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时代的文化

作者&投稿:可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因中国初唐盛行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等佛教宗派,所以日本奈良时代也流行这些宗派。

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唐和晚唐,那时中国佛教流行天台宗和密教,所以日本也流行天台、密教两宗,和唐朝一样产生所谓山岳佛教,即把寺院建立在深山丛林,以出世静修。

平安后期,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为主的祝福个人来世的净土宗风行日本,倡导人是空也、源信、良忍、源空等。

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痛苦,他们为了精神上得到安慰,便寄托于来世。

净土宗正好迎合劳苦大众的这种心情,所以发展很快。

同时净土宗没有浮华的仪式和供奉,宣称通过念佛便可成佛,因而博得大众的信奉。

日本佛教虽然是从中国移植的,但传到日本后逐渐日本化了。

日本佛教国家主义色彩浓厚,最澄、空海以镇护国家为宗旨,“为国念诵,为国祈祷,为国讲《般若》”、“国无谤法之声,家有赞经之领,七难退散,国界守护”,他们提倡“为国忠,在家孝”。

空海回国后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国家的,他把东寺(在京都)改为教王护国寺,还将高雄寺改为神护国柞真言寺。

这种浓厚的镇护国家思想是日本佛教的特色之一。

奈良时代以来,佛教极盛,日本固有的神道不得不退避一隅,苟全于佛教之下。

但到平安后期,学习中国的 *** 已经过去,日本进入“国风时代”。

又由于经济重心从中央转到地方,氏族势力抬头,日本固有文化开始复活。

于是神道又复活起来了。

宝龟6年(公元775年)朝廷令诸国国司修理神社进行祭祀。

延历17年(公元798年)又令将当地物产作为币帛支付地方神社(以前经费要到京都领取),并下令禁止出云、筑前两国国造兼神主以神宫的采女为安,禁止祭祀时开设酒宴、表演歌舞,同时还改订对神事犯罪的处罚条例,对神社进行整顿。

平安前期有官币社737所,国币社2395所,各分为大小两级。

从中央神祇官直接领取经费的称官币社,从国司领取经费的称国币社。

当时有名的神社有贺茂神社(京都)、春日神社(奈良)、大原野神社(京都)、石清水的八幡宫(京都)等。

贞观元年(公元859年)为提高神位的声望,还把阶位授与神社,并下令给神社优厚待遇。

如延历13年(公元794年)对贺茂神社授与从一位,大同2年(公元807年)升为正一位;桓武天皇的皇后高野氏赐给藤原氏的祖神——今木神以正一位.承和3年(公元836年)把佛僧安置在神社里,以佛教经典充实神道的理论。

天平胜宝年间在常陆的鹿岛神宫建造神宫寺,至9世纪初,越前的气比神宫,伊势的大神宫,下野的二荒山神宫,尾张的热田神宫都建造了神宫寺。

由此可见,当时的神道虽已复活,但还不能摆脱佛教的影响。

神社的祭祀,最盛大的是石清水的八幡神宫,被称为“南祭”,其次是贺茂神社,被称为“北祭”。

在假名没有发明以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汉字传入后,日本一直使用汉字处理国事,并通过汉字引进中国文化。

由于日本文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一种能够表达本国言语的文字,假名就是随着历史演进而产生的日本自己的文字。

所谓假名就是将汉字的一部分省略或极简草体化而创造出来的表音文字。

采用正楷汉字偏旁的叫做【片假名】,汉字偏旁草体化的叫做平假名。

当初日本把汉字称作真名即实在的文字的意思,把省略化真名或草体化的简略文字称作假名,这种假名弃掉汉字的意义,只取其音。

当初片假名用于佛经的注音,后来发展成片假名与汉字混合的形式。

平假名在平安时代很流行,特别是宫中女子非常喜欢使用平假名,男子和政府仍使用汉字。

日本的假名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日本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当然有它的借鉴和背景,据说日本的假名表“五十音图”是以印度的悉县(梵语韵母)学和中国舶来的音韵学为背景产生的。

