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功臣于谦曾力挽狂澜拯救明朝,明英宗为何要杀了他呢?

作者&投稿:泊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于谦,拯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的救世宰相,英宗为何要杀他呢?这是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源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演变的集团之争;二是于谦为人过于刚正不阿,得罪小人所致;三是英宗皇帝的软弱无能。

土木堡之变

先来捋捋于谦成为救世宰相的历史事件。正统十四年( 1449)春,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亲率人攻打明朝边境,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带着文武官员、将士共五十余万人出发。结果,明军大败,死伤几十万,英宗在土木堡被俘。

消息传到京城后,朝廷一片混乱,此时,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以“国不可一日无君”建议太后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英宗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代宗朱祁钰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由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最终战胜了瓦剌军。景泰元年(1450)八月,在外流落一年的英宗被迎回京,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南宫。

“土木堡之变”导致大明朝国力直线下滑,是于谦力挽狂澜,打赢了京城保卫战,拯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朝,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救世宰相”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明朝的集团之争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不久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建立了内阁。内阁就是帮助皇帝整理奏折呈现给皇帝,再由司礼秉笔太监朱批之后,发还给内阁。从这里可以看出,内阁制度直接导致明朝政治舞台上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产生。

明太祖、明仁宗、明宣宗是贤明帝王,在他们的时代,宦官集团还没成气候,但在仁宣之治的时代,文官集团开始在朝廷之上公开批评帝王的过错,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到了英宗朱祁镇时,形成了以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王振开了大明朝宦官干政的先河,土木堡之变,王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回到京城后,王振就被斩首。

英宗朱祁镇在南宫复辟后,再次登上帝位。但在英宗看来,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被废、复辟之路如此艰难,都是内阁的文官在阻止,当时的内阁主要由于谦和王文大位大臣主持工作,于是,在英宗眼中,他们都是代宗朱祁钰的人,所以,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尽管英宗自己也说:“谦实有功”,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杀了于谦,当然,王文也不能幸免于难。

清廉刚正的于谦

明朝时期,地方官每三年要进京接受审查,京官每六年接受一次审查。英宗朝时,太监王振掌权,百官竞相贿赂王振以求觐见皇上。于谦每次进京从不带任何礼品,当有人劝他时,于谦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就是成语两袖清风的典故。

于谦的不随流招致部分权贵的嫉恨,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遭王振诬陷入狱,幸好得到两省百姓、官吏、藩王作保才得以释放。

土木堡之变后,朝堂上,翰林侍讲徐理(后改名为徐有贞)建议南迁京城,于谦听后当场怒骂徐理,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力阻南迁,并以宋室南迁来佐证保卫京城的重要性。于谦的主张得到代宗朱祁钰、太后和许多大臣的支持。因此事,徐有贞记恨上了于谦。

此后在代宗主政的八年,代宗对于谦的各项奏请均予采纳,但光明磊落的于谦并未打击恶搞徐有贞,但徐有贞是小人,一有机会就置于谦于死地。景泰八年(1457)正月,代宗突然病倒,石亨、徐有贞和太监曹吉祥便迎接英宗朱祁镇至奉天殿,英宗再次登上帝位。

在迎接英宗恢复了帝位后,徐有贞等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并诬陷于谦等制造不轨言论,被判谋反罪,判处死刑。英宗看到奏报后,有些犹豫,说道:“谦实有功”。徐有贞立即进言说道:“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师出无名。”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被斩决。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史载:天下冤之!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北京紫禁城中乱成一团,朝堂上很多官员已作好逃跑的准备,城外的百姓也都作好了逃跑的准备。所有人都相信大明朝要亡国了,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不久前,年轻的英宗皇帝率领明朝精锐之师及几十名文武官员御驾亲征蒙古瓦剌,结果在士木堡惨败,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此一战大明文武精英几乎损失贻尽,大明将亡国于此吗?不能!在所有人主张逃跑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力挽狂澜,改变了历史。他就是大明朝一代治国名臣:于谦。他严厉斥责以徐埕(徐有贞)为代表的南迁派,全权负责组织北京保卫战,并取得胜利,大明转危为安。于谦虽然挽救了大明,立下旷世奇功。却被日后复位的英宗处以斩首,罪名是“谋反,意有之”。

