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汉武帝时刺史制度特点

作者&投稿:答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概括汉武帝时期创设监察制度的原因及其特点~

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那六条是: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二、“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历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实讹言.”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四、“二千石选署不平,阿附所爱,敝贤宠玩”,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任所监”,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对刺史的职权作出明文规定,既可以为刺史行使权力提供依据,又可以防止刺史滥用职权干扰地方的正常行政事务.设置刺史的范围是十三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刺史往往很有政治前途,“居部九岁,举为守相”.[21]
  刺史有固定的治所,而且地位在郡国之上,这和监御史地位和郡守、郡尉并称的情况不同.刺史也不受丞相的制约,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和丞相史受制于丞相的情况不同.并且刺史的俸禄很低,只有六百石,这往往能够促使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待遇而加紧监察,取得业绩,比用更高的官员去监察地方大员更能起到好的效果.刺史制度是对以前监察制度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地方监察制度.
  为什么汉武帝要建立刺史制度呢?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一、原来地方监察制度的不力,使得建立更完善的地方监察制度成为一种必要的措施.《史记?平准书》载:(元鼎四年)天子始巡郡国,东渡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办自杀.行西逾陇,……陇西守自杀,……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武帝巡视地方时,很多地方贪官畏罪自杀,这说明地方吏治腐败情况是很严重的,但是丞相史和监御史都没有向皇帝报告,可见他们的失职以及原来地方监察制度的不完善,这促使汉武帝寻求建立一种更完备的地方检查制度来加强对地方郡国的控制.二、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结果.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他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设置左官律、附益法,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西汉中央的王国问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要求.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那六条是: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二、“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历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实讹言。”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四、“二千石选署不平,阿附所爱,敝贤宠玩”,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任所监”,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对刺史的职权作出明文规定,既可以为刺史行使权力提供依据,又可以防止刺史滥用职权干扰地方的正常行政事务。设置刺史的范围是十三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刺史往往很有政治前途,“居部九岁,举为守相”。
  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而且地位在郡国之上,这和监御史地位和郡守、郡尉并称的情况不同。刺史也不受丞相的制约,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和丞相史受制于丞相的情况不同。并且刺史的俸禄很低,只有六百石,这往往能够促使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待遇而加紧监察,取得业绩,比用更高的官员去监察地方大员更能起到好的效果。刺史制度是对以前监察制度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地方监察制度。


汉武帝的主要事迹
汉武帝的事迹:汉武帝本名叫做刘彻,是西汉时期的第七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间,创建了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和察举制度,并且颁行了推恩令,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推行了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做出了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的规定,有效的抑制了当时一些富商的势力。...

汉武帝在位时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军事: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

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对政治制度进行}那些改革
政治: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军事,对外友好: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

汉代在地方负责监察的官员是什么人?有什么特点
负责,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刺史的级别较低,俸禄仅六百石,仅相当于县级官吏,但他们的监察对象却是享有二千石的郡一级高官。汉武帝还亲自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监察法规——“刺史六条问事”,它规定刺史有权监察郡国皇族、地方豪绅,为刺史监察提供了法律依据,开创了地方监察制度的模式。除刺史制度外,...

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和作用
措施:1、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2、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3、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一方面稳定...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三.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围绕如何加强皇权和中央对地方集权展开)1.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外朝制度及刺史制度(中央、地方双管齐下)①内外朝制度:吸取汉初“七国之乱”诸侯势大乱国的教训;为强化皇权削弱相权、强干弱枝、巩固统一的需要。皇帝...

刺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位?
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1、在唐代,国家下设州一级行政级别(类似于现在的省、直辖市);2、州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部长级别.

柳宗元当过柳州刺史,是什么官
"史"为"御史"之意。秦制中,每个郡设有御史,负责监察之职,称为监御史(监郡御史)。汉初时废除,后又重新设立。文帝因御史多次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分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

三国的职位都有些什么?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如何发展
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如选官用人制度,自察举制经由“九品中正”制向科举...

大丰市17132216149: 汉武帝时期的地方官制(行政制度)? -
磨君奥立:[答案] 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

大丰市17132216149: 汉武帝加强对地方官监察建立了什么制度? -
磨君奥立:[答案] 刺史制度.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

大丰市17132216149: ...由丞相遣史分察州,谓之刺史.其人位卑而权重,故多能自奋,而亦无专擅之患,这实是一种善制.对该制度理解准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全国的每州部... -
磨君奥立:[选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大丰市17132216149: 汉武帝时代刺史是个啥子官? -
磨君奥立:[答案] 汉代刺史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建立了一套地方监察制度--监御史制度.在地方上,“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还可称为“监公”,或称为监御史、监郡御史、郡监等.监御史的地位可以和郡守、郡...

大丰市17132216149: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
磨君奥立: 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

大丰市17132216149: 汉武帝时期的刺史职权范围是什么 -
磨君奥立:[答案] 监督地方官员 刺史归御史管,御史是秦官 秦御史大夫的职责:一是承转皇帝诏令制书,“受公卿奏事”,并兼掌图籍文书及记事之任;二是监察百官,“举劾按章”,主治重大案件. 汉武帝时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设十三刺史,刺史官级低于郡守...

大丰市17132216149: 刺使制度和察举制分别是什么 -
磨君奥立: 刺史制度:西汉中期,中央统辖的郡国数量越来越少,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冀州、青州、兖州...

大丰市17132216149: 概述汉武帝、唐太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革新举措及其相同影响.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
磨君奥立:[答案] 【答案】(1) 举措:汉武帝时期:实行刺史制度,使监察制度更加严密;实行察举、征召等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太宗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善严密体系;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调整健全了府...

大丰市17132216149: 汉初郡国并行制和后期的刺史制是什么,求一些关于这个的高一必修一的概念.. -
磨君奥立: 1、西汉初年,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上沿袭秦朝的郡县制的同时,又先后分封功臣和同姓子弟,建立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2、刺史制: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行使监察权,后来刺史的职权逐渐扩大,成为居郡县之上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

大丰市17132216149: 汉武帝时期的监管制度的意义 -
磨君奥立:[答案] 刺史制度 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符合中央集权的需要 后来刺史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膨胀,失去监察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