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

作者&投稿:蠹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今字,假借字,通假字的区别?~

其实假借字和通假字差别很大,我记得是有些人认为两个差不多,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假借字本无其字,通假字本有其字,这是接受面比较广的说法,但是这么说也很迷糊,要是没接触过,光看定义是比较恶心的。
假借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在造词环节就出现的(私以为),比如“我”这个字原本有兵器的意思,后来人们用这个字当代词,代指说话人(自己),这是假借,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明了说这是假借,假借完了以后这个字就永远有这个意思了,还有一例,“莫”也是个假借字,但是这类字要当心,有的人会搞混了,以为“莫”字用作“暮”这一意思的时候是假借,其实不然,我们现代汉语中的“暮”本字是“莫”,也就是说“莫”用于“没有”这一虚词用法的时候才体现了假借,假借字大多数出现在虚词代词中,可是“我”这个字我们现在都用做代词,而类似的“莫”这个字我们现在大都用作虚词,所以容易混淆,至于有的通假字,比如“莫”通“暮”,就是通假字中的古今字(简单的说就是古今写法不同但是意义相同的字),这就是有的字意思太多了,差别很大,并且这些用法都很常见的情况下,现代汉语中造了新字来代替,但是“我”做兵器的意思现在已经没人用了,所以干脆本义不用了,就用来做代词。
而通假字中的本有其字,说的难听点,就是别字,但这是有前提的,应该是很早的时候有大文豪写了个别字,并且频繁出现,然后后来人们赶潮流学他写,写多了就成了通假,有的是一时忘记怎么写了。所以不难发现很多字的通假很简单就能看出来,因为古文里这个字这种用法太多了。但是严格的说,现在接触到的本有其字的通假,有的是古字通新字,这个本有可以指现代汉语中本有,也可以是古汉语中本有,其中古汉语中没有,但是现代汉语有的,这种通假,就是古今字(再次解释,嘿嘿,希望够详细)。(其实古今字在我眼中不算通假,但是在老师眼中一定是通假。。。)
不知楼主平常翻不翻古汉语词典,如果常翻看的话,也能发现假借字的意思一般是写明了的,比如说我,有兵器的意思,也有代词的意思,这是在造字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而通假,是用词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字典上会写“信”通“伸”,通假字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什么”通“什么”,但是有的字呢,像“莫”,本来就有现代字“暮”的意思,还写了通“暮”,那就是古今字了,我记得以前还看到过非古今字,本来就有这意思,又通另一个相同意思的字,我觉得这种可能是早期的异体字演变而来的,到了后面,不同的写法分别又有了别的意思,然后这些意思用的也不少,那么到了现代,人们就很难考证,只能即表明原来的意思,又写通假,却不说异体(异体指古汉语中就有的多种写法)。
古汉语历史很长,要学精很难,不过还是很有意思的,我原来高考的时候也没涉及到假借字,不知道楼主是否要考试,若是误会了,还望勿怪。推荐楼主去通读一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对于学习通假字很有帮助,而且难度小,再提高的话《史记》(古之史书首推《史记》,《战国策》之类的虽说写得好,但是不论文章的味道还是读者的代入感,私以为都比不上《史记》)是个很好的选择,主要都是故事书,有趣味性,还推荐归有光的《震川集》和《项脊轩志》。个人最推崇的两位作家是司马迁和归有光,但是归有光的文字,真的是我心中的第一,平淡平实却不平乏,感情真挚而不造作,有当时人说他是“今之欧阳修”,事实上他的文字比欧阳修更动人,而且从细节处亦可见其对人性的思考。
不知道楼主是不是也是一被迫学古汉语的考生,若不是,我想说主动学古汉语是好事,认真学真是能陶冶内心的,若是,也希望楼主不要讨厌古汉语,学学古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把其中你觉得可行的用来教育自己,对青年人将来待人处事有帮助,而且人不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么,培养气质对将来的工作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即使是非功利的态度出发,也取得了思想上的收获。

纯手打,望采纳,嘿嘿

禽——擒、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①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
②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
③ 于是翦其发。(《顺民》)
④ 臣错 茅臣。(《晁错传》)
⑤ 张脉偾兴,外彊中干。(《韩之战》)
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

