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古今字有哪些

作者&投稿:潘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中的古今字、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中,“强”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僵”。

古今字是由于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不亦说乎”的“说”就属于这种情况,“说”是古字,“悦”是今字。再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从字型上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没有联系,而古今字之间往往有一些联系。
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

古今字,表意就是从古自今的字。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同一个事物的字也许有不同的,但是它们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那它们共同组成了古今字了。这是一种说法。
古今字一个可以由很多字组成下图每列都是一个古今字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不同的通假字是一个历史时期同时出现的表示同一个事物的文字,而古今字则是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
百度百科有对古今字的解释,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古代汉语》王力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上)

(后来写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后来写作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后来写作譬。)

再举两个字来看:《说文》里没有“债”字,这不等於说上古没有“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责”字表示的(见《战国策·齐策》)。《说文》里有“舍”字,但是十三经里完全没有“舍”字,这也不等於说先秦没有“舍”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舍”字表示的(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由此看来,“责”、“舍”等是较古的字,“债”、“舍”等是比较后起的字。我们可以把“责债”、“舍舍”等称为古今字(注:现在“舍”又简化为“舍”。)。但是,我们不要误会,以为“责”、“舍”等字已经被废弃了,它们的职务已经完全由“债”、“舍”等字代替了。要知道,“责”、“舍”所移交给“债”、“舍”的只是它们所担任的几个职务当中的一个,它们还有别的职务(责任,房舍等)并没有卸掉。

古今字很多,现在再举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今字不见於《说文》的归a组,见於《说文》的归b组)如下:

a.大太 弟悌 间间 说悦 孰熟 竟境 队坠 涂涂 赴讣 冯凭 贾价(注:“悌”、“境”、“坠”、“涂”、“价”等是《说文》新附字。许慎《说文解字》540部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宋代徐铉等校定《说文》,增补400多字,分别附在有关的各部之后,其中大都是“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这便是所谓新附字。) 属嘱 厌餍 县悬 陈阵

b.共供 辟避 知智 昏婚 田畋 戚戚 反返 错措 卷卷 尸尸

一般人常常以后世所习用的字去衡量古书中的字,以为上面两组中的第二个字才是“正字”或“本字”。譬如说,人们总以为先有一个“悦”字作为本字,只是经常写一个“说”字来代替它。这是一种误解。既然是先有一个本字“悦”,为什么上古的经书中不用,倒反写成“说”字呢?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上古没有“悦”字。战国时代有些书(如《庄子》),“说”、“悦”并用,可能是后人改的;经书不见“悦”字,是因为后人认为它是“经”,不敢改,所以才维持了原样。《孟子》有“悦”字,那是因为《孟子》到宋代才被尊称为经。许慎《说文》没有收“悦”字,这说明许慎时代“悦”字或者还没有产生,或者是产生了,但因它是“俗字”,所以没有收。凡是《说文》所不收的(a类),文字学家们都承认是后起字(今字),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前的文字学家们由於迷信《说文》,对於《说文》所收的字(b类),不但不敢认为是后起字,反而认为是本字,同时认为第一个字是假借字。例如“舍”字,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说它假借为“舍”;而在“舍”字条下说:“经传皆以舍为之。”既然“皆以舍为之”,可见“舍”才是本字,“舍”显然是后起字。又如“尝”字,本来是从旨尚声的形声字,以旨为意符,旨的意符是甘,甘旨是美味,所以《说文》“尝”字下说“口味之也”。又因“尝”字经常用作“何尝”、“未尝”的“尝”,所以人们又在“尝”字旁边加了个意符“口”,用来表示“尝滋味”的“尝”。假如不了解这种情况,就会对“未尝君之羹”这类的用法发生误解。其实“尝”字的历史很短,所以一般字典没有收录,最近汉字简化,又把它给简化掉了。由此可知,所谓“本字”,实际上有许多都是后起字。

我们对於古今字的态度应该是:(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掌握古书的词义;(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要厚古薄今和是古非今。从前有些文人专写“本字”,不写后起字,那是应该批判的。

2.异体字

异体字跟古今字的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我们知道,文字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所以在字的形体方面不可能那么整齐划一。在古代,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那是难免的。例如:

