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出自哪个典故

作者&投稿:幸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时期刘备之子刘禅的典故。

典故介绍

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刘禅是蜀汉后主,也就是刘备的儿子。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承皇位,成为蜀汉的末代皇帝。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并演奏了蜀地的音乐舞蹈,试图勾起刘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刘禅表现出无比的快乐,丝毫未显思乡之情,甚至在司马昭询问之下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后来演化为成语“乐不思蜀”,用来形容人在新的环境中非常快乐,以至于忘记了原来的家乡或过去。

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蜀汉经历了刘备创业、诸葛亮辅佐等辉煌时期后逐渐走向衰落。刘禅继位时,国家已经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司马昭是曹魏的重要将领,最终灭掉了蜀汉。刘禅在亡国后的生活状态成为了后世讨论的话题之一。他的某些行为被认为缺乏国家观念和责任感,而“乐不思蜀”这一故事正是对他性格的一种反映。

成语含义

乐不思蜀的字面意思是快乐得忘记了想念故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新的环境中非常满足,不再怀念过去的环境或经历。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心境变化,也可以用来比喻政治上的忘本和失去警惕。通过这个典故,人们提醒自己要时刻记得自己的本源和初心,不要在新环境中迷失自我。

后世影响

乐不思蜀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成语。它不仅在历史文献中出现,也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被广泛应用。这一典故不仅传达了个人情感变化的信息,更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本源,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乐不思蜀由什么典故而来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司马昭所虏不思复国的故事。后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处】《三国志•蜀书•...

乐不思蜀的典故 关于乐不思蜀的典故介绍
2、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

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如下:乐不思蜀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国,其儿子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被...

乐不思蜀,说典故。
典故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西晋·陈寿,大意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国,死后,其儿子刘禅继位,但是刘禅昏庸无能,蜀国被魏所灭,在一次宴会上,掌握大权的司马昭故意安排了一场蜀国的歌舞,想看看刘禅是什么反应。刘禅随从人员见景生情,潸然泪下,而刘禅却谈笑自若,不以为然,...

乐不思蜀的意思和典故
乐不思蜀的意思和典故如下:一、意思:是形容人沉迷于享乐而忘记了回归现实。其中,“乐”指的是沉溺于享乐和快乐的状态,“不思蜀”是指忘记了蜀地(即现实生活)。这个典故也被广泛引用,并成为描述某些人或情境的形象化说法。它提醒人们要避免沉迷于个人享乐,而是应该时刻保持思考和关注现实生活的...

乐不思蜀出自哪个典故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时期刘备之子刘禅的典故。典故介绍: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刘禅是蜀汉后主,也就是刘备的儿子。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承皇位,成为蜀汉的末代皇帝。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并演奏了蜀地的音乐舞蹈,试图勾起刘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刘禅表现出无比的快乐,...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源自于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当时,蜀汉已经被曹魏所灭,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被俘虏到洛阳。在洛阳的一次宴会上,曹魏权臣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表示他在洛阳过得很好,并不...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蜀汉被曹魏灭了之后,到洛阳,当时的晋王司马昭问他,在这里住的习惯吗?他乐呵呵地说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旧臣听到后,于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说思念故土。后来司马昭再一次问他,他于是按着大臣的说话跟司马昭说,司马昭跟他说这是你的大臣...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里?
人们常把乐以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起国破家亡...

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什么书上?还有这本书的年代,
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典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

屯留县15068665426: 乐不思蜀的典故? -
郴信通窍: 乐不思蜀说的是蜀国后主刘禅的故事.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别人问他:你想回蜀国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屯留县15068665426: 乐不思蜀这个词出自什么典故? -
郴信通窍:[答案]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 三...

屯留县15068665426: 乐不思蜀是用___的典故 -
郴信通窍:[答案] 故事发生在三国,涉及人物是刘禅,司马昭.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

屯留县15068665426: 三国演义的乐不思蜀指的是哪个故事 -
郴信通窍: 刘禅的故事、详细如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其实阿斗当时也是为了自保,若是刘禅也是表现出十分怀念蜀国的样子,那司马昭很可能出手杀了阿斗、以绝后患.

屯留县15068665426: 乐不思蜀是谁的故事情节(乐不思蜀是谁的故事)
郴信通窍: 1、蜀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他.先是魏乐舞在他面前表演.蜀国的官员都很伤心,只有蜀国的统治者很高兴.当司马昭让蜀人扮演蜀国的角色时,所有的蜀国官员都哭了,而蜀国官员则嘲笑他们自己.司马昭喝得半醉,对贾充说:“这也是人之常情!诸葛孔明虽在此,却不能久助,何况姜维?”他问后主:“你想念舒吗?”主曰:“吾乐在此,而不思蜀.”2、人们常常称之为“无缘无故地不思故土而乐”.这个典故起源于三国时期的洛阳.

屯留县15068665426: 成语“乐不思蜀”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
郴信通窍:[答案] 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刘禅登门致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后主有喜色.昭感叹说;... 后演奏蜀地乐曲,蜀旧臣无不泪流,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问:“你思念蜀吗?” 刘禅答道: “此间乐,不思蜀.”

屯留县15068665426: 乐不思蜀的故事 -
郴信通窍:[答案]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

屯留县15068665426: “乐不思蜀”由什么典故而来? -
郴信通窍: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司马昭所虏不思复国的故事.后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

屯留县15068665426: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10——30字是故事哦,字越少越好.要完整. -
郴信通窍:[答案]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

屯留县15068665426: 典故乐不思蜀出自这个历史故事,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这个典故的两种含义,第一种?,第二种?在线等好的追加,快啊 -
郴信通窍:[答案] 1、“安于现状”,或“乐而忘本” 2、“养晦自保”,或“韬光养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