通假字的成因

通假字的成因有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与假借字的分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体字
狭义的异体字:全同的异体字
广义的异体字:包括狭义的异体字和“通用字”(经常假借乃至可以通用的字 )
异体字和古今字的分别 ;两个或以上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异体字产生主要是造字的方法不同,改换了意义相近的形符和意符。改换声符。

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份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有时候,异体字和正式使用的字体在各地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中国大陆“(句多)”(当一字来看)是“(多句)”(当一字来看)的异体字,而在台湾却恰恰相反

通假字:古时候的字,用现在的字来代替,
古今字:古时候的字到现在还在用


什么叫做通假?通假的形式有哪几种
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 详细解释 互相借用。 明 文徵明 《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於伦谊至笃也。" 张元济 《<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2.形式及例子 一、通假字与本字...

通假字知识讲说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2)通假字的种类 ①“...

什么叫做通假字
什么叫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

通假字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错别字吗?还是什么原因?解析: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

通假字和假借字有什么不同?
这是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假字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为“背叛”的“背”,“内”假借为“纳”;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莫”本义是“日落”,...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
时间长短不同和假借是本无其字,而通假是本有其字。根据查询高三网得知,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由此可知,两者的区别是时间长短不同和假借是...

古文中的通假字是什么意思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

通假和假借的异同点,尽量具体点
通假字是在本有其字的条件下,借别字代替本字,不能视为表义,与表义无直接关系,因为其意已由本字代表。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寡助到了极点,连亲戚都背叛他。这个句子中的“畔”就是“叛”的通假字。而假借字的借声表义是在本无其字的条件下,借声表义...

古文中的通假字是怎么回事?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 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 ③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

通假和假借
例如,古时为了避免审查,人们用“伞兵”隐晦地表示“SB”,两字虽然读音相近,但并无实质关联,这里的“SB”是本字,“伞兵”则是通假字。在古汉语中,由于单音节词为主,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如“愚”字所代表的词,通过音近替代来传达意义。许慎在《说文.叙》中首次对假借现象进行了定义,他指出“...

聊城市17134862794: 什么叫"通假字" -
荣钞奇莫: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

聊城市17134862794: 名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
荣钞奇莫:[答案] 古今字——指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字.古字先出,今字是为承担古字的某一部分意义而早的字.古今字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孳乳现象.一字多义是古今字产生的重要原因. 异体字——也叫或体字.指意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在任何情...

聊城市17134862794: 通假和假借的异同点,尽量具体点 -
荣钞奇莫:[答案]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假借字是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例如“...

聊城市17134862794: 举例说明 古今字 通假字 假借字的异同? -
荣钞奇莫:[答案] 古今字:即古用今不用.一般的古字由象形文字而来.如“莫”通暮,“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蚤”通早,“蚤自来谢项王. 通假字,有同韵,同声等分类.较常见. 假借字,一般是字形相近.如“辩”与“辨”互通的现象.

聊城市17134862794: 文中的通假字是什么 -
荣钞奇莫:[答案]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

聊城市17134862794: 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三者关系.要求两千字左右. -
荣钞奇莫:[答案]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我们划分它们应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同一个字的发展变化状况,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系初造字和后造字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如“然——燃”,“县——悬...

聊城市17134862794: 古今相通的字叫什么字 -
荣钞奇莫:[答案]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

聊城市17134862794: 假借字和通假字是一个意思吗? -
荣钞奇莫: 古字通假现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一种是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也相通的两个字,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县”通“悬”,“责”通“债”,“反”通“返”,“知”通“智”.另一种是借用音...

聊城市17134862794: 什么是通假字?通假与假借有何区别 -
荣钞奇莫: 本有其字,因音通假,是为通假字.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为假借字. 首先,通假字是本有其字,而假借字是本无其字.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同时存在的两个字.如“植其杖而芸”中的“芸”通“耘”,二者皆是已造出的,同时存在的字.假借字是...

聊城市17134862794: 什么叫通假字? -
荣钞奇莫: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