弃弃 齐赍 睹睹 厩厩 诒贻 谕喻 鸡鸡 蚓螾 照照 凭凭 罪罪从前文字学家们根据《说文》,把异体字分为正体、变体、“俗体”等。《说文》所载的,被认为正体;《说文》所不载的,被认为变体或“俗体”。这种分别往往是武断的。

异体字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是会意字,“泪”是形声字;“岩”是会意字,“严”是形声字。

二、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从攴束声的“敕”,变成了从力束声的“敕”。从欠的“叹”,变成了从口的“叹”。从糸的“绔”,变成了从衣的“裤”。

三、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线”从戋得声,而“线”却是从泉得声了。“裤”从夸得声,后来改成从库得声了。

四、变换各成分的位置。有的是改变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惭惭”、“和和”、“鹅鹅鹅”等。有的只是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又写作“花”。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有些异体字最初是完全同义的,但是后来有了分工。例如“谕喻”,先秦两汉都通用: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论语·里仁)

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史记·高祖本纪)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谊追伤屈原,因以自谕。(汉书·贾谊传)前三例中的“喻”和“谕”都是懂得、晓谕的意思,后二例中的“喻”和“谕”都是比喻的意思。可见这两个字通用。但到了后代,“诏谕”、“晓谕”的“谕”不能写作“喻”,而“比喻”的“喻”也不能写作“谕”。原来是异体字,后来不是异体字了。

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第一,有些字,虽然意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们当作异体字。例如“置”和“置”,就“放置”这一意义说,二者相通,可是“置”还有一些别的意义是“置”所没有的,况且这两个字的古音也不一样,所以“置”和“置”不是异体字。同样的情况还有一些字,例如“实”和“实”。

第二,有些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也不能把它们看作异体字。例如“雕”、“雕”、“凋”,雕的本义是鸟名(又写作雕),雕的本义是雕琢、绘饰,凋的本义是凋伤、凋零。在《说文》里,它们是分为三个字的。由於它们是同音字,所以在某一意义上常常通用。拿雕字来说,雕饰的雕可以写作雕,《左传》宣公二年:“厚敛以雕墙”,一本作雕。雕琢的雕更经常写作雕,例如《文心雕龙》、“雕虫小技”等。至於凋伤一义,上古也曾写作雕,例如《国语·周语》:“民力雕尽”,但后来就不通用了。拿雕字来说,它曾经和凋伤、凋零的凋通用,《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本作雕;《荀子·子道》:“故劳苦雕瘁而能无失其政”,就写作雕;但后代也很少这样通用了。再拿凋字来说,它的意义最窄,只表示凋伤、凋零,不能表示雕刻、雕饰。而凋和雕都不能表示雕鸟的雕。由此看来,这三个字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它们不是异体字。其他像游和游,修和修都是这样。

第三,有些字通用是有条件的,更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例如“亡”和“无”相通,《论语·雍也》:“今也则亡”(如今就没有了)。但并不是所有用“无”的地方都可以换成“亡”。后来这种用法只限於“亡何”、“亡虑”等少数固定形式。又如“沽”和“酤”,在买酒或卖酒这个意义上是相通的,看来似乎像异体字,可是酤的对象只能是酒,而沽的对象可以是酒,可以是玉,也可以是别的东西。意义广狭不同,严格地说,这不能算是异体字。

3.繁简字

简体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汉代民间应用的简体字就有不少;北魏时代,乱字已经简化为乱,和现在公布的简化字相同;宋元以来简体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今天我国通行的简化字,绝大部分都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既要掌握简化字,又要掌握繁体字;因为一般古书都用的是繁体字(注:为了便於学习,我们在本书后面附有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以供查阅。)。学习繁体字,要注意繁体字和简化字之间的三种关系:

第一,绝大多数的简化字跟繁体字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只要把繁体字记住就行了。例如:

爱:爱 罢:罢 办:办 达:达 递:递 矾:矾 茧:茧 籴:籴 窃:窃 灶:灶 隶:隶 粪:粪只有少数是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关系。例如:

当:当当 尽:尽尽 罗:罗罗 坛:坛坛 干:干干干 台:台台台台第二,有些简化字是可以从古书中找出根据来的。其中有些是本字,有些是异体字或通用字。例如:

