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司马错论伐蜀》译文与赏析

作者&投稿:潘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秦策一》

【题解】

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均求救于秦。秦王想利用蜀有内乱之机,兴兵伐蜀。恰在此时,韩国入侵秦地,在攻韩还是伐蜀的问题上,秦王举棋不定,遂召集群臣商议。秦国大将司马错主张伐蜀,而张仪主张攻韩,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一举灭蜀,为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1]。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注释】

[1]司马错:战国时秦将,秦惠王更元九年率军克蜀。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着名纵横家。

【译文】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讨伐韩国。”秦惠王说:“我愿意听听你们各自的见解。”

【原文】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2],塞轘辕、缑氏之口[3],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注释】

[2]三川:古郡名,战国时韩宣王置,因境内有黄河、伊水、洛水三水而得名。

[3]轘(huán)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山路险阻。

【译文】

张仪回答说:“我们应先亲近魏、楚两国,然后出兵三川,堵住轘辕、缑氏两个出口,挡住屯留的险道,让魏国断绝通往南阳之路,楚国出兵南郑,我军则攻击新城和宜阳,逼近东西两周的郊外,声讨周君的罪过,从而趁机削弱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必会献出九鼎传国宝器。

【原文】

据九鼎,按图籍[4],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5],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6],去王业远矣。”

【注释】

[4]按图籍:按,查点。图,地图。籍,钱粮账簿。

[5]弊:疲惫,这里做动词用。

[6]顾:却,反而。

【译文】

“我们可以凭借九鼎,掌握地图和钱粮账簿,威逼周天子,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没有谁敢不从,这才是统治天下的大业啊。如今的蜀国,只是西边一个偏僻的国家,是戎狄聚集之地,讨伐蜀国会使我们的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不足以成就威名;得到了那里的土地,也说不上有多少利益。我听说有这样一句话:‘要争威名的到朝廷上争,要争利益的到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争取威名之地,而大王却不去争夺,反而回头去争夺戎狄之地,这与建立帝王大业太远了。”

【原文】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7],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注释】

[7]资:有利条件。

【译文】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有这样一句话:‘要使国家富裕,就必须扩大他的土地,要使军队强大,就必须让他的百姓富足,要想称王业,就必须普遍施行德政。这三个条件具备了,也就可以称王于天下了。’现在秦国土地狭小、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先从容易办的事情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是戎狄聚集之地,而且像桀纣一样混乱。用秦国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如同让豺狼追逐羊群一样容易。夺取了它的土地,就能够扩大秦国的土地,得到它的财产,才能够使百姓富足,用兵又不伤害百姓,就会使蜀国顺从降服了。因此,夺取了一个蜀国,而天下人并不认为我们横暴;获得了蜀国的财物,诸侯国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又能得到制止暴乱的好名声。

【原文】

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8]: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9]。”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注释】

[8]谒:禀告,陈说。

[9]完:妥当,万全之意。

【译文】

如果我们现在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劫持周天子会落得罪恶的名声,而且未必有利可图,还要承担不义之名。进攻天下人都不敢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啊!请让我讲明其中的缘由: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邦之国。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国自己知道要失去三川,那么周、韩两国一定会齐心协力,依靠齐国和赵国,同时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机。周朝如果将九鼎送给楚国,韩国如果将土地送给魏国,对此您是无法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攻打韩国的危险,其远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梁惠王听后说:“说得对!我听从您的意见。”

【原文】

卒起兵伐蜀[10],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注释】

[10]卒:终于。

【译文】

最后,秦国起兵进攻蜀国,花了近十个月时间夺取了蜀国,然后攻克了蜀国,将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并派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秦国以后,秦国日益富裕强大,也就更加看不起诸侯各国了。

【评析】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秦国关于外交军事的一场论争,围绕如何成就秦国霸业,究竟应该“伐韩”、“伐蜀”展开的争辩。

张仪主张伐韩,先陈述伐韩之利,至此一战便可称霸天下。接着又陈述伐蜀之弊。胜不足以成名,取不足以获利,无名无利,且劳师动众。作为秦相,心气颇高,极有胆识,他的主张慷慨激昂,但只是主观唯心的空想。

而司马错主张伐蜀,先驳斥张仪对伐蜀之弊的分析,接着明确指出成就霸业的三个必备条件:地广、民富、德博,最后又有利有弊地陈述了伐韩之弊。他处事小心谨慎,从实际出发,立论坚实,提出积极稳妥的办法,既能发展壮大自己,又能在舆论上站住脚。

作者用生花妙笔描写了张仪与司马错两人的精彩论战,为我们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家形象。




古文观止里面有项羽之死吗
王孙圉论楚宝 诸稽郢行成于吴 早胥谏许越成 《公羊传》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吴子使札来聘 《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 虞师晋师灭夏阳 《檀公》晋献公杀世子早生 曾子易篑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对秦客 杜蒉扬觯 献文子成室 古文观止卷之四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司马错论伐蜀 ...

