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崇祯临死前后悔杀了魏忠贤?

作者&投稿:万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崇祯皇帝为什么后悔当初杀了魏忠贤?~

正史记载,崇祯皇帝在上吊前,曾经召见了清算魏忠贤的大太监曹化淳,曹化淳说“若忠贤在,事必不如此”崇祯听后默然无语。之后他派人把魏忠贤的坟墓重新埋葬。如果他听他哥哥临时时候说的话,好好用魏忠贤压制东林那些只会吹牛拍马屁的,也不会落得个亡国结局。
那么,回顾崇祯的一生,也许对他忠心耿耿的就只有王承恩了!
1644年的某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朱由检咬破手指写了一道给李自成的血书,说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误,现在死了也无脸到地下见列祖列宗,只有取下皇冠,披发遮面,任你们分割尸身,只是不要去伤害百姓。他将血书藏入衣襟,登上煤山,自缢于寿皇亭。王承恩也在对面树上吊死殉国。
那么,崇祯为何说被臣下所误呢?
就拿请吴三桂勤王来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帝下令各地总兵官入京勤王。叫吴三桂放弃宁远,入京勤王。吴三桂将50万的宁远民迁到了山海关,安置之后马不停蹄奔向北京,但走到玉田时得知崇祯帝殉国。吴三桂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军队回撤到山海关。
但是还有一说,吴三桂入京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费。无奈自崇祯登基后北方连续十几年干旱,所以国库只有四十万两银子。于是有人建议从崇祯的私库里拿出一部分来解决当务之急。但是钱对于崇祯来说似乎比国家还重要,他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甚至面对所有人的请求的时候,他公然喊穷。
当然,与李自成入城后,自成进北京城的一个多月里,一共搜刮了7000多万两银子!这个数目是明朝1700万两饷银的5倍。像周奎这样的人,本是皇亲国戚于朝廷命运息息相关,却不肯出钱,其他人哪里肯出,都是这样的臣子,大明岂有不亡之理。难怪崇祯皇帝临死前说的那就话: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也许,这一句话很经典,崇祯不懂平衡之道,应该逐步清除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势力到了大权独揽之后然后一锅端。太着急的去除阉党不得不借助东林的势力。结果等东林吧阉杀完了。东林坐大。已经无力回天了。
如果懂点帝王心术,弥补自己的刚愎自用,也许大明也不会那么快亡了。

提到魏忠贤,很多人对其的印象都是大奸臣,残害忠良,祸国殃民。可崇祯皇帝的哥哥朱由校在临死前,曾经对弟弟嘱托说过,魏忠贤千万不能杀,他可以保大明免于危难。可崇祯上位后,没有听从哥哥的临终嘱托,直接将魏忠贤阉党除掉。

时间一转,到了崇祯在煤山吊死前,他想到了自己哥哥嘱托自己的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然后再看看眼前的景象,让其明白了哥哥的用意,可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可见,崇祯后悔了,那么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魏忠贤究竟是不是奸臣?

魏忠贤其实个人能力是很强的,他出身底层,因此他对底层百姓的疾苦,深有体会,所以他掌权之后,立马废除商海税,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这种做法,遭到东林党的反对,因为这会让其失去经济来源。后来魏忠贤被除掉后,东林党恢复了商海税,沉重的赋税重新加到了百姓头上,名不聊生,才有了后来的农民起义。
另外,在魏忠贤掌权时期,明军有效抵抗了金军的进攻,整个关宁铁骑,十分稳定,粮草充足,将领也任用的十分到位。后来东林党掌权,他们只为一己私利,从不管国家会怎样,他们克扣将士粮饷,造成军心混乱,加上袁崇焕冤死,让辽东局势出现败退局势。

既然魏忠贤这么优秀,为何其名声这么差呢?其实原因就在于,当时把控舆论话语权的人,是士大夫阶级,魏忠贤跟他们是势不两立,再者魏忠贤确实是一个权臣,他大权独揽,有些飞扬跋扈。而魏忠贤跟朱由校有交情,感情不错,所以群臣之间相处比较融洽,可崇祯跟魏忠贤交际就没有那么亲密了,所以崇祯就将其视为眼中钉。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在逼死皇后、贵妃后,又亲手砍死一个女儿,砍伤长平公主,最后在煤山自缢。死前,身边仅有一个太监王承恩跟随。

据说,王承恩在崇祯临死前,对这位末代君主说:若大家在,不至于此。而崇祯无言以对。

王承恩所说的“大家”,指的就是他的前辈,明朝最后一个专政的宦官:魏忠贤。

魏忠贤是毫无疑问的奸臣,他专权乱政,贪婪揽财,打击异己,被自己的党羽称为“九千岁”、被清流东林党们称为“权阉”。可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奸臣,王承恩在崇祯临死前提起,让崇祯后悔杀了他呢?

