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何许人也~!???

作者&投稿:镡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冯子材怎样打败法国人的?~

在中法镇南关战役中,面对法国大炮凶猛的军队,身着短衣、草鞋和长矛的风子冲向法国军队,随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冲向长矛。在冯子材的启发下,子才七十岁的全军奋勇作战。
关外的英勇游客也参与了这场战斗。几十人被追捕到关外,然后返回。最后,镇南关战役胜利,法国人匆忙逃亡。丰子才乘胜追击,法国占领的狼山等地相继被夺回。
这时,清政府在“乘胜即收”思想的指导下发布了停战令,冯子才痛恨撤军。
法军被歼灭的有千余人。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因此倒台。

扩展资料:
镇南大捷:
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两国因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兵戎相见,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两广总督、广东巡抚便任命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起用他督办高、廉、雷、琼4府25州县团练。
光绪十一年(1885年),冯子材奉命率10营“萃军”从钦州开拔,奔赴抗法前线。行抵上思,加招8营。这支共9000人的部队,军纪严明,马不停蹄地开赴指定的集结地。
两天后,清廷谕令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国门失陷,主帅潘鼎新落荒而逃,前线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署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召集诸将,推荐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得到大家的拥护。
光绪十一年(1885年3月23日),法军大举出动,越过关门,进入清军防线。冯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挥刀迎敌,纵横冲杀,打得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退出关外。
接着,清军乘胜出关追敌,连克文渊、驱驴、谅山、长庆府、观音桥等处。恰在此时,清政府在“乘胜即收”思想指导下发布停战令,冯子材含恨撤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子材 (清末将领、民族英雄与抗法英雄)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西钦州。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他曾做过木工,跑过牛帮,在贫困中度过了许多岁月。在社会风气和亲友言行的熏陶下,冯子材的思想中充满了许多儒家的正统观念,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

