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重刻南丰先生文集序】明-王玺 文以载道,道管于性,性定于一。六经以一为宗,圣人以一为极……

作者&投稿:素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巩 字子固 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佑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
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
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
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
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
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
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此失传。
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

只找到原文
【重刻南丰先生文集序】 明·王玺

  文以载道,道管于性,性定于一。六经以一为宗,圣人以一为极,先师之一贯,宗圣之一唯,立言经世,万古不磨。下此诸子百家,樊言不一,凿性畔道,不可以训,则文实未易言也。

  吾丰据西江上游,人文代有,特竞词章,而性学不明,敝也久矣。南丰曾先生讳巩者,其文章根自性学,远追乃祖宗圣,一贯忠恕大学格致心法,以六经缮性,抱真守一,盖接乎参而达乎孔者也。其有关道统,岂浅鲜哉?当时读其文者,或世数相悬,或壤地相隔,皆猎其词而未罄其行,夸其文而未得其性,是采花而忘实者也。予生先生数百年之后,尤幸得近先生之居,其性学渊源,忠孝廉节,满著乡评,超于文章之表者,得稔知而缕数。先生早负英敏,日记数千言,而博学详说,反约之乎一心。善养祖姑,本于纯孝,以经术课子弟,使知其一以定其性,会其道,以故诸弟以文学显,冢孙以忠义名。历任六州,所在料理,弭盗戢奸,惠政四溢,民风鼓鬯。两迁史馆,编次实录,断自独心,不以贵倨迁就。奈忠直忤时,挠于新法,相业未就,遂解组归田,结兴鲁书院,与欧、苏诸君子发明一贯定性之旨。所著《元丰类稿》、《隆平》、《金石》、《群史》诸书,总皆发自性灵,真得孔门心法,克绍宗圣家学者乎!迄今子姓蔓延,抚、建各设庙祀,而查溪后裔彬彬,人文称盛,始信道脉所流也。

  先时《元丰类稿》,九世孙居查溪讳文受、文忠者已经校刻,第原本存县久,多残缺。予方扪心感慨,倏裔孙才、行、道、思、秀、先等谋修先业,来属予言。予虽不敏,尝怪世之毁道灭性,专以定性主一之训,私心向慕,而踵芳之志未诿也,辄起而言曰:尔诸士此举甚盛心也,然克振箕裘者,不在浮慕其迹,要在远契其心,诚以道为型轨,心为严师,则定性中自是法祖也。宗圣之一,先生衍之,先生之一,后胤当宗之,则兹集为传心令典可也。不尔无以畅明性道,何以光昭祖德哉?不佞为先生后学,愧未能尽性至道,漫以一自持,朝夕乾乾,亦以此属尔后士云。大明万历丁酉岁季夏月上浣之吉,赐进士、嘉议大夫、广东提刑按察司按察使、前钦差抚苗、两奉敕提督学政、知直隶太平府事、户礼二科左右给事中、使朝鲜国、赐一品服、侍经筵官、题准纂修世宗实录、翰林院庶吉士、乾乾道人、南丰里东后学见竹王玺撰。

奈忠直忤时,挠于新法,相业未就,遂解组归田 是什么意思?急..........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赏析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品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扩展资料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曾巩传的文言文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

曾肇文言文翻译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4. 曾肇字子开文言文答案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

神道碑韩维文言文翻译
1. 韩维 神道碑 文言文翻译 韩维的《神道碑》全文翻译是: 先生姓曾,名巩,字子固。祖先是鲁国人,后世子孙迁到豫章,就在江南安家。从他的四世祖曾延铎开始,才成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的曾祖叫曾仁旺,被追赠为尚书水部员外郎;他的祖父叫曾致尧,曾任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被追赠为右谏议大夫。他的父亲名曾易占,官...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如下: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

文言文宜县县令记曾巩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8. 文言文《曾巩传》翻译 曾巩传 曾巩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

历史小故事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

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
南丰两字属先生

舜泉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宋代·曾巩《舜泉》 舜泉 山麓旧耕迷故垄,井干余汲见飞泉。 清涵广陌能成雨,冷浸平湖别有天。 南狩一时成往事,重华千古似当年。 更应此水无休歇,余泽人间世世传。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塔河县19713783433: 宋代中期代表词人及介绍 -
贝寿银屑: 1.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逝后追谥号“文”,又称王文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韩愈、柳宗元、...

塔河县19713783433: 伤仲永中还自扬州 还什么意思 自什么意思 -
贝寿银屑: 一、全文浏览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

塔河县19713783433: 韩愈五箴译文 -
贝寿银屑: 五箴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五箴》是韩愈在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谪居阳山时所写的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自戒之作.通篇以自我批评为基调,但这种批评有出自真心的一面,也有告诫自己警醒的一面,更有不屈的精神蕴含其中.作品名称...

塔河县19713783433: 予的文言文解释 -
贝寿银屑: 1. 予在文言文中有给予的意思吗予yǔ【动】(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同本义〖bestow;givegrant〗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说文》予,与也.——《广雅》予之与夺也.——《淮南子·本经》...

塔河县19713783433: 王安石的个人简介 -
贝寿银屑: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唐宋古...

塔河县19713783433: 梦溪笔谈卷二一 -
贝寿银屑: 卷二十一 异事异疾附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余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笄涧中.使人过涧,隔虹 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谷.自西望东则见;...

塔河县19713783433: 唐朝楷书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
贝寿银屑: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 也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全盛时代和鼎盛时代.唐朝在楷书艺术上成就之高, 楷书大家之众, 楷书佳作之富, 流派之多, 影响之深,在古代书法史上都是空前的. 楷书在唐朝登峰造极, 这是历史的...

塔河县19713783433: 明史宋濂转 翻译 -
贝寿银屑: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