因为魏忠贤虽然奸是奸臣,但他也是能办事的、有能力的权臣。

在魏忠贤掌权的天启年间,天启皇帝专心当木匠,只是偶尔过问朝政,大多数事情都交给了魏忠贤打理。

此时,虽然朝堂之上,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一直矛盾冲突,但在民间的赋税压力并不大,几乎没有流民造反。在辽东,袁崇焕步步为营,经营宁锦防线,一度打的努尔哈赤重伤而死,皇太极在关外吃沙子。

崇祯一即位,第一件事就做掉了魏公公。然后兢兢业业的治国,结果却是流民四起,有名的就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关外节节败退,除了山海关之外的所有关外领土都丢了,连督师辽东的洪承畴、袁崇焕的左膀右臂祖大寿都先后投降了。

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钱,也就是收税收不上来。打仗是最费钱的,铠甲、武器、马匹、粮草、物资,样样都需要资金来采办。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他设立了茶税等商业税,重点的收税对象是江南的大地主们。魏忠贤通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得东北前线的钱得以着落,收上来的钱虽有有一部分落入了魏公公的腰包,但天启时期国库的钱还是逐步增加的。

等魏忠贤一倒,东林党上台执政了。他们就是江南大地主出身的,自然不能让税收到自己身上。所以,他们取消了商业税。天启时代,就江南茶税一项,魏公公能给朝廷收入二十多万两,到了崇祯时,居然只能收上来几百两了。

可仗还是要打的,皇太极还是要来的,既然没法从大地主身上收税,就只好把税收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了。

于是,税收被转移到了贫穷的西北农民身上,结果造成流民起义,烽烟四起。为了节财政,于是缩减政府工作人员,造成驿站的工作人员李自成失业了。

魏忠贤在的时候,东林党失势,朝政虽然黑暗,但大明王朝还是可以续存下去的。魏忠贤不喜欢孙承宗,但依然会重用他。等魏忠贤一死,东林党得势,孙承宗被罢免下狱、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大明终于在覆灭的路上一往无前了。

魏忠贤虽然在朝堂上党同伐异,但他保证了大明税收系统的正常运转,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和控制力,用人得当,挽回了辽东的颓势。他若不死,不能说大明就能力挽狂澜,魏忠贤也没这个本事,但却也绝不会在崇祯一朝就在农民军和满清的夹击下迅速灭亡。



官无能最误国 是以官应德才兼备方可 古往今来 历来如此


崇祯帝死前为什么会后悔杀掉魏忠贤?原因是什么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着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来到了北京城。此时的崇祯帝知道大明江山将要不复存在。当他回想起起先帝临终前的遗嘱时,才明白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句话蕴含的深意。一时间崇祯帝后悔无比自己曾逼死了魏忠贤。提起魏忠贤,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九千岁的头衔,以及他所领导的东厂。在明熹宗时...

为什么崇祯临死前后悔杀了魏忠贤?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在逼死皇后、贵妃后,又亲手砍死一个女儿,砍伤长平公主,最后在煤山自缢。死前,身边仅有一个太监王承恩跟随。据说,王承恩在崇祯临死前,对这位末代君主说:若大家在,不至于此。而崇祯无言以对。王承恩所说的“大家”,指的就是他的前辈,明朝最后...

崇祯临死前的时候 崇祯为何会感叹后悔杀魏忠贤
而崇祯临死却还妄想利用魏忠贤在世,去制衡其他势力,这样做只会让明王朝更加积贫积弱,明朝做为历史上最后的汉人王朝,就在这么一个到头来还在妄想,用宦官救国的皇帝手上覆灭还是不冤。

君王杀了九千岁,为何临死前后悔道:杀不得九千岁?
这位君王就是明朝的最后一任君王崇祯帝,他上吊前后悔杀害的九千岁就是魏忠贤。魏忠贤未入宫前不学无术,十分沉迷于赌博。在又一次赌博输之后魏忠贤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于是在宫中熟人的帮助下自阉入宫,自此的成为了一名太监。他在万历帝统治期间入宫,之后天启帝时期得到重用。魏忠贤虽不识字...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时,崇祯帝为何懊悔当初逼死魏忠贤的决定?
公元1644年,当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北京城时,崇祯皇帝知道大势已去,回想起先帝临死前的遗嘱,才明白这句话“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顿时懊悔当初逼死魏忠贤的决定。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个大名鼎鼎的太监,明朝的魏忠贤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明熹宗时期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势滔天,被人称为“九千九百岁...

崇祯皇帝为什么后悔当初杀了魏忠贤
当然,与李自成入城后,自成进北京城的一个多月里,一共搜刮了7000多万两银子!这个数目是明朝1700万两饷银的5倍。像周奎这样的人,本是皇亲国戚于朝廷命运息息相关,却不肯出钱,其他人哪里肯出,都是这样的臣子,大明岂有不亡之理。难怪崇祯皇帝临死前说的那就话: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临死前,崇祯为什么后悔杀了奸臣魏忠贤
可是,另一个人的死,崇祯临死前却后悔了。魏忠贤的催命曲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死后,由于无子,帝位传到了唯一的弟弟信王朱由检手中,是为崇祯。即位后,崇祯韬光养晦,逐步剪除了魏忠贤的党羽,并于十一月发布谕旨,着魏忠贤前往凤阳守陵。接着,崇祯又发布一道谕旨,由于魏忠贤前往凤阳途中耀武扬威,光金银珠宝...

