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拯救了大明王朝,为何最终却以谋反罪被诛杀呢?

作者&投稿:藏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壬午,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趁景泰帝朱祁钰病重,迎立幽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后,大肆犒赏帮自己复辟的“还乡团”成员。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恩报完了,接下来接该报仇了,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时任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一生为官三十余载,勤勤恳恳,公正廉明,刚直不阿,深得民心,且“挽狂澜于既倒”,在景泰元年(1450年)率军成功地保住了北京城,堪称不世之奇功。

然而,这样一位德才兼备、又建有不世奇功的功臣,却又为何被新帝判斩立决?

于谦是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新科进士,一路官运亨通,不过十年的时间,便已升任正三品兵部右侍郎,足见其才能出众。

于谦第一次正式亮相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当时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于谦随明宣宗亲征。朱高煦归降后,明宣宗派于谦去数落朱高煦的罪行。虽然还只是一名七品御史,但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骄悍的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经此一事,明宣宗自然看出于谦是个人才,开始有意栽培这位小御史,于是经常派他出使地方。而于谦也确实不负厚望,每到一地平反冤狱,造福一方,深得百姓拥戴。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宦官王振借皇帝的权势作威作福,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敢怒不敢言。甚至,官员每当回京述职时,都要给王振送上见面礼,然而,于谦每次回京都是两袖清风,从不送礼讨好这位天子跟前的大红人。

此于谦非彼于谦

对于不给面子的于谦,王振自然是怒不可遏,少不了要给于谦吃点苦头。于是,他指使自己的党羽将于谦诬陷下狱,准备拿于谦开刀以儆效尤。只是,于谦才能卓著,品德高尚,不仅有大批官员和百姓为其求情,连皇室的一些亲王也纷纷上书为于谦辩护,引得王振只好就此作罢。

此后于谦一如既往,从不抱这位王公公的大腿,还写了《入京》一诗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为了建功立业,挟持明英宗亲征。王振不过一介内侍,丝毫不懂军事,结果不言而喻。

经此一战,明军五十万人全军覆没,大明王朝的精锐损失殆尽,明英宗本人亦如北宋徽、钦二帝,沦为异族的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也先率领蒙古大军挟持明英宗一路叩关南下,直抵北京城下。此时的大明王朝,皇帝成了异族的俘虏,人心浮动,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不少朝臣贪生怕死,纷纷建议南迁以避此祸,侍讲徐珵(即徐有贞)便是鼓吹南迁的代表者。

值此危难之际,于谦挺身而出,厉声训斥朝中那些建议南迁的人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留守北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一介书生的于谦,尽管此前从未上过战场,但他却抱着必胜的信念走向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战场。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在于谦的正确指挥下,也先的侵略大军没有讨得丝毫便宜,被守卫北京城的军民一顿胖揍,狼狈地退回了关外。

作为保卫北京城的主帅,于谦的功劳不言而喻。

1449年的大明王朝,古老的北京城上空乌云密布,皇帝沦为蒙古人的筹码,“黑云压城城欲摧”,大厦将倾,若是没有于谦,我们实在没法想象明朝的国运究竟会如何。一旦真的南迁,等待大明帝国的又将是什么呢?

情况好的话,也不过是像几百年前的南宋那样,从此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从此,大明帝国的历史被截为两段,一半叫“北明”,另一半叫“南明”,与两宋的命运如出一辙。

甚至,若是糟糕的话,明朝灭国之祸只在旦夕之间,到那个时候,蒙古人将重新占领中国,统治天下。

如此看来,于谦不仅是大明帝国的拯救者,亦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

可是,这位挽救了大明江山与天下百姓命运的大英雄,却收到了先后两位皇帝极其不公正的待遇。一个对他百般猜忌,另一个最终将他冤杀。

对于谦百般猜忌的那个人,叫做朱祁钰,亦是于谦一手扶上皇帝宝座的景泰帝。

北京保卫战之后,于谦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俨然就是整个王朝的主心骨。鉴于国不可一日无君,而正统皇帝朱祁镇还在蒙古人手里,太子朱见深又还年幼,于谦主张拥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帝,并于同年改元“景泰”。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尽管于谦的品德节操天下有目共睹,然而还是避免不了皇帝的猜忌。虽然朱祁钰看起来对于谦所奏之事无所不准,但是他内心从来都没对于谦放心过。

更可笑的是,夺门之变发生时,朱祁钰在深宫之中听到朝贺的钟声,竟然问身边的人外面发生这么大的动静,是不是于谦谋反了。

天若有灵,朱祁钰若是在九泉之下见到先他而死的于谦,不知是否会羞愧难当?


