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啥把僧人、道士,为什么被称为“方外人士”?

作者&投稿:虞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将将僧人道士称为“方外人士”,为何有此说法?~

因为道士僧人都是超脱于世俗内的人物,所以他们都是不能拘泥于方内,所以称呼他们为方外人。

在道教中方内就是世俗内的事情。道教中所说的“方内”是指人伦的社会,或者说世俗社会。在《 管子》、《 诗经》等书中,方外是则指区域之外、中国之外,即 夷狄之地。在“方外”一词中,“方”是“道”的意思,也指国家法律和世俗秩序。而后,方外一词的意思有所转变。《 庄子》中有言“彼游方之外者也”,它的特征是道德与秩序,朝廷是这个社会的象征。此处的“方外”就是指浮世之外,或超越世俗的世界。
而修行的人都是超脱世俗的。因此,“方外”就是世俗之外的意思了。“方外”,犹言世外。“方”,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秩序或邦国 律法。既为维护社会的道德,也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方内之人的终极日标是身居高位或者富甲天下,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国律法约束之内,故都是方内之人。而在此世俗价值体系规范之外者,就是方外之人。于是,出家人就有了“方外之人”的称号。

超脱于世俗的修行者就会是方外人士。方外人士中的僧侣道人各有不同的称呼,其中女性僧人称为尼姑。成就一番事业或者博取一份功名。而所谓的“方外”则是指社会之外,或者说道德之外人伦之外。乍一看,这个称呼与被称作和尚的男性僧人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两者是有关联的。在世俗人看来就是方外之学,早已不问红尘世事的出家人,摆脱了世俗的羁绊。

方外人士的定义是超脱于世俗,不拘泥与世俗观念的修行者,而僧人道士都属于这个类型的人。

方外人士的意思就是在这个规则之外的人,什么人是规则之外的人呢?就是信奉道教和佛教的人士。孔子在书中写到,能被儒家学说束缚的人都是方内。在方外还有一部分是信教的人。所以这个方外人士就是其他教派,不推崇儒家学说。不能被儒家学说束缚的人。

但这个方外人士并不是个贬义词。这一可以看出,孔子的大度,认为学说学派很多,但是侧重点不一样,这个社会中并不是儒家学说一家独大。所以用方外人士来形容这一类人。相反的,在儒家学说之外,才真正的构成了历史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如果儒家学说一直是打压其他宗教或者学说,那么我想中国的历史可能不是特别丰富多彩。在方外人士中大多是僧侣和道士,为什么单单会把这两家称之为方外人士呢?其实孔子心里也明白,因为他们都选择了把自己的教派神话,这样就有内心的一种惧怕,惧怕神灵佛祖惩戒,所以给人一种威慑力,让信奉者不敢去做坏事,但是儒家学说是从人的内心去分辨是非,从内心出发,并不是一种惧怕,而是一种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个方外的方字就是规矩的意思。

所以方外人士就是规矩之外的人,不受儒家规矩束缚的人,那只有僧侣和道士了。所以这个词还是比较有历史渊源的。我相信孔子学说能坚持这么久也是肯定在方外方内都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吧!

僧人、道士这些出家人都自称是方外 人士。这方外是什么意思呢?在《管子》、《诗经》中所记载的方外,是 指区域之外、中国之外(即夷狄之地)的意 思。《庄子》彼游方之外者也。

  ”其中的方 外是指浮世之外,或超越世俗的世界。但这 些似乎与出家人不搭界。“方外”是个合成词,从单字来解,“方” 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秩序或邦国律 法。  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国律法约 束之内,故都是方内之人。

  而在此世俗价值 体系规范之外者,就是方外之人。依佛教、道教思想理念而言,僧侣、道 士都是出家人,摈弃了世人固守的道德规 范,不能用世俗的规律加以约束,因此都可 称做方外人士或尘外之士。 在《管子》、《诗经》等书中,方外是则指区域之外、中国之外,即夷狄之地。

 但依佛教、道教思想理念而言,僧侣、道士都是出家人,摈弃了世人固守的道德规范,不能用世俗的规律加以约束,因此都可称作方外人士或尘外之士。  后世便以方外人士指代舍世之人,专指佛教徒或道教徒之出家者而言。

      出家的女僧人俗称尼姑,这个称呼是怎样来的?  方外人士中的僧侣道人各有不同的称呼,其中女性僧人称为尼姑。乍一看,这个称呼与被称作和尚的男性僧人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两者是有关联的。

出家的男僧人最早称作比丘,女性僧人则称为比丘尼。比丘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原语有破烦恼者之意,意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的男子。 比丘尼也是梵语的音译,又作苾刍尼、刍尼等,意为乞士女、除女,又称沙门尼、尼,皆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

  比丘尼所受具足戒要比和尚多,有三百四十八戒,通常举其大数,号称五百戒。据说,最早的比丘尼就是释迦牟尼的姨妈。尼姑的说法就来源于比丘尼,尼即比丘尼的简称,而姑则是古代对于女子的泛称,比如女道士也被称为道姑。



