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17·26老将冯子材!

作者&投稿:贡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26章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从囗从八,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以积划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四。

      其造字原理与“一”、“二”、“三”相同,隶定为“亖”。如《左传》:“是四国者,专足畏也。”

      亖,这种写法亦见于西周以至于汉代的金文中,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与写作“四”者并存。

      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认为“四”即“泗”的本字,是以象形的手法表示“鼻涕”的意思。尽管尚乏书证,但从文字构形来看却很有道理。如此则“四”用作数词是假借。

    《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四又作姓,如《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闲知汀州府。

十:指事字。甲骨文的十,由一纵竖,模拟竖放的算筹(竖置一筹表示数字十)。

      十也有可能是针的象形初文。商周金文由于镌刻和铸造的关系,所以金文的“十”字的竖笔,中间加肥,像个纺锤形。

      晚周金文则把竖中加肥的部分改成一团圆点,以区别于一般的竖笔。春秋以后又进一步把这一团圆点变为一横,于是,在这基础上,就发展成为汉隶和楷书的“十”。

      也有一说,上古结绳记事,每到第十结时,便结一大疙瘩,字的构形大概是由此而来,但这值得存疑。

      还有一说,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十表示东西南北都具备了。如《易·系辞》:“天九地十。”所以“十”也有完备的意思,如:“十全十美”。

      应该注意的是:“甲”字的金文也写作“十”。“七”字的甲文和金文也与十相似;这很容易造成混乱。

      所以,古人便在“十”的上头加“宀”,作为“甲”。又把“十”的竖脚弯曲作为“七”。这样,便把“十”“七”“甲”三字区别开来了。

      十也表示“十分(之几)”,如《淮南子·人间》:“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和什,二字不同义,“十”是数词,“什”是集合名词,表示以十为单位的事物,但表示数字时,决不能用“什"。但“什”可以通“十”。

    如《孟子》:“或相什百。”《前汉·谷永传》:“天所不飨,什倍于前。”

见:助词,表示被动,如“见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诚恐见欺”等。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年已四十,自己的政治主张还不被认可,看来这辈子行道无望了。”

      关于本文,大多都沿用东汉时期经学家郑玄的解读:“年在不惑,而为人所恶,终无善行也!”

      如皇疏:“人年未四十,则德行犹进,当时虽未能善,犹望可改。若年四十已在不惑之时,犹为众人共所见憎恶者,则当终其一生,无复有善理,故云其终也已。”

      所以大家都把这章解读为孔子说:“40岁还被人厌恶,他这辈子也就完了。”

      如南怀瑾这样解读:“孔子说,人到了中年,经验也够了,年轻时错误没有关系,到了中年自己应该反省到了,不需要再教育,自己也能改正好了。但结果还有许多毛病,那这辈子都好不起来了。”

      这样解读肯定不是孔子的原义,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如果不善,就要不断地学习改进,并没有时间限制,40岁还没有成就,没有悟道的人大有人在,怎么能说他这辈子就完了呢?

      孔子说过:“众恶之,必察焉!”一个人“恶不恶”要看对象,君子容易“见恶”于小人,所以“见恶”本身与年龄无关。

      曾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难道40岁的人就没救了?不值得教化了?事实上,历史上老有所为的人大有人在。

      孔子本文无非是感慨自己年纪大了,的政治主张还得不到认可,担心自己主张的“仁道”这辈子都看不到施行了。

      孔子35到37岁期间,在齐国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但因晏子的阻止而没有得到重用。之后一直到50岁都闲赋在家,靠教学度日,所以他才发出这个感慨。

      当然,从生理上看,40岁前后是人的生命转折时期,从此之后体力精力都会不济,之前如果没有做出成绩,之后想做出成绩因受体力精力限制也就难了。

      所以,每个人都要趁年轻,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孔子在本文不是讲这个道理!

老将冯子材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洋枪洋炮,一次又一次的强迫清政府坐在谈判桌上,签订各种丧权辱国条约。

      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也瞅准机会,将矛头指向清政府,希望在与清政府的交火中占到便宜,转嫁国内矛盾,重拾法兰西帝国的荣耀。

      法国舰队直冲清朝属国越南,逼迫越南臣服法国,后来更是剑指边关镇南关,大清告急。

      西南再起战火,山川哀嚎,百姓愤怒,清军节节败退,老将冯子材应危而出,拍案而起,赶赴镇南关,与之同行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就这样,老将冯子材站在了抗法的最前线,这年他68岁。

