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是好是坏?

作者&投稿:元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是好是坏?焚书坑儒的真相?~

凡事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功与过,不能客观的说一个人好还是坏。所有人做事都不是具有绝对的倾向性的,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秦始皇做事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于他的亲人他可能很好,对于他害过的人可能觉得他很坏。比如说螳螂是益虫,因为它有益于人类,人类觉得它是好的。说蝉是害虫,可是人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已。所以一个人的好坏没有绝对,只有你喜欢与不喜欢了。以下是真相。
公元前221年,秦灭山东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始皇做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就是废封建,置郡县,废除了封建分封制度,建立了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农业资本主义制度。
虽然秦始皇建立了先进的制度,但人的思想总是落后于时代的,秦始皇废除封建制度引起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不满,知识分子们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封建时代,几里地大小的地方就可以是一个诸侯国。国虽然小,但是党政军警特五套领导班子却是齐装满员的,知识分子们不愁没有官做。“废封建,置郡县”就是行政大降级,知识分子们的出路一下子大大减少了。
  公元前212年,博士淳于再次提出,要师古法,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恢复封建分封制,知识分子们就可以做官了,而当时失去权势的六国旧贵族,也想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这也是师古法、复辟封建制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
  唯独丞相李斯斥责腐儒们厚古薄今,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惑乱民心,建议禁私学。于是秦始皇下令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聚谈诗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只有医药、占卜、农作书不禁。民间求学以吏为师(官大学问大的始作俑者)。
  焚书事件发生一年后,又发生了所谓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想的就是长生不老了。为此他不惜动用重金,先后派徐福、韩众等人到处搜求仙药。侯生和卢生就是秦始皇重金聘请的方士,为其研制长生不老药。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的,这些神棍不过是想骗些钱财罢了。但是秦始皇不是一个傻瓜,想长期从他手里骗银子也是不行的,“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于是这两个神棍就逃跑了,跑了就跑了,不过,这两个神棍还把自己放到了政治正确的位置上,对秦始皇进行了一番攻击。
  这件事使秦始皇十分恼怒,于是他下令,对所有在咸阳的方士进行审查讯问,欲查出造谣惑众的侯生、卢生两人。方士们为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得相互告发,秦始皇最后把圈定的460余人,把它们坑杀了。
  这就是所谓的“坑儒”事件,实际上,并不是针对“儒”的,
  焚书事件,确实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虽然统一的国家需要统一的文化的支持。但是这样粗暴的手段却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多少效果的。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汉族,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秦王嬴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一个统治者就叫秦二世。

  ·人物身世
  据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是赵国大将的女儿,送给子楚之前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生下了嬴政,实则为吕不韦与赵姬的私生子。(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来源请求],怀孕十二个月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征兆的停经也可以被异人怀疑。故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出错存在可能性。)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嬴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嬴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登上王位
  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故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
  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

  ·奢侈生活
  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最多时用工七十二万人(虚数,表明人数众多)。
  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
  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虽然有人辩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很惊人的。朝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 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 秦朝此宫殿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兴乐宫、梁山宫等等。
  据《三辅旧事》记载:秦国有“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另外,“咸阳之旁二百里内”,还有“宫观二百七十”。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死亡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焚书和坑儒是两件事,也是史学家们历数秦始皇暴政“罪行”最具体的凭证。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最早记录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34年,博士淳于越进言反对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要求恢复商周时的分封制,并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秦始皇召开大臣会议讨论,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建议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非古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另一外是《史记。李斯传》也记载着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欺骗秦始皇说能炼丹求仙药,得到丰硕赏赐后,又背地与儒生候生攻击秦始皇,并逃亡。秦始皇派御史审问,众儒生互相揭发,串牵出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按律坑杀。《史记》也保留了对此的评论,如《史记。儒林传》有:“及之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六国年表序》还说:“秦既得意,烧天下书,诸侯史记甚尤,为其所剌讥也。诗书多复见,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于周室以故灭,惜哉!”由此可见,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不容质疑的事实,为什么后世对此评价不同呢?原因就在于后世评者的阶级立场与对秦始皇的动机认识不同罢了。