朱祁钰对于谦也是猜疑防备

如果说朱祁钰不信任于谦只是历代帝王固有的疑心病在作祟,那么,朱祁镇诛杀于谦就是赤裸裸的恩将仇报了。

当初,朱祁钰登基后将哥哥朱祁镇遥尊为太上皇,由于担心朱祁镇回来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朱祁钰对自己的皇兄置之不理。满朝文武哪个不是人精,自然猜透了新帝的心思,一时间众人纷纷与朱祁镇这位旧日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划清界限,唯恐触怒了新皇。

然而,为了国家的颜面,于谦冒着得罪新帝的危险,极力斡旋,几番谈判,终于派人将这位在塞北饱受风吹日晒的太上皇接了回来,逃离了蒙古人的虎口。

而这位太上皇重新登上皇位后,竟然将帝国的再造功臣、自己的大恩人于谦投下监狱,多么讽刺啊!

于谦为官几十年,从无劣迹,尤其是北京保卫战后,声名远播,更是深受天下人爱戴。

为了杀掉这个大功臣,朱祁镇和他的那些还乡团可谓是煞费苦心啊,先是诬陷于谦迎立外藩,查无实据后,徐有贞和石亨等小人竟然干脆给于谦安上一个“意有之”的罪名。言下之意就是,于谦迎立外藩虽然查无实据,但是他心里有这种想法。

徐有贞和石亨之流的卑劣阴毒暴露无遗,其无耻程度至此,也只有南宋奸相秦桧陷害岳飞时所言的那句“莫须有”可堪比拟了!



朱祁镇不仅蠢,还是个恩将仇报的白眼狼

岳飞被奸臣诬陷时,尚有老将韩世忠挺身而出质问“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可惜,于谦被冤枉下狱的时候,朝堂被新皇帝和他的还乡团弄得乌烟瘴气,再无一人敢出来发出震聋欲馈的声音——意有之三字何以服天下?

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


悲哉,于忠肃公,一代名臣,竟死于昏君与小人之手!

抄家的官员不甘心,他们在于谦的家中翻箱倒柜,掘地三尺,誓要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最终,他们看到了一个被上锁的箱子,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

然而,他们再一次失望了,因为箱子里面除了一把宝剑和一件蟒袍,再无其他。这两件东西还是当初景泰帝为了表彰于谦保卫京城的功绩而赏赐给他的,于谦接受赏赐后就恭敬地保存了下来,从未拿到人前炫耀。

前来抄家的人惭愧地退出了以前的府邸,因为他们知道,于谦——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伟大的人!

纵然被皇帝辜负,纵然一腔碧血染红刑场,于谦却从未后悔过。

这一生,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大公无私,坦坦荡荡,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与百姓,他是大明王朝的再造功臣,亦是我们整个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秋过后,功与过任后人评说,于谦的清白尚留人间,永远不朽!




大明王朝的功臣于谦曾力挽狂澜拯救明朝,明英宗为何要杀了他呢?
于谦,拯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的救世宰相,英宗为何要杀他呢?这是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源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演变的集团之争;二是于谦为人过于刚正不阿,得罪小人所致;三是英宗皇帝的软弱无能。土木堡之变先来捋捋于谦成为救世宰相的历史事件。正统十四年( 1449)春,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亲率人攻...

历史上于谦是如何拯救明朝于水火之中的?
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大明王朝立国以来最大的考验 明正统十四年,即是公元1449...

大明第一能臣,挽救了大明王朝的于谦,为何却因谋反被杀?
“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明英宗)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另外,于谦拯救了大明王朝,颇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而且在这期间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了夺门之变中帮助英宗复位的石亨、徐有贞等人,这些人一致要求明英宗杀掉于谦。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

于谦拯救了大明王朝为何最终却以谋反罪被诛杀呢?
为什么领导大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的于谦,最后却以谋逆罪被诛杀?很多人归结于皇帝的昏庸,于谦的功高盖主等等。其实事情也没这么复杂,说到底,就是权斗。第一,于谦并无稳固的基础,他的上台,是两派势力妥协的结果我们知道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明英宗朱祁镇都被蒙古瓦剌少帅也先俘虏了。之后,文官集团...