平安后期,日本出现了完全用假名写的诗歌。

但政府文件和学术著作采用汉字中间夹着假名的混合书写法。

这种混合书写法一直使用到19世纪。

如今假名已经规范化,片假名一般使用于外来语及公文书,其他一律用平假名。

平安前期,汉文学仍很盛行,和歌衰落,日本文学史上称为“国风黑暗时代”。

但这时日本文学开始逐渐摆脱汉文学的影响。

至平安后期,由于古代国家经济崩溃和庄园制的产生,日本文化全脱中国文化的束缚。

随着假名的出现,日本文学开始登场了。

醍醐天皇(公元898年—公元929年在位)与平安前期的历代天皇不同,很少教编汉诗集,下令大力编纂和歌集。

延喜5年9公元905年纪贯之(一公元945年)编了《古今和歌集》20卷,其后《后撰和歌集》也编成.这些31字的短歌是民间文学,受到一般人的轻视。

贵族只把它看作余兴,不能列入文学。

但到六歌仙时代(公元858年—公元888年)出现了六位歌仙(藤原业平、小野小町、大伴黑主、喜撰法师、文屋康秀、僧正遍昭),和歌开始与汉诗分庭抗礼了。

藤原良房(公元804年—公元872年)是和服的保护人。

散文方面出现了在原业平的《伊势物语》(短篇故事集,125篇)。

其后又出现了《竹取物语》(作者不明,10世纪的神话故事集)、《大和物语》(恋爱故事集,170多篇)、《字津保物语》(作者不明,10世纪的长篇故事)。

同时还出现了日记文学,如纪贯之在承平4年(公元934年)从土佐到京都途中写的《土佐日记》;10世纪藤原道纲之母写的,以她的结婚为主要内容的《蜻蛉日记》;平安末期女诗人和泉式部写的《和泉式部日记》;11世纪紫式部夫人写的《紫式部日记》;11儿世纪菅原孝标之女写的,幻想阿弥陀佛接她到净土极乐世界去的《更级日记》等。

11世纪藤原氏的全盛期,文学上出现了服务于宫廷的女作家写的长篇小说,其代表作是《源氏物语》。

此书由紫式部(公元978年—公元1014年)所写,成于11世纪初,共45篇,以主人公光源氏的恋爱生活和命运为题材,出色地描写了宫廷贵族的奢侈生活与人物微妙的心理状态。

11世纪末出现了两部以历史为题材的贵族小说《荣华物语》和《大镜》,作品通过对以藤原道长为首的摄关家发家史的记述,表露出没落贵族的怀古情绪。

与此同时,描写武士、名主和劳动人民生活的《今昔物语》问世,它是一部有关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的故事集,文字使用当时的民间语言。