秦王朝于公元前256年灭了东周,公元前230年——221年又灭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加强国家统一的措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建立了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度,废除官吏世袭卿禄制度;用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销毁民间兵器,迁涉富豪;去险阻,修驰道,筑长城,把燕、赵、秦原来的长城连接起来,加经修缮,并在险关派兵守卫,设立要塞。尽管修筑规模巨大的长城,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和国家财力,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就很广。但长城对于防止当时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贵族的掠夺,保护北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农业的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筑长城也是后来的儒生们攻击秦始皇的耙子之一。统一了货币,车同轨,书同文,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形成几年来的华夏文明不被分裂奠定了基础。焚书坑儒也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统一思想,”建立封建专制主义,巩固秦王朝的统治,秦始皇在历史进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统一六国的战争结束之后,志在意满,忱乐于享受,醉心于炼丹,求长生不老药,修宫院,残酷地压迫人民,就十分残暴无聊,丧失了其进步性,焚书坑儒的结果是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破裂分化,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使得阶级矛盾激化,一场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全国范围的大起义,从根本上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毛泽东曾风趣地说:秦始皇以为杀了儒生,烧了书,天下就太平,一劳永逸了,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史记》也载得很清楚,由于当时“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防止“私学而相与非法教,”达到“别黑白而定一尊”的目的。其实这种堵塞言路,销毁书籍的做法,并不是李斯和秦始皇的创造,在先秦列国早就存在,《孟子。万篇章》记有具体事例,诸侯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统治,防止其他学说损害国家的意识形态,动摇国家的根本,也早就采取了钳制言路、销毁书籍的做法,《韩非子。诡便篇》说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就烧过书,此外韩非子也是积极限制私学者,说:“私学乱法度也。”当时把私学看成实行法治的主要障碍,为了铲除私学,自然要销毁教材。而当时主张禁止私学的人不是少数,也为大多数国家统治者所接受,孔子在春秋时可以周游列国,到了战国时期已经不可能重现。既然焚书早就有之,为什么史学家们把账只算在秦始皇一人头上呢?把秦始皇看成摧残古代文化的千古罪人呢?这是因为秦以前的各国焚书事件没有确切的记录,“书缺有间,”无材料可以考证。秦以前的是分裂状况,某国即使毁书烧籍,并不能对文化典籍造成极大的损害,其他诸候国尚可保存书籍。最主要的是对秦始皇存在阶级偏见,鲁迅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一文中说:“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闲班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医书、农书,但收录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重视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是非,应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结论和评价,秦始皇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在完全了统一大业之后,所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措施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共和国诞生后,不也是有过“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杀过几十万人吗?如果不那样的话,能有共和国几十来的安宁吗?班固在《汉书。异姓诸候王表序》中说:“秦既称帝,堕城、销刃、钳语、烧书。”班固认为堕城、销刃、钳语、烧书都是秦始皇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什么堕城、销刃,甚至杀豪坤没有遭到后世的谴责,惟独焚书坑儒却受到后代人永世不赦的漫骂呢?实际上一些人离开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孤立地看待这一事件。今天我们没有必要为古人开脱,对秦始皇焚书后果的评价,古往今来,众说纷纭,《隋书。年弘传》说:“秦始皇驭字,吞灭诸候,先王坟籍,扫地皆尽。”《旧唐书。经籍志》也云:“三代之书,经秦燔炀殆尽。”这些看法都是认为先秦的经书俱被大火毁灭,但也有人认为秦朝焚书仅限史书,经书诸子并无太大损失。王充在《论衡。书解》中言:“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刘勰也有同样的看法,在《文心雕龙。诸子篇》里,他说:“秦暴烈火,势炎昆冈,而烟燎之毒,不及诸子。”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文里指出“焚书坑儒,虽为虐政,无关六经之存亡。”