冯子材生平简介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8月17日,冯子材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县城沙尾街的一个小商贩之家。父亲冯文贵、母亲黄氏早早弃世,年纪幼小的冯子材只得独自步入艰难时世,先后做过木工,在钦廉地区护送过牛帮,甚至流落街头,备受欺凌。也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形成了他嫉恶如仇,不畏强悍的性格,还练出一身好武艺,为后来的军旅生活打下了基础。
19世纪50年代初,冯子材在广西博白聚众起事。当时两广地区阶级矛盾尖锐,天地会起义此伏彼起。1851年(咸丰元年)4月,树旗反清的广东天地会领袖刘八率部众万余人进攻博白,冯子材趁机投奔这支队伍。5月,刘八进攻博白失败,冯子材拉出部众千人,投降知县游长龄,并被改编为“常胜”勇营,积极参加镇压粤桂边界的农民起义军,积军功擢升至千总。后随广西提督向荣镇压太平军起义,一路尾追到江南。1853年4月,身为都司的冯子材统带广勇,隶向荣在南京城外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不时向城内太平军进攻。1856年6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冯子材败逃丹阳。
1858年1月,钦差大臣和春复立大营于沧波门、高桥之间,挖掘长濠,坚筑高垒,围困天京太平军。冯子材身负守御之责,屡次击退太平军的冲锋,并攻毁太平军在城北修筑的栅栏营垒。由于冯子材真心替清廷卖命,深得上司的器重,几年之内由都司一步步升为总兵。清军悍将张国梁曾抚其背,称赞说:“子勇,余愧弗如。”
同年9月,太平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分别领军进至滁州(今安徽滁县)乌衣,准备会攻清钦差大臣德兴阿的“江北大营”。和春派冯子材领兵5000渡江相援。27日小店一战,冯部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三四百亲兵逃回江南。
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冯子材随江南大营次帅张国梁逃到丹阳,又被太平军击败,张国梁在丹阳南门外落水溺死,事后,冯子材收聚残军,退往镇江固守。
1862年(同治元年)初,太平军屡次攻打镇江,消灭了冯部的一些军队,但都没有产生很大威胁。2月,负责扬州军务的江宁将军都兴阿与冯子材不和,请求将他外调。后未果,仍留镇江归曾国藩辖制。
以后,冯子材以孤军3000人守御镇江,不时与太平军小部队接仗,但由于太平军没有在镇江一带投入多少兵力,曾国藩也没有重用他的打算,冯子材实际上主要处于观战的地位。1864年7月,天京陷落,清廷大封“功臣”,冯子材也被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清廷把太平军镇压下去以后,又把屠刀指向各地农民起义军。1865年,冯子材被派往广东督办东江军务,又改办罗定、信宜等地军务。一月之内,镇压了王狂七、独角牛、李如娘等各路义军。1867年,清军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包围了广西天地会起义军吴亚终部。为了切断其他义军与吴部的联系,清廷命冯子材肃清龙州起义军务部。他带领6营弁勇,两面夹击,先攻陷了龙州,俘虏并杀害了起义军首领陈七,接着分兵攻打各处起义军据点。到第2年,广西只剩下吴亚终这一支起义军,独力难支,退入越南境内,
越南政府对起义军的到来大为恐慌,一再向清朝清兵援“剿”。旁廷又派提督冯子材率30营共1.2万余人于1869年7月出关。
冯子材入越以后,扎大军于北宁,太原等地,配合越南军队,“围剿”太原、山西、宣光各省义军,8月,吴亚终在北宁城被火铳打伤,饮孔雀血身死,部将陆续请降。到1870年4月,冯子材领兵攻克了吴亚终部将梁天锡的根据地河阳,宣告“得胜班师”。
吴亚终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天地会反清力量的最后消失。不久,吴亚终余部又聚集到他的旧部黄崇英周围,达三四万人之众,号称“黄旗军”。1871年,冯子材二次出关,进攻黄旗军根据地河阳。冯子材探听到刘永裆与黄崇英为争夺保胜发生冲突,就派杨瑞山,冯月亮去见刘永福,送去五品蓝翎和功牌,请黑旗军助战。刘永福立刻答应了他的要求。一个月以后,清军、黑旗军和越南军队联合攻破河阳,黄崇英兵败远走。冯子材因为部下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严重,将河阳交给越南三圻地方长官,部队陆续退回龙州。
1878年(光绪四年)9月,冯子材旧部、卸任广西浔州副将,记名总兵李扬才在广东炅山造反,纠众万余啸聚越南。越王派军队联合刘永福黑旗军向李扬才部进攻,同时请求清军协助“会剿”。12月,冯予材三度出关,以清、越军20余营的优厚兵力,加上黑旗军三面夹击,在龙登山击败李部,并将其俘获。
1881年,冯子材回到广西提督任上。但这时境遇已非昔日可比。当政权要刘坤一对他排挤打击,广西巡抚徐延旭也因为他曾经弹劾过自己,上任伊始,就把冯的侄子冯兆金撤职斥退,向他示威。这位65岁的老将,终于怀着“为有老罴卧当道,肯教牧马渡临洮”的愤戚心情解甲归乡。但是,他的家乡钦州毗邻越南,法国侵略军步步进逼,窥视祖国南疆的消息不断传入他的耳中,也容不得这位“御外性至强。的沙场老将。骑驴长啸返江乡,闲看时贤补时局”。他忧心国事,多次派人深入越境,探听法人虚实。
1883年12月,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开始。1884年3月,北宁失守,前线指挥官、广西提督黄桂兰畏罪自杀。清政府手忙脚乱,匆匆调兵遣将之余,才想起这位熟悉边情的老将。最初李鸿章认为他年老血衰,不是法军对手,只给了他一个督办高、雷,廉,琼4府25州县团练的名义。冯子材在一无实权,二无饷源的情况下,几个月间,成立了9个州县的团练,其中他亲自挑选和训练的500名钦州练勇成为日后“萃军”的骨干。
同年5月,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冯子材主动上书,要求统率1.5万军队,从钦州进入越南东北的广安,海阳,开辟陆路第三战场。张之洞很欣赏这个建议,同意他编成18营军队,准备开赴越南作战。
冯子材整装出发之际,抗法前线的形势陡然恶化。1885年1月底,法军主力7000余人在船头一带向广西边境大举进军。2月13日,法军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3日,守卫文渊的清军将领杨玉科中炮牺牲,部下溃散。法军乘势侵占镇南关,前锋深入我国境内10公里。25日,法军由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炸毁镇南关城墙及附近工事,退回文渊,还在关址废墟上立一木牌,上书:“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就在这个时候,冯子材率军赶到前线,毅然担负起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重任。行前,他祭别祖先,嘱托家人:万一军有不利,百粤就非我所有,要带家眷、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得受外人奴役。他还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准备万一战死沙场,好料理后事。当时前线清军的状况也确实不容乐观。法军攻占镇南关的当天,前敌总指挥潘鼎新一口气逃到距镇南关百里之遥的海村,放弃了指挥责任,其他各路将领又龃龉频生,不服调度,散兵游勇四处劫掠,老幼难民蔽江而下,关内震动。冯子材以七旬高龄,素孚众望,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劝告大家消除派系成见,以国事为重,同心协力保卫国家。在会上他被众将公推担任前敌主帅。
2月25日,冯军进驻凭祥,预备与法军决一胜负。尽管法国侵略军势焰正张,但不难看出他们面临许多困难:远离后方补给基地,失去了游弋于江河中的炮艇火力的支援,兵办也很薄弱,能战之兵只有四五千人。而清军这时已集结了包括大批生力军在、内的部队2万余人,背靠后方补给基地——龙州,士气日渐高昂。冯子材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又亲临前线,遍勘从板山到幕府的各处山隘,最后确定以镇南关北8里的关前隘作为预设战场。关前隘是一个两面有高山屏障,地势、地形由北向南倾斜、收缩的山谷。冯子材命令部队在东西两岭之间构筑一道3里多长的土石长墙,高约7尺,宽约4尺,墙外挖掘4尺宽的深堑,并在东西岭上修筑堡垒多座,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山地防御体系。在兵力配置上,冯子材把士气高、战斗力强的“萃军”和“勤军”放在主阵地上,又在左、右两翼派了较强的兵力防止法军迂回龙州,最后以强大的预备队驻幕府、凭祥,随时准备投入反攻。到这时,冯子材才放心地说,“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3月9日,法军一部企图绕过镇南关,经扣波进占艽封,牧马,威胁龙州。冯子材根据越南民众提供的情报,派“萃军”5营前往扣波,派苏元春和魏纲部前往牧马,阻住法军通道。
3月21日,冯子材为了打乱正在集结的法军部队进攻部署,决定诱敌入瓮,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前哨据点文渊,一度冲入街心,毙伤不少敌人,击毁炮台两座。清军的主动出击,使法军指挥官尼格里感到丢脸,为了捞回面子,他不待援军到齐,仓促决定提前发起攻击。
3月23日晨,法军1000余人趁大雾偷偷进入镇南关,上午10时30分,主力沿东岭前进,另一路顺关前隘谷地前进,企图在主力夺取大青山顶峰堡垒后,前后夹击关前隘清军阵地。冯子材立即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应援,又适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故人。他自率所部与王孝祺部坚守长墙,拼死顶住法军进攻。几小时后,法军在炮队的猛烈炮火掩护下,夺占了小青山的3座尚未完工的堡垒,威胁清军正面阵地侧翼安全。冯子材激昂高呼:“法军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坚持不退。至下午4时许,苏元春、陈嘉、蒋宗汉、方友升部相继赶来,稳住了阵脚。入夜,冯子材趁法军停止进攻,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置,充实了前沿阵地的兵力,还飞檄调遣驻扣波的5营“萃军"抄袭法军左翼。
3月24日晨,大雾迷茫。法军指挥官尼格里首先派兵一部偷袭大青山顶的大堡,企图控制东岭制高点,因地形险峻难行,不得不原路退回。上午11时,尼格里见山顶久无动静,以为偷袭成功,便以重炮猛轰长墙,掩护沿谷地推进的法军猛攻关前隘阵地。冯子材号令全军:有进无退!待敌人接近长墙时,他大喝一声,持矛与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入敌阵,展开白刃搏斗。全军将土也一齐大开栅门,向敌人冲去。中午,从扣波赶来的5营“萃军”由摩沙冲进龙门关,突然出现在法军侧后。法军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狼狈退回谷地。与此同时,陈嘉,蒋宗汉部反复争夺法军占领的小青山3座堡垒。傍晚,王德榜部抄袭同登,牵制法军预备队及消灭其运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全部堡垒。守卫西岭的王孝棋部也在击退法军进攻后,包抄敌后。到这时,法军三面受敌,伤亡惨重,后援不继,开始全线溃散,逃回文渊。
