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帛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而字在古文中都有哪些意思~

提问

百度问咖教育专家做你的专属学习顾问立即体验

“而”字在古汉语中都有什么意思

专业回答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

二、连词。
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译]:“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译]:“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译]:“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润泽,深水潭生长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如果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得礼呢?”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代词、名词、动词、连词、助词及词缀。

1、代词。
表示你;你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2、名词。
即“而”作为象形字的本义:胡须。  

3、动词。
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4、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转折关系。如:“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肴之战》

表修饰关系。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表假设关系。如:“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并列关系。如:“苟粟多而财有余。” 《论积贮疏》

表相承关系。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 《劝学》  

表因果关系。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扩展资料:

而的用法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1.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1.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2.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4. 朝而往,暮而归。   

  5. 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1. 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2.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4. 秦师轻而无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体如下: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

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

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拼音:ér,部首:而,笔画:6,五笔:DMJJ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而今[ér jīn] 

现在;如今。

2.而后[ér hòu] 

副词。然后:先定好计策,~行动。

3.然而[rán ér] 

连词。但是;可是。对上文表示转折:试验失败了,~他并不灰心。

4.而且[ér qiě] 

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性情温顺~心地善良。他不仅会开汽车,~还会修理。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获得了丰收。

5.继而[jì ér] 

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人们先是一惊,~哄堂大笑。先是领唱的一个人唱,~全体跟着一起唱。

6.幸而[xìng ér] 

副词。幸亏;多亏:~发现得早,否则酿成大祸。

7.而已[ér yǐ] 

罢了:如此~,岂有他哉。我只不过是说说~,你不必过于认真。



1、本义,名词:胡须。本义只见于古文 。举例:而,颊毛也。——《说文》

2、代词:你,你的。只见于古文。举例:予岂不知而作。——《诗 • 大雅 • 桑柔》

3、连词:表示并列、因果、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而且、而今、而立之年 / 然而、愤愤而死 、三十而立。举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扩展资料:

关于“而”的词源解说:

“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像下巴(口)下长着茂密长须。有的甲骨文把“口”形简化成。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

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而



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

二、连词。
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译]:“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译]:“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译]:“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润泽,深水潭生长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如果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得礼呢?”

表承接,表转折,表并列,但是,而且


驳文言文都有什么意
驳文言文都有什么意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鹤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金色盛典历史 2022-10-21 · TA获得超过19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3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4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形〉 (会意。从马,从爻。甲骨文...

的文言文含义
于是拆掉渐台,停止歌舞,罢免小人,抛弃珠宝装饰,操练兵马,充实仓库,打开宫院四个大门,招揽人们来建议直言,连角落的问题也都有所讨论。 选择良辰吉日,策立太子,请示慈母,拜钟离春为皇。 4. 文言文中的则什么意思 【则】(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①项王曰:"...

古文中的“中国”是什么意思?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8]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今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意思:1、现在。《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2、现代;当代。与“古”相对。《孟子·梁惠王下》:今之乐,犹古之乐也。3、通“金” 。今蝉蜕壳,即“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谋逃脱。4、假使,如果。《墨子·公输》:今有人于此。

古文中"阴"和"阳"是什么意思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字的本义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引申为太阳、阳光;又引申为温暖;还引申为明亮。指古代的哲学概念,与“阴”相对。又有外露的”“表面的”的意思。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

在文言文里数的意思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四、数读作shuò,作副词,意思是多次、屡次。例如: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5. “数” 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意思,附上例句 数: shù①<;名...

“卿”在古文是什么意思?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这则故事在《旧唐书·宋璟传》、《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日知录》卷二十六都有记载,而以《旧唐书》描写最为详赡: 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兄弟皆为列卿,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虚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张卿以为第一...

之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释义: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7、用作连词,意思是:则。古文出处: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释义:所以老百姓是不会经常在一个地方的,有利就聚集,...

在古诗文中有那些字表示你、我的意思?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中有种种人称代词,学习中当认真辨别,尤其当重视“其”和“之”的指代对象,以便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参考资料:http:\/\/www.chinese163.com\/Html\/Article\/2303.html

文言文识是什么意思
《左传》 音“志”的情况下,意思有: ①标志。做名词。 ②记得、记住。 例:默而知之。 《论语。 3. 文言文之是什么意思 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古文中"而“的所有意思 -
泷赖熊去: 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古文中“而”的意思 -
泷赖熊去: 1,2句中表示递进关系,可翻译为“并且”; 3句中表示承接关系,可翻译为“就”; “而年又最高”句也为“并且”“而且”; 4句也是“而且”; 5句中“俄而”是语气助词,表示音节的,可以不用翻译; 8句表并列关系,“和”,也可不译这只是我个人意见,希望可以帮到你~~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而字在古文中都有哪些意思? -
泷赖熊去:[答案] 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二、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古文中而的意思而 在古文中有那几种意思,分别是什么 -
泷赖熊去:[答案]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而”在古文中的3种意思分别是什么 -
泷赖熊去: 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而在古文中的意思 -
泷赖熊去: 1、而 (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古文中的而的意思 -
泷赖熊去: 表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修饰.这是虚词用法. 还有实词用法,就是第二人称你. 表承接就是接连上一个动作,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怎么样然后就怎么样了. 好比说,乐而忘忧.乐然后就忘忧了.这就是表承接.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古文中而的意思 -
泷赖熊去: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3.表(从……到……):从上~下.

红花岗区15186154908: “而”在古文中有什么翻译
泷赖熊去: 【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