秦始皇到底烧了多少书?《史记》记得很是明白,除了秦记,卜筮之书《易》外,商鞅、韩非子等法家的代表著作和有关数学、农学、方伎、医术等方面的书籍外,其它史记、六艺,诸子百家著作之书,基本上毁于一旦。既然如此,为什么后世还有诸多的经文传世呢?《史记》认为“诗书所以复见,多藏于人家。”这个记载是正确的,说明司马迁是严肃的。许多书应该是由民间保存收藏才留了下来。从晋太康中汲县发现的竹书和后世简帛的出世,也都证明了。《史记》也记载博士所著书未焚,说明秦后博士宫里仍然保存大批的文典古籍,不过项羽入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使古代的典籍,遭遇到彻底的浩劫,秦始皇出于政治目的焚书,尚有留存,项羽肆虐制暴而焚其余,典籍尽毁,后世却将这笔账算到了秦始皇的头上,未免公正。但不管怎么说,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我国古典文献遭受到空前的浩劫,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从这一点上看,无论秦始皇当时有多么充足的理由,都是不能宽恕的,说这种措施有进步意义,也是不恰当的。对秦始皇本人的残暴批判是应该的。对功过于民族的一些评价也应该实事求,毛泽东说过,中国之所以没有像欧洲那样分裂成几十个国家,始终保持着汉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同化力,即使是近代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都不能得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文字,形成了一个凝聚力和向心力巨大的民族,这也是黄河文明没有像尼罗河文明、恒河文明和两河文明衰亡,民族分裂成无数国家的重要原因,在这点上秦始皇又对民族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周、淳之争与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过程
公元前213 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仆射(博士长官) 周青臣乘机捧场称赞秦始皇:“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听后喜形于色。博士齐人淳于越当即加以驳斥:“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 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历史上把这次廷争称为周、淳之争。秦始皇将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去议论。时任丞相的李斯蓄意扩大事态,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所有的“诸生”及私学。李斯针对淳于越的言论,称述“五帝不相变,三代不相袭”,自古因时代不同,治理方法也随之改变。如今天下已定,法令统一,儒生“不师今而学古”,指责当世,惑乱百姓,他们以“私学”诋毁“法教”,指责朝政法令“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甚至造谣诽谤。这种现象如不禁止,必将削弱皇帝的权威,臣下结成反对的派别。
于是李斯建议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禁私学,焚《诗》、《书》,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于是在秦代首都咸阳纵起了焚书的烈火,接着这样的烈火在全国各郡或先或后被点燃了,而且在一个月内没有熄灭过。在这遍及全国的大火中,秦以前的中国古典文献,除自然科学(医药、种树)
及神学(卜筮文献) 以外,几乎全都变成了黑炭。
焚书事件发生后,对政府不信任与离心者越来越明显表现出来。公元前212 年,有两个替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由于明知仙药是根本没有的,他们无非是借此骗取富贵,时间长了骗局终归要暴露,按照秦朝所献秦始皇验方不灵就要被处死的规定,两位方士恐怕逃不脱一死。于是他们散布了秦始皇一系列专制独裁的过失,借口不能给这样的人求仙药而溜之大吉。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恼怒,因为他为求仙药给了这些方士巨万资财,不但没有人为他寻到仙药,而且还说他的坏话,又加上首都咸阳的儒生也有人散布妖言迷惑民众,于是秦始皇派人普遍严加审问,儒生们相互告发,牵连到四百六十多个儒生,这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被抓去活埋。历史上把这一事件与焚书事件连起来统称为“焚书坑儒”事件。

秦政府曾经从六国的宫廷和民间搜集了几乎全部古典文献,设立了一个大规模的皇家图书馆。同时又征聘了70 位老学者,授以博士之官,此外又召集了至少两千以上的知识分子置于70 位博士的领导之下而命之曰诸生。秦政府交给这70 位博士和两千以上诸生的任务是要他们在皇家图书馆里进行古典文献的审查工作。新政府希望这些博士和诸生能够对古典的文化思想作一次甄别和清算工作,指出哪些文献是不利于新政府的,哪些文献是于新政府有帮助的,然后以政府的力量禁止那些不利于新政府的书籍流行,奖励那些有利于新政府的书籍使之广播民间。诚如秦始皇自己所云:“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可以看到这时对过去的文化思想作一次彻底的清算,结果六国时期的儒家文化大部被去掉了。六国时期的思想文化被禁,必然会引起六国贵族知识分子对旧时的留恋及对秦政的不满。
参考资料:《略论周、淳之争的缘起——也谈焚书坑儒发生的原因》
回答者: appetite - 秀才 二级 11-14 17:13

其他回答 共 4 条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儒生淳于越说,不效法古代就不能长久,主张恢复分封制。丞相李斯反驳说,时代不同,治理方法也不同。古代的制度不可效法。儒生议论《诗》、《书》,借古讽今,是惑乱百姓。他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后来,一些儒生又批评秦始皇滥用刑罚。秦始皇认为这些儒生妖言惑众,命令把他们提来审问,又把460余名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
评价:秦始皇的这种行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化千百万莫大损失。

利:统一思想,但有利于国家(中央集权制)建设发展,
弊:毁灭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我个人认为此举无利可谈,毁灭文化永远都是野蛮行径。


让秦始皇背锅了两千多年的焚书坑儒,真的是一件坏事吗?
秦始皇当年所做的焚书坑儒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他消除了一些非常顽固不化的书,同时也让一些有益处的书留了下来。

焚书坑儒是不是错的?
焚书坑儒当然是错的。历史上秦始皇曾经大杀儒生,焚毁大批的儒家经典著作,这种极端的政治行为自然是错的,那么我为什么会认为焚书坑儒是错的无非这么几点原因:一、首先从文化上来说,焚书坑儒使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儒家文化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真空期,出现了文化断层。这可以说是让...