为了继续扩大战果,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3月26日,冯子材率“萃军”和“勤军”出袭文渊,还通知王德榜部由小路抄袭其右翼。文渊之敌本是惊弓之鸟,与冯军战不多时,头目中弹落马,余部溃散,冯子材乘势克复文渊州。
尼格里为了等待援军,挽回败局,决定固守谅山。他以主力扼守驱驴北面的高地,以确保驱驴,屏蔽谅山,另以一部兵力配置在淇江(今奇穷河)南岸,分守通向谷松,屯梅的交通要道,留下老弱残兵驻守谅山城垣堡垒。冯子材深知清军攻击能力不强,待法军布置妥当,谅山便很难攻取,便与苏元春、王孝祺密商,定下“正兵明攻驱驴,奇兵暗取谅山”之计。3月27日,他派杨瑞山部间道夜行,散伏于谅山城外。28日,冯于材率各部分3路逼攻驱驴。下午,尼格里在激战中胸部负重伤,副手爱尔明加下令全军退往淇江南岸,清军乘势冲进驱驴。谅山守敌在慌乱中砍断浮桥,一部分法军不得不泅水逃命,溺死很多,大批装备物资也委弃不顾。 29日拂晓,杨瑞山部乘乱冲入谅山,法军残部狼狈逃窜。清军乘胜追击,至31日,尽复船头、郎甲以北的许多城镇。
镇南关——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依靠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广大爱国将土,民众的支持,粉碎了法军击溃清军主力,向龙州佯动的阴谋,政治上导致了法国内部矛盾激化,迫使茹费理内阁倒台,在近代中外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月4日,中法签订“停战协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既不割地也不赔款的停战协定,它是冯子材及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
冯子材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奉旨”督办钦廉一带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防务,重点对付法国对西南边疆的侵略。1886年,他率军赴海南岛,镇压黎族人民起义。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他又率军北援,驻节镇江,以备调遣。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的赫赫战功,受到朝野各派的瞩目。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建议光绪皇帝调他入京统带京营。次年,冯子材赴云南提督任,统领全省防营。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一度上书,请率数营入京勤王。但当时中国政治变化迅速,无论是“帝党”还是“后党”,都没有借用上这支力量。
1903年,冯子材已是86岁的老人了。为了镇压广西人民风起云涌的起义,经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准,清廷命他会办广西军务。冯子材为报答“三朝知遇之恩”,扶病强起,兼程赴桂。9月18日,病发死于军次。
冯子材戎马一生,由于时代的局限,从参加反清农民起义转而镇压农民起义,为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效犬马之劳,这是很不光彩的。但是晚年在中法战争中所建立的赫赫战功,是永垂史册的。他所采取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冯子材战争故事
镇南关之战
是年2月中旬,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在法军统帅波里也指挥下,集中两个旅团约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越南北圻战场东线的清军,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13日,法军未经战斗,即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月23日,法军进犯文渊州,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炸毁关门,直逼中国边界。法军还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得意地用汉字写着 “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广西军民则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作为对侵略者的回答。由于潘鼎新的战败,清政府革去他广西巡抚职务,清廷电令年近7旬的原广西提督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冯子材决心“保关克谅”,并相机出击收复北圻各城。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根据前线清军各部之间多存派系门户之见的情况,首先召集 前敌诸将晓以大义,使各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各将领共推冯子材为前敌主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军的行动,这就为挽回败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当时,法军由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已从镇南关退至文渊(关外15公里处)、谅山,准备组织新的进攻。冯子材亲自爬山涉水勘察地形,根据当前敌情和镇南关周围的地形条件,决定在关前隘地区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防御阵地。关前隘在镇南关内约4公里处,系镇南关通往内地之要冲,东西山岭对峙,中间有一条长2公里多、宽1公里多的盆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冯子材亲督士卒用土石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7尺、宽4尺的土石长墙,横跨于东西山岭之间,墙外挖成深4尺的壕堑,并在东西山岭修建堡垒多座,形成一个完备的山地防御阵地体系。在兵力部署上,是时,广西前线清军共有90余营4万余人,分驻于镇南关至龙州一线。广西巡抚潘鼎新畏葸怯敌,远离前线;冯子材亲率所部萃军9营扼守长墙及两侧山岭险要,充作第一梯队,担任关前隘主阵地正面防御。总兵王孝祺部8营屯冯军之后为第2梯队;湘军统领王德榜部10营屯关外东南的油隘,保障左翼安全并威胁敌之后路;冯子材另以所部5营屯扣波,保障右翼安全;广西提督苏元春部18营,屯关前隘之后2.5公里的幕府为后队;另有12营屯凭祥机动。总计前线兵力约60余营,3万余人,一切准备就绪。3月中旬,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经扣波袭艽封、攻牧马,绕出镇南关之北,急调兵力前往扣波和艽封,挫败了法军迂回的企图。19日,有人密报法军将入关攻打龙州,为了打乱法军的进犯计划,冯子材决定先发制人。于21日夜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占据的出击文渊(今越南同登),击毁敌炮台两座、毙伤法军多人取得较大胜利。清军的主动进击,打乱了法军的作战部署,迫使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上校决定不等援军到齐即向清军坚固防御阵地发起进攻。23日晨,法军第2旅千余人趁浓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另以千余兵力屯于关外作预备队。上午9时30分,大雾开始消散,法军兵分两路组织进攻:第一四三团第1营和外籍军团第2营等沿东岭向大小青山方向实施主攻;第一一一团第1营沿关内谷地前进,向长墙进攻,企图在主攻部队得手后两路夹击,攻占关前隘清军防御主阵地。法军主力在炮火掩护下,攻占东岭三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冯子材指挥所部顽强抵抗,一面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前来接应,并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敌人。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守卫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阻止了敌人的前进。下午4时许,苏元春率部赶到东岭参战,王德榜部也自油隘袭击法军,并一度切断了敌人运送军火、粮食的交通线,牵制了法军预备队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东岭的战斗,战斗呈胶着状态,入夜,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苏元春部协助冯子材守长墙,王孝祺部夺西岭,陈嘉部守东岭。冯子材还另调驻扣波的5营冯军前来抄袭法军左翼。次日晨,尼格里指挥法军在炮火掩护下,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沿东岭、西岭和中路谷地进攻关前隘阵地。冯子材传令各部将领:“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经激战,法军接近长墙,冯子材持刀大呼,率先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向法军。全军感奋,一齐出击,与其进行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惨烈。战至中午,终将中路法军击退。与此同时,陈嘉部、蒋宗汉部在东岭与法军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傍晚时分,王德榜在击溃敌之增援部队及消灭其运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被占堡垒。这时,王孝祺也已击退沿西岭进攻之敌,并由西岭包抄敌后,使其腹背受敌。法军三面被围,法军死伤数百人,后援断绝,弹药将尽,被迫败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谅山。冯子材抓紧有利战机,率部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谅山,毙法军近千名,重伤尼格里,后又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胜利。