在古代著作中《管子》、《诗经》中所记载的方外,是 指区域之外、中国之外(即夷狄之地)的意 思。《庄子》彼游方之外者也。其中的方 外是指浮世之外,或超越世俗的世界。但这 些似乎与出家人不搭界。“方外”是个合成词,从单字来解,“方” 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秩序或邦国律 法。



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国律法约 束之内,故都是方内之人。

南宋道士白玉蟾也自称“琼山道人”。但在佛教初入中国时,道人也用来称呼僧人。《南... 道长 :是当今教外人士对出家道士的尊称,而不是职称。

因为道士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与我们国家的文化源远流长。


为何道士都是留发,而和尚却要剃发?
道士所信奉的是道教,而和尚所信奉的是佛教。这是两个不同的宗教信仰,所以对于一些理解和教义自然也是有不同的。在佛教里最讲究的就是“四大皆空”,所以但凡是当了和尚的人,就要忘却过去,六根清净。还要抛开凡尘俗事,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遁入空门。有句话说“三千烦恼丝”,...

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虐待僧人?作怪的道人分别是谁?是什么精怪?
车迟国国王虐待僧人的原因是因为三位妖道虎力、鹿力、羊力解救了车迟国干旱,国王尊三位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把众佛教徒驱服道家做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死。作怪的道人分别是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他们都是修炼成精的妖怪,能够控制风雨。为了解决车迟国的困境,他们来到车迟国后被国王尊为国师,在...

为什么闽南地区是信佛教的。但是人死后却要叫道士?
闽南的习俗,中国本教是道教,所以逝者需请道士做法。跟宗教信仰没有关系。如果要请佛教做法的需要俗家弟子,或佛教弟子,死者生前有交代的,才会用佛教做法。对当地有贡献的,又有佛教僧人的,去世当天,僧人或尼姑也会来逝者家做法超度的。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0 2 连升禄奢石 采纳率:100% ...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为什么要打杀道士?
第四十四回:半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行至车迟国。因为国王兴道而灭佛,所有僧人都被罚去做苦工。悟空化为道徒,打探情况后劝慰众僧人,说圣僧将取经路过,唐僧大徒弟法力无边,能救众僧出苦难。唐僧师徒到来,众僧跪拜,把四人拥入寺。孙悟空设计监工道士,...

道士与和尚都有什么区别?
宗教不同:和尚是佛教,道士是道教。最大的区别:道士有头发和尚没有。一个有发,一个无尘!一、就宗派而言。和尚信奉的是佛教,道士信仰的是道教。二、就思想行为而言。和尚信佛。佛教的“喜”、“舍”、“慈悲”、“苦海”、“入世”、“出世”、“执著”是其思想内容的概括。其基本原则,概括起来...

和尚赶道士啥意思
一般来说,称呼僧人为和尚,这是一种尊称,通常用于尊敬那些修行很好的僧人。在一个地区,如果有一位威仪具足的大和尚,那就已经很不错了。然后,这位大和尚需要带领小和尚和居士们一起认真修行佛法。关于“和尚赶道士”的说法,主要是指这个和尚希望众生能够认识到,道士修行的升天之路,并不能使他们得到...

同为出家人,为何道士大多很“苗条”,而和尚却更为“圆润”呢?_百度知 ...
不知道大家在观看一些影视剧或者是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所看见的或者遇见的佛教的和尚都是比较胖乎乎的,而道教的道士的话,往往都是比较清瘦的模样。所以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好奇说,同样都是出家人,为何两者会差距这么大呢?首先是修行方式上的差异。通常来说,佛教僧人主要的修行方式便是打坐、...

都是劝人向善,为何佛教被灭4次,道教却没事?
道士讲究清静无为,很多道观都建立在杳无人烟的山林间,而且正一道士可以娶妻生子,很多朝代还需要交税服役,对国家人口没有负面影响。与僧人等香客上门不同的是,正一道士以法事、问卦、中医为生,行业特性注定不可能有太多的钱,神像多以泥塑为主,很少铸造铜神像。所以对社会经济影响也比较小。土地、...

“地狱门前僧道多”,民间为何一直流传着这句话?
所谓的斋教徒众都是在家人,他们剽窃儒、释、道三家流传千古的若干名词和观念,似是而非地组成新兴宗教和秘密结社之民间信仰,因为他们是在家人的宗教组织,所以在排斥他教及吸收信徒的利益冲突之下,不得不跟出家的僧侣及道士采取敌视对立的态度,因而传出“道降火宅”的口号,鼓吹俗人修行...

行者,道士,僧人,和尚,谁可以祥尽的分析一下四者的关系和信奉?_百度...
行者是修行者,行法者,实修苦行者。道士是修道悟道之人。僧人是代佛宣法的人。和尚是德高望重之僧。求采纳

洞头县15367945712: 我们常称出家的僧人、道士为“方外人士”,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呢?
地希感冒: 国家行政管理这一方之外的人士.