诗集方面,出现了小野半守编的《凌云集》,藤原冬嗣编的《文华秀丽集》,良半安世编的《经国集》。

《源氏物语》是一本描写平安时代当代人物“光源氏”的长篇小说,对于平安时代贵族的男女情事、服装器物、日常生活等等有深刻的描述。

平安前期的建筑遗存下来的极少,只有室生寺(奈良)的金堂和五层塔,此寺和平安京各佛教寺院不同,以周围的自然为背景,按地势布局。

建筑物极简单,但最初流露出日本建筑的简素优美的特色。

平安后期日本建筑大为发展,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

寺院方面,宽仁3年(公元1019年)藤原道长建造了法成寺。

它是平安时代最大的建筑,完全确立了日本式样。

京都的平等院凤凰堂也是平安时代极重要的建筑物,原来是藤原赖通的别墅,公元1052年改为寺院。

凤凰堂是平等院的阿弥陀佛堂,因柱上雕着凤凰而得名。

法成寺和凤凰堂都是日本人想象中极乐世界的现实化,体现了净土宗的美学思想。

陆奥(东北地区)藤原氏在平原(岩手县西磐井郡)建造的中尊寺、毛越寺、观自在院、无量光院都是庭园建筑,如有寺前开池,池中有岛,岛上架桥等景致。

住宅方面,平安时代完成了寝殿式建筑。

所谓寝殿式就是日本式贵族邱宅建筑,一般由水池、寝殿、对屋、渡廓、中门廊、中门、钓殿、杂屋组成。

早期寝殿式受中国传统的手法影响,即布局左右对称,晚期寝殿式则没有别国的影响,左右不对称了。

当时无论宫殿、官府和陵墓,一律为寝殿式。

宫殿方面,平安前期有平安宫的朝堂院、丰乐院、内里(皇居),还有别墅——神泉苑、冷泉院、朱雀院等。

平安后期有藤原氏的东三条殿、堀河天皇的堀河殿、白河天皇的鸟羽殿,但这些建筑已经不存在了。

平安前期的雕刻还受唐朝影响,至后期便出现所谓“和样雕刻”即日本风雕刻。

平安前期的代表作是奈良法华寺的十一面观音像,京都神护寺和大胶观心寺的如意轮观音像,还有高野山金刚蜂寺的释迎及诸尊宪像是典型的白檀雕刻,是空海从中国带来的。

滋贺县向源寺的十一面观音像,外来要素浓厚。

平安前期由于神佛调和思想的流行,用佛像的处理手法来雕刻神像,所以将神雕成佛的样子。

如教王护国寺彻影堂(在京都)的八幡神像、女神像,以及松尾神社(在京都)的两尊男神像和两尊女神像。

平安后期开始出现了日本风雕刻,但真正完成日本风雕刻是定朝(一公元1057年),他成功地表现了当时贵族理想中的佛像,如凤凰堂的本尊阿弥陀如来坐像。

定朝式的特点是佛像的眼睛一律向下看,定朝死后,其子长势(公元1010年—公元1090年)继承父风,进一步推进了日本风雕刻。

其后是圆势(一公元1134年)及其子长圆、贤圆。

由于贵族大量造像,出现了许多佛所(雕刻工场)、各个佛所都有自己的佛师(佛像雕刻家)。

佛师的社会地位比以前大大提高。

从而促使产生许多有个性的作品。

平安前期(公元794年—公元894年)日本绘画还受唐和五代的影响,到平安后期(公元894年—公元1192年)产生了摹写日本风土和人物的“大和绘”或“倭绘”。

大和绘是纯粹采用日本画题的画,与此相对,以唐朝的人事和风景为题材的画叫做“唐绘”。

当初描写四季风情的叫做“四季绘”,描写名胜风景的叫做“名所绘”。

后来进一步以和歌为题材,达到了绘画、书写、诗歌三位一体。

大和绘产生于延喜、天历(公元901年—公元956年)年间,到11世纪中叶,大和绘全面成立,还出现了宫廷画师。

飞乌部常则就是村上天皇的宫廷画师,巨势广贵也是活跃于10至11世纪的宫廷画师。

大同(公元806年—公元809年)年间成立了宫廷画院“绘所”,它由中务省的画工司和内匠察合并而成。

最典型的大和绘是描写物语(世俗故事)的画卷,其中最杰出的是《源氏物语绘卷》(现藏东京五岛美术馆和爱知县福川美术馆)。

《源氏物语绘画》是描写平安贵族女性的风俗画,表现了宫廷贵族女性的风貌。

画卷中《信贵山缘起绘卷》也很著名,描写领主、大名主、劳动人民生活生产的场面,反映出武士阶级兴起,人民力量壮大,贵族没落的特征。

《伴大纳言绘词》也是非常优秀的大和绘,表现了应天门放火的伴大纳言(伴善男)的政治阴谋。

京都乎等院凤凰堂的《阿弥陀迎来图》是从唐风转变为日本风的佛画,背景是日本的风景,平安后期佛画的特点是投合日本人之好,菩萨面相特别端美,如教王护国寺(在京都)的十二天神像和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普贤菩萨像。

