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说典故。

作者&投稿:羿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乐不思蜀的典故指的是谁~

乐不思蜀说的是蜀国后主刘禅的故事。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别人问他:你想回蜀国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说的是蜀汉后主刘禅的事,不过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当年,你会发现有不一样的解读方式。

典故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西晋·陈寿,大意是这样的: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国,死后,其儿子刘禅继位,但是刘禅昏庸无能,蜀国被魏所灭,在一次宴会上,掌握大权的司马昭故意安排了一场蜀国的歌舞,想看看刘禅是什么反应。

刘禅随从人员见景生情,潸然泪下,而刘禅却谈笑自若,不以为然,司马昭问刘禅:“你会不会想念故乡呢?”刘禅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这个成语典故,历来有争议,有人认为刘禅的乐不思蜀其实是大智若愚,是一种政治智慧,意在保护蜀国百姓和官员,韬光养晦以复国。


扩展资料

成语辨析

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蜀:不能写作“属”。

辨义:“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忘本”的意思;“乐不思蜀”则有“忘本”之意。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乐不思蜀





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

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扩展资料

1、“乐不思蜀”释义:

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2、“乐不思蜀”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3、“乐不思蜀”近义词:

流连忘返:指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比喻喜欢、迷醉美好的事物、美丽的景色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流连:留恋不止,不愿离去。忘:忘记;返:回归。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释义:当权者的生活堕落,遂其私欲,像水势向下流而不知停止,称为“流”;倒行逆施如逆水而上却不知止息,称为“连”;暴发兽性而不加节制,称为”荒“;沉溺酒色而不知满足,称为”亡“。因此,流连忘返的本义是指当权者不能守仁行义,倒行逆施却不知悔改。

4、“乐不思蜀”反义词: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奈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释义:承蒙兄长的厚爱,本来应当领会受教,只是奈何回家心切,今天立刻就要走了。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解读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说的是蜀国后主刘禅的故事。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别人问他:你想回蜀国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乐不思蜀的故事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 ”司 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 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一典故的由来。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

乐不思蜀典故
’”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讲了什么?乐不思蜀典故有什么含义
乐不思蜀是我们日常经常会使用到的成语,本来的意思是指快乐的不想念蜀国,我们现在用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很快乐,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环境中的情形,同时也有讽刺忘本之意。这个成语我们经常使用,但是你是否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以及乐不思蜀指谁?一、乐不思蜀成语故事 乐不思蜀从表面大概就能猜测出它的...

乐不思蜀的故事
蜀国后主刘禅被俘虏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什么意思?乐不思蜀典故出处
本来乐不思蜀并不是一个高频成语,但是三国杀这个游戏让很多人认识了乐不思蜀,那你知道乐不思蜀到底是什么意思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乐不思蜀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可能大家看到这个蜀字就会想到蜀国,不过当时的背景蜀国已经灭亡了,一起来看看乐不思蜀背后的典故到底是...

乐不思蜀是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1、乐不思蜀来源于刘备之子刘禅,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2、成语的具体事件为,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

乐不思蜀这个词出自什么典故?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

乐不思蜀真正的意思
1.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源于三国时期刘备的故事。当时刘备得到了蜀地(今四川地区)后,他喜欢这里的山水和舒适的生活,完全沉溺于享乐无忧的状态,忘记了自己应该为实现统一天下的责任而奋斗。因此,乐不思蜀成为描述一个人对现实逃避的形象。2.隐喻现代社会现象 乐不思蜀这个词汇也可以用来隐喻现代...

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
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出于三国后期就是刘备去世以后,由刘禅继位,当时曹操的兵马非常的多奖,蜀国打败将他裸去,然后对他非常好吃好喝的招待,而且每天歌舞升平,有一天在宴席上,魏王问你在这里住的怎么样?是否可想念你自己?原来在蜀国的家乡,刘禅却说这里是非常好,而且每天都像在我的自己家里样,...

「乐不思蜀」的典故?
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30100431 「乐不...

望花区15969808707: 乐不思蜀的典故? -
磨馥露疏: 乐不思蜀说的是蜀国后主刘禅的故事.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别人问他:你想回蜀国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望花区15969808707: 乐不思蜀的故事 -
磨馥露疏:[答案]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

望花区15969808707: 成语故事 乐不思蜀要故事! -
磨馥露疏:[答案] 刘阿斗最大的悲哀,不在于蜀国灭亡,自己的快活皇帝当不成,而在于后人对他的不理解. 史书基本上把他描绘成了一个... 刘禅竟说:“正是他叫我说的.”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这个典故造就了一个成语:乐不思蜀

望花区15969808707: 成语“乐不思蜀”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
磨馥露疏:[答案] 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刘禅登门致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后主有喜色.昭感叹说;... 后演奏蜀地乐曲,蜀旧臣无不泪流,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问:“你思念蜀吗?” 刘禅答道: “此间乐,不思蜀.”

望花区15969808707: 乐不思蜀是用___的典故 -
磨馥露疏:[答案] 故事发生在三国,涉及人物是刘禅,司马昭.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

望花区15969808707: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10——30字是故事哦,字越少越好.要完整. -
磨馥露疏:[答案]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 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

望花区15969808707: 三国演义的乐不思蜀指的是哪个故事 -
磨馥露疏: 刘禅的故事、详细如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其实阿斗当时也是为了自保,若是刘禅也是表现出十分怀念蜀国的样子,那司马昭很可能出手杀了阿斗、以绝后患.

望花区15969808707: 乐不思蜀,说典故. -
磨馥露疏: 典故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西晋·陈寿,大意是这样的: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国,死后,其儿子刘禅继位,但是刘禅昏庸无能,蜀国被魏所灭,在一次宴会上,掌握大权的司马昭故意安排了一场蜀国的歌舞,想看看刘禅是什么...

望花区15969808707: “乐不思蜀”的典故是怎样的?
磨馥露疏: 公元264年,司马昭派人把刘禅接到洛阳.刘禅举家东迁洛阳,走得很仓促,他的大... 左右之人都大笑.司马昭从此对刘禅放了心.这就是“乐不思蜀”的典故.泰始 七年...

望花区15969808707: “乐不思蜀”典故的来历是什么?
磨馥露疏: 蜀汉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 ... 刘禅就这 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一典故的由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