清末抗法将领。具体如下:
冯子材(1818.8.17—1903.9.18),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清朝名将。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8月17日,冯子材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县城沙尾街的一个小商贩之家。父亲冯文贵、母亲黄氏早早弃世,年纪幼小的冯子材只得独自步入艰难时世,先后做过木工,在钦廉地区护送过牛帮,甚至流落街头,备受欺凌。也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形成了他嫉恶如仇,不畏强悍的性格,还练出一身好武艺,为后来的军旅生活打下了基础。

19世纪50年代初,冯子材在广西博白聚众起事。当时两广地区阶级矛盾尖锐,天地会起义此伏彼起。1851年(咸丰元年)4月,树旗反清的广东天地会领袖刘八率部众万余人进攻博白,冯子材趁机投奔这支队伍。5月,刘八进攻博白失败,冯子材拉出部众千人,投降知县游长龄,并被改编为“常胜”勇营,积极参加镇压粤桂边界的农民起义军,积军功擢升至千总。后随广西提督向荣镇压太平军起义,一路尾追到江南。1853年4月,身为都司的冯子材统带广勇,隶向荣在南京城外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不时向城内太平军进攻。1856年6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冯子材败逃丹阳。

1858年1月,钦差大臣和春复立大营于沧波门、高桥之间,挖掘长濠,坚筑高垒,围困天京太平军。冯子材身负守御之责,屡次击退太平军的冲锋,并攻毁太平军在城北修筑的栅栏营垒。由于冯子材真心替清廷卖命,深得上司的器重,几年之内由都司一步步升为总兵。清军悍将张国梁曾抚其背,称赞说:“子勇,余愧弗如。”

同年9月,太平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分别领军进至滁州(今安徽滁县)乌衣,准备会攻清钦差大臣德兴阿的“江北大营”。和春派冯子材领兵5000渡江相援。27日小店一战,冯部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三四百亲兵逃回江南。