有木有人知道《古文观止》的故事梗概、主题还是出现的诗句是神马...
二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三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五 颜斶说齐王 战国策六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七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八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九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十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十一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十二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十四 乐毅...

司马迁何时死亡?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他的直系祖先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迁的八世祖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

谁能介绍一下《古文观止》这本书?
[编辑] 卷四 秦文、楚辞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二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三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五 颜斶说秦王 战国策 六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七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八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九 触詟说赵太后 战国策 十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十一...

司马迁的资料
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

司马迁简介
他的直系祖先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蜀》。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得胜而守之。六世祖司马靳为名将武安君白起副手,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人,司马错、司马靳...

谁是司马迁
他的直系祖先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蜀》。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得胜而守之。六世祖司马靳为名将武安君白起副手,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人...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我不认识,请好心人回答一下
他的直系祖先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蜀》。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得胜而守之。六世祖司马靳为名将武安君白起副手,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人...

古文观止中的千古名句?
三、 道德品行篇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学而>>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

古文翻译
【古文观止】谏逐客书〔战国〕 李斯 【作者小传】李斯(?前208),楚上蔡(今属河南)人。入秦,为秦...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称:“李斯之止逐客”,“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用张仪为相,使司马错灭蜀,又夺取楚汉中地六百里,始称王,在位二十七年。 张仪:战国魏人,与苏秦同师...

宜川县15895405297: 《古观止》译文 -
冉之强力: 好像没有《古观止》倒是有《古文观止》 里面的内容太多内容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故选入了一些八股气息浓郁的文章.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宜川县15895405297: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能全之翻译 -
冉之强力:[答案] 第一卷 周文(《左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 《战国策》 1、苏秦以连横说秦 2、司马错论伐蜀 3、范睢说秦王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颜斶说齐王 6、冯谖客孟尝君 7、...

宜川县15895405297: 古文观止9段摘抄翻译,越短越好 -
冉之强力: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1),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2),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3).”大夫种进对曰(4):“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5),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

宜川县15895405297: <古文观止>第一篇的翻译 -
冉之强力: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读音wu四声,同'啎'又或是其错别字'牾',二声.倒.即难产.古人另外还有两种解释,一是睡着了生的;还一种是说生出来眼睛睁开的.),遂恶之.爱共...

宜川县15895405297: 文言文在线翻译 -
冉之强力: 《焚驴志》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译文:金章宗承安四年,河里无水,远近各地的禾稼都枯焦了,人民不知如何是好.地方的长官镇阳帅就非常关心农民,急着命令下属找人祈雨.厌壤巫术,试了好几次,竟然没有应验.久久一段时间,诡怪的说法就兴起了.有一民众家产了一头白驴,就说:「旱灾的原因是这样的,云密集时,驴则抬头发出声音,云就飘散不留.如果白驴不死,旱灾是止不了的.」一个人臆测提倡,许多人就开始附和这个说法.镇阳帅听到了,就觉得事情是这样的,就立即命令把白驴抓回,将它烧死.

宜川县15895405297: 文言文翻译 -
冉之强力: 这应该是刘备临死前对阿斗说的话“朕初疾但下痢耳(我当初得的病不过就是拉肚子罢了), 后转杂他病(后来转而感染上了别的病症), 殆不自济(终于知道自己不中用了). 人五十不称夭(人嘛,只要到了五十,即使死了也不叫夭折),...

宜川县15895405297: 这个文言文的翻译 -
冉之强力: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

宜川县15895405297: 翻译这篇文言文 -
冉之强力: 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受惊而飞.梁君发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别射.”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

宜川县15895405297: 四篇文言文翻译 -
冉之强力: 《古文观止》·黄冈竹楼记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

宜川县15895405297: 文言文 翻译 -
冉之强力: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