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京试孙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子车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蔡京予孙的翻译~

蔡京的孙子们,生长在富贵之家,不懂得庄稼的种植和收获。一日,蔡京开玩笑地问他们说:“你们天天吃饭,谁能回答我,吃的白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个孙子顺口答道:“那是从石臼里舂成白米的。”蔡京听了,哈哈大笑。另外一个孙子在边上接着说:“他讲得不对,我见到白米是装在草席的袋子里倒出来的。”原来运到京城的大米,用席织口袋装盛着,所以这么说。

一、译文: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
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二、原文:春秋时期 吕不伟编订《吕氏春秋·察传》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察传》介绍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 主张,后面也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

《蔡京试孙》又名《蔡京子孙》
【原文】
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穑。一日,京戏问之曰:“汝曹日啖饭,为我言米奚自?”其一对曰:“从臼里出。”京大笑。其一旁应曰:“非也,我见在席子里出。”盖京师运米以席囊盛之,故云。
【注释】
蔡京:宋徽宗时任宰相,奸臣。
诸:众。
膏粱:膏,油脂,多指肉食;粱,粮食,多指细粮。膏粱,是精美食品,借指富贵之家。
稼(jià ):耕种。
穑(sè):收获。
戏:戏弄,开玩笑。
汝曹:你们。汝,你。曹,辈,可翻设成“们”
啖(dàn):吃。
奚:那里什么。
对:回答。
臼(jiù),石臼,旧时舂米的器具。
应:回答。
盖:原来。
以:用。
席囊(náng):用草席做成装米的袋子。
盛:装。
【译文】
(宋代)蔡京的孙子们,生长在富贵之家,不懂得庄稼的种植和收获。一日,蔡京开玩笑地问他们说:“你们天天吃饭,谁能回答我,吃的白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个孙子顺口答道:“那是从石臼里舂(chōng)成白米的。”蔡京听了,哈哈大笑。另外一个孙子在边上接着说:“他讲得不对,我见到白米是装在草席的袋子里倒出来的。”(原来)运到京城的大米,都是用席织口袋装着,所以那个子孙才会这么说。

(宋代)蔡京的孙子们,生长在富贵之家,不懂得庄稼的种植和收获。一日,蔡京开玩笑地问他们说:“你们天天吃饭,谁能回答我,吃的白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个孙子顺口答道:“那是从石臼里舂(chōng)成白米的。”蔡京听了,哈哈大笑。另外一个孙子在边上接着说:“他讲得不对,我见到白米是装在草席的袋子里倒出来的。”(原来)运到京城的大米,都是用席织口袋装着,所以那个子孙才会这么说。

(宋代)蔡京的孙子们,生长在富贵之家,不懂得庄稼的种植和收获。一日,蔡京开玩笑地问他们说:“你们天天吃饭,谁能回答我,吃的白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个孙子顺口答道:“那是从石臼里舂(chōng)成白米的。”蔡京听了,哈哈大笑。另外一个孙子在边上接着说:“他讲得不对,我见到白米是装在草席的袋子里倒出来的。”(原来)运到京城的大米,都是用席织口袋装着,所以那个子孙才会这么说。勿抄

【原文】
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穑。一日,京戏问之曰:“汝曹日啖饭,为我言米奚自?”其一对曰:“从臼里出。”京大笑。其一旁应曰:“非也,我见在席子里出。”盖京师运米以席囊盛之,故云。
【译文】
(宋代)蔡京的孙子们,生长在富贵之家,不懂得庄稼的种植和收获。一日,蔡京开玩笑地问他们说:“你们天天吃饭,谁能回答我,吃的白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个孙子顺口答道:“那是从石臼里舂(chōng)成白米的。”蔡京听了,哈哈大笑。另外一个孙子在边上接着说:“他讲得不对,我见到白米是装在草席的袋子里倒出来的。”(原来)运到京城的大米,都是用席织口袋装着,所以那个子孙才会这么说。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其中古文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关于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例如:原文:樊迟请 学 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道:“...

