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修行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校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要出家修行需要什么条件~

修行人,修的是戒、定、慧。
戒——戒除各种不善的心理和行为;
定——禅定
慧——指学习佛祖的智慧。

  首先谈出家与在家的定义。

  所谓的出家,就是经典所说的剃发著染衣的人,也就是出离世间的家,剃除头发,身上穿著坏色衣,与世俗人有所区别,这样的人就是出家人,亦名沙门。这样的出家人可分为五种: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其中比丘是指受具足戒的出家男众,比丘尼是指受具足戒的出家女众,沙弥通常是指不满二十岁受沙弥十戒的出家男众,沙弥尼通常是指不满二十岁受沙弥十戒的出家女众,式叉摩那是指学六法的沙弥尼。然而一般人所认为的出家众,以比丘、比丘尼为代表。

  在家人是指没有剃发、著染衣的人,通常是指蓄有头发、身著华丽衣服的人,与穿坏色衣的出家人有明显的区隔。这样的在家人可分为优婆塞、优婆夷,其中优婆塞是指受五戒的在家男众,优婆夷是指受五戒的在家女众。

  所以,合此出家五众、在家二众,名为佛门七众;如果剔除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三种,剩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简称为佛门四众,也是一般学佛人对出家与在家的共同称唿。

  在佛门中,要成为真正的出家人或者在家人,都要受戒,如前面所说。所以,在佛门要成为比丘、比丘尼要受具足戒,其中比丘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具足戒共要五百戒,这是大概的说法;实际上,比丘共有二百五十戒左右,比丘尼戒共有三百四十戒左右。然而,比丘、比丘尼都是今世尽形寿受持,如果舍寿了,比丘戒、比丘尼戒就消失了。所以说,比丘戒、比丘尼戒仅有一世而已,舍寿后其戒体就消失了。

  在家人得要受五戒,那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就是不杀害众生、不偷不抢众生的财物、不与配偶以外的异性邪淫、不讲不如实语乃至欺骗众生的虚妄语以及不喝酒五种。在家人如果受持这五戒,未来世可以保住人身。而且佛也告诫:要得这个人身真的很难得,如同指甲上的泥土一样那么少,可是失去人身却如大地土一样那么多。或许有人不相信:“真的是如此吗?”那么后学用科学家所举证的例子来说明好了。

  在这地球上,人类大约有七十亿人口;以及科学家证明,每一个人身上的细胞大约有四十兆到六十兆那么多,然而人类身上的细菌,却是比人类的细胞来得多,有九倍之多,也就是说,每一个人身上大约有三百六十兆到五百四十兆的细菌在自己的身上活动。依佛法来说,每一个细菌都是有情,而这些有情以前也曾经得到人身,后来造下种种恶业,乃至诽谤佛的正法,或者诽谤善知识等,下堕三恶道,后来在人间得以细菌的型态出现。如果以一个人与其身上的细菌的数量来比较,不正是很清楚告诉大众:要得到这个人身真的很难得,失去这个人身真的很容易啊!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的细菌有情在人的身上活动。因此,今世能够得到人身而不持五戒,未来世很容易失去这个人身,犹如爪上土及大地土譬喻一样,再回头已经不堪回首,不能不慎啊!

  又,比丘、比丘尼受了具足戒,或者优婆夷、优婆塞受了五戒后,应该要受菩萨戒。为什么?