      冯子材祖上世居广东省南海县沙头圩(今属广州市)。清朝乾隆年间,该圩遭受水灾,冯子材的祖父便迁到钦州城外沙尾村定居。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六月二十七日,冯子材在这里降生。当时的钦州隶属广东。

      童年的冯子材,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他4岁丧母,10岁丧父,舅父黎氏欲收养冯子材,被冯子材拒绝,而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便辍学。

      为了活命,小小的冯子材不得不随大人贩盐、做木工、捕鱼摸虾、护送牛帮,篱笆房被洪水冲垮后只好住进庙里,饥寒交迫,朝不保夕。

      十五岁祖母去世,求生的欲望,驱使流浪街头的冯子材操刀使剑,二十多岁时学得一身好武艺,据说一百多人也打不过他,从此以保镖为生,护送牛商赶耕牛到廉州(今合浦县)去卖。

      冯子材33岁时,在广西博白聚众反清后被清政府招安,不久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47岁时,清廷大封功臣,冯子材被任命为广西提督,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其后,冯子材还参与镇压了多次农民起义、苗族人民起义、平定越南边境战乱等事件。

      光绪七年,冯子材再次回到广西任职。光绪八年,冯子材告病还乡。

      光绪九年十二月,中法战争爆发,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派遣使者前去请驾。

      眼看情况紧急,冯子材决定出征,他赶到镇南关后,点将阅兵,以民族存亡为大义,消除了前线各部的门户派系之见,号召大家在抗法战斗中团结起来。

      冯子材敏锐地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战争,需避法军锋芒,退守险隘,以守应战,待法军久攻不下,弹药告急,疲惫不堪时,再进行反击,从而赢得战争。

      冯子材带着将领勘察地形,最终决定在距离镇南关约三四公里处的关前隘铸就防御工事。冯子材命士兵用石头修筑城墙,在东西山峰之间修起了一道长墙,集中部队,防守此处。

      事实证明,冯子材的决断非常明智。法军行至关前隘,发起了猛烈的炮火轰炸,但是城墙牢固,法军始终无法攻克这道关卡,气急败坏的法军只得用更多的炮火攻击,弹药急剧消耗,士兵也疲惫不堪。

      法军久攻不下,决定绕出镇南关之北,迂回出击。冯子材知悉后,急调兵力前往堵截,斩杀俘虏法军无数,挫败了法军的迂回战术。

      1885年3月23日凌晨,法军卷土重来,这次带来了更多的大炮和弹药,气势汹汹地进攻镇南关,果然,火力大增的法军势如破竹,连克三座堡垒。

      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说完率先提刀杀入法军中,他的两个儿子紧随其后,清军看见冯子材身先士卒,勇气倍增,呼喊着杀向敌军,镇南关百姓也拿起武器支援清军,法军仓皇逃走,一路死伤无数。

      镇南关的失败剥掉了法军最后的遮羞布,愤怒的法国人们认为是内阁的无能,让法兰西帝国又一次在世界丢脸,法国总统被迫下台,这是他在发动战争前所没有料到的。

      趁着战胜之威,士气高涨,冯子材一路凯歌,继续进取,法军占领的土地,被陆续全部收复。

      法军退出广西后,越南人民乞求冯子材留守越南,彻底赶走盘踞在越南的法军,冯子材上书清廷,表示了要继续驻军的意图。

      但此时,日薄西山的清廷拿着胜利在谈判桌上和法军周旋,最终又签下了一个屈辱条约,从此越南成为了法国的属地。

      冯子材无奈,只得率军退出越南,越南人民夹道啼哭,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已,心中升起一阵孤凉。


惠阳区14778166070: 带有拟人句的名人名言 -
俎注唛金: (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

惠阳区14778166070: 有关“尊严”和“骨气”的名言警句 -
俎注唛金: 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 1: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 2: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

惠阳区14778166070: 中国古代对学习的见解 -
俎注唛金: 描写刻苦学习的成语: 穿壁引光、刺股读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钝学累功、顿学累功、 攻苦食淡、攻苦食俭、刮摩淬励、积雪囊萤、坚苦卓绝、艰苦卓绝、 聚萤积雪、聚萤映雪、绝甘分少、刻苦耐劳、刻苦钻研、口不绝吟、 匡衡凿壁、临...

惠阳区14778166070: 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 -
俎注唛金: 《论语》中的成语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惠阳区14778166070: 关于勤奋的古诗有哪些 -
俎注唛金: 乐府《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

惠阳区14778166070: 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珍视友谊文明礼貌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 -
俎注唛金: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严真卿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做学问要日积月累...

惠阳区14778166070: 描写通过努力工作,好事将至的诗句 -
俎注唛金: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