于谦拯救了大明王朝,为何最终却以谋反罪被诛杀呢?
可是,这位挽救了大明江山与天下百姓命运的大英雄,却收到了先后两位皇帝极其不公正的待遇。一个对他百般猜忌,另一个最终将他冤杀。 对于谦百般猜忌的那个人,叫做朱祁钰,亦是于谦一手扶上皇帝宝座的景泰帝。 北京保卫战之后,于谦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俨然就是整个王朝的主心骨。鉴于国不可一日无君,而正统皇帝朱祁镇还...

于谦拯救了大明王朝,为何最终却以谋反罪被诛杀?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位,徐有贞进言要杀了于谦,朱祁镇回复说,谦实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朱祁镇沉默意味着默认。两年后一个叫李贤的名臣为朱祁镇解开了这个圈套。接下来就是两个小人开始罗织罪名了,罪名是迎立藩王。和岳飞一样情况,主审官员查无实据,请示徐有贞,政治流氓说了一句:...

历史上关于于谦的评价如何?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年轻的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他带领五十多名文武百官,以及五十万明朝的精锐之师。然而,最终却在土木堡遭遇了惨败,大明王朝立国百年之久,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惨败!不仅皇帝被俘虏,文武百官中精英人才也可以说是被一扫而空,大明帝国黄河以北精锐之师也全军覆没!当时大明朝廷一片慌张,此时郕王监国, ...

于谦的生平简介
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

手握重兵的于谦,为何在能制止夺门之变时袖手旁观呢?
“夺门之变”发生时,于谦的官职是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可以说他是整个大明王朝的“国防部长”,掌握着全国的军队。于谦在兵部尚书任上,还进行了一项军事改革,从原来的三大营中挑选精锐,组建团营,为明朝训练出了一支十分精锐的禁卫部队。另外于谦为官清廉,甚至将士们的拥护,在...

“于谦”是什么意思???
yú qiān (1398-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进士。为官清廉耿直,土木之变后,任兵部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调集大军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次年,瓦剌首领也先释放英宗,他仍努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以防备瓦剌。1457年,英宗发动政变,重登帝位,他被诬陷,惨遭杀害。万历...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名垂千古的于谦,避免明朝重蹈靖康之耻,为何最终会含冤而死? -
盈倪鼻舒: 于谦,在明朝历史上,甚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一个鼎鼎有名的人物,很多人对于谦充满崇敬之情.如果简要的说明一下于谦的生平,或许只能用两件事来概括,一个是北京保卫战,一个是夺门之变.一个让于谦名垂青史,另一个,则让于...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明 于谦 最后是怎么死的 -
盈倪鼻舒: 明朝于谦是被朝廷所杀.明宣宗去世后,刚满九岁的英宗朱祁镇即位.英宗宠信太监王振,酿成了土木之变,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兵部侍郎于谦为了断绝瓦刺利用明英宗进行政治讹诈的阴谋, 建议皇太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 -
盈倪鼻舒: 于谦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明代名臣于谦的贡献? -
盈倪鼻舒: 京城保卫战.抵御了瓦剌大军.拯救了大明王朝.以意欲(虽无显迹,意有之)的罪名杀害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朱祁钰病重时候,于谦为什么拥护朱见深为帝,而不拥护朱祁镇,这是为什么呢?!. -
盈倪鼻舒: 立其儿子不要老子正是于谦老谋深算的体现,其一:朱祁镇在土木堡之战中输得太惨,把从老朱和朱老四以来几十年积累的家底输的切切底底,干干静静,二十万主力部队覆灭,京城老窝都差点被端,再加上其被也先捉去大漠吃了一年多的沙子...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有于谦做什么之人的志向? -
盈倪鼻舒: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七岁时,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邻家老者觉得很有趣,戏弄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气势.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古代诗人于谦简介 -
盈倪鼻舒: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大家都不喜欢明英宗吗? -
盈倪鼻舒: 当时明英宗被蒙古俘虏,于谦不顾英宗死活而坚决与蒙古抗争,并且立他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等英宗回朝,朱祁钰又不肯将帝位还给他,还把他囚禁起来,这都是于谦的主意,可以说于谦也有他自己的政治目的.

禹王台区18533941310: 明朝的衰落始于“土木堡”之变吗?
盈倪鼻舒: “土木堡”之变只是一时军事上的失利,虽然情况危机,但经于谦力挽狂澜,这应该不是明朝衰落的根本原因.封建王朝的衰弱一般总是由于土地高度兼并造成农民流离失所,动摇了国家的根基.明朝皇帝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我觉得自朱棣之后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