  一者,佛在《梵网经》曾开示,菩萨戒“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善学。”(《梵网经》卷二)

  也就是说,菩萨戒乃是菩萨未来要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的根本来源,也是菩萨的根本戒,更是佛弟子们的根本;所以佛弟子应该要受持菩萨戒,应该要读诵菩萨戒,并且要依菩萨戒所说的真实内容如法持戒。

  二者,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也开示:“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

  也就是说,能够受持菩萨戒的人,其实已经入于诸佛法界中,入于菩萨数中,而且可以超越三劫的生死苦,所以应该要受菩萨戒。由于菩萨戒乃是成佛之戒,不受菩萨戒而能成佛,那是痴人妄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菩萨戒名为千佛大戒的由来。

  三者,菩萨戒乃是三聚净戒,也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所谓的摄律仪戒,就是菩萨要受持一切清净戒;也就是说,只要是清净的戒,菩萨没有不受持的。摄善法戒就是修一切善法;只要是善法,菩萨都要修学。饶益有情戒,只要能够利益众生的,举凡一切财物等以及 佛所说的正法,菩萨都能够布施出去,让众生有所受益。因此,受菩萨戒就是要摄一切律仪,摄持一切善法,乃至尽形寿利乐有情无有穷尽。

  既然出家人受了菩萨戒,当然要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以前所受的声闻戒成为别解脱戒。为什么?因为声闻戒乃是菩萨戒所析出来的戒,作为声闻解脱三界、未来可以入无余涅槃的依归,或是作为未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的正解脱戒;所以,菩萨戒含摄了声闻的别解脱戒,声闻人受了菩萨戒以后,应该以菩萨戒为依归,不应该受了菩萨戒以后仍然以声闻戒为依归。如果出家比丘、比丘尼受了菩萨戒以后,仍然以声闻戒为正解脱戒,不以菩萨戒为依归,认为菩萨戒是别解脱戒,这样就不如法了。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乃是声闻的心态,认为声闻的具足戒远比菩萨高贵,才会有这样的错误认知。却不知道,声闻戒仅有一世而已,舍寿了,声闻戒体已经失去了;而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尽形寿受之,不会因为舍寿了菩萨戒体就失去了,反而含藏在如来藏里,带到未来世。然而现见佛门中,许多人以出家表相来认定,所以到处充满了声闻的心态。这样的现象自古以来就有了,不是现在才有。

  在《大唐西域记》曾有这样的记载,可以让有声闻心态的佛弟子作为借镜。在中印度有一秣底补罗国,当时有一论师名为德光,本来是修学大乘法,后来看了《毗婆沙论》,退失大乘法,转变为小乘行者,专门评破大乘法;后来对佛经义理无法深入理解,所以一直有许多的问题无法得到解答。当时有一阿罗汉名天军,他有神通,可以往来兜率陀天,觐见 弥勒菩萨听法及请法。因为这样的缘故,德光论师遂请天军阿罗汉帮忙,希望到兜率陀天觐见 弥勒菩萨,以解决目前的疑问。天军阿罗汉遂以神通接引德光论师到兜率陀天觐见 弥勒菩萨;可是德光论师看见 弥勒菩萨身穿天衣、头戴天冠,而且享有天福,不具有出家表相,所以不肯礼拜 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也知道德光论师慢心很重,所以不肯为德光论师说法开示以解决他心中的疑问。如是经过三进三返,到了第四次,德光论师还是想要觐见 弥勒菩萨;天军阿罗汉认为德光论师慢心很重,所以不肯帮忙德光论师再次觐见 弥勒菩萨。

  从上面例子来看,德光论师的心态就是标准的声闻心态,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一个人是不是有修行的人。这样的情形自古以来就发生了,不是现在才有。这样的声闻心态,就是认为现出家相才是最尊贵的、最崇高的,如果现的是在家相,譬如 弥勒菩萨现天人相、在家相,不是出家相,声闻人绝对不会礼拜 弥勒菩萨。可是,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观世音菩萨不是也现在家相吗?如果以声闻心态的标准来看,根本不能礼拜 观世音菩萨的,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是继续礼拜 观世音菩萨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由此可知,所谓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的,而是以他有没有法可证,他有没有实证三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及般若智慧,乃至道种智、一切种智来认定的;如果他没有实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种菩提及智慧,虽然现的是出家相,他仍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

  诚如 弥勒菩萨在《大宝积经》开示:“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大宝积经》卷八十五)