日本把从朝鲜、渤海、唐朝、印度传来的外国音乐总称“雅乐”,其管理机构叫做“雅乐察”。

雅乐传到日本后深受日本上层社会的欢迎,用于寺院的法会和贵族的宴会。

当初雅乐和日本固有音乐同时并存。

至平安前期,日本音乐采取了折衷形式,即在起源于日本的仪式上用日本固有音乐,起源于外国的仪式上用雅乐。

当时贵族喜欢采集古乐,还成立了“大歌所”,专门传授日本音乐。

过去雅乐察全是外国人,这时日本乐官乐人占大多数了。

嵯峨(公元809年—公元822年在位)、仁明(公元833年—公元849年)、一条(公元986年—公元1011年在位)三位天皇皆谙音律,热衷于日本音乐。

一条天皇亲自规定了神乐和催马乐的谱子,嵯峨和仁明天皇在统一房乐、高丽乐的基础上复兴,改编了16种乐舞,还创造了几种音乐形式:①神乐(用于祭枢)、②东游(东国民谣)、③风俗歌(即兴耿谣)、④朗咏(朗诵中国名诗,以音乐伴奏)、⑤今样歌(在宴会上演唱,着重歌词表情)、⑧和赞(由诵读汉译经文的声明演变而成的一种道歌),醍醐天皇初期产生了用管弦乐演奏的“御游”,这种音乐形式的产生表示日本音乐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和表现贵族华丽的生活,而独立音乐成为一种娱乐了。

御游之后,又产生了独乐和田乐,最后民间音乐逐渐代替古代音乐,成为日本音乐的主流。

所谓书道就是中国的书法,日本书法从中国学来,日本书法有受中国影响并吸收了精髓。

奈良时代日本还没有发明假名,所以日本人写的是行书和草书。

平安前期假名开始产生,尽管上流社会写的是汉字,但多少有日本风格。

空海是“和习书道”即日本书法的创始人,他在唐朝曾跟韩方明学书法,有“五笔和尚”之称,所谓“五笔”就是韩方明《授笔要说》中的五种笔法,因空海学到这五种笔法,故有此称。

据说他在唐时,宪宗曾请他补写宫廷屏风上的王羲之书法的缺字。

空海与桔坦势、嵯峨天皇合称“三笔”。

空海的书法经嵯峨天皇传给小野篡,再传给纪夏井。

纪夏井传给弟子藤原敏行,再由敏行传给“三迹”。

平安后期流行草假名,于是出现了小野道风(公元890年—公元966年),藤原佐理(公元904年—公元998年),藤原行成(公元972年—公元1027年)等草假名书法家,他们三人合称“三迹”。

小野道风受王羲之的影响较深,有“羲之再世”之称。

藤原佐理则日本风味很浓,被称为“佐迹”。

藤原行成揉合小野道风和王羲之书法之长。

形成一种优雅温和的书风。

“三迹”彻底没受别国风格的影响,从别国风转变到既可苍古雄劲又可丰润优美的日本风。

它和这个时代的其他艺术一样,表示着日本文化的独立。

茶道是日本特有的沏茶、喝茶的规矩,一般认为源自中国隋代,用以修养心神,学习礼仪。

它是日本独特的一种文化,被誉为“东洋精神真髓”。

茶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公元6世纪前后日本就有茶了,但当初只作为药用,限于部分贵族和僧侣之间饮用。

关平安初,嵯峨天皇弘仁6年(公元815年)4月游近江崇福寺,该寺大都僧永忠煎茶奉献。

同年6月在银内、近江、丹波、播磨试种。

平安后期饮茶的风气很流行,后来此风一度衰落。

由荣西(公元1141年—公元1215年)从中国带回的茶种试种于筑前(福冈县)的背振山,后移植于畿内山城的拇尾山。

荣西还写了《吃茶养生记》2卷(公元1211年)。

平安时代是茶道的产生期,到镰仓时代才逐渐流行于一般武士之间,成为进行社交礼仪的一种学问。

平安时代以前日本只有官学,中央是大学,地方是国学。

空海在唐朝学习时,看到长安每坊有间塾,每县有乡学,教育机构完备,对日本没有私学感到遗憾。

于是回国后于828年开创综艺种智院,培养人材。

于此稍前,和气广世创立弘文院(9世纪初),后来公元821年藤原冬嗣创立劝学院,公元850年桔嘉智子创立学馆院,公元881年在原行平创立奖学院,私人讲学之风兴起。

后来有的大学教官在私邱进行讲学,如菅原氏的菅原清公(公元770年—公元842年)、菅原是善(公元812年—公元880年)、菅原道真(公元845年—公元903年)三代相继为文章博士,门人满朝野。