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冯子材随江南大营次帅张国梁逃到丹阳,又被太平军击败,张国梁在丹阳南门外落水溺死,事后,冯子材收聚残军,退往镇江固守。

1862年(同治元年)初,太平军屡次攻打镇江,消灭了冯部的一些军队,但都没有产生很大威胁。2月,负责扬州军务的江宁将军都兴阿与冯子材不和,请求将他外调。后未果,仍留镇江归曾国藩辖制。

以后,冯子材以孤军3000人守御镇江,不时与太平军小部队接仗,但由于太平军没有在镇江一带投入多少兵力,曾国藩也没有重用他的打算,冯子材实际上主要处于观战的地位。1864年7月,天京陷落,清廷大封“功臣”,冯子材也被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清廷把太平军镇压下去以后,又把屠刀指向各地农民起义军。1865年,冯子材被派往广东督办东江军务,又改办罗定、信宜等地军务。一月之内,镇压了王狂七、独角牛、李如娘等各路义军。1867年,清军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包围了广西天地会起义军吴亚终部。为了切断其他义军与吴部的联系,清廷命冯子材肃清龙州起义军务部。他带领6营弁勇,两面夹击,先攻陷了龙州,俘虏并杀害了起义军首领陈七,接着分兵攻打各处起义军据点。到第2年,广西只剩下吴亚终这一支起义军,独力难支,退入越南境内,
越南政府对起义军的到来大为恐慌,一再向清朝清兵援“剿”。旁廷又派提督冯子材率30营共1.2万余人于1869年7月出关。

冯子材入越以后,扎大军于北宁,太原等地,配合越南军队,“围剿”太原、山西、宣光各省义军,8月,吴亚终在北宁城被火铳打伤,饮孔雀血身死,部将陆续请降。到1870年4月,冯子材领兵攻克了吴亚终部将梁天锡的根据地河阳,宣告“得胜班师”。

吴亚终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天地会反清力量的最后消失。不久,吴亚终余部又聚集到他的旧部黄崇英周围,达三四万人之众,号称“黄旗军”。1871年,冯子材二次出关,进攻黄旗军根据地河阳。冯子材探听到刘永裆与黄崇英为争夺保胜发生冲突,就派杨瑞山,冯月亮去见刘永福,送去五品蓝翎和功牌,请黑旗军助战。刘永福立刻答应了他的要求。一个月以后,清军、黑旗军和越南军队联合攻破河阳,黄崇英兵败远走。冯子材因为部下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严重,将河阳交给越南三圻地方长官,部队陆续退回龙州。

1878年(光绪四年)9月,冯子材旧部、卸任广西浔州副将,记名总兵李扬才在广东炅山造反,纠众万余啸聚越南。越王派军队联合刘永福黑旗军向李扬才部进攻,同时请求清军协助“会剿”。12月,冯予材三度出关,以清、越军20余营的优厚兵力,加上黑旗军三面夹击,在龙登山击败李部,并将其俘获。

1881年,冯子材回到广西提督任上。但这时境遇已非昔日可比。当政权要刘坤一对他排挤打击,广西巡抚徐延旭也因为他曾经弹劾过自己,上任伊始,就把冯的侄子冯兆金撤职斥退,向他示威。这位65岁的老将,终于怀着“为有老罴卧当道,肯教牧马渡临洮”的愤戚心情解甲归乡。但是,他的家乡钦州毗邻越南,法国侵略军步步进逼,窥视祖国南疆的消息不断传入他的耳中,也容不得这位“御外性至强。的沙场老将。骑驴长啸返江乡,闲看时贤补时局”。他忧心国事,多次派人深入越境,探听法人虚实。

1883年12月,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开始。1884年3月,北宁失守,前线指挥官、广西提督黄桂兰畏罪自杀。清政府手忙脚乱,匆匆调兵遣将之余,才想起这位熟悉边情的老将。最初李鸿章认为他年老血衰,不是法军对手,只给了他一个督办高、雷,廉,琼4府25州县团练的名义。冯子材在一无实权,二无饷源的情况下,几个月间,成立了9个州县的团练,其中他亲自挑选和训练的500名钦州练勇成为日后“萃军”的骨干。

同年5月,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冯子材主动上书,要求统率1.5万军队,从钦州进入越南东北的广安,海阳,开辟陆路第三战场。张之洞很欣赏这个建议,同意他编成18营军队,准备开赴越南作战。

冯子材整装出发之际,抗法前线的形势陡然恶化。1885年1月底,法军主力7000余人在船头一带向广西边境大举进军。2月13日,法军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3日,守卫文渊的清军将领杨玉科中炮牺牲,部下溃散。法军乘势侵占镇南关,前锋深入我国境内10公里。25日,法军由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炸毁镇南关城墙及附近工事,退回文渊,还在关址废墟上立一木牌,上书:“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就在这个时候,冯子材率军赶到前线,毅然担负起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重任。行前,他祭别祖先,嘱托家人:万一军有不利,百粤就非我所有,要带家眷、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得受外人奴役。他还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准备万一战死沙场,好料理后事。当时前线清军的状况也确实不容乐观。法军攻占镇南关的当天,前敌总指挥潘鼎新一口气逃到距镇南关百里之遥的海村,放弃了指挥责任,其他各路将领又龃龉频生,不服调度,散兵游勇四处劫掠,老幼难民蔽江而下,关内震动。冯子材以七旬高龄,素孚众望,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劝告大家消除派系成见,以国事为重,同心协力保卫国家。在会上他被众将公推担任前敌主帅。

