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松之注里面,说曹丕“举茂才,不行”,是举茂才没成功的意思吗?

作者&投稿:钊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举茂才的举是什么意思?~

举:推荐

举就是推荐的意思

是的,《三国志》裴松之注中的“举茂才,不行”是表示曹丕举荐茂才(一种官员称号)但是未能成功。
在三国时期,举荐茂才是一个重要的人事选拔方式。茂才通常是由地方官员举荐的人才,经过考核后任命相应的官职。然而,根据裴松之注的记载,曹丕曾经举荐茂才,但是未能成功。
这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曹丕当时还年轻,尚未在政治上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因此他的举荐可能没有得到其他官员的认可。其次,曹丕可能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源和人际关系,无法成功地推动举荐计划。另外,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也可能会影响到举荐的结果。
总之,“举茂才,不行”是裴松之注中描述曹丕未能成功举荐茂才的情况。

曹丕出生的时候不是皇子,曹操封魏王是他晚年的事情了(公元216年,这时曹操62岁,曹丕29岁,4年后曹操就去世了),毕竟汉初刘邦的遗令中说非有功不得封侯,非同姓不得封王。这时封曹操为魏王,也是因为国将不国,有倾覆之危。所以曹丕年轻的时候还是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举茂才,像他哥哥曹昂20岁举孝廉,东吴的孙权15岁就举孝廉了呢。这只是其中一次未成功吧。

不行的意思是没有动身,引申为不接受。


裴松之的为《三国志》补注
裴注的最大特点,就是广采博引,极大地丰富了原书的内容。特别是他所引用的原始材料今天大部分已经亡佚,幸而保留在裴注中,因而史料价值就非常珍贵。我们在读《三国志》时,一定要把裴松之的注文当作正文来读。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评价:“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

谁能给我《三国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本)的原文及翻译
《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与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像一般的门客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魏略 不受重视-鱼豢据说忠于曹魏而且一生未仕晋 吴书 乱-吴书算是编写人最多的一部了 而且由好几代人记录 其中有些人文笔不好 还有的人写到一半被杀 总之 《三国志》在成书的时候放弃了大量史料 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简略 让人弄不明白的地方 后来裴松之收集了更多的史料来完善《三国志》 其中包括...

历史上有草船借箭这回事吗
历史上并没有草船借箭。只有孙权去曹营查探,应该是草船借箭故事的原形。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里引用了《魏略》里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

“割发代首”的故事简述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 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意思是说:有一次...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译文: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

三国志与裴松之注的关系?
包括。注,就是注释,是对文本的主旨、词语、用典、具体内容等方面所作的说明。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

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江表传》中有关蒋干的一则史料的翻译。速度...
”周瑜认真地说:“我虽然比不上师旷(古代著名音乐家)耳朵灵敏,但弦外之音还是能分辨出来的。”二人舌剑唇枪一番,偕手饮宴。宴毕,送他出门说“现在我有机密之事要办理,你先去馆驿休息,等我忙完,再请你。”几天后,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吴军军营及仓库器杖,完后对蒋干说:“大丈夫处世立身,...

三国志裴松之注没看明白
1、例:《公羊传》昭公四年:“灭之则其言取之何?内大恶讳也。”也可以断句为:“内大恶,讳也”。春秋为文的原则对于内部的大恶尽量避讳,如何避讳呢?例文中“灭之”是灭国,春秋大义灭国是很大的罪恶,而“取之”犹如在内部获得,就没那么大恶了。所以《春秋》昭公四年:“遂灭赖。九月...

求《三国志》裴松之注的译文!!!只要裴注的白话译文!!!追加财富悬赏50分...
王沈的《魏书》说:曹家祖先出身皇族。在高阳世族时,陆终的儿子叫陆安,改陆作曹,陆姓是曹姓起源。后来周武王攻下殷商,保存曹家的后人,封曹侠在邾地。春秋时,的于结盟,等到战国时候,被楚国灭亡。曹姓子孙分流各地,有的在沛地安家。汉高祖起身时,曹参因为有功被封为平阳候,后世继承爵位,一直...

清浦区15235147931: 三国演义中到底有没有空城计? -
莱印甲泼: 诸葛亮的空城计正史并无记载,《三国志》的裴松之曾加以驳斥,认为即使司马懿怀疑有伏兵,自己的二十万大军正可以驻留附近,观察虚实,何至于就立即退走?但是作为小说,但也不妨.小说本来就是虚构,其中的描写,不可能尽都合情合...

清浦区15235147931: 曹丕怎么死的 -
莱印甲泼: 是病死的!!! 以《三国志》正史原文为证: 《三国志》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七年春正月,将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壬子,行还洛阳宫.三月,筑九华台.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遣后宫淑媛、昭仪已下归其家.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

清浦区15235147931: 休轻追七步, -
莱印甲泼:[答案] 七步是讲三国时曹操之一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七步”这一典故出自于《世说新语.文学》. 曹植与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是同胞兄弟,曹植自幼聪颖,心地善良,又工诗善文,才华位于诸弟兄之上,所以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本打算立曹植为帝,结果...

清浦区15235147931: 曹操不称帝的心态是什么 -
莱印甲泼:曹操实际上是想当皇帝的,曹操晚年高居魏王,独揽朝政,而汉献帝实际上以名存实亡,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没有用的皇帝和一个独揽大权的魏王同时存在,你要说这个魏王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清浦区15235147931: 文言文翻译 -
莱印甲泼: 臣是大臣,松之是裴松之(三国志是裴松之注的),案是案语是简短的注释,武纪是《武帝纪》,并云是都说,袁绍使张合、高览攻太祖营是袁绍派张合和高览攻打魏太祖(曹操)的军营.整句话的意思是说 大臣裴松之案语:《武帝纪》以及《袁绍传》都说,袁绍派张合和高览攻打魏太祖曹操的军营.

清浦区15235147931: 曹操的故事 -
莱印甲泼: 曹操借刀 西凉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统帅二十万大军进驻洛阳,废了少帝,立了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大臣们想除掉他,却没有办法. 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杀董卓之心,他经常出入相国府,渐渐取得了董卓的信...

清浦区15235147931: 谁能给我《三国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本)的原文及翻译 -
莱印甲泼: 《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与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

清浦区15235147931: 生子当如孙仲谋有什么梗 -
莱印甲泼: “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说的一句古语,现多用来赞扬或激励.如:某某真是有本事,“生子当如孙仲谋”;努力做事你一定也会有所成就,“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孙仲谋即吴大帝孙权)1:《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

清浦区15235147931: 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莱印甲泼: 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颇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 原文:《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

清浦区15235147931: 三国志与裴松之注的关系? -
莱印甲泼: 《三国志》,陈寿(原蜀国人)写的,24史之一,列入正史,不准确的信息基本没有采纳. 《裴松之注》,是裴松之给《三国志》写的注解,把一件历史事件的各种言论都列出来供世人了解,相对来说没有《三国志》严谨,但有另外有其特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