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策》古文翻译

作者&投稿:刘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过秦论中策翻译~

我们学的过秦论怎么跟你们的不一样啊,我帮你看了三边啊,你们是哪册的啊`?

原文: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原文: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原文: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原文: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译文: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原文: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译文: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
原文: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译文: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原文: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译文: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原文: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译文: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
原文: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译文:(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原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译文: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
译文: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滴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
译文:况且天下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
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滴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
原文: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二、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汉文帝,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当时长沙王不受文帝宠爱,故有被贬之意)。后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秦论

秦国灭了周国的后代,统一了全国,接管了诸侯的地盘,登基作了皇帝,四海都要来朝贡。天下的知名人士都来投奔,像这样是什么原因呢?答道:很长时间都没有统一天下的皇帝了,周朝皇室无能,五霸被消灭以后,天下也都没有听命于皇上,因此诸侯各自为政,以强凌弱,以众敌寡,不停的打仗,从官到民都不能好好生活。现在秦王称帝一统天下,这下有了好皇帝,从此后人民可以安身立命,没有人不诚心诚意地仰慕皇上。当下,守住胜利果实论功行赏,才是当务之急。然而秦王心胸狭窄怀有贪念,一意孤行,对功臣不信任,对人民不亲善。不实行仁政却独裁统治,烧毁书籍制定严酷的刑罚,实行残酷的统治而把仁义抛之脑后,用暴虐的手段治理天下。
秦王虽然吞并战国统一天下,但是他的执政策略却没有改变。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取得天下但是守不住天下,假如秦王灭周之后,以法制维护其政权,后世即使有昏君,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就亡国。因此,上古三王统治天下,万古流芳,功德无量;当今的秦二世在位,大家却都伸长脖子等待他亡国呢。


《过秦论中策》古文翻译
秦国灭了周国的后代,统一了全国,接管了诸侯的地盘,登基作了皇帝,四海都要来朝贡。天下的知名人士都来投奔,像这样是什么原因呢?答道:很长时间都没有统一天下的皇帝了,周朝皇室无能,五霸被消灭以后,天下也都没有听命于皇上,因此诸侯各自为政,以强凌弱,以众敌寡,不停的打仗,从官到民都...

古义中策的几种意思
用鞭子打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鞭子【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拄着【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

文言文中策的用法?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汉·贾谊《过秦论》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4、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左传·序》疏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周礼·春官》书策稠...

柳开 塞上·鸣骹直上一千尺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此诗一开篇借用汉武帝历史典故、借汉喻唐的修辞手法,以铺叙方式描绘出一幅大汉无中策、匈奴侵犯入境的景致,加倍形容战况非常危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无中策、犯渭桥起烘托气氛之意,点明题旨,升华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紧扣上文,主要介绍战况相当危急,战事一触即发,...

策怎么组词
策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cè] ,策的组词有策士、长策、上策 、下策、策动等。一、策士 [ cè shì ]解释: 策试士人。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崇 观 以后,以言为讳, 宣和 辛丑策士,偶询时务。”二、长策 [ cháng cè ]解释:长的鞭。常比喻威势。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文言文中策的用法
1.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马说》:“执~而临之。”2.鞭打;鞭策。《马说》:“~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3.竹杖;拐杖。《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4.拄着(拐杖)。《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5.写字的竹简;...

利通区19522742693: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
吁宣小儿: 原文 秦孝公据崤函(xiáohán)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

利通区19522742693: 文言文中策的用法? -
吁宣小儿: 1.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马说》:“执~而临之.”2.鞭打;鞭策.《马说》:“~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 3.竹杖;拐杖.《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 4.拄着(拐杖).《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 5.写字的竹简;书册.也写作“册”.《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 6.记录;登记.《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 8.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如苏轼的《教战守~》.《海瑞传》:“即伏阙上《平黎~》.” 9.计策;计谋

利通区19522742693: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 《过秦论》中的词,请帮忙翻译“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中的
吁宣小儿: 原 文: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 秦 论---贾谊 ) “据”应译为:依靠. “临”应译为:对着,面对. 译 文: 依靠亿丈高大的华山,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作为坚固的屏障.

利通区19522742693: 翻译古文句子《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吁宣小儿: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大致有两种,1、因为秦王朝不施仁义,所以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2、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后,却不施仁义,(所以灭亡了).我个人同意第二种理解,在夺取天下时,不施仁义,尚可,但治理天下,却不施仁义不行,施行仁政,天下长治久安,这是儒家的观点.苛政猛于虎也. 第二种解释的“而”表转折,却的意思

利通区19522742693: ...天下云集响应...古文翻译:1.于是秦人供手而取西河之外;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选自《过秦论》... -
吁宣小儿:[答案] 1、因为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2、忠诚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手执锋利的兵器喝问是谁.3、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云那样集合来,回声般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跟着

利通区19522742693: 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吁宣小儿:[答案] 1.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2. (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似的跟随他.肴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

利通区19522742693: <过秦论>古文的字词翻译 -
吁宣小儿: 1、统制 2、制服 3、丢失 4、遗留

利通区19522742693: 文言文《过秦论》的通假字解释 -
吁宣小儿: 衡:通“横”,连横 没:通“殁”,死 从:通“纵”,合纵 弊::通“敝”,困敝 何:通“呵 ”,指诘问 倔:通“崛”,突然举事(兴起)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有:通“又”,再加上,还有 (抱歉,这一句没有通假字) 震:通“震”,震慑

利通区19522742693: “会盟而谋弱秦”出自哪一课?文言知识以及翻译 -
吁宣小儿: 《过秦论》 约定结盟,从而使秦国削弱 会:约定 盟:结盟 而:表递进 弱:使动用法 使谁削弱 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高考完 这些还记得O(∩_∩)O~

利通区19522742693: 103.求文言文翻译句子...急啊...... -
吁宣小儿: 103. A. 秦无亡矢遗族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贾谊《过秦论》) 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B.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