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时,划全国为十三州(又称部),谁能说下她们的具体区域及州府所在地(当时称谓,能加上现在的最好)

作者&投稿:单于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东有哪几个州~

山东六个带州的城市,最牛的城市!
01
滨州

滨州市位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年平均气温13.5℃。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受田出生或成长在这里。

滨州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北拥渤海,黄河横穿城市,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鲁北到河北的必经之地,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02
德州

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北接河北省沧州市,南接省会济南市、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连滨州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现如今已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城市。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历史悠久,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存禹王亭、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苏禄国东王墓、四女寺、文昌阁、定慧寺,董子读书台等众多历史古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射日”英雄后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滑稽之雄”东方朔、大书法家颜真卿、邢侗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迹。

德州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德州是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德州扒鸡、金丝小枣、保店驴肉、德州黑陶等地方特产驰名海内外,其中,德州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被称为德州三宝。
03
胶州

胶州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位于山东省东部,山东半岛西南部,青岛市境西部,胶州湾西北岸。胶州市总面积1313平方千米,2014年总人口87.1万人,生产总值919.6亿元。胶州市辖6个街道、6个镇,市政府驻三里河街道。

胶州市地处胶莱河入口南部,属海淀平原,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4℃。年均降水量695.6毫米。矿产有萤石、重晶石等。特产有胶州大白菜、柏兰香油等。胶济铁路、胶黄铁路,济青高速、204国道穿境而过。古迹有三里河新石器原始氏族社会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牧马古城遗址等。风景区有高凤翰故居和艾山。
04
青州

青州市,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东营市的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青州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温暖适中。青州市多年平均气温12.7℃,青州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结构。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青州内交叉贯通,309国道、352省道等穿境而过,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青州先后获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等1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13年11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7年青州古城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年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
05
滕州

滕州市,隶属山东省枣庄市,东与山亭区毗邻,南与薛城区交界,西与济宁市微山县相连,北和邹城市接壤。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考古发掘的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滕州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孟尝君、毛遂的故里。此外,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滕王阁”。

滕州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6℃。滕州是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境内有景点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古滕八景。
06
兖州

兖州,这颗镶嵌在祖国华北平原上的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兖州被誉为"九省通衢,齐鲁咽喉"。兖,古作"沇",《史记·夏本纪》"兖州"作"沇州"。古为九州之一,今称济宁市兖州区(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4000多年前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讲学"诗仙"李白曾寓家在此。 "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

兖州属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具有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冷热明显,四季分明等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3.6℃。兖州环境优美、景区众多,有著名风景区兴隆文化园、兴隆塔、金口坝、西桑园遗址、西吴寺遗址、磁阳山、泗河大桥等等。

刺史,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秦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以"六条"(见该条)问事。然《汉官典职仪》于六条条文之下,又概括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对地方政事,实无所不包。刺史秩六百石。所察之对象则为二千石之太守。武帝之意,以为断进之士勇于任事,故用低级官监察高官。刺史可乘传奏事,总隶于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哀帝一度复旧制,不久又为州牧。东汉建武十八年(42),依旧制再改为刺史,但只设十二人,州一人,余一州隶司隶校尉,变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奏事可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诏书常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刺史奏闻之事不必经三公委派掾吏按验,郡守、县令对之颇为忌惮,甚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弃官之事。灵帝中平五年(188),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刺使实际已为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两级制随之形成。魏、晋刺史有领兵、单车之别,单车即不领兵之意。领兵刺史四品,单车同学史五品。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任重者称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时都督数州甚至十数州军事),次为"假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又次为使持节。西晋统一初,曾停止刺史加将军号。西晋末天下大乱,乃仍旧。南北朝沿袭,惟昆魏道武帝时不同,州有三刺史,包括皇室一人。隋文帝撤销郡,州长官除雍州牧外,均为刺名。炀帝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又设司隶台,掌巡察,有刺史十四人,为司隶大夫属员,正六品,任巡察各地之职,其地位品秩,均与汉武帝时的部刺史相同,旋罢,唐改良改郡为州,以太守为刺史。玄宗又改州为郡,以刺史为太守。肃宗再复旧制。隋、唐州郡相同;刺史太守亦同。宋以朝臣出知州(或府)事,所任即隋、唐刺史之职。欧阳修撰《丰乐亭记》,自称刺史;撰《醉翁亭记》,又自称太守,盖刺史与太守早无区别。宋官制另有刺史,作为虚衔,任者并不赴任。元以后刺史之名废。清人用作知州的别称。

  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
  武帝时是没有固定的,因为当时主要是监督,到东汉时才有实权

