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章》中的季氏,其身份是什麼?

作者&投稿:管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急!!!~

孔子尊王权,尊君权。注意,是季氏将伐颛臾,而不是鲁公伐颛顼。而又是孔子的学生在助纣为虐,所以孔子坚决反对。

还可以参考孔子说过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

季氏是主持鲁国朝政的宰卿之一,与孟孙、叔孙氏三家,号为“三桓”。季氏传承很多,孔子时代主持鲁定公的季孙斯,鲁哀公时的季康子(季孙肥),其后季氏衰落,季昭子(季孙强)时已经在朝政无甚话语权了。

  季氏是 鲁国贵族三桓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485295.html?wtp=tt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又改称孟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
  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孟某”、“季某”。所以,“孟孙”、“季孙”并不是氏称。考之《左传》,只有“孟氏”、“季氏”的字样,而无“孟孙氏”、“季孙氏”的字样。叔孙氏的情况比较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公子牙(字子叔)之后立叔氏,原来的叔氏改称叔孙氏。
  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最大(庶长子),是为孟,太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求解《孔子》中季氏(三桓之一)与公孙不狃的关系!
说的通俗点,孔子是代表奴隶主利益的。而公孙不狃是奴隶代表了广大奴隶的利益,发动了发对奴隶制的起义。最终奴隶起义被伟大的孔子镇压了。

既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论语·季氏》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冉有的对话,孔子说:“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施行仁政,以德服人,使其他国家的人归顺;既然他们来了,就应该使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原来的意思是既然已经把他们招抚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后来这个成语的意思...

论语·季氏篇4
孔子在其著作《论语·季氏篇》中强调了交友之道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一生中,交朋友的选择对于个人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孔子提出,有三种朋友是能够提升我们的品质和知识的:首先,与正直的人为友,他们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这样的朋友能引导我们坚守道德底线,培养诚实正直的品格。其次,选择一个诚实可信的...

论语·季氏篇11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表达了他的道德标准和对人的评价。他强调,看到美好的品行,如同渴望追求,那种热情和追求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他说:“见善如不及”,意指对于善行,人们应当竭尽全力去学习和实践,如同追赶不及的美德。”然而,对于不道德的行为,孔子的态度是警觉且坚决的,他说:“见不善...

每日一读 | 9 |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

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政治主张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史记.孔子世家》中“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中“料量平”可否翻译...
不可以。仅仅靠“料量平”这三个字不太好解释,结合前文的“季氏史”可知是给季氏家打工(做家臣)。季氏就是季孙氏,是鲁国最有势力的三家大夫之一。至于孔子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史记语焉未详。季氏史即委吏,掌管委藏,具体工作就是保管、出纳。所以说,“料量平”就是计量准确、收支平衡。...

《孔孟两章》的原文是什么?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我国古代季氏的历史
因为季札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氏,以别他族,称季氏,世代相传至今。季氏族人多尊季札为季氏的得姓始祖,称季氏正宗。来源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的小弟弟姬季友最终平定了庆父之乱,其后裔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世代在鲁国...

季氏将伐于颛臾原文及翻译
3、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对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学习。同时,它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

蠡县15894472160: 孔子为什么认为季氏用八佾舞于庭是件不能容忍的?孔子为什么认为季氏
汤喻益米: 季氏,指季平子,鲁国大夫,是鲁国权臣,把持朝政.按规定他只能欣赏四人一排的舞蹈.但他居然摆出八佾,完全是以天子自居,与中央抗衡,这是大逆不道,违礼的行为.孔子认为季平子是大夫,不该忍心用天子的礼乐主持祭祀,这是对天子,国君的蔑视.

蠡县15894472160: 论语·季氏中的论语表示什么,季氏表示什么?? -
汤喻益米: 季氏是主持鲁国朝政的宰卿之一,与孟孙、叔孙氏三家,号为“三桓”.季氏传承很多,孔子时代主持鲁定公的季孙斯,鲁哀公时的季康子(季孙肥),其后季氏衰落,季昭子(季孙强)时已经在朝政无甚话语权了.

蠡县15894472160: 论语第十六篇到底是李氏还是季氏 -
汤喻益米: 《论语》第十六篇的篇名是季氏,不是李氏.《论语》各篇一般以开头第一段的第一个实词作为篇名,这一篇开头第一句是“季氏将伐颛臾”,所以以“季氏”作为篇名.这里的季氏是指当时鲁国的三大大夫家族(又称“三桓”,另外两个家族分别是孟孙氏和叔孙氏)之一的季孙氏家族,简称“季氏”.如果有的《论语》版本写成了“李氏”,应当是排版时出现的排字错误.

蠡县15894472160: 季氏起源!
汤喻益米: 关于季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戴,谥号季文子.季孙氏后来简称季氏....

蠡县15894472160: 《论语季氏》中的论语表示什么,季氏表示 -
汤喻益米: 《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

蠡县15894472160: 为什么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 -
汤喻益米: 孔子认为作为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义不容辞地应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对此,冉有辩 解: “ 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 孔子引用周任的话和以虎兕、龟玉等为比喻进行反驳,认为冉有、季路 对季氏的行为应负有责任.引用周任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的话,对冉有的自我辩解给予反驳,认为他不 是称职之臣.孔子运用比喻论证法,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显然是看守人员的过错, 是一种失职.

蠡县15894472160: 季氏将伐颛臾 板书 -
汤喻益米: 季氏将伐颛臾 选自《论语》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

蠡县15894472160: 论语季氏篇中为什么都是孔子曰 -
汤喻益米: 论语是记录孔子的言行的,不过整理记录的都是他的不同的弟子们,季氏是说时姓季的弟子记录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