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

作者&投稿:李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于哪一位历史人物?~

刘婵
乐不思蜀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典出《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刘备的儿子刘禅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蜀汉被曹魏灭了之后,到洛阳,当时的晋王司马昭问他,在这里住的习惯吗?他乐呵呵地说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旧臣听到后,于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说思念故土。后来司马昭再一次问他,他于是按着大臣的说话跟司马昭说,司马昭跟他说这是你的大臣教你的吧?刘禅惊讶道,你怎么知道?于是就安安心心在洛阳住了下来,从此乐不思蜀。



说的是蜀后主刘禅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解读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异议,如《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罗开玉和谢辉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小名阿斗,源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意思就是我很快乐,不思念蜀国(言下之意就是我在你的治下过得很好,不用到担心我会思念被你灭亡的蜀国造反)。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汉语成语,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典出《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蜀汉末代皇帝刘禅。
在被灭国之后,他当了俘虏,在敌方阵营。司马昭请他看歌舞,问他是否有想念蜀国。刘禅表示,此间乐,不思蜀。
后人常用这个来证明他玩物丧志是个废物,但现在看来,可能是他当时为了自保故意这么说的。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于哪一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出处
1、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刘禅!2、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3、刘禅(shàn)(207年-271年)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乐不思蜀有关的历史故事
刘禅投降后,魏帝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蜀汉被曹魏灭了之后,到洛阳,当时的晋王司马昭问他,在这里住的习惯吗?他乐呵呵地说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旧臣听到后,于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说思念故土。后来司马昭再一次问他,他于是按着大臣的说话跟司马昭说,司马昭跟他说这是你的大臣...

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源于刘禅这位历史人物。他是刘备的儿子,“乐不思蜀”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是感到很快乐,一点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感受到了乐趣,就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了。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和这个词意思比较相近的词语是乐而忘返、流连忘返等等。

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
你是怎么知道的?”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乐不思蜀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原来蜀国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由此诞生了“乐不思蜀”的成语。2、含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刘备的儿子。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为帝,史称蜀汉后主。他在位期间,由于诸葛亮等贤臣的辅佐,蜀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逐渐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宠信宦官黄皓,导致蜀汉...

历史上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皇帝是蜀汉后主刘禅。刘禅,小名阿斗,是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统治时期,由于诸葛亮的辅佐,蜀汉一度维持了相对的稳定。然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国势逐渐衰微。“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源于刘禅投降曹魏后发生的一个故事。当时,魏王...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乐不思蜀故事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

历史上有关于乐不思蜀的故事么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

金凤区13259597937: 乐不思蜀这个词出自什么典故? -
巫狠吡罗:[答案]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 三...

金凤区13259597937: 乐不思蜀是用___的典故 -
巫狠吡罗:[答案] 故事发生在三国,涉及人物是刘禅,司马昭.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

金凤区13259597937: 乐不思蜀的典故指的是谁 -
巫狠吡罗: 刘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金凤区13259597937: 历史上乐不思蜀指的是哪位皇帝 -
巫狠吡罗:[答案] 是刘禅,刘备的儿子.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金凤区13259597937: 乐不思蜀成语意思解析及典故出处 -
巫狠吡罗: [ 乐不思蜀 ] lè bù sī shǔ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注:禅,“蜀国”刘备的儿子,即“刘禅”.

金凤区13259597937: 乐不思蜀 典故出处? -
巫狠吡罗: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

金凤区13259597937: “乐不思蜀”由什么典故而来? -
巫狠吡罗: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司马昭所虏不思复国的故事.后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

金凤区13259597937: “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是什么?
巫狠吡罗: “此间乐,不思蜀”出 自 《三国志》.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即刘阿斗.刘禅昏庸...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的典故.

金凤区13259597937: 乐不思蜀,说典故. -
巫狠吡罗: 典故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西晋·陈寿,大意是这样的: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国,死后,其儿子刘禅继位,但是刘禅昏庸无能,蜀国被魏所灭,在一次宴会上,掌握大权的司马昭故意安排了一场蜀国的歌舞,想看看刘禅是什么...

金凤区13259597937: “乐不思蜀”典故的来历是什么?
巫狠吡罗: 蜀汉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 ... 刘禅就这 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一典故的由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