舍:舍 古今字。

荐:荐 古通用。

夸:夸 古通用。

踊:踊 古通用。

启:启 开启的启本作启。

网:网 网是网的本字。

气:气 气本作气,饩本作气。

礼:礼 古异体字。

粮:粮 异体字。了解这些关系,我们可由此知道古代已经有了这些字,今天简化,只是选择了笔画较少的,放弃了笔画较繁的。我们切不要以为现在的“舍”字在古代都该是“舍”,现在的“荐”字在古代都该是“荐”。这样,反而是弄错了。

第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本来在词义上是毫不相干的,或显然有区别,仅仅因为是同音的关系,简化时就采用了那个笔画较简的。这就是说,在古书中,本来是有分别的两个字(或三个字),经过简化之后,混为一个了。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如果用现在简化字所代表的那个词义去解释古书,就会发生误解。现在举些例字分别加以说明。

(1)后后 在先秦少数古籍中曾以“后”代“后”,但不普遍,后代一般不再通用。至於“君主”、“皇后”的意思,决不能写作“后”。《孟子·梁惠王下》:“书曰:‘蹊我后,后来其苏’!”两个“后”字都是指商汤而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中的“后”,也是指君,这些“后”字决不能写作“后”。

(2)适适 在古代汉语中“适”和“适”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字。“适”音kuò,适音shì。《论语·宪问》:“南宫适问於孔子曰......”这里“适”不是“适”字。又宋代有人叫洪适。这种地方如果不知道它和“适”的区别,就会弄错了。

(3)征征 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除了在征赋(税)的意义上有时相通之外,决不混同。“征”是旅行(特指在外服役)、征伐。征是证验、征兆、征辟、征求;又是音乐中的五声之一(用於这个意义时读zhǐ)。像《论语·八佾》的“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中的“征”,决不能写作“征”;《战国策·燕策》中的“为变征之声”的“征”,决不能换成“征”。反过来看,《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中的“征”,不能改作“征”;《周易》的“征夫不复”,也不能写作“征夫”。

(4)余馀 “余”是第一人称代词,“馀”是剩余的意思。在古籍中两个字如果都写作“余”,或都写作“馀”,许多话就会无法解释。如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中的“余”,如果换成“余”,“余马”就不通了;杜甫“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如果把“馀”换作“余”,那就成了“尽我的杯”了。

像这种情况还非常多,我们只能举其一隅。总之,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只有懂得了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这种分合关系,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作品。

【古今字】(王力书170页):辟:避、辟、僻、嬖、譬。
一.为本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兑悦;孰熟;队坠;县悬;自鼻;奉捧;其箕;禽擒;然燃;莫暮;益溢;原源;尝尝;闲间;猒(厌)餍;厌压;厉砺;何荷;亦腋;
二.为引申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大太;弟悌;舍舍;竟境;赴讣;陈阵;共供;辟避;知智;昏婚;田畋;见现;刑型;内纳;
三.为假借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女汝;冯(马行疾)慿;涂涂;反返;戚戚;埶势;错措;说悦;
记下这些就够用了


古今汉语有什么差别吗?
3、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再如“指示...

关于古代汉语假借字和古今字的问题
关于古代汉语假借字和古今字的问题 一直很弄不清楚假借字和古今字之间的区别,就比如说莫和暮两字,有的人说是古今字,有的人说是假借字,那到底是什么字呢?我的书上有这么一句话,假借字与后起本字的关系,是古今字的... 一直很弄不清楚假借字和古今字之间的区别,就比如说莫和暮两字,有的人说是古今字,有的...

谁有王力版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啊?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

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六书、本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二、通假字与古今字.古今字是一个历史概念,段玉裁曾经说过:“凡读经者,不可不知道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古代字少,一个字有时有多种职能,它可以同时表示几个互不相关的意义.由于文字日益发展,另外找一个新字去表示某种意义,分担了原来字的...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五音 传注体 古今字 本义
笺,是表识的意思.本指读书时有所领司用笔标志在原文一侧的文字,这里是注释的一种.一般对经传简略不明的地方加以补充发挥,对不同见解的地方加以订正.汉代注释家在注解先秦文献时,多用传注这种体例.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

“厌”与“餍”,是通假字,还是古今字
“厌”与“餍”,是通假关系?或者,它们是一对“古今字”?第一种:古今字说。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一册172页讲“古今字”,举的就有“厌餍”——且说:“现在再举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後……)”,“一般人常常以後世所习用的字去衡量古书中的字,以为上面两组...

