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翻译—老子的

作者&投稿:捷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二章得译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知人者智)~

建议你去阅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的书《傅佩荣细说老子》,里面是较为准确和合适的解释,或者看任继愈老先生的《老子绎读》也可以。

1、翻译: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晓善的事物是善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
2、意思:天下没有绝对对立的东西,看似矛盾的东西实则是相依相生的,美丑是这样,善恶也是这样,因此,做事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天理,这样子才能够成功。
3、出处:老子《道德经》。
4、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5、翻译:
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晓善的事物是善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生,难和易因由互相对立而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倾倚,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顺序。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干预,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凭借以自大;成就大事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不会失掉功业。

扩展资料: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
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
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世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地看待得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白话释义: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此文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文章赏析:

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

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人们之所以能认识到美好事物,那是因为人们的心中已经产生了丑恶的东西,有了丑恶的的参照,

于是人们才觉得相对于丑恶的事物是美好的;人们之所以了解什么是良善,是因为心中有了不善的

思想;以此而论:有和没有也是相对存在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有“无中生有”,从无到有,从有到

强,由强到壮,由壮到衰,由衰到病,由病到死,死而回归于无,如此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这

个规律和过程;要想做好困难的事情,首先应该从点滴(小事,简单的事情)做起,点点滴滴逐渐

积累,则可以成大;所以说:长和短是相比较而言的、高与低是对比后的产物、音乐和歌声配合之

后才会动听;当前进和发展的时候,促使倒退和衰落的因素也就悄悄的产生了。这是宇宙间万世不

变的基本规律。因此,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圣人),不喜不悲,不患得患失,不为之所动,常以无

为(不追求,不期待,不患得患失,顺遂自然)的心态应对世间万象的变幻,并以此教化天下。因

其无为,所以才能无始无终的运化万物。他养育了,却不据为私有;它运作了,却不自以为有功;

他虽然做了很多,但他从来都不居功而自傲。正因为他从不居功,不自傲,所以他的功劳永远不会

失去。
当你产生、认识了美好的事物,是因为你的内心有了丑恶。相比较丑恶而言,于是就产生,并认识

了美好。美和丑是参照对比而产生的,宗教上修心养性,比较注意研究人的心性产生的原因,从而

去除偏见,和光同尘,最终得到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这个东西叫做美 这不是好事 因为有了美善的定义 也就有了丑恶的定义 二元对立会引起争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第二章,意思是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美好、什么是善良,只要一谈起“美好”和“善良”就会带上它们的对立面“丑恶”和“邪恶”,这样就会扭曲了原本的本质,开始出现种种问题。在哲学上,此段话反映着人们对于对立面的思考和对于对立面消失的追求,旨在告诫人们不能只看表面,要超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什么意思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及翻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及翻译如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

《道德经》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全句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第二章。全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到底是什么意思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这就有了丑陋了;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这就有了恶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造成,长和短相互体现,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 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从。所以有德的圣人看待万物都是顺其自然,实行不用言辞的教育,万物兴起而顺应不加干涉,生发...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通解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②,难易相成③,长短相较④,高下相倾⑤,音声相和(hè)⑥,前后相随⑦。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⑧焉而不辞,生而不有⑨,为而不恃⑩,功成而弗居⑪。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⑫。【...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第二章。全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及翻译注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及翻译注音如下: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翻译:天下人都...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翻译与解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01。故有无相生02,难易相成03,长短相形04,高下相倾05,声音相和06,前后相随0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08。万物作而不治09,生而不有10,为而不恃11,功成而不居12。夫惟不居...

藤县15322213529: 要一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翻译—老子的 -
右颖心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藤县15322213529: 《老子》二章得译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知人者智)PS:要准一点得啊 -
右颖心欣:[答案] 正解《老子》第二章:(以哲学——以辩证法解“非常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

藤县15322213529: 如何翻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其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右颖心欣:[答案] 译文:天下人都明白美好是最值得称道的,这是由于有丑恶的区分和存在;都明了善良是最珍贵的,这是由于有邪恶的区分和存在.

藤县1532221352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怎么翻译? -
右颖心欣:[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

藤县15322213529: 哪为天才能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翻译成现代文???急...... -
右颖心欣: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

藤县1532221352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一章怎么解释? -
右颖心欣:[答案] 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美,是因为有不美的存在;都知道是什么是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因此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相互依存.这也就是智慧的人做事情时常无为而治,教化旁人却不强加自己的思想,任由万物...

藤县15322213529: 翻译古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翻译后请帮助分析一下 -
右颖心欣: 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老子道德经中的话,这段话主要想说的是世间的矛盾总是相生相克的,如太极阴阳,不能独存,只有共生才能共存.所以思想上想到一方面的时候不要忘记相反的一面,没有绝对,而且正反两方依据评价标准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藤县15322213529: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翻译!中文翻译 -
右颖心欣:[答案]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

藤县1532221352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为善之为善也,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 -
右颖心欣:[答案] 【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

藤县15322213529: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注释翻译和赏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
右颖心欣:[答案]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