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翻译

作者&投稿:古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

专心致致的陈景润陈景润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他生活在福建省福州市。他父亲想让他生活过得更好一些,所以起名景润。上学以后,他十分喜欢数学,每一次翻开书就好像上瘾一样,把烦恼抛在脑后,一天,放学了,大家都跑回家吃饭,陈景润从书包里拿出向老师借来的数学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呈现,回家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突然“呯——”“哎哟——”一声,陈景润撞上树了,流了许多血。陈景润看都不看谁就说了几声“对不起”,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棵树“怎么走到这里来了?”他自言自语说道。经过多年学习数学。在1973年2月,陈景润的陈氏定理轰动了世界,成为了一位数学家。因为我的数学较差,所以我要学习陈景润爷爷专心致致的精神。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有时独自一个人到学校后面的静悄悄的山上读书,叫作“静中求学”。有时又故意到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长沙城门口去看书,叫做“闹中求静”,潜心读书,排队除干扰。
居里夫人从小学习十分专心,不管周围发生多么热闹的事,她一点也不理睬。有一次,姐姐和同学们悄悄地在她身后搭起几个凳子,只要一动凳子就会倒下。可她读完一本书,凳子还竖着。又有一次,姐姐和同学故意在她面前唱歌 跳舞 做游戏。她用手捂住耳朵,照样看。

孔子在齐国闻韶,三个月没吃肉.孔子说:要不是为了我想做的事,我是不会来这里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了乐曲《韶》后,很长一段时间吃肉也无法尝出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述而篇》

原文: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了乐曲《韶》后,很长一段时间吃肉也无法尝出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问他吧。”于是子贡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作品介绍: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三个月,(听乐时很专注)几乎不知道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好的乐曲居然这样迷人。”

后用“三月不知肉味”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7-13子在齐闻韶



孔子在秦国欣赏小说三个月几乎不知道这位,他说没想到这个音乐真好听


细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第十四章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白话解释】摘录自时哉时哉网络教育学院 孔子在齐国听闻与学习表征舜王德业的韶乐,浑然忘我,荡气回肠,三个月都沉浸在韶乐的意境中,吃饭时连肉的美味都感觉不到。因而赞叹的说:想不到韶乐的创作,表征舜王的成就,意境如此之...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是因为什么呢?什么事让他废寝忘食?
三月不知肉味就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荤都不知道味儿。描述专心一意,专心致志,其他事也不放在心里。现亦用于描述清苦,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来源:《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求为乐之至於斯也。”这句话是说,孔子在齐国的情况下,以前闻听了《韶》乐,被...

孔子在齐闻韶的原文
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大矣哉!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句话怎么...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说:‘不图为乐的到这样的'

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是那首歌?
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是音乐《韶乐》。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故而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由衷赞叹曰:“不图为乐至于斯!”“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记·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话。《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

三日不知肉味上一句
三日不知肉味上一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人们耳熟能详,大概意思也清楚,比喻注意力集中于某事而忘记其他一切。这有点像心理上称为“心流”的状态。举个例子,当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母亲端来粽子,结果他蘸着墨水吃了,还连声称好吃、好吃!孔夫子到齐国听到韶乐,陶醉其中,...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诗歌?
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

齐闻韶出生于哪里
齐闻韶齐闻韶,是一名导演,主要作品有《一板之隔》、《江湖儿女》等。中文名:齐闻韶职业:导演代表作品:《一板之隔》、《江湖儿女》等人物履历1948年在香港参与建立华南电影界联合会。后任南国影业公司场记、副导演、编导。此期间,他编导的作品有《海外寻夫》、《一板之隔》、《江湖儿女》等。1952年返回...

孔子闻韶处位于哪儿
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湮没无传,故于1911年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1982年,市、区政府拨款将“孔子闻韶处”碑嵌于韶院村学校内墙壁上,并增置“乐舞图”和简述孔子在齐闻韶石刻。石刻文载:传说在中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做...

孔子在齐闻韶 中“三月不知其肉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是用来形容...
修辞手法是通感,用来形容音律的美妙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秦淮区15610564973: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如何理解? -
植柿恒孚: 《论语·述而第七》:“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解释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后用“三月不知肉味”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韶》是歌颂先王德行的古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兴奋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是因为他感到《韶》乐达到了“尽善”与“尽美”的统一.

秦淮区1561056497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什么意思 -
植柿恒孚: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全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秦淮区1561056497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翻译 -
植柿恒孚: 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三个月,(听乐时很专注)几乎不知道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好的乐曲居然这样迷人.” 后用“三月不知肉味”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秦淮区1561056497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孔子《论语》) -
植柿恒孚: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秦淮区15610564973: 故 孔子 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
植柿恒孚: 所以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多月不识肉的滋味,言语十分快乐,让人无欲无求,心平气和,不认为肉是美味了. 主要意思大概是说韶乐的滋味比物质的滋味更令人陶醉.

秦淮区1561056497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用来说明什么呢?
植柿恒孚: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见《论语•述而》. 子:指孔子.韶:《大韶》的简称,周代“六舞”之一,吴季札在鲁国看《大韶》乐舞的演出,叹为观止;孔子也称《韶》为尽善尽美.这两句大意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入迷得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来. 这两句说明美好音乐的感人魅力,它能使人浸沉在美的享受中,大脑兴奋点集中在听觉上,致使味觉失去了作用,吃肉也尝不出香味来.孔子是个极爱音乐的人,也是最懂得音乐的人,他不只是欣赏音乐的形式美,而且重视音乐的内容美.即重视音乐的教育意义.

秦淮区1561056497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翻译 -
植柿恒孚: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形容音乐极端美好,有长时间使人忘记一切的魅力

秦淮区15610564973: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
植柿恒孚: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今译 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秦淮区1561056497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植柿恒孚: 答:夸张.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个月都不知道肉的味道.用来夸张的手法形容韶乐的动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