  弥勒菩萨开示:如果仅是剃除著染衣而被称为出家人,这样的出家人其实具有出家表相而已,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佛所认定的而真正的出家人,那就是菩萨,因为他能够实证自心如来本来离一切相,了知自心如来本来具足一切法,了知自心如来具足三乘菩提的内涵;并以此正知见在三界中成熟一切有情,能够这样说法利乐有情的真实义菩萨,才是真正的出家的人。

  所以,弥勒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能够亲证三乘菩提而发起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并以此智慧以及亲证自心如来离一切相的正知见来教化有情,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出家人;如果没有亲证三乘菩提,也无法用三乘菩提的正知见来教化众生,这样的人虽然已经出家了,仅是具有出家的表相,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名为假名出家人。

  又,禅宗祖师也常说:“入门须辨主,当面分缁素。”也就是说,在外行脚的参禅僧进得了丛林寺院,就要分辨道场的住持是不是证悟的人,当著面要弄清楚他是黑衣还是白衣。这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只要是亲证生命实相的人,不论他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他就是黑衣,是出家人;如果他没有证悟,尽管他现的是出家相,他还是白衣,不是出家人。

  此外,达摩祖师也开示:“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鬓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达磨大师血脉论》)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亲证自心如来,而不是以他是否剃除须发来认定,就算他现的是在家相,他还是出家人,是黑衣,亦名菩萨僧、胜义僧,已列入僧数中;如果没有亲证自心如来,尽管他现的是出家相,他还是白衣,是在家人,乃至为佛门的外道。

  以上述所说的准则来检视佛门中的佛弟子们:是否就是黑衣菩萨僧,是否就是白衣,乃至佛门中的外道?

  譬如,有佛门外道主张:“意识是不生不灭的法。”当你听到这样的说法,你一定很清楚,他是常见外道无疑。为什么?因为 佛在《四阿含》都说,意识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从第八识出生的法,本身是被生的法,是虚妄法,也是生灭法,一点都不自在,怎么会是 佛所说的第八识常住法呢?尽管这位外道现的是出家相,以佛门的标准来说,他仍然是外道,仍然不是佛门的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而已。

  又譬如,佛门有一外道提出“大乘非佛说”的主张,认为“大乘法不是佛亲口说的,是后来佛弟子们加以结集出来的”。当他提出这样主张,你一定很清楚知道,他对 佛陀的说法根本不信受,所以才会提出大乘非佛说的主张,认为大乘法是佛弟子长期结集出来的。此外,他还是应成派中观六识论的行者,对于 佛陀所说的一切法、诸法的根本如来藏加以否定,认为他是不存在的,“一切众生只有六个识而不是八个识”。这位佛门外道,怕被众生认为他是断见外道,所以另外施设一个别于 佛所说的“意识细心”,来弥补众生各有八个识的说法。可是,他这样的主张已经将 佛的根本推翻了,在经典都说这样的行为名为谤佛,未来的果报真的很严重。

  又譬如“坦特罗佛教”主张,要不断的保持遍全身快乐的觉触,然后观察这快乐的觉触无形无相,成就他们所谓最高、最究竟的法,再也没有比这个法更高了。您听了他们的说法,不仅觉得荒唐,而且还真的很离谱。由此可知,坦特罗佛教所教导的法乃是欲界最重的贪爱,连欲界都离不了,还有可能出三界吗?既然连三界都出不了,还有可能成就最高无上的法吗?想也知道,当然不可能!因为坦特罗佛教行者说法违背佛说。

  又譬如有一个坦特罗佛教行者,认为“意识是一切染法与净法的根本”,也就是认为万法都是以意识为根本,万法都是从意识出生的。这样的说法完全违背 世尊在经典开示:万法都是以第八识为根本,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万法的存在。如果外于第八识而有万法的存在,这样法一定是具足断见与常见。为什么?因为否定第八识存在,就是断见外道;又怕被人说成断见外道,再反执意识心为常住法,成为 佛所说的常见外道,说意识不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