由此而登高官的世称“龙门”,也叫“菅原廊下”。

这种私塾俗称“红梅殿”,如滋野安成的私塾专授老庄学说,大藏美行的私塾专授经学。

平安后期,私塾形式的私学终于代替了官学,教育得到普及。

官学和私学衰落后,学问以家门相传,如明经道是清原氏、中原氏,明法道是扳上氏,算道是三善氏,阴阳道是贺茂安倍,医道是和气丹波,各家垄断学问。

平安时代政府组织专人撰写史书,陆续修成《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文德天皇实录》和《三代实录》,这五种汉文历史著作与奈良时代的《日本书纪》合称《六国史》。

除以上编年史外,还编纂分类的历史。

醍醐天皇时菅原道真奉救编写《类聚国史》,把从《日本书纪》到《文德实录》的历史按事实类别编成205卷,公元892年完成。

平安时代始于公元770年光仁天皇即位,终于公元1071年后三条天皇三年。

这是一个没有太大战乱,百姓生活安定的时代。

而遣唐使的派出,模仿长安建造平安京,《源氏物语》及《古今和歌集》的完成也预示着这个在镰仓,室町,战国及江户时期之前的时代有着自己的不同之处。

平安时代的女性服饰,基本上有三种:礼装、正式服装、亵服。

顾名思义,礼装当然是公式仪式时所穿的盛装,正式服装则为后宫女官平素穿的服装,亵服是家居服。

正式服装俗称十二单衣,在宫廷或贵族宅子服侍的女官、女侍,因必须接待来客,平日都穿十二单衣。

十二单衣上加裙带、领巾,头上再戴宝冠、发钗,便是礼装。

亵服是家居服的一种,后宫众后妃及皇女,平素只穿亵服,而女官只在夜晚回自己厢房睡觉,或生病请假回娘家时,才有机会换穿亵服。

无论十二单衣或亵服,下半身最里层均是裤裙,而非长裙。

颜色有红、青、苏方、葱绿、樱、紫、蓝、葡萄染、白等等。

其中,红、青、黄、深紫等七色是“禁色”,除非皇上允许,女官不能穿“禁色”服。

但若逢皇子诞生或皇上行幸时,女官可以破例。

旅游时,穿的是“壶装束”,腰上系带子,以免下摆拖地;袖子卷起来,头上戴“市女笠”。

“市女笠”是馒头形笠子,本为市场叫卖女人所戴的草笠,不知何时开始,竟在贵族间流行起来。

另有一种山野用笠子,四周围上透明纱。

当时的服装既宽松又重重叠叠,女性无法显现身材线条,只得尽力在袖口、下摆、颜色下功夫。

另外以刺绣、螺钿等装饰,呈现自己的风格及才气。

女性美集中在牛车垂帘外或寝殿垂帘外的袖口、下摆重叠颜色。

另一种是“袭色”,大概因养蚕及纺织技术问题,古代丝绸比现代丝绸薄,透明度约百分之十,外层配内层的颜色,正是“袭色”。

种类二百多,名称均取自四季花草,例如“踯躅”是表红梅、里青,“女郎花”是表黄、里青,“柳”是表白、里青。

还有一种是上浓下淡的颜色,上面染成浓色,往下逐渐染成淡色,最后成为白色。

除了服装可以呈现女性美,家具及日用器具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寝殿出入口最外面一层是竹制垂帘,丝绸镶边。