2月25日,冯军进驻凭祥,预备与法军决一胜负。尽管法国侵略军势焰正张,但不难看出他们面临许多困难:远离后方补给基地,失去了游弋于江河中的炮艇火力的支援,兵办也很薄弱,能战之兵只有四五千人。而清军这时已集结了包括大批生力军在、内的部队2万余人,背靠后方补给基地——龙州,士气日渐高昂。冯子材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又亲临前线,遍勘从板山到幕府的各处山隘,最后确定以镇南关北8里的关前隘作为预设战场。关前隘是一个两面有高山屏障,地势、地形由北向南倾斜、收缩的山谷。冯子材命令部队在东西两岭之间构筑一道3里多长的土石长墙,高约7尺,宽约4尺,墙外挖掘4尺宽的深堑,并在东西岭上修筑堡垒多座,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山地防御体系。在兵力配置上,冯子材把士气高、战斗力强的“萃军”和“勤军”放在主阵地上,又在左、右两翼派了较强的兵力防止法军迂回龙州,最后以强大的预备队驻幕府、凭祥,随时准备投入反攻。到这时,冯子材才放心地说,“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3月9日,法军一部企图绕过镇南关,经扣波进占艽封,牧马,威胁龙州。冯子材根据越南民众提供的情报,派“萃军”5营前往扣波,派苏元春和魏纲部前往牧马,阻住法军通道。

3月21日,冯子材为了打乱正在集结的法军部队进攻部署,决定诱敌入瓮,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前哨据点文渊,一度冲入街心,毙伤不少敌人,击毁炮台两座。清军的主动出击,使法军指挥官尼格里感到丢脸,为了捞回面子,他不待援军到齐,仓促决定提前发起攻击。

3月23日晨,法军1000余人趁大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参见镇南关之战),上午10时30分,主力沿东岭前进,另一路顺关前隘谷地前进,企图在主力夺取大青山顶峰堡垒后,前后夹击关前隘清军阵地。冯子材立即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应援,又适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故人。他自率所部与王孝祺部坚守长墙,拼死顶住法军进攻。几小时后,法军在炮队的猛烈炮火掩护下,夺占了小青山的3座尚未完工的堡垒,威胁清军正面阵地侧翼安全。冯子材激昂高呼:“法军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坚持不退。至下午4时许,苏元春、陈嘉、蒋宗汉、方友升部相继赶来,稳住了阵脚。入夜,冯子材趁法军停止进攻,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置,充实了前沿阵地的兵力,还飞檄调遣驻扣波的5营“萃军"抄袭法军左翼。

3月24日晨,大雾迷茫。法军指挥官尼格里首先派兵一部偷袭大青山顶的大堡,企图控制东岭制高点,因地形险峻难行,不得不原路退回。上午11时,尼格里见山顶久无动静,以为偷袭成功,便以重炮猛轰长墙,掩护沿谷地推进的法军猛攻关前隘阵地。冯子材号令全军:有进无退!待敌人接近长墙时,他大喝一声,持矛与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入敌阵,展开白刃搏斗。全军将土也一齐大开栅门,向敌人冲去。中午,从扣波赶来的5营“萃军”由摩沙冲进龙门关,突然出现在法军侧后。法军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狼狈退回谷地。与此同时,陈嘉,蒋宗汉部反复争夺法军占领的小青山3座堡垒。傍晚,王德榜部抄袭同登,牵制法军预备队及消灭其运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全部堡垒。守卫西岭的王孝棋部也在击退法军进攻后,包抄敌后。到这时,法军三面受敌,伤亡惨重,后援不继,开始全线溃散,逃回文渊。

为了继续扩大战果,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3月26日,冯子材率“萃军”和“勤军”出袭文渊,还通知王德榜部由小路抄袭其右翼。文渊之敌本是惊弓之鸟,与冯军战不多时,头目中弹落马,余部溃散,冯子材乘势克复文渊州。

尼格里为了等待援军,挽回败局,决定固守谅山。他以主力扼守驱驴北面的高地,以确保驱驴,屏蔽谅山,另以一部兵力配置在淇江(今奇穷河)南岸,分守通向谷松,屯梅的交通要道,留下老弱残兵驻守谅山城垣堡垒。冯子材深知清军攻击能力不强,待法军布置妥当,谅山便很难攻取,便与苏元春、王孝祺密商,定下“正兵明攻驱驴,奇兵暗取谅山”之计。3月27日,他派杨瑞山部间道夜行,散伏于谅山城外。28日,冯于材率各部分3路逼攻驱驴。下午,尼格里在激战中胸部负重伤,副手爱尔明加下令全军退往淇江南岸,清军乘势冲进驱驴。谅山守敌在慌乱中砍断浮桥,一部分法军不得不泅水逃命,溺死很多,大批装备物资也委弃不顾。29日拂晓,杨瑞山部乘乱冲入谅山,法军残部狼狈逃窜。清军乘胜追击,至31日,尽复船头、郎甲以北的许多城镇。

镇南关——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依靠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广大爱国将土,民众的支持,粉碎了法军击溃清军主力,向龙州佯动的阴谋,政治上导致了法国内部矛盾激化,迫使茹费理内阁倒台,在近代中外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月4日,中法签订“停战协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既不割地也不赔款的停战协定,它是冯子材及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