  前面已经说明出家与在家的定义,以及两者所持的戒律的不同;更说明了出家与在家的真实义理,就是能够亲证三乘菩提,并且能以所亲证的智慧来教化众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从上面分析结果证明:佛教是主张出家与在家制度两轨并行,而且不相违背。所以说佛教不会反对在家制度,其原因有三:

  第一点、由于出家人专心弘扬佛的正法,不在日常生活用心,所以才需要在家人提供出家人生活所需的四事供养;不仅让出家人在生活上无所匮乏,而且还可以培植自己的福德,作为未来见道的资粮。为什么?因为 佛曾开示:真正的出家人乃是福田,而且是真正的福田,不是毒田,可以累积自己的福田,未来有因缘探究什么是生命实相时,就有机会明心见性。

  第二点、由于在家人提供四事供养,让出家人生活无所匮乏,可以专心办道;再由出家人将所证的正法如理说出,让在家人能够建立佛法的正知见,乃至未来有因缘可以明心见性。

  第三点、由于有出家与在家制度,使得这两者的制度可以并行及相辅相成。譬如,出家人可以专心办道,为在家人解说三乘菩提的内涵,在家人则提供出家人四事供养。如果这两者之任何一方有所偏差时,譬如将 佛所说的正法说成是外道法等等,另一方可以出面将其导正,而不会往外道乃至往邪淫外道偏去。所以说,佛教必须有在家及出家制度两轨并行,才不会有所偏废。

——摘自《三乘菩提学佛释疑》,华严妙智网(http://www.hymzw.net/zjdz/xfsy/)
另外学佛释疑中也有很多关于佛法的疑问解释,非常详实,考证细腻,希望能帮到您!阿弥陀佛!

修行,是佛教用语。佛告诉了人们宇宙的真理及运行规律,并为世人指出了怎样正确运用真理走向成功、走向成就的方法,对照这些真理和方法来修正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行动,就叫做修行。
出家修行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取得成就,离开家庭细务,独自修行。相对于出家修行这个名词,就产生了在家修行这个名词了,顾名思议,在家修行就是和平常人一样日常生活和工作,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修行。关于修行的效果及其他:
一、读地藏经是佛门常用的修行方法。可以用关键词“读地藏经感应”、“读经感应”、“念佛感应”、“放生感应”等等,在网上找到大量真实成功的例子来看,都非常精彩的;
二、坚持每天洗手端坐,从头到尾读一遍地藏经(多读几遍更好),形成习惯,持之以恒,就是修行地藏经了,坚持的时间越久越棒,改变越大;
三、地藏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1、网上下载;2、用关键词“免费结缘地藏经”搜索,就能找到免费结缘的网址;3、用关键词“弘化社”,找到免费结缘经书的弘化社主页,里面就有经书结缘版了,免费的;4、到附近的庙里去请。
四、可以通过很多大型的论坛学习。比如“宣化上人法宝网”、“弘化社”、“地藏论坛”、“地藏缘论坛”、“中华放生联盟”等等,很多。
五、还有一个更棒的思维模式,需要什么直接求什么:
1、怎样求得好姻缘?
网上有二篇文章《求姻缘的感应分享和理论方法大汇集 》、《印光大师说求姻缘方法》自已搜索来看吧,讲得都是求婚姻成功了的真实例子,非常值得看。
2、怎样求得财源滚滚?有二篇文章参考:《放生三年了》、〈我同修工作搞定,我也加薪,三星期内我家年收入增加十四万人民币!〉
3、怎样取得事业、学业上的成就?请认真研读:《一个女孩隐形的翅膀》,网上都有,自已找来看吧,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4、还可以用关键词“放生感应”、“念佛感应”、“读经感应”等,在网上找到大量成功的真实例子,非常震憾的。

