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高手请进。谢谢

作者&投稿:庞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翻译,高手请进哦!~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诫子书》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重视精神修养。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这篇短文中,“淡泊”、“宁静”的气息处处弥漫。然而,我们如果从《诫子书》中读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来,愿意将“淡泊”、“宁静”作为座右铭,以此安放自己的灵魂,做一个精神上的自养自足者,这可是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那么增长才干又是为了什么呢?了解我国历史议价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的修复,作为内在道德实践与出世的宗教家所讲究的修养之不同就在于其强烈的入世精神。诸葛亮自不例外。《诫子书》所谈之养心修身学问是有明确的终极指向的,那就是“接世”——为世所用,有用于世!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所益处。这就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所要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着

杨王孙是孝武帝时的人。家业甚大,供自己的生活所需十分充足,保
养身体无所不致。及至生病临终时,先指示他的儿子说:“我想光着
身子埋葬,以恢复我的本质,务必不要改变我的这个心意。我死了就
先用布袋子盛上尸体,埋入地下七尽,已埋下之后,从脚部拉下布袋
子,好让我的身体亲近黄土。”他的儿子想默默地不按父亲的意愿
办,却又很怕违背父亲的遗命;想按父亲的意愿办吧,于心又不忍。
于是,他前往拜见杨王孙的朋友祁侯。
祁侯给杨王孙写信说:“王孙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我近来非常紧张地
随从皇帝到雍地祭祀,没时间前往问候你。我听说你让儿子把你裸
葬,倘若死者无知觉则罢,如果有知觉,那就是在地下丑化尸体,并
将赤条条地去拜见先辈,我自以为王孙不该采取这种裸葬的办法。而
且《孝经》中说过‘对死者要做好棺木、穿好衣服、盖好被子’,这
也是圣哲留下来的规矩,何必一个心眼死守着你的见解,希望王孙明
察(再做决断)。”
杨王孙复信说:“我听说古代的圣明君主,因为体察到人们都不忍心
看到亲人死去,所以特别制定了人死后埋葬的一些礼制,现在人们的
做法已远远超过了这些礼制。我之所以裸葬,是为了匡正不良的世
风。厚葬实在对死者没者好处,而世俗之人却竟相提高标准,耗尽钱
财,让它在地下腐烂掉。有些甚至今天埋下去,明天就被人挖出来,
这又和在荒野中暴露尸体有什么区别?况且人死了,是终结一生的最后
变化,也是物质归还于应去的地方。要归去的到了它应到的地方,要
变化的变到应变的地步,这就是各自返还于原始处。以华贵的装饰向
众人显示华贵,以厚葬隔离了应返还的原始处,会让归去的到不了应
去处,该变化的不能自然地变化,就使物都丧失了本来面目。所以圣
明的君主让活着的人得到好的养生条件,让死的人得到应有葬埋。不
在没有实用价值方面下功夫,不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损耗财力。现在耗
费财力搞厚葬,阻滞该去到的地方,死者不知道,生者得不到,这就
叫十分的糊涂。啊呀!我不能这样做。”
祁侯说:“好!”于是就裸葬了杨王孙。

适,到哪里的意思。例如:且适南冥也。逍遥游里的。译为:(它)将要[到]南海。
耳,语气词,无实义,不译。
毕,全都的意思。我举个例子:淮阴侯列传中,诸将效首虏,毕贺。译为:诸将领们献上首级和俘虏,全都来庆贺。
乃:于是。
就:承认。

其中"适"和“耳”什么意思?
适:到……去 耳:罢了

“毕”什么意思?全,都

其中 “乃” 和“就”什么意思?
负薪者乃伏而就罪:背柴的人才招认服罪。乃,才。就,动词,接受,招认

适;刚刚 耳:罢了
毕:全,都
乃:才 就:靠近,接近,引申为,承认

“适”恰巧 耳: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毕:。。。。(只有这一句,不清楚)
乃:于是 就:承认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子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元阳县15914695782: 古文翻译,高手请进哦! -
斗山复方: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

元阳县15914695782: 文言文高手请进~~~翻译几句古文~~1.樯橹灰飞烟灭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卒皆夜惊恐. 4.复北上,行于石罅中. 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 -
斗山复方:[答案] 1.樯橹灰飞烟灭 曹军船只的樯(桅杆)和橹(船桨)全被烧得灰飞烟灭.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用刀砍断骨头.3.卒皆夜惊恐.戍卒们一...

元阳县15914695782: 200分求翻译一段文言文,高手请进 -
斗山复方: 你说的是4大神猴,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 1.灵明石猴(也就是孙悟空),精通变化,晓识天时,知道地理.法术神妙或手段高超. 2.赤尻马猴(被如来收服的猴子),明白阴阳之事,知道人之长情,擅长出入. 3.通臂猿猴(如来佛祖座下四神猴之一),能擒获日月,能辨别灾祸,会引用乾坤. 4六耳猕猴(假悟空,无姓名,神通与孙大圣一般无二),善于听觉声音,明白道理,知道什么是前后主次,对万物都非常的明白. 这4中猴子,能跳出三界外 不再五行中 基本就是这个意思了.

元阳县15914695782: 古文翻译,高手请进,急急急急! -
斗山复方: 贾先生说:端正脸庞目视前方,双肩放平背部自然挺直,双手相合臂如抱鼓状.收敛表情整理帽缨.腿脚并拢,肢体不摇动,这叫做“经立”,微微倾斜的叫“共立”,上身弯折如磬背般的,叫“肃立”,弯腰弯到玉佩垂到地上的,叫做“卑立”.

元阳县15914695782: 文言文译文高手进 -
斗山复方: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元阳县15914695782: 古文高手请进!!!!!! 帮忙看一下这是什么文章!!!! 然后帮忙翻译一下全文!!! 谢谢!!!! -
斗山复方: 《愚公之谷》译评 【原文】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

元阳县15914695782: 文言文翻译,高手速进.谢谢帮忙
斗山复方: 日率,错误的,查了一下,原文是田丰1袁绍不采用日率的计策,在官渡被(曹操)打败了.应该下罪己诏,不停地道歉才是!2当初议论众说纷纭,要求转移到北山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临营垒实地勘察,也认为应该转移

元阳县15914695782: 文言翻译高手进
斗山复方: 这句出自《论语》,原文是“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翻译】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你说的“欺君矣”,可以翻译成,君主就与以为你在欺骗他.

元阳县15914695782: 古文翻译!!!高手进!!! -
斗山复方: 有人问:"有智慧的人为什么都喜欢水呢?" 回答说:"水是顺着地势流动的,即使是很小的地方都不漏掉,这就像有智慧的人一样.向下方运动,这与有礼貌的人一样.到深深的地下而不犹豫,与勇敢的人一样.在有阻碍的地方变得很清澈,与知道自己命运的人一样.一定要达到终点,不会后悔,与有德行的人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喜欢水的原因啊!"

元阳县15914695782: 几个古文翻译~请高手赐教~谢谢啦~! -
斗山复方: 可能里面混了些人名,所以你搞不清.(1)(2)出自范正敏的<遯斋闲览>,"可"为人名,指罗可:翻译:(1)(罗可)曾受到地方的举荐,但被礼部罢黜,就气愤地不再有进取之心,自由放任地过日子.(2)又有人偷他家的鸡,罗可就拿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