紧贴垂帘的是丝绸布帘,外侧通常有花鸟图样,里侧白色。

幔帐及屏风可移动,用来隔厢房。

而对女性来说,扇子最重要,不仅可避免直接露出五官,躲躲藏藏也可增加女性魅力。

主要照明是灯台、灯笼、脂蠋、篝火。

灯台是竹竿顶有个小盘子,盘子上有三脚铁环,铁环上搁油器,倒油,置灯芯,点燃。

灯笼有四角、六角、八角形三种,材料是石、竹、木、铁等等,四周用纱布或纸围住,吊在半空。

脂蠋是圆形松木,长一尺五寸,直径三分,尖端用炭火熏黑,再涂上菜油,烘干,手持部分卷纸,室内专用。

室外则用火把。

篝火是铁笼内放松木,点燃,庭院专用。

交通工具是牛车。

种类很多,但各种牛车均有贵贱之别,无法随意挑选。

乘坐牛车时,后方上车,前方下车。

单独一人乘坐时,靠左侧、面向右侧;两人以上乘坐时,前方右侧及后方左侧是上座。

因背对左右两侧相对而坐,若男女同乘一辆牛车,男子应坐右侧,女子则坐左侧。

此外,平安时代与现代一样,无论朝廷或民间,都有固定“更衣日”,朝廷是四月一日及十月一日。

这天,不仅装束,所有家具与室内装饰都要更换。




平安时代的文化
又由于经济重心从中央转到地方,氏族势力抬头,日本固有文化开始复活。于是神道又复活起来了。宝龟6年(公元775年)朝廷令诸国国司修理神社进行祭祀。延历17年(公元798年)又令将当地物产作为币帛支付地方神社(以前经费要到京都领取),并下令禁止出云、筑前两国国造兼神主以神宫的采女为安,禁止祭祀时开设酒宴、表演歌舞,...

后世的文人因为建安时期的文学成就,确立了什么发展方向?
建安时期作为一个国家处于长期动荡的时代,当时的文人们也继承了东汉末年文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他们在政治相对黑暗的时候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民间疾苦之上,热衷于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也让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典论》书影 建安文学中私人情感的觉醒中国文学发展到建安时代一共经过了...

建安文学开创了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自觉,,你知道他具体的含义吗?
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二、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刘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曹操为此做了哪些强悍贡献?
曹操虽生在乱世,但对中国文化,特别对古诗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元二、三世纪的汉献帝建安时代(196年——220年),我国的文学形式从乐府风谣的基础上,逐渐地兴起了一种诗人创作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后人把这时代的这种“诗”,称之为“古风”或“古体”。曹操 曹操在这一时期与“建安七子”...

建安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请结合具体的诗人和作品...
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划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着南朝...

安息国的文化:安息国有着什么样的文化传统?
虽然时代相去甚远,但是凯扬王朝的爱情故事《维斯与朗明》(Vis and Rāmin)和史诗相信是安息帝国时代口承文学文集的一部分。虽然安息文学没有在书面上体现出来,但有证据显示安息人认可和重视成文的希腊文学。宗教 帕提亚帝国由不同成分的政治和文化所组成。帕提亚君王与塞琉古帝国的统治者一样自视为神,...

“建安风骨”是什么?
在刘勰看来,建安开了新风,士子们安身立命处与古迥异,从而结束了经学时代,这是为刘勰所不满的。而在四百年后的陈子昂看来,建安却是继承了古义。建安诸子所言之志虽于古人有异,其文章因失去经学背景支持而产生的逻辑力量,但毕竟"音情顿挫","有金石声",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与晋宋以来的浮文弱质有天壤之别。

如何理解建安风骨和魏晋风流
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还有就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

建安时代诗歌的特点
1、时代特征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风骨”,原指人的品格、性格,也是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自建安文学后,亦称能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悲凉、刚健遒劲的作品有“风骨”。2、简介 建安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就继承...