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的意思,我们很多行为都是错误的,比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些行为都会给我们招来灾祸。佛对于什么行为会招来什么样的报应彻底清楚明了,人们如果按照佛说的去做就会离苦得乐、幸福美满。

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修行的人更多,这种人叫居士。

 出烦恼的家 泛指剃度出家 剃去烦恼丝 增我智慧眼  修般惹法 行菩萨道 是 出家修行 意

当和尚,尼姑


什么是在家修行?与出家有何区别
只要你信仰,而没有出家,就是在家修行了 我想就是所谓的俗家弟子,没有什么特权和规定。自己愿承认就是了。 而如果,要成为皈依弟子,就要找一位你认为可以指引你的出家师父,由他告诉你归依的真正含义,指导你修行,如果你愿意可以接受寺院的皈依仪式。接受了皈依的仪式,就会得到皈依的证书,也没有什...

出家修行是什么意思?
出家修行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取得成就,离开家庭细务,独自修行。相对于出家修行这个名词,就产生了在家修行这个名词了,顾名思议,在家修行就是和平常人一样日常生活和工作,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修行。关于修行的效果及其他:一、读地藏经是佛门常用的修行方法。可以用关键词“读地藏经感应”、“读经感应”、“念佛感应...

什么叫做修行?在家众要怎么修行?
第一,守我们的本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文化中心有讲经,我要去听,家里的碗筷要先洗干净,家里整理干净,孩子照顾好,七点半、八点家里都整理好了,先生看电视,我要听经,这就是守我们的本分。所以说,我们做人家先生的人要学佛,我们就要赚钱照顾家庭,把妻子照顾好,多...

俗家修行是什么意思
修行,就是依照佛法修正自己的行为。更准确地说,是修正自己“心”的行为,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事心态等,使之安住于善法,对人对事都能起正确的反应,具有慈悲与智慧。祖师说“担柴运水无不是道”,修行并没有绝对的外在行为模式。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佛”是修行的极高境界,绝不是不...

出家人在家修行叫什么?
在家修行就是没有出家啊。一般称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为居士。俗家弟子把僧人请到家里供奉的情况也是有的,但这个不是常态。

修行是什么意思
修行是指宗教中的修炼或修养德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1.修养德行,成就道德。李二和《流浪的梦》:“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炼是无须讲求形式的。时空中无处不教堂,无处不佛堂;...

"修行"是什么意思?
美好的品行、泛指操行、遵行、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1、美好的品行:《吕氏春秋·赞能》:“ 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 刘向《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2、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第五伦 、字伯鱼 , 京兆长陵人,修行清白。3、...

岀家怎样修行 在家怎样修行 区别是什么
出家修行,没有一切俗事的干扰,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来修行,就可称为专业修行。第三:修行环境不同 出家人,一般都是在远离人群的寺院,相对比较清静,利于修行。在家,每日面对世俗人情,恩恩怨怨,自然缠绕其中,不利于静心修行。虽然有这些区别,但在家修行也是功德无量的,也有出家人无法相比的优势...

什么叫正式修行,指出家吗
就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发了这样的愿。这些道理都明白了,相信了!那就日常生活,行住坐卧,都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 念念不舍,这就是行持!从一开始念佛的时候就可以说是正式修行!不是以出不出家为标准!佛弟子还是在家的修行人占大多数,称作居士!一样也可以修学佛法!

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场
家是修行的道场 身为女人,我们的生活重心就比男人小了一些。在承先启后的延续中,或多或少,我们已被塑造出中国妇女三从四德的风格。母亲总是告诫她们的女儿:「在家要从父,出嫁则从夫」,在这种教化中,婚后的妇女自然都以丈夫为主,尤其是家庭主妇。我们经常以丈夫的喜怒为依靠,受丈夫的情绪支配着,看先生寒著一...