冯子材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奉旨”督办钦廉一带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防务,重点对付法国对西南边疆的侵略。1886年,他率军赴海南岛,镇压黎族人民起义。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他又率军北援,驻节镇江,以备调遣。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的赫赫战功,受到朝野各派的瞩目。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建议光绪皇帝调他入京统带京营。次年,冯子材赴云南提督任,统领全省防营。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一度上书,请率数营入京勤王。但当时中国政治变化迅速,无论是“帝党”还是“后党”,都没有借用上这支力量。

1903年,冯子材已是86岁的老人了。为了镇压广西人民风起云涌的起义,经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准,清廷命他会办广西军务。冯子材为报答“三朝知遇之恩”,扶病强起,兼程赴桂。9月18日,病发死于军次。

冯子材戎马一生,由于时代的局限,从参加反清农民起义转而镇压农民起义,为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效犬马之劳,这是很不光彩的。但是晚年在中法战争中所建立的赫赫战功,是永垂史册的。他所采取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冯子材(1818.7.29~1903.9.18)
  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率众起义,次年投奔天地会领袖刘八,旋受招安,随广西提督向荣尾追太平军至南京城外,积功升至总兵。1862年(清同治元年)擢广西提督,驻军镇江,配合湘军围剿太平军。继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镇压农民起义。1869~1879年(清光绪五年)受越南政府邀请和清廷派遣,三次出关镇压退入越南的广西农民起义军和哗变的清军,深悉法国鲸吞越南、进窥祖国南疆之意。1881年,因与当政权要不睦,“称疾”解甲归乡,仍忧心边事。中法战争爆发后,驻越清军一战即溃。奉命督办广东高、雷、廉、琼等州团练事宜。1884年8月,闻清廷对法宣战,遂上书请战,并召集旧部,募兵18营,号“萃军”,开赴广西前线。次年2月,驻越清军战败逃入关内,溃不成军,法军前锋一度进占镇南关(今友谊关)。时年近古稀的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被前线各路将领公推主持战事,力撑危局。选择地形险要的关前隘一带为战场,浚深壕、修长墙、筑坚垒,配备较强的策应之师,形成较完整的多层次山地防御阵地。为打乱法军作战部署,领兵出关夜袭越南文渊,诱使法军不待援兵到齐提前发起进攻。当法军攻入关内,指挥诸军死守两翼制高点,并以预备队抄袭敌侧后;危急之时,自己持矛大呼,领兵跃入敌阵肉搏,酣战半日,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旋挥师猛追,采用夜战抄袭战法,连克越南文渊、谅山,重伤法军第2旅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于郎甲以南。战后,奉旨督办钦、廉二州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边防。1896年赴云南提督本任。1903年奉旨会办广西军务,抱病兼程赴桂,卒于军旅。有《军牍集要》传世。

历史名将,民族英雄~~

冯子材(1818.7.29~1903.9.18)
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率众起义,次年投奔天地会领袖刘八,旋受招安,随广西提督向荣尾追太平军至南京城外,积功升至总兵。1862年(清同治元年)擢广西提督,驻军镇江,配合湘军围剿太平军。继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镇压农民起义。1869~1879年(清光绪五年)受越南政府邀请和清廷派遣,三次出关镇压退入越南的广西农民起义军和哗变的清军,深悉法国鲸吞越南、进窥祖国南疆之意。1881年,因与当政权要不睦,“称疾”解甲归乡,仍忧心边事。中法战争爆发后,驻越清军一战即溃。奉命督办广东高、雷、廉、琼等州团练事宜。1884年8月,闻清廷对法宣战,遂上书请战,并召集旧部,募兵18营,号“萃军”,开赴广西前线。次年2月,驻越清军战败逃入关内,溃不成军,法军前锋一度进占镇南关(今友谊关)。时年近古稀的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被前线各路将领公推主持战事,力撑危局。选择地形险要的关前隘一带为战场,浚深壕、修长墙、筑坚垒,配备较强的策应之师,形成较完整的多层次山地防御阵地。为打乱法军作战部署,领兵出关夜袭越南文渊,诱使法军不待援兵到齐提前发起进攻。当法军攻入关内,指挥诸军死守两翼制高点,并以预备队抄袭敌侧后;危急之时,自己持矛大呼,领兵跃入敌阵肉搏,酣战半日,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旋挥师猛追,采用夜战抄袭战法,连克越南文渊、谅山,重伤法军第2旅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于郎甲以南。战后,奉旨督办钦、廉二州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边防。1896年赴云南提督本任。1903年奉旨会办广西军务,抱病兼程赴桂,卒于军旅。有《军牍集要》传世。

记得是个军阀,后来抗法,后来死了,就爱国和军功让他辉煌了一段时间。不知道镇压过农民起义没有,不知道贪污过没有,不知道……


冯子材何许人也~!???
冯子材(1818.8.17—1903.9.18),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清朝名将。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8月17日,冯子材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县城沙尾街的一个小商贩之家。父亲冯文贵、母亲黄氏早早弃世,年纪幼小的冯子材只得独自步入艰难时世,先后做过木工,在钦廉地区护送过牛帮,甚至流落街头,备受欺凌。

清朝名将冯子材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於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 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 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居中,元春为承,孝祺将右,陈...