洞头县15367945712: 和尚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
地希感冒: 和尚一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正像出家人的身分一样:'上共君王并座,下与乞丐同行'.既是尊贵的,也是卑*的.大丛林的一寺之主,称为方丈和尚,该是多么的尊严;乡愚唯恐生儿不育,也给取名叫做和尚,把和尚一词,看作阿毛阿狗...

洞头县15367945712: 对和尚 尼姑 道士的尊称 -
地希感冒: 对尼姑的尊称:大德尼:“大德”是佛教对佛的称号.“大德尼”,是对年高有道、德守戒律的尼姑的尊称. 或者是叫师太.对和尚的尊称:有资历者长老. 年幼者沙弥. 之间的称行者.对道士的尊称: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

洞头县15367945712: 为什么出家人被称为“和尚”或“尼姑”而不称为别的? -
地希感冒: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尼姑(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现在的尊称应为:“法师”,表示尊其佛法造诣高深

洞头县15367945712: 为什么称道士为牛鼻子,和尚称为秃驴?
地希感冒: 1、最初大家认为:道士因为头上发髻的形状如牛鼻故被贬称为牛鼻子老道.那个发型叫“牛鼻子抓髻”! 同理:和尚光头被贬称为“秃驴”. 2 还有比较权威的说法:老子被神化后,道者一气化三青.而他的坐骑是一青牛. 道家的顶头老大名曰"老子",他骑着青牛过函谷关而去.在他成神以后,青牛也伴其左右成仙牛, 被后来的人戏称为被'老子'牵着鼻子走,而老子被道家称神后其坐骑便是出关时的“青牛”,故道士便有了“牛鼻子”的绰号,俗人通常以"牛鼻子"来贬称道士.因为说这个话的人认为:牛也是虽是已成为仙牛,但它还是畜牲.就像和尚被人骂“秃驴”一样,这有点不敬的意思在里面.

洞头县15367945712: 为什么我们叫道士为——牛鼻子老道.和尚为——秃驴?
地希感冒: 骂道士'牛鼻子'有三种说法 1、道士帽,又叫冲天管 前边有沿,上翘象牛鼻子 2、道士发髻形状,那个发型叫“牛鼻子抓髻”! 3、老子被神化后,道者一气化三青.而他的坐骑是一青牛骂和尚为'秃驴'秃驴'最早在某些地方,云游四方和尚都爱牵着驴子化缘,有极少部分玷污了出家人的名誉和尚游手好闲明化硬讨偷蒙拐骗,所以当地老百姓一看见这些牵着驴子的恶僧都远远的叫喊:快跑啊,秃头牵驴子来啦.时间久了秃驴就成了和尚的贬义称呼.

洞头县15367945712: 为什么称呼道士为“牛鼻子”,牛鼻子老道是什么含义
地希感冒: 道士这个词,一般而言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指一种人群,他们信奉道教,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就是一身道袍,手里一根拂尘,头发束在头顶,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固定...

洞头县15367945712: 武侠片里为什么称和尚为秃驴,道士为牛鼻子?请高手指点...
地希感冒: 最早在某些地方,云游四方和尚都爱牵着驴子化缘,有极少部分玷污了出家人名誉的和尚游手好闲明化硬讨偷蒙拐骗,所以当地老百姓一看见这些牵着驴子的恶僧都远远的叫喊:快跑啊,秃头牵驴子来啦.时间久了“秃驴”就成了和尚的贬义称呼. 道家老大名曰“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而去.在他成神以后,青牛也伴其左右成仙牛,俗人通常以“牛鼻子”来贬称道士,因为仙牛也是牛,但它还是畜牲.另外道士帽又叫冲天管,前边有沿,上翘像牛鼻子;还有道士发髻的形状,那个发型叫“牛鼻子抓髻”,因此叫道士“牛鼻子”.

洞头县15367945712: 为什么道士被叫做牛鼻子老道 -
地希感冒: 有5种说法 1、道士帽,又叫冲天管 前边有沿,上翘象牛鼻子 .2、道士发髻形状,那个发型叫“牛鼻子抓髻”. 3、老子被神化后,道者一气化三青,而他的坐骑是一青牛.4、《海琼白真人语录·武夷升座》,其中有一段云:“所以昔毗陵薛真人向禅宗了彻大事,然后被杏林真人穿却鼻孔,所谓千虚不博一实.”这里提到薛道光祖师被杏林真人“穿却鼻孔”.5、应该是和道教的修行方法,多主张从炼气开始着手有关.因为鼻子是气息出入之门户,人通过穿牛鼻子来牵制牛,道士通过管住自己的呼吸,而进于道.

洞头县15367945712: “和尚这一称呼的由来?众所周知,在我国,男性僧人被称作和尚”
地希感冒: 应该来说“和尚”本是个很尊贵的称呼,绝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只要剃下了头发,披... إ 然而,由于根机的不同,“和尚”这一称呼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贬损了.当然,道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