  下面的连接也地图和介绍

  范围和州府可以参考东汉十三州
  东汉在全国设十三州[1],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州"是监察区的名,又称部。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郡: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
  青州
  青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郡:济南国,齐国,乐安郡,北海国,城阳郡,东莱郡
  徐州
  徐州,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郡:东莞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坯郡,广陵郡
  兖州
  兖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郡: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鲁郡,泰山郡,济北国
  豫州
  豫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郡: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颖川郡。
  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幽州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郡:代郡,上古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
  冀州
  冀州,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冀州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郡: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乐陵国,平原郡,清河郡,阳平郡,广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
  并州
  并州,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并州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郡:雁门郡,新兴郡,太原郡,西河郡,乐平郡,上党郡
  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荆州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
  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扬州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郡:蕲春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鄱阳郡,临海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建安郡,吡陵典农校尉部
  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凉州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营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郡: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陇西郡,南安郡,广魏郡,安定郡,扶风郡,京兆郡,北地郡,冯诩郡
  益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益州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郡: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样珂郡,越隽郡
  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交州治所广信,在今广西梧州。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后孙权平衡士燮势力又分交州为广州、交州,此小交州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 郡:交趾郡,郁林郡,苍梧郡,朱崖郡,高凉郡,南海郡
  雍州
  (兴平元年设置,此时天下共有十四州) 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成为正式行政区, 辖郡九。其范围包括原凉州部分和司隶校尉部的长安及附近的三辅,治所就在当时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临时所在地长安。


汉武帝时在对地方的监察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 ).A.部州...
【答案】:A A在地方,为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秦时各郡常设的“监御史”改由丞相随时派出的“丞相史”行监察数郡之责。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部州,设刺史一名专事监察。刺史在御史中丞的领导下按武帝规定的“六条问事”行使监察权。

武帝时,划全国为十三州(又称部),谁能说下她们的具体区域及州府所在地...
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 武帝时是没有固定的,因为当时主要是监督,到东汉时才有实权 下面的连接也地图和介绍 范围和州府可以参考东汉十三州 东汉在全国设十三州[1],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州"是监察区的名,又称部。每州设刺史...

概括汉武帝时刺史制度特点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

十三部刺史是怎样的制度?
设置十三部刺史也是汉武帝时政治上强干弱枝的重要制度。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部(州),每部(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秋天巡行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陡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不处理一般事务,而是按“六条”查问郡县,专职检查部属郡县...

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
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武帝刘彻,《汉武故事》载其初名为“彘”,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业甚多。裁抑丞相职权...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

汉武帝是如何改革中枢体制的?
1、建立中朝。为削减丞相权力,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形成一个宫内决策机构,也称为“内朝”。依靠内朝,削弱相权。2、设置刺史与司隶校尉。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为13个州,各州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各郡官吏和地方豪强的行为,保证中央...

概括汉武帝时期创设监察制度的原因及其特点
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

什么是汉代的刺吏制度
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 西汉承袭了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惠、文、景帝,到汉武帝时,通过解决王国问题,进一步控制了地方政权;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

巨鹿县13287661379: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
沃宝小儿: 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

巨鹿县13287661379: 刺史是几品官? -
沃宝小儿: 唐朝刺史是有固定品级的,每个州的刺史是几品官,就按照这个等级来分.这个等级的划分是这样的.全国除了府外,所有的州分为七 级.刺史的品秩也从正四品下到从五品下.七级为,四辅,八雄(这都是因为近畿内的十二个州),望,紧,...

巨鹿县13287661379: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 -
沃宝小儿:[选项] A. 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 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 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 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巨鹿县13287661379: 汉代的郡大概是什么概念的行政单位?合今天什么
沃宝小儿: 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韩、赵、楚... 王莽时,郡数增至125.东汉初,光武帝考虑到连年战争、国空民虚的情况,为减少...

巨鹿县13287661379: 古代官职问题 -
沃宝小儿: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东汉建武十八年(42),依旧...

巨鹿县13287661379: 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
沃宝小儿:[选项] A. 监察地方政治 B. 管理地方行政 C. 征收地方赋税 D. 掌管地方军事

巨鹿县13287661379: 夏商周时期的州划分和汉朝的州划分 -
沃宝小儿: 夏朝无统一的管理和区划,即没有行政区划,也没有州可言;商、周时期,出现了“分土封侯”、“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商王、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卿大夫,作为他们的采邑,各受封领主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绝对的...

巨鹿县13287661379: 汉武帝年间刺史的管辖范围 -
沃宝小儿: 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然《汉官典职仪》于六条条文之下,又概括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对地方政事,实无所不包.刺史秩六百石.所察之对象则为二千石之太守.武帝之意,以为断进之士勇于任事,故用低级官监察高官.刺史可乘传奏事,总隶于御史中丞.

巨鹿县13287661379: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制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
沃宝小儿: 措施: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敌方豪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