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第三,要把不易分辨的现象、概念当作重点,把它们从理论上弄清,并且从实际上分开。例如:“以”字作介词和作连词就不易清,“焉”字作代词的两种用法和作语气语也不易分清,又如,古今字与通假字容易混淆等,都应下功夫首先弄清。学习古代汉语,既要注意古今汉语的差异,也要注意古今汉语的汉通。

文言文硬化
第三步,看有无需要调整的地方(移位、增补、删减等)。 如果按部就班,即使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一般都可以顺利地解决。 三、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 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 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误译。 2、因不了解古代汉语语法修辞造成的...

文言文基础汉字
三、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
王本《古代汉语》“通论”涉及到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汉字的书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

惠民县15070109921: 王力古代汉语古今字有哪些 -
阳侄复方: 【古今字】(王力书170页):辟:避、辟、僻、嬖、譬. 一.为本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兑悦;孰熟;队坠;县悬;自鼻;奉捧;其箕;禽擒;然燃;莫暮;益溢;原源;尝尝;闲间;猒(厌)餍;厌压;厉砺;何荷;亦腋; 二.为引申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大太;弟悌;舍舍;竟境;赴讣;陈阵;共供;辟避;知智;昏婚;田畋;见现;刑型;内纳; 三.为假借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女汝;冯(马行疾)慿;涂涂;反返;戚戚;埶势;错措;说悦; 记下这些就够用了

惠民县15070109921: 王力古代汉语古今字有哪些 -
阳侄复方:[答案] 【古今字】(王力书170页):辟:避、辟、僻、嬖、譬.一.为本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兑悦;孰熟;队坠;县悬;自鼻;奉捧;其箕;禽擒;然燃;莫暮;益溢;原源;尝尝;闲间;猒(厌)餍;厌压;厉砺;何荷;亦腋;二...

惠民县15070109921: 古代汉语王力(关于古代汉语王力的基本详情介绍)
阳侄复方: 1、《古代汉语》是王力于1962年主编的一套汉语言学习类书籍(教材),由中华书局出版.2、《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古代汉语(第1-4册 校订重排本)》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3、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三部分的密切结合是这一部教材的特点.

惠民县15070109921: 按照部首编排的古汉语字书有哪些? -
阳侄复方: 《王立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这个不多说了,宝书一枚.部首排序,每个字都表明反切,声韵部什么的,繁体字.最难得的是对每个汉字的解释是按照意向分类的,而不执着于传统字典把每种用法都分开列一条,比方说如果一般字典里面把...

惠民县15070109921: 有没有比较全面的古汉语字典?一定要全!
阳侄复方: 王力古汉语字典 这本古汉语字典由王力主编.本字典参照辞源收古籍中通用汉字一万二千五百余个.内容博大,史料丰富,知识点全面.本字典结构清晰,检索方便.本字典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一本绝无仅有的工具书.

惠民县15070109921: 关于王力的《古代汉语》的问题 -
阳侄复方: 我考研时也用的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开始和你的情形差不多,我的学习心得如下:第一,从心理上克服掉对繁体字的恐惧和厌烦. 第二,从字形上辨认他与哪个简体字相近,有可能他就是这个简体字的繁体,因为汉字在简化的过程中...

惠民县15070109921: 关于《王力古汉语字典》 -
阳侄复方: 印刷质量不同. 这是一本古汉语词典,以繁体字排版.本词典有八个特点:第一是扩大词义的概括性.一般字典辞书总嫌义项太多,使读者不知所从,其实许多义项都可以合并为一个义项,一个是本义,其余是引申义.本书以近引申义合并,远引申义另列,假借义也另列.

惠民县15070109921: 我打算把王力主编的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背下来,可行吗? -
阳侄复方: 完全没有必要,读文言文重在积累,平时多读多想就可以了.和学英语是不一样的.再者因为内容很多,背这个方案也是很不可行的.

惠民县15070109921: 王力版的古代汉语中的繁字体与常规繁字体有区别怎么办 -
阳侄复方: 王力古汉语中的是对的,你在电脑上看到的不是繁体字.

惠民县15070109921: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的第一册 复习重点 -
阳侄复方:[答案] 1、简繁体字 2、词字注释 3、翻译句子 4、阅读 5、古诗分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