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士志于道,道可期也

作者&投稿:栋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泰伯》,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甘休,不是很遥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宏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士”是对读书人的统称,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着有《大学》和《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他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胸宽大度,意志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狭隘的心胸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试想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怎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心中怀着坚强意志的读书人实践仁道理想决定的。孔子所讲的仁道,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别人,为此就要承担起救世救人的责任。而曾子在进行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所以我也经常对年轻的学生们讲:要想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必须要有“弘毅”。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就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曾子的这两句名言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换一种表述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所为了。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博大的胸怀与这样高远的志向,都是源自于孔子的《论语》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何为士志于道,道可期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泰伯》,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

“士志于道”是什么意思?
士,就是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人到一个开始有学问,并且开始明白学问的人。志于道,就是你的心,意向要跟随你自己真正想要,真正想要建立的道路之上。也就是,你要学会分辨你在那么多个选择里面,到底哪一个选择才是你最需要,最想要的。更高一点是,你建立起一个崇高的人生观,就应该坚定,按照这个人...

士志于道的志是什么意思
士志于道中的“志”指的是“追求、向往”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读书人应该追求真理和道德,致力于为社会做出贡献。1、在古代中国,读书人被视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应该以道德和真理为追求目标,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士志于道”这句话,强调了一个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2、在传...

士志于道
士志于道 《论语》里仁篇第9章里孔夫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说:“一个士人,有志于道,却以穿旧衣吃粗食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讨论道的。”“志于道”,就是把道存于心中,立志坚守,立志实行。孔门之教,在于培养志于道,能担当大任的君子。

士志于道
”“士”就是有中心目标的。所以古人说“志者,心之所之也”,那些有志向的人,内心里面一心一意都要想去的那个地方。儒家心中的崇高理想目标和志于道的“道”是什么?是仁义之道,也就是圣贤之道。《孟子·尽心章句上》记,“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

士志于道,中的道的含义
一个人如果有追求真理(道)的志向,就不应该挑剔自己的衣食,而专心于志,如果做不到,那么就不要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所以是不足和这种人交谈的。隐含的意思就是和这种挑剔自己衣食的假志向的人交谈,是没有什么获得的,是瞎扯,不如不扯。

问“士志于道”是什么意思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是古代的一个阶层,士农工商,士是第一位的,简单的说就是贵族阶级,当时的贵族阶级,或没落的贵族阶级只要是士阶层都可以称之为士.士要有志于道,如果觉得不好的衣服和吃食时耻辱的话,是没有什么好和他说的.

《论语-里仁第四》9 士志于道
Day75本章为《论语》:里仁篇 【原文】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翻译】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心得】对于立志于追求真理的人,不管自己处于什么状态,都可以守住道。颜回就是一...

孔子的思想体系介绍(4)
正因为道是最高目标,所以,它是用来立志的,如“士志于道”(4.9)、“至于道”(6.24)、“志于道,据于德”(7.6)、“可与适道”(9.30)、“人能弘道”(15.29)、“信道不笃”(19.2)。 德是基本路线,所以,它是可以引导人遵守的,如“为政以德”(2.1)、“道之以德”(2.3)、“君子怀德”(4.11)、“德之不...

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对于“士”也赋予了很多道德含义。“士志于道,质直而好义,杀身以成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认为一个士人,必须有追求,有信念,不能耽于舒适的生活,这样才能称之为士。史称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人,特别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

梅列区18782205098: 论语中“士志于道”的“道”具体指什么? -
隐叙百扶: 追求真理

梅列区18782205098: 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隐叙百扶: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

梅列区18782205098: “士志于道”的“于”什么意思? -
隐叙百扶: 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梅列区18782205098: 士志于道一篇文言文帮我翻译一下里面全是子曰之类的 -
隐叙百扶: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士有志于真理,却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梅列区18782205098: 于道文言文翻译 -
隐叙百扶: 1. 文言文翻译士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胡禅哗...

梅列区18782205098: 孔子《里行》中的一句解释 -
隐叙百扶: 语出《论语.里仁第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这篇讲的是 里仁.'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唯有仁者爱人,这就是他一辈子奔走呼号的政治理想.可见孔子诸侯能否采纳他的仁政很是看重.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这个...

梅列区18782205098: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的意思 -
隐叙百扶:[答案] 士是古代的一个阶层,士农工商,士是第一位的,简单的说就是贵族阶级,当时的贵族阶级,或没落的贵族阶级只要是士阶层都可以称之为士. 士要有志于道,如果觉得不好的衣服和吃食时耻辱的话,是没有什么好和他说的. 这句话很重要哦,印心,...

梅列区18782205098: “士志于道,不能恶衣恶食”指的是什么?
隐叙百扶: “士志于道,不能恶衣恶食”指读书人立志做学问,就不能挑剔衣食.道: 学问.恶:厌恶,挑剔.出处:张恨水 《京尘幻影录》一二回:“他说:'凡人咬得菜 根,则百事可做.所以士志于道,不能恶衣 恶食.像鲁老那种样子,恐怕放僻邪侈,无 所不为.'”

梅列区18782205098: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的意思???求 -
隐叙百扶: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白话】孔子说:“士的志趣在于道,而耻于衣食恶劣的话,是尚未与他把这个道理讲透彻啊.”

梅列区18782205098: “士志于道而不胜恶衣恶食者” 是什么意思? -
隐叙百扶: 应该是“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吧士是古代的一个阶层,士农工商,士是第一位的,简单的说就是贵族阶级,当时的贵族阶级,或没落的贵族阶级只要是士阶层都可以称之为士.士要有志于道,如果觉得不好的衣服和吃食时耻辱的话,是没有什么好和他说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