《冯子材》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及闻停战撤兵,前线将士皆扼腕痛愤,不肯退兵;子材愤而请战,不许,乃挥泪退军,越南人啼泣遮道。及入镇南关,边境军民迎者长达三十里。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以病免。次年,死。时年八十六。谥曰勇毅。子材为人耿直豪爽,从无欺人之语。治军严而有方,发饷亲自监视,偶有稍短,即罪负责者。作...

晚清绿营第一骁将,张国梁最后是怎么死的?
张国梁何许人也,广东高要人,清朝江南提督,江南大营二把手,民族英雄冯子材的上司,没有张国梁的提拔就没有冯子材出头之日。事实也是如此,张国梁阵亡后,曾国藩接管江南军务,冯子材只能在镇江城待着,想上阵杀敌立功的机会都没有。由此可知,张国梁绝非一般之人,要不也不会从天地会小头目混到江南提...

清史稿冯子材传原文及翻译
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

冯子材的故事:大败法军
就在这危急关头,清廷起用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前往镇南关抗击法军。 那时候,法军的气焰非常嚣张,竟在镇南关前竖立木牌,用汉字写道:“广西的门户,已不复存在了!”他们以为广西已经失去了屏障,中国人就只好举手投降了。但是,法军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镇南关一带的民众也在关前插立木柱,针锋...

赖辉东《论语史鉴》17·26老将冯子材!
十五岁祖母去世,求生的欲望,驱使流浪街头的冯子材操刀使剑,二十多岁时学得一身好武艺,据说一百多人也打不过他,从此以保镖为生,护送牛商赶耕牛到廉州(今合浦县)去卖。 冯子材33岁时,在广西博白聚众反清后被清政府招安,不久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47岁时,清廷大封功臣,冯子材被任命为广西提督,赏穿黄...

当代中国决不可能出现卫青,霍去病。有的只是冯子材...
历代辈有才人出,远古有尧舜文王,汉武,玄宗。近有朱元璋、康熙,共和国开国毛泽东周恩来之辈,均是不世之才。乱世出英雄,就现在这社会,人不人法不法,各人谋求各自生计,即使有大才也遇不到明君,要求盛世必须要明君和名臣同时出现才行,但就咱社会能行嘛,别国当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我们...

熏香的古代香料分类
何吉罗也是从事香料贸易的胡商。武后永昌元年(689年),洛阳北市“香行社”造像记中,记录了社官、录事及社人等20余人的姓名,其中有安僧达、史玄策、康惠登、何难迪、康静智等,这些人的姓氏都为粟特胡姓,很可能就是来自中亚的商胡或他们的后裔[33]。根据官私记载,唐朝进口或使用的香料主要有沉香、紫藤香、...

如何评价李鸿章?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

江海区17068226280: 有谁知道晚清名将冯子材吗?
岑怨和络: 冯子材(公元1818—1903年),字南干,号萃亭.钦州人,父母早亡, 少年时流浪街头,做过木工,跑过马帮.23岁时投奔天地会首领刘八,因武术高强受到重用.不久...

江海区17068226280: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 国梁 麾下,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
岑怨和络: 冯子材,字翠亭,是广西钦州人.一开始是跟随相容讨伐广东的土匪,担任补千总的职务.后改在张国梁麾下服役,积累战功升迁到副将的职位.国梁死后,冯子材就代替他统领众人.(大大概概就是这样)

江海区17068226280: 请问冯子材是谁?
岑怨和络: 冯子材(1818年一 1903年),字南干,号 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钦州)人.晚清抗 法名将.他嫉恶如仇、不畏强焊,有一^身好武艺.起初投奔天地会,旋受招安,积功升至总 兵.1884年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 西关外军务,主持战事,力撑危局.法军进犯 镇南关时,他亲自持矛大呼,领兵跃入敌阵肉搏,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陆 上战场的局面转败为胜,转守为攻.1903年奉 旨会办广西军务,抱病兼程赴桂,卒于军旅.

江海区17068226280: 钦州冯子材做过什么事情
岑怨和络: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祖籍博白,生于钦州,客家人,清朝名将.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请采纳

江海区17068226280: 冯子材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
岑怨和络: (1818 - 1903)清代将领.字南干,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县)人.早年参加天地会受招安,为江南大营著名悍将,后在两广任提督等职.中法战争期间,法军侵占镇南关,于危难之际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进抵镇南关,身先士卒,大败法军,乘胜收复谅山,一时军威大振.但清政府一味求和,于胜利之下命其撤回关内.后仍在云贵、两广任职,病死于军营.

江海区17068226280: 冯子才的英雄事迹 -
岑怨和络: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提督.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冯子才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

江海区17068226280: 冯子材是不是抗法英雄 -
岑怨和络: 是的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江海区17068226280: 历史如何评价清朝名将冯子材 -
岑怨和络: 《清史稿·王孝祺传》:在镇南关决战前夕,因主帅潘鼎新不在前敌,众将推举冯子材为主帅.其实这是讹传,潘鼎新自始至终参与了镇南关战役,冯子材当时只是副帅.但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冯子材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干,说服主帅,动员全军集中兵力对敌,从而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看待一个人的爱国主义需要就事论事,这种爱国主义情绪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升华和凝练.

江海区17068226280: 冯子才的生平 -
岑怨和络: 对于海南的开发和治理,清朝之前的人士也每每有所建言,在开通道路、建立州县和移民垦殖等方面有不少共识,但由于种种原因均不得实现. 1884年到1889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他在主持中法战争的同时,鉴于琼州战略位置的重要,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