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毕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文言文中的然和诺各是什么意思~

然,表示同意。

诺,表示遵命。

比如下属提出一个建议,领导听后觉得不错,就说:然。
领导发布一条命令,下属表示遵命执行,就说:诺。

古代文言文中“跑”是走的意思。古文中刚开始没有“跑”这个字,与跑同义的就是“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里的“走“指的就是跑。
跑【pǎo 】

【古文释义】急走【举例】跑,趵也。——《广雅·释言》
古文中表示慢走可以用“步”,“行”。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快走的可以用“趋”,比如趋之若鹜。
快跑就是“走”,比如走马观花,不胫而走。

而,音为ér(同“儿”),常见古汉语释义为:
①<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②<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③<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
④<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
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4.表转折关系。《肴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⒍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⒎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⒏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⑤<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⑥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以上内容来自文学网。

而作名词时表示颊毛,作动词时表示能够。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

〈名〉
颊毛,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像两腮的胡子,内层像生在嘴下的胡子。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而,颊毛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九.而部》
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周礼·考工记·梓人》

〈代〉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经·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而翁-----你的父亲
(2)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个人。

〈连〉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可不译
古文形体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2)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3)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才”。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乡(通“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万钟则不辩(通“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4)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5)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6)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8) 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9) 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3)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论语·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5) 结构助词,用于介宾结构修饰的状语之后。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的”式定语从句结构中,介词“因”构成的状语表示动词“应收取”“应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辅助状语对动词的修饰。)

〈动〉
(1) 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通“能”
①能够。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②才能。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文言文中的“而”是一个多词义多词性的词。

◎而 ér<名词>
颊毛。
例1:而,颊毛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九.而部》
例2: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周礼·考工记·梓人》

◎而 ér<连词>
(1)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
(2) 表示并列关系。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例: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例: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 ér〈代词〉
(1) 你;你的 。
例: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例2: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例3: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例4: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例5: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这样,此 。
例: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 ér〈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相当于“之”,“的”。
例: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 ér<语气词>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例: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 ér〈动词〉
如,好象 。
例: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并打给你。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
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连词。
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
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近于“兮”。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而】 【ér】〈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 【而】 【ér】<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 【ér】〈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 【ér】〈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 【ér】<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 【ér】〈动〉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文言文而是什么意思?
“而”这个字(词),在文言文中具有连词、代词、助词、语气词等多个词性,意思和用法也多种多样。1、作连词,表示以下6种关系:(1)表并列。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说》(2) 表递进。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 表承接。例如:余方...

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而,音为ér(同“儿”),常见古汉语释义为:①<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②<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③<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④<连>1.表并列关系。

而是什么意思?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1、用作代词,通“尔”,表示第二人称,译为你。2、用作连词,可以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修饰关系、转折关系和假设关系,含义为又、并且、却等等。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

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我来答 首页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帮帮团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法律 手机答题 我的 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个人养老金适合哪些人投资?遗弃的纸湮97 2023-03-23 · TA获得超过395个赞 ...

而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代词、名词、动词、连词、助词及词缀。1、代词。表示你;你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2、名词。即“而”作为象形字的本义:胡须。3、动词。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4、连词。可...

而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言虚词 而 文言翻译 ér (1) 颊毛;胡须。 《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2) 通“尔”你,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③《记王忠肃公翱事》:“~翁长铨...

文言文里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

而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1. 而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

而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复裈》中的”而“的句子只有一句:火在熨斗中而柄热”。“而”的意思: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火在熨斗里面,因而熨斗的柄也就热了。 全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

文言文里而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文言文中而是什么意思"而"是什么意思 秋风收落叶:你好。 你问:文言文中而是什么意思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 它的意思和用...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古代汉语中“而”字的用法 -
雀光如意: 1、相当于“之”.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 2、表语气.略近于“兮”. 《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译文: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党政的那些人危险极了! 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文言文中而是什么意思 -
雀光如意: 1.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2.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3.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4.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5.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
雀光如意: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文言文中的虚词“而”在什么情况下表示“修饰”,什么 -
雀光如意: 文言文中的虚词“而”,在而前面的内容作而后面内容的状语的情况下表示“修饰”.例如:吾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恂恂,作起的状语,而可以翻译成“地”.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文言文中"而"的几个用法 -
雀光如意: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文言文中的“而”表顺承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是什么意思, -
雀光如意: 这句话意思是说文言文中的“而”作连词时,1、可以表示前后“顺承”相接的关系.如:宋· 苏轼《石钟山记》里的“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2、可以表示前面“修饰”后面的关系.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里的“吾恂恂而起”.3、可以表示前后“转折”关系.如:《荀子·劝学》里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可以表示前后是“并列”关系.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里的“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几种 -
雀光如意:[答案] 一、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表示转折关系 青,...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死而后已的【而】..相委而去的【而】..得为众人而已耶的【而】..肃拜蒙母,结友而别的【而】..汝宜愧而不可留也的【而】..呃,就是说... -
雀光如意:[答案]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8429671207: 文言文论语中而字的用法 -
雀光如意: 1,连词:表示顺承,相当於「就」、「才」.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连词:表示转折,相当於「却」、「但是」.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於「如果」. 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例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5,助词:表示语气,相当於「啊」或「吧」. 例如:唐棣之华,偏其反而.6,助词:相当於「之」. 例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自己对着电子检索系统一个一个找出来的,绝非抄袭,若有缺漏错讹,望方家补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