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修齐治平’的关系

作者&投稿:淳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如何看待《大学》中“修齐治平”的价值观~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
它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个人,小到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大到治理国家,都需要从修身开始。强调的重点是修身。
应该说这种理念不止是价值观,而是一个方法论,告诉你在社会上如何立起自己,也就是如何树人。
也是一个建立健全人格的方法论。
所谓修身,就是说,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思考,提高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原则策略,才能有健全的人格。才算在思想上建立了自己。
然后才有能力去处理家庭,国家的事务。
所以修身才是重点是根基,而且这是长期的过程。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
“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

赏析:
本篇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
作者先以作战、守丧与学习为例,说明其根本不在于列阵、礼节与才学,而分别在于勇气、哀伤与德行。作者总结先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方法主要在于能够“察迩来远”,也就是明察左右的人,招徕远方的君子贤人,让他们互相影响共同为国效力。
作者认为,“君子之道”包括“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以及明察是非、讲究信用、注重实际等方面的内容。作者指出对这四者都能很好实践的唯有圣人,所以,他提出了“慧者新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等切实可行的修身标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立虚名,成为真正扬名天下的高贤大士。

从字面上理解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达到修身的目的之后,就可以使得家齐,家齐之后就可以将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就可以平定大下。“修齐治平”之间是一种从前到后的因果关系,讲求先后顺序,彼此间又相辅相成。

《大学》之道的核心就是“修齐治平",这也是儒家治国之道的核心策略。秦以后,历代帝王都推崇儒学,而《大学》为从政者设立了人生的阶梯,所以《大学》成为历代帝王必修科目。

扩展资料:

儒家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因此,修身既是《大学》思想的根本目的,同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必须要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实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乃至天下的和谐。

可以说,修身是曾子的重要思想,他把修身看作是实现仁政德治的根本。他以君子为修身标准,就如何说话、做事、待人、交友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修齐治平”并不只是帝王的必修课。

儒家提倡积极的出世精神,鼓励每个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儒家的正人先正己、修已以安百姓、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精华。



《大学》中“修齐治平”的关系:

“修”,指修身;“齐”,指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

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扩展资料:

修齐治平,出自 《礼记·大学》。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就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就要先端正他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要使自己心意诚实,就要先充实知识;要充实知识,又取决于对天下事理的推究。

对天下事理的推究之后,才能充实知识,获得知识后 心意才能真诚,使自己心意诚实之后,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思想之后,才能进行自我修养;

进行自我修养之后,才能整顿好家,整顿好家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之后,才能使美德彰明于天下。从高高在上的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无一例外都要以修身养性作为人生的根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修齐治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逻辑性的,后者都是要以修身做前提,只有好开头,才会有好的结尾。缺少前面的,后面的都不完美。

所以说,个人修身,关系着一个家庭,关系着一个国家,关系着全世界的和平与斗争。自我修身,才是人们的主人,才是世界的领导人。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扩展资料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逻辑性的,后者都是要以修身做前提,只有好开头,才会有好的结尾。缺少前面的,后面的都不完美。所以说,个人修身,关系着一个家庭,关系着一个国家,关系着全世界的和平与斗争。自我修身,才是人们的主人,才是世界的领导人


《礼记·大学》中,“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各是什么意思?
修身: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齐家: 持家, 管理家庭而使家庭和睦。原文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

格物“格物”新诠
历史上,对《大学》中的"格物"有着各种不同的训释。"格物"被认为是修齐治平、彰明德行于天下的基础。早期的注释相对简单,但汉代以后,由于文化变迁,对"格物"的解释产生了分歧。如东汉郑玄的注解将"格"解释为"来",将"格物"理解为"来善物"或"来恶物",这与《大学》原文的顺序不符,受到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四句是什么?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

《礼记·大学》全文是什么?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白话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

《大学》的作者是?
《大学》的作者是曾子。曾子,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是什么意思...
“讲道德,说仁义”意思是说由孟轲所作《孟子》这本书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意思是说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指不偏,“庸”指不变。“作大学,乃曾子”意思是说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

《大学》之作者——宗圣曾参的故事
曾子的学术与人格魅力<\/ 曾参,16岁即以卓越的才智和严谨的学风,拜入孔子门下。他提倡的“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省身”“慎独”的个人修养,以及“以孝为本”的道德准则,两千多年来影响着华夏大地。他的《孝经》与《大学》并列为儒家经典,被誉为先秦五圣之一,与孔子、颜回、子思和孟子并驾...

《大学》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之”中的“格物”和“物格”是什么...
《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话...

《大学》节选中是怎样说明个人,家庭与国家的关系的。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

《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中“之”该如何解释,谢谢_百度...
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此文出自春秋·曾子《大学》...

建邺区15223933353: 《大学》读后感 -
窄裘天眩: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

建邺区15223933353: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定义 -
窄裘天眩: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出自《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一起都属于“四书”.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锻造、修炼自己的品行和人格.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的“国”指“国政”、“国家”.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国家的政事.平天下,是使天下黎民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一组循序渐进的修养过程,这八个字也被称作“八条目”,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政治理想的统一.

建邺区15223933353: 怎样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关系 -
窄裘天眩: 儒家有“修齐治平”的说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是本体(即个人)、家是本体存在的依托、国是群落生活聚集区(古代的“国”一般是指诸侯分封的领地,譬如赵国、魏国等)、天下泛指种群.所以题目中的国家按照现代意义来讲应该是“天下”、而民族差不多勉强划分到“国”的概念里.民族包含于国家中,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要治国也必须得先治理民族.参照经典就可以知道,一个完整的社会管理网络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完整成型,所以我们国家政治民生问题,依旧没有跳出《管子》的范围;而社会学所研究的一切,亦早被孔子说透久矣.

建邺区15223933353: 修齐治平成语 -
窄裘天眩: 修齐治平 [读音][xiū qí zhì píng] [解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略语.《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主张先进行内心道德修养,然后推广开来由己及人,由近及远,进而由家及国的儒家理论.[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建邺区15223933353: 治国平天下的出处 -
窄裘天眩: 这应该是四句话,简称"修齐治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者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实行政治抱负的理想.用现代的观点看,这个递进关系是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根据的.至于出处,...

建邺区15223933353: 何为修齐治平
窄裘天眩: 成语 修齐治平 发音 xiū qí zhì píng 解释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出处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称儒家用语.“修”,指修身;“齐”,指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他们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更能适应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统治的需要

建邺区15223933353: 关于修齐治平的文章怎么写? -
窄裘天眩: 成语 修齐治平 解释 精炼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出处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建邺区15223933353: 你知道哪些“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典型人物故事? -
窄裘天眩: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出自《礼记·大学》,其中“格致诚正”是“修身”所需做到的四个步骤,“修齐治平”是“齐家”所需做到的三个步骤.以下是一些典型人物故事:1. 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以诚...

建邺区15223933353: 修齐治平《礼记》的翻译集字词解释 -
窄裘天眩: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政治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简称.语出《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

建邺区15223933353: 严复的《原强》的简介内容 -
窄裘天眩: 《原强》一文收入光绪二十七年南昌读者有用书之斋刻印的《侯官严氏丛刻》和光绪二十九年作新译书局出版的《严侯官文集》.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