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 新时代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机遇,我们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2. 新时代下的文化责任是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和人民的精神福祉。3. 我们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背景下,这是国家的软实力,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4. 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

故城县13184865662: 平安时代的习俗等等 -
扈肢精蛋: 饮食:平安时代的贵族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上午十点一顿,下午四点一顿.和每日三餐的平民过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村上天皇的右大臣藤原师辅於九五○年左右所写的《九条殿遗诫》中,有这麽一段:「朝暮膳,如常勿多食饮,又...

故城县13184865662: 想了解日本历史 - 好想了解日本的历史,
扈肢精蛋: 一、远古、古代 1、旧石器时代 2、绳纹时代 3、弥生时代 4、古坟时代 5、飞鸟时代 6、奈良时代 7、平安时代 二、中世 1、镰仓时代 2、南北朝时代 3、室町时代 三、近...

故城县13184865662: 平安时代在整个日本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和意义 -
扈肢精蛋: 11世纪初期,平安王朝女性和文文学的流行,以及和歌的中兴,进一步推动了日本文学的“和风化”,加速了取代“汉风化”的进程.到12世纪,在日本汉文学的交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本文学拥有自己的独特形式、自己的规模,并确立了...

故城县13184865662: 求一篇介绍日本平安时代历史的文章,800字左右
扈肢精蛋: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长冈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

故城县13184865662: 本文化艺术发展在什么时期出现重大转折? -
扈肢精蛋: “平安时代”(794~1185年,因定都平安京而得名)是日本文化艺术的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废止遣唐使和创立日本独有的假名文字是这一转变的标志,民族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艺术领域长期盛行的“唐风”为新出现的“和风”所代替.

故城县13184865662: 平安时代的风俗礼仪如节日方面啊,婚娶,丧事之类的还有饮食啊,等等
扈肢精蛋: 一点点,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一、衣着:十二?g 所谓十二单的“单”,就是贴... 在平安时代,五衣演变为五十多种颜色,根据四季变化而变化,形成像彩虹一样淡淡...

故城县13184865662: 关于日本平安时代的概况 -
扈肢精蛋:平安时代(へいあんじだい、794年-1185年/1192年顷)とは、794年に桓武天皇が平安京(京都)に都(首都)を移してから、镰仓幕府の成立までの约390年间を指す日本の歴史の时代区分の...

故城县13184865662: 关于平安时代平安时代真的人鬼混居那么乱吗?还是其实是科学不发达,
扈肢精蛋: 日本的平安时代是本土文化变革的时期,出现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民间文学形式开始出现较多的有文字记录.虽然在官方仍以汉字和汉语为官方包括所有贵族的体现上层身份的标志,但民间流传的“土语”和本土文化却更加影响深远,比如后来的《源氏物语》、《平家物语》、《枕草子》等都是受到了这种平民文化的影响.可以看一下,其中关于鬼怪的故事,例如相当有名的“百鬼夜行图”就是介绍日本民间最著名的“百鬼”形象的图画.我们会发现,所谓的“百鬼”无非是将正常的人或动物拉长,截短,分割乃至相互拼凑而成的.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无所谓什么鬼神,无非就是人脑子里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的异化了的想像罢了.

故城县13184865662: 日本古代人穿的衣服叫什么 -
扈肢精蛋: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国隋代的服装制度.服装为立领、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裤、系带并垂结于前.面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小信服黄、大...

故城县13184865662: 为什么白居易的诗对日本平安时代的汉诗影响那样大呢? -
扈肢精蛋: 楼上的朋友别瞎说啊,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白居易是中唐诗人,怎么可能“那个时候,李白和杜甫还没出现”呢?倒过来说才对.白居易对日本平安时代的汉诗影响很大,原因是:1.白诗数量丰富,取材范围广泛,便于学习和借鉴.2.白诗通俗浅显,直白流畅,易于理解和摹仿.3.白诗中体现出的“闲适”、“感伤”的审美情趣和佛道思想符合了平安时代的文化背景,容易引起文人的共鸣.(具体评论分析请楼主查阅以下网址:http://www.chinese001.com/wxsj/zgwx/gdwx/zjda/suitang/baijuyi/0005.jsp)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