焚书坑儒是好是坏?
醉心于炼丹,求长生不老药,修宫院,残酷地压迫人民,就十分残暴无聊,丧失了其进步性,焚书坑儒的结果是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破裂分化,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使得阶级矛盾激化,一场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全国范围的大起义,从根本上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他焚书坑儒的决定是好还是坏?
由于这些术士都是有文化的人,在当时社会是有一定思想影响力的,在当时坑杀这么多人,当然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字狱开了先河。关于焚书和坑儒的事件,感到总体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有一定的负面性,但不是同类中最严重的事件。因为它起了一个开端作用,所以在历史上的争论比较大...

秦始皇“焚书坑儒”有正面意义吗?真实的焚书坑儒是怎么样的?
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最好的代名词,之后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统一思想并没有错。看什么的措施。大家对“焚书”“坑儒”事件怎么看?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和见解。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的举动,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通过淳于越这些人的谈话,秦始皇与李斯也意识到了这些读书人们对于“厚古薄今”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在他们看来,就是那些思想类的书籍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故而只有去除掉这些书籍,才有可能达到统一人们思想的目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焚书这种方式似乎的确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坑儒对于坑儒这件事,...

历史上焚书坑儒到底是因为什么?
(2)第二是的确坑了一些人,不过那只是些方士,或称术士。秦始皇焚《诗》、《书》,医、卜之类的文籍,不在焚烧之列。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且司马迁与汉武帝年龄相仿,按最迟计算(汉武帝崩于公元前87年),司马迁距离焚书坑儒发生的时间,最远不过120多年。120年的...

焚书坑儒的典故说的是谁 焚书坑儒相关历史典故
焚书坑儒典故中的主人公是秦始皇。这一成语描述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下令焚毁除法律、农业、医药和占卜之书以外的所有书籍,并坑杀了一批儒家学者。这一行为在后世被视为文化暴行,对古代文献造成了巨大损失。成语“焚书坑儒”在句中可充当多种成分,表达贬低和谴责的意涵。成语“焚书...

焚书坑儒的典故说的是谁 焚书坑儒相关历史典故
焚书,毁灭了秦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此以后,秦朝宫廷里真正有学问的人大大减少,而那些专会阿谀奉承、欺上瞒下的奸贼如赵高之流,逐渐成了秦始皇身边的重要人物,秦朝开始走下坡路。《汉书·地理志下》称此事件为“燔书坑儒”。《后汉书·陈蕃传》称“...

婪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婪书坑儒起源于古代,是指一些贪图私利的书商或藏书家对于稀有书籍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从而诱惑学者或儒生将其个人财产卖出,使其陷入财务困境。婪书坑儒虽然是一种低级的商业行为,但是在当时却屡见不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书籍在古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现今,婪书坑儒已经不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吉利区18617248459: “焚书坑儒”的做法是对是错 -
诏态力弘: 很难直接说对还是错,因为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从好的方面来说:它加强了秦朝法家治国的力度,扫清了儒家这个障碍,维护了其统治.从坏的方面来说:它摧毁了文明的成果,剥夺了人民崇尚儒家的自由,对儒家造成了不可恢复的损失.

吉利区18617248459: 焚书坑儒的消极作用是啥? -
诏态力弘:[答案] 焚书坑儒摧残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毁灭了许多古代文化典籍,沉重地打击了儒家学派及广大知识分子,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吉利区18617248459: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
诏态力弘:[答案] 你好!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2.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 3.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

吉利区18617248459: 焚书坑儒对我国古代思想造成了什么影响 -
诏态力弘:[答案] 评价:秦始皇的这种行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化千百万莫大损失 你好 匿名 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2.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 3.嵌...

吉利区18617248459: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类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请简要一点,最好从它们好的和不好的方面来答. -
诏态力弘:[答案] 焚书坑儒:1.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2.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 3.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

吉利区18617248459: 秦朝焚书坑儒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
诏态力弘:[答案] 毁坏了秦以前的古书.对后代研究以前的历史造成极大的困难. 使学者不敢讨论政治.

吉利区18617248459: 焚书坑儒的影响 -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思想文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什么?
诏态力弘: 焚书坑儒的背景正如楼上所说. 但是焚书坑儒只是烧了民间收藏的一些书籍.宫中还是有好多符合秦始皇意思的官方的书的.但是都被项羽烧了.我觉得文化断裂这个后果不应该只由秦始皇承担.

吉利区18617248459: 秦始皇焚书存在什么问题
诏态力弘: 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 秦王朝以前,中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许多诸侯国并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齐、楚、燕、赵、韩、魏、秦,号称“战国七雄”.秦国最后...

吉利区18617248459: 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的优缺点 -
诏态力弘: 优点是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缺点是遏制思想解放和文艺繁荣,并且在史学研究上形成断层,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客观的说,缺点是主要方面.

吉利区18617248459: 如何看待秦皇的焚书坑儒 -
诏态力弘: 鲁迅: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