茂南区19632026510: 佛教出家是什么意思 -
琦孙福路: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出家条件主要有“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出家的条件佛教对于出家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茂南区19632026510: 寺庙里的出家什么意思 -
琦孙福路: 出家,是指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庙宇里去做僧尼(也就是俗说的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斋念佛,同时要戒掉七情六欲.(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

茂南区19632026510: 当和尚为什么称为出家 -
琦孙福路: 因为这有两个含义: 1、第一种含义就是“离开世俗的家”.出家,是指要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寺院里成为一名修行者,不再回到原来的家庭,以寺为家,吃斋念佛,同时要戒掉七情六欲(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连这样的念头都不应该有),是“舍一人之家而为千万人之家、舍一人之乐而为千万人之乐”,所以称之为“出家”. 2、第二种含义就是“出离三界的烦恼”.佛教把我们生活的环境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住在欲界)称为“三界火宅”,比喻众生在三界中过生活,犹如住在火宅里一般,备受熬煎.而作为修行者,不仅自己要出离这样的烦恼,也要帮助众生超脱这样的环境,这也是出家.

茂南区19632026510: 为什么要出家 -
琦孙福路: 这个和读大学一样啊,你如果觉得自己有条件,那么你去考全日制正取生;如果没条件没时间,就去考夜大电大甚至函大生啊.我们通常把佛教比喻成一所学校,所谓出家,就是去考全日制正取生,每天待在学校(即寺院)里,穿校服(即僧服),遵守校规(戒律以及终身不谈恋爱、不起男女情欲),考不同的学位(相当于学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佛教也有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女、阿罗汉、菩萨),发正取生学生证(度牒);所谓在家,那就只有两种学生(优婆夷、优婆塞),也就是我们常规理解的女居士、男居士,不需要在学校上课,在家即可,可以结婚,可以吃三净肉等.——可见为什么要出家,是跟这个人的意愿决定的,就是想学习佛法,到底走科班生,还是走业余生而已.

茂南区19632026510: 出家人是什么意思?干什么的?为什么出家 -
琦孙福路: 出家人. 但从字面上理解为:离开家外出旅行的人. 若往更深一层的含义理解,意指脱离家人、远离世俗到寺庙修行或四处云游的人. 推荐你去看看关于达摩祖师的一些生平资料,可以比较不抽象的解释这个名词. 出家人一般选择从普通人到剃度出家的原因很多,看个人而言了. 索然出家的原因尽不相同,但归根到底大多是厌倦了红尘之事的困扰. 希望能与青灯苦禅又或四海为家的云游逃脱世俗的笼牢,以追求佛学真知.

茂南区19632026510: 出家居士是什么意思 -
琦孙福路: 出家佛法修行人叫做僧人,在家佛法修行人称居士.出家居士?到底要出家还是在家?迷了!

茂南区19632026510: 出家在家,在家出家,修道修心,处处存身.是什么意思? -
琦孙福路: 出家在家是说,身体出家了,按照佛门的仪规生活了,但心没有归家,心很有有妄想,还有烦恼,这不能算出家.在家出家是说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言行举止已经按照出家人的规矩来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说修道重在修心,时时刻刻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一刻都不停止,何时何地都不离修行.

茂南区19632026510: 佛教中“出家”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
琦孙福路: 当今社会,许多人不懂佛法,却妄谈佛法.他们仅仅通过从书本上获得的片面知识和电影电视商业化等的介绍,就主观的认为佛教是一种迷信,出家是逃避;常常把一个人的出家,认为是受到...

茂南区19632026510: 遁世修行是什么意思? -
琦孙福路: 简单的理解,就是离开世俗的生活,专心致志修行(修行的目的,要么追求修身养性,长生不老,与天同寿;要么追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不再介入世俗的生活,如同这个人消失了一样:“遁”

茂南区19632026510: 和尚为什么称呼为出家人? -
琦孙福路: 出家就是走出家门去修行.但和尚这个词是梵语,中文意思是“亲教师”,意思是一生中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师,原来是尊称,是对出家人很客气的一种称乎,但现在被叫混了,所以提倡大家以后不要乱叫了,言不对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