崇祯与魏忠贤崇祯为什么后悔杀了魏忠贤?
明太祖西临死前特别叮嘱崇祯,“魏忠贤忠信,能成大事”。太监曹化淳也说过这样的话:“有忠义之人在,则时事不绝”。事后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魏忠贤忠于明朝,可以把国家大计放在第一位。如果说历史上有一件事是崇祯皇帝最后悔的,那无疑就是杀了魏忠贤。据传闻,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不久,就后悔自己给自己结下...

崇祯临死之前,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如此”,崇祯后悔杀魏忠贤了吗?
时间一转,到了崇祯在煤山吊死前,他想到了自己哥哥嘱托自己的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然后再看看眼前的景象,让其明白了哥哥的用意,可为时已晚,无力回天。可见,崇祯后悔了,那么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魏忠贤究竟是不是奸臣?魏忠贤其实个人能力是很强的,他出身底层,因此他对底层百姓的...

临死前,崇祯为什么后悔杀了奸臣魏忠贤
1、崇祯并未后悔杀死魏忠贤,此为谣传,并无史实根据。 2、此观点出自于刘秉光先生所著的《崇祯皇帝为何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原文如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

清涧县18252991275: 据说崇祯曾经对杀魏忠贤后悔过,是不是真的 -
朱柳宜邦: 是的,因为到崇祯后期他越加地感到群臣皆是阳奉阴违的人,根本无法办事.此时他身边的一个太监感叹道:若忠贤在,不至此矣.(大意是这样,原话我忘了,好像那人姓曹,是崇祯的贴身太监) 崇祯听了也挺后悔,于是厚葬了魏忠贤,崇祯也开始信任,依赖太监.

清涧县18252991275: 魏忠贤到底是忠是奸?听闻崇祯死前还厚葬了魏忠贤!请大家各自发表意见
朱柳宜邦: 奸! 魏忠贤是明末最大的宦官,在崇祯上台前纂夺了权力.崇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掉了他.在此期间,政府无暇顾及农民问题,加重了明朝社会矛盾.而且他藐视皇帝 篡夺兵权 目无圣人 滥加爵赏 欺压百姓. 崇祯说他 :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

清涧县18252991275: 明朝真的亡于士大夫吗 -
朱柳宜邦: 1644年,崇祯黯然登上煤山自缢,大明灭亡,崇祯临死前痛骂天下不是亡于朕,而是亡于诸臣,诸臣皆可杀.崇祯这话对错暂且不说,但是明朝的灭亡,确实士大夫负有重责.士大夫就是士族,明朝士族只为自己,不支持崇祯,还不知廉,耻的说,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就是儒家思想,朽木不可雕也.

清涧县18252991275: 崇祯帝临终遗言,为何说“文臣人人可杀”? -
朱柳宜邦: 说实话,看一下明朝的历史就能明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太重视文臣才导致明朝的灭亡的.

清涧县18252991275: 明朝崇祯皇帝的主要事件 -
朱柳宜邦:天启七年,熹宗死去.继任熹宗的是其弟信王朱由检,是为思宗(明安宗初谥为思宗,后改为毅宗,明绍宗谥为威宗),年号崇祯.他即位后,锐意改革朝政.他首先下令停建生祠,又逼客氏移居宫...

清涧县18252991275: 永历帝被吴三桂处死,死前问了他什么问题,吴三桂直接瘫倒? -
朱柳宜邦: 永历皇帝可以说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一个皇帝了,他是我国最后的一个汉人皇帝,他的一生都在为了明朝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无可奈何的是,明朝的灭亡在当时而言已经是一个必然的事情了,尽管永历皇帝为之不懈奋斗...

清涧县18252991275: 明朝崇祯皇帝如何刚愎自用呢?
朱柳宜邦: 但是,又提出要崇祯亲贤臣,远小人,给自己一个宽松的施展能力的环境,崇祯觉得非常刺耳,但为了边疆大事,也不便发作,但是,心中对袁的芥蒂已经形成了后来宁远将士因长期缺饷而哗变,为了稳定军心,袁崇焕上奏,要求朝廷发饷,崇祯见袁崇焕到边境寸功未立,要钱的奏折却接连不断,心中早已很不高兴

清涧县18252991275: 请问明代后妃制度研究现状? -
朱柳宜邦:明代后妃制度的政治文化解读 任何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无一不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并完成的,无一不是特定政治文化的产物.研究明代后妃制度,不仅需要系统梳理其自身的制...

清涧县18252991275: 加勒比海盗3 沉船之城这个游戏怎么样 -
朱柳宜邦: 老毛子的游戏bug确实挺多.不过玩剧情的话在海盗游戏里算挺不错的了、战斗节奏不是很快 更趋于真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