.有效评价
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
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例如课堂上教师设计了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环节后,我们可以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小组和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记录讨论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评选发言的优胜奖等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投票的方式选出学习优秀成果(如多媒体作品)。对于比较精彩的发言或水平较高的作品,教师要多用赞美的语言,同时不能忽略对学习有进步的同学的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兼顾集体发展评价与个人发展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结合评价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灵活选择“表现性评价”、“作业作品评价”、“成长记录袋”等评价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势在必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推动数学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并明确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是要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之中,使信息技术成为与数学新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和创新能力,培养协作意识,促进学生以新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有研究表明:人们感知客观世界,从外界获得信息,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协同观察一种事物或现象,得到的观察效果是比较完整、深刻、本质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直观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最终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首先要有感性的认识。
数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看不到摸不到的的,这就使得这方面的教学困难而枯燥,传统的数学教学通过教师按照课本口头讲述,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知识过程中能力的发展,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感性的认识,也就没有产生理性认识的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展示不仅能加速和改善理解,并可以提高信息接受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推动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渠道
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过去称教学手段)时,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将它们有机地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研究的重点仍是教学的改革:即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研究应对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理论,推动教学的改革。
(一)、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对教师的“教法”还是学生的“学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新在形式上,较过去的知识内容而言,有的不作要求,有的要求更高。新课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实验探究内容多,带有启发性,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过去上课的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回答,学生跟着学。而新课改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把培养学生数学学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把以前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这样更能培养他们的能力。
从教法角度来看:体味新教材的意境,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对数学的热爱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表达而发散,通过在课堂中传递使学生产生共鸣,融入教师的情感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从而使他们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增强其参与意识,实现其自身价值。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的重大改革,令人耳目一新,可将学习者带入一种学习情境。教学中,许多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体现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现实体现。
从学法角度来看: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新课程同时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学法指导是关键。(1)增进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3)探究活动是学生实践性学习行为。(4)学生的探究活动,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
(二)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推动的内涵与意义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必将进入课堂,这一点对数学学尤为重要。从学科角度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革命。这场革命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方式与方法,解决传统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更高、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有效的进入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课堂,主要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以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
二、数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选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如何在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合理的选择与运用信息技术?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选择能直观形象的说明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的课件、网络信息或根据章节内容的实际设计课件、选取信息,要注意把握下面三个方面:
1、实用性:在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要考虑到学生,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课件,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提出问题,揭示问题的实质,应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课件除了一些必要的“润色”加工外,应该做到朴实实用。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并不是一节课的全部,通过课件的展示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而不能用之代替教师的授课活动,因此不必面面俱到。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应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相互关联的问题,将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还应注意,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类型的教学媒体。如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自己的板书,例题的讲解,知识点的归纳等,显然违背了使用信息技术的初衷,必将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事实上,信息技术更适合于运用在那些现有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或动态的内容中。
三、信息技术在不同类型课堂中的运用
(一)、讨论型课堂教学类型
新的课程理念最核心的一点我认为就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本主义思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静止的观念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来实施我们的教学。而人的发展包括持续不断的学习知识的努力,以及对他人观点理解和感知的能力。我们只有同别人商量之后,才能提出和完善自己独到的见解,讨论是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八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关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学生所知并不多,并不成体系,如果教师课前就布置同学们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从而很好的达到了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获得,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讲授型课堂教学类型
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在新课标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很多人把讲授型课堂教学看成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所谓“填鸭式”、“满堂灌”的一种学习模式。情况真是这样的吗?讲授型课堂难道真的完全被完全取代了吗?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有些时候必须进行讲授,而且要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的、完完全全的讲授。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内容更抽象,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主的,边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而且加上教师的讲授,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讨空间,可以解决多年来数学学教师难以解决的教学实际,教师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导师”,指导学生选择和使用各种信息手段,指导学生处理信息,教师更多的时间不是进行重复性劳动而是创造性劳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楚地将数与形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电脑多媒体的虚拟现实使学生看到了这一过程,通过电脑的演示,使知识的表达更为丰满完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多媒体还有利于将课堂教学重点及时总结,并附了巩固练习,加强重点内容当场消化吸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探究性课堂教学类型
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改”的核心,既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数学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数学新课程特别强调数学活动,要使活动过程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合作探究便是最好的实施策略。其实,数学探究实质上是教给学生处理信息时,学会使用类似数学学家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它强调的是内容和过程以及结论的形成。科学探究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因此,要精心设计好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解决实际数学学问题之中。
根据探究性教学的上述特点,信息技术与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相结合,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突破探究难点,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顺利让学生沿着数学家的足迹,顺着数学家的思维进行探究呢?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信息技术课件,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的探究情境和意境,则有助于数学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在情趣盎然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索。
另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探究的思路和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探”和“究”,切不可旧瓶装新酒,形成“黑板上种庄稼”之类的“黑板演绎探究”的假探究。当然在实际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实际及学校为探究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恰当选用教学设计的某些阶段,并作适当的安排,并非所有的数学活动都要完整的展示这些内容和步骤。因此,在初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少做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这方面的体验和体会就足够了,并不要求都做。只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这种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把探究性教学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的真正内涵。
总之,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性,调动教学主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我们就能够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与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优势,使我们的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有哪些
2.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互联网、局域网等。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变得极为便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获取各种资源和服务。3.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信息传输的关键。它包括了电话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多种方式,使得人们无论身处何地,...

信息技术在现代管理中有何应用?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辅助管理者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信息处理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最优...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同时利用黑屏控制技术遮盖学生机的屏幕,组织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大屏幕进行分析和点评,学生可以形象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维成果,避免了在黑板上涂描话说之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有效地催生了学生的思维碰撞而产生的灵感。利用网络教学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害羞、怕嘲笑等畏惧心理。学生通过电脑操作,利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第二,是如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旨在充分...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
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总之,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率
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多形式的巧练习,能巩固识字教学,优化识字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1、在视频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能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

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地理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去感知去体验,进 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它能克服在传统教 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从而对地理产生兴趣.例如:在讲“降水对 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播放水灾...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_百 ...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鉴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鉴赏美的能力。例如,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

惠民县17781984495: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科课 -
里璐路得: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知识储备,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正因为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

惠民县17781984495: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新课 -
里璐路得: 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说得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的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惠民县17781984495: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 -
里璐路得: 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

惠民县17781984495: 怎么样才能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
里璐路得: 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

惠民县17781984495: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的 -
里璐路得: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答: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四、 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

惠民县17781984495: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
里璐路得: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中小学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国家教育部已...

惠民县17781984495: 浅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
里璐路得: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

惠民县17781984495: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 -
里璐路得: 一、 信息技术使新课导入环节精彩纷呈.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画卷,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这是因为教育心理学上指...

惠民县17781984495: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
里璐路得: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

惠民县17781984495: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使教学更有成效 -
里璐路得: 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融合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已是教师所熟知的、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现已广泛被教师用于课堂教学,是许多优秀教师教学的利剑.然而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制作不精良、使用不合适等原因,使得其发挥的作用受到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