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全诗原文赏析?

作者&投稿:柳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己亥杂诗》古诗赏析~

导语:《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下面是我整理的《己亥杂诗》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作者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作者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与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作者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作者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作者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作者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与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作者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与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己亥杂诗古诗的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究: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
8、重:重新。
9、抖擞: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评价
龚自珍生活在战争的前夕。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他们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五首,是作者路过镇江时为道士们所撰写的祭玉皇大帝与风神、风雷的“青词”。作者借题发挥,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材多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作者解放人材,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在诗歌的艺术上,龚自珍自称“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其诗歌多使用象征隐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色彩、构思神奇、想象丰富、奇特,文辞魁玮,接受庄子和屈原的影响较大,其中贯穿一种诗人独有的凌厉剽悍之气,谭献的《复堂日记》说其诗:“以霸气行之”,因而其诗晶光外射,飞动郁勃,富有力度。是对古代理想化诗歌艺术的总结与发展。

【《己亥杂诗》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人材 一作:人才)


【《己亥杂诗》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翻译】: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词句注释】:

  •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 恃(shì):依靠。

  •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 喑(yīn),沉默,不说话。

  • 天公:造物主。

  • 抖擞:振作,奋发。

  • 降:降生,降临。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创作背景】:

龚自珍久在京城,冷署闲曹,才高豪迈,遭受时忌,因父亲年逾七旬,又叔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于是乞养归四月廿三日,辞官南归,离开北京,七月九日抵达杭州家中。后往苏州府昆山县,料理羽埁山馆,以安顿家小。九月十五日,北上迎接已离京的妻小,至河北省固安县迎候。十一月二十二日,携妻何吉云,子橙(昌匏)、陶(念匏),女阿辛等南返,十二月二十六日(1840年1月30日),到达羽球山馆,后一直定居于此。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作者写下三百一十五首绝句,取名《己亥杂诗》。第二年道光二十年(1840),作者写下《与吴虹生书(十二)》论及这组诗的写作过程和内容,说:“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帐簿纸,投一破簏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西别墅(即羽埁山馆),发簏数之,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中有留别京国之诗,有关津乞食之诗,有忆虹生之诗,有过袁浦纪奇遇之诗。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则别来十阅月之心迹,乃至一坐卧、一饮食,历历如绘。”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说:“途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得绝句三百十五首,题曰《己亥杂诗》,平生出处、著述、交游,借以考见。”


【表达主题】: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名家点评】:

  • 陈锦荣《论龚自珍〈己亥杂诗〉对七绝的发展》:“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 王文濡编《龚自珍全集》:此三百十五篇,五花八门,可作年谱、行状读。



己亥杂诗全诗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5.喑(yīn),沉默,不说话。

6.天公:造物主。

7.抖擞:振作,奋发。

8.降:降生,降临。


创作背景: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杂诗全诗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人材 一作: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己亥杂诗全诗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翻译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创作背景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杂诗》全诗是: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意思是从故人的心上经过,只留下了一道痕迹,最终回首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重峦叠嶂,往事如烟。两个异地的人在大雪飘飘日子里的互相思念着,雪落到了两人头上,也算是一起白头到老了。

写作背景

龚自珍久在京城,冷署闲曹,才高豪迈,遭受时忌,因父亲年逾七旬,又叔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于是乞养归四月廿三日,辞官南归,离开北京,七月九日抵达杭州家中。后往苏州府昆山县,料理羽埁山馆,以安顿家小。

九月十五日,北上迎接已离京的妻小,至河北省固安县迎候。十一月二十二日,携妻何吉云,子橙(昌匏)、陶(念匏),女阿辛等南返,十二月二十六日(1840年1月30日),到达羽球山馆,后一直定居于此。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作者写下三百一十五首绝句,取名《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已亥杂诗古诗原文及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诗中的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天涯、日暮、落花,已和春泥孕育的未来高度融为一体。从而表达了自己...

已亥杂诗的注释和译文原文
原文:《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1、《己亥杂诗》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 一作:人材)2、《己亥杂诗》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3、《己...

己亥杂诗原文及翻译
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写的《己亥杂诗》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

己亥杂诗的全诗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龚自珍(清朝)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

已亥杂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已亥杂诗原文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

己亥杂诗龚自珍全文翻译赏析
1、《己亥杂诗.其一》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译文: 著书立说虽然比不佛家沉默“观心”,悟解人生,可以明哲保身,无奈的是心绪总是不能平静,各种思想犹如暗泉喷涌,不能自止,表明了辞官以后的心绪。自己针砭时弊、主张变法,一再遭到顽固保守势力的打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赏析?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赏析:从结构上看,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

《己亥杂诗》的意思及翻译是什么?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赏析】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

大方县19564278766: 《已亥杂诗》的意思与赏析(赏析尽量简短一些 也不要太少) -
谭饲十八:[答案]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 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

大方县19564278766: 求己亥杂诗赏析 -
谭饲十八: 己亥杂诗【作者及作品简介】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zuò),字璱(sè)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

大方县19564278766: 已亥杂诗赏析 -
谭饲十八: 《己亥杂诗》赏析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4.喑(yīn):...

大方县19564278766: 己亥杂诗意思 -
谭饲十八:[答案]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 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

大方县19564278766: 求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谭饲十八:[答案] 己亥杂诗 【作者及作品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zuò),字璱(sè)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 【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

大方县19564278766: 已亥杂诗诗 -
谭饲十八:[答案]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 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

大方县19564278766: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赏析精炼,易看 -
谭饲十八:[答案] 己亥杂诗 【作者及作品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zuò),字璱(sè)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 【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

大方县19564278766: 《已亥杂诗》全诗 -
谭饲十八:[答案] 己亥杂诗 作品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品二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方县19564278766: 八年级下《已亥杂诗》赏析 -
谭饲十八: 【说明】作者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从北京辞官回家,九月又从杭州北去接家眷南返,在往返途中写了三百十五首绝句,记述见闻,抒发感慨,题为《己亥杂诗》.现选三首.这一首记述途中所见粮船和纤夫之多,从百揭露了清王朝赋税和徭役之重;既因自己“曾糜太仓粟”而内疚,又因同情百姓苦难而“泪滂沱”. 【解释】①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②筹--筹措,谋划.缆--系船的缆绳.一缆:一条船的意思.这句说:为了筹措一船粮的运输就需要十个纤夫之多.③河--指运河.这首诗写在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清江浦在大运河沿岸,自古是水陆交通要道.④糜--消耗.太仓--封建王朝在京城的粮仓.⑤邪许--纤夫的号子声.泪滂沱--形容泪流如雨的样子.

大方县19564278766: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两首诗全诗与译文 -
谭饲十八:[答案]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