文言文《名落孙山》的翻译
【译文】: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

《孙武》司马迁文言文
2. 孙武练兵文言文翻译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呼?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

孙权敖疾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译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 选自 吕氏春秋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

孙泰老文言文翻译
1. 孙泰 文言文译文 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品德操行很有古代圣贤的风范。 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子。有人问他原因,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文言文翻译: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必获喜报。汝必兴于楚。”后果为令尹,执...

宋史吕祖谦传文言文题
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前期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文言文阅读答案吕祖谦字伯恭。自其祖始居婺州。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文言文阅读答案吕祖谦字伯恭。自其祖始...

孙期传文言文翻译
孙期,字仲彧,东汉末年济阴成武人。孙期少年时就研习《京氏易》及《古文尚书》,是一位博学的名士。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孙期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

秦巨伯文言文翻译
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琅琊人秦巨伯,六十岁了,有一次喝醉了酒赶夜路,经过蓬山庙,他忽然看见两个孙子来迎接他,搀扶着他走了一百多步,接着就抓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咒骂说:“老奴才,你那一天用棍棒打了我,我今天要杀了你。”秦巨伯回想...

孙丕扬文言文翻译
1. 《明史·孙丕扬传》翻译 【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进士,授职为行人,升任御史。历任京郊、淮、扬地区巡按,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升任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生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他被罢官等候审查。高拱被罢免后,事情弄明白了...

桐庐县17051351326: 察京试孙文言文翻译 -
赵善爱脉: 《蔡京试孙》又名《蔡京子孙》 【原文】 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穑.一日,京戏问之曰:“汝曹日啖饭,为我言米奚自?”其一对曰:“从臼里出.”京大笑.其一旁应曰:“非也,我见在席子里出.”盖京师运米以席囊盛之,故云. ...

桐庐县17051351326: 蔡京试孙文言文让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
赵善爱脉: 对孩子从小就要加强教育,使他们知道吃穿住行的东西来之不易.

桐庐县17051351326: ...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1)请结合你所学... -
赵善爱脉:[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桐庐县17051351326: 翻译文言文 -
赵善爱脉: (西汉)刘向 [原文]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

桐庐县17051351326: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 -
赵善爱脉: 〖原文〗齐之好勇者,其一人东郭①,一人居西郭, 卒然②相遇于途,曰:“姑③相饮乎!”觞数行④,曰:“姑求肉⑤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⑥?”于是具⑦染⑧而已,引抽刀而相啖⑨,至死而止.勇若⑩...

桐庐县17051351326: 古文翻译 -
赵善爱脉: 李惠长于思察 惠 长 於 思 察 . 雍 州 厅 事 , 有 燕 争 巢 , 斗 已 累 日 .惠 令 人 掩 获 , 试 命 纲 纪 断 之 , 并 辞 曰 : 「 此 乃 上 智 所 测, 非 下 愚 所 知 . 」 惠 乃 使 卒 以 弱 竹 弹 两 燕 , 既 而 一 去 一留 . 惠 笑 谓 吏 属 曰 : 「 此 留 ...

桐庐县17051351326: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界而端已见矣.其候徼支缭,其竞关之政尽察:是乱国已.... -
赵善爱脉:[答案] 1.C 2.D 3.C 4.(1)如果贤德相等,那么有亲戚关系的人先尊贵;如果能力相同,那么有旧关系的人先当官. (2)统治人民的君主,也可以醒悟了.百里见方的小国,是完全能够独立存在的.

桐庐县1705135132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及壮,推择为吏.擢南台御史.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及不... -
赵善爱脉:[答案] (1)B句子译为:当时京仓的主吏,因为仓廪多有漏洞,思虑久雨则米坏,请其上覆盖糠秕,因而把糠秕混杂入米中,供给内外工匠及宿卫者.谢让察知其中有奸诈,以藁秸代替糠秕,奸弊全被革除.“请覆糠粃其上”“其上”...

桐庐县1705135132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贤院,辞,改校... -
赵善爱脉:[答案] (1)C 句子译为:公绰采用《月令》诸书,以四时新鲜的物品以及所应当进献的祭品,配合成图.又上言:“祖宗配祭,应当端正位置,现在侧向而立,不是用来显示尊敬威严的做法.”“诸书”是“采用”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以四时新...

桐庐县170513513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 -
赵善爱脉:[答案] 1.B 2.A 3.D 4.(1)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就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 (2)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也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