无论从史书记载或是其他,普遍认为造成此冤案的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三人帮,助英宗夺门之变复辟成功后,逼迫英宗杀掉于谦。事实真是如此吗?绝对不是!明英宗虽算不上多么英明的皇帝,但也绝不是傀儡皇帝。如果他不想杀于谦,三人帮是不可能逼宫的。那么英宗朱祁镇为什么那么恨于谦,而必将其杀之呢?一,于谦在英宗被俘后没有积极去想办法解救他,而是拥立英宗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英宗被俘后吃尽苦头,多次命悬一线。而于谦非但不救,反而任由他自生自灭,这些作为成为英宗心中永远的痛,深以为恨。二,如果于谦在英宗被俘后拥朱祁钰为代宗皇帝,是为大明江山考虑,还可原谅。但是朱祁钰登基三年后,废掉了英宗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转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这些操作于谦也同意了。欺负我英宗还不够,还要欺负我儿子,于谦你助纣为虐,深以为恨。

三,英宗脱离蒙古苦海回到北京,又被弟弟朱祁钰囚禁七年之久,内心何其痛苦。于谦作为朱祁钰最大的帮手,把持朝政大权,身兼兵部尚书。因于谦的严密防备,使得朝中英宗的亲信在长达七年的时间始终未见其面,未得营救,深以为恨。四,杀掉于谦,就永远断绝了代宗朱祁钰反抗的可能性。明代宗从即位起就把朝政大权交给了于谦,于谦也不负所望,帮助代宗使大明朝恢复国力,焕发生机。而英宗突然又把皇位夺了回去,于谦决不会袖手旁观。况且朝中文武官员多为于谦提拔重用,因为于谦的存在代宗的根基才会稳固。所以只有于谦死了,明代宗就永远没有反抗之力。综上所述,明英宗明知于谦冤枉仍执意杀之。于谦一生只知谋国不知谋身,他忠心报的是国,却不是皇帝。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因为这些人的知名度是比较高的,权力是比较大的皇帝,害怕这些人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把他们杀了。

明英宗要杀于谦,是因为,于谦在明英宗被囚禁期间,没有及时想办法研究,而是选择用力他的弟弟成为皇帝;其次,在明英宗成功被解救之后,登上皇位,而于谦依旧他弟弟的亲信;第三,于谦在明英宗立太子的事情上,进行了插手,让明英宗心生间隙;第四,于谦手中握有大权,对明英宗的政权有极为大的影响;最后,为了巩固朝政,明英宗选择除掉于谦。

于谦在英宗被俘后没有积极去想办法解救他,而是拥立英宗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英宗被俘后吃尽苦头,多次命悬一线。而于谦非但不救,反而任由他自生自灭,这些作为成为英宗心中永远的痛,深以为恨。


大明王朝的功臣于谦曾力挽狂澜拯救明朝,明英宗为何要杀了他呢?_百度知...
于谦,拯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的救世宰相,英宗为何要杀他呢?这是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源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演变的集团之争;二是于谦为人过于刚正不阿,得罪小人所致;三是英宗皇帝的软弱无能。土木堡之变先来捋捋于谦成为救世宰相的历史事件。正统十四年( 1449)春,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亲率人攻打...

明代政治家诗人于谦曾经写过一首诗《石灰吟》这首诗表现高尚情操的诗句...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表现高尚情操的诗句应该是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全诗如下:《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明朝于谦的功绩究竟为何?
于谦曾经一个人力排众议,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拒绝要挟式谈判议和,他此举拯救了国家,拯救了百姓。他为官清廉,任河南、山西巡抚19年,不避权贵和宗室藩王,官民一体按法办事。他救苦济病,开仓放赈80多万石救济2O万饥民。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于谦曾曾经写过《石灰吟》,表现自己的高尚情操,哪...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拟人的创作方法,歌颂了石灰的优秀品质和坚贞不屈精神。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的线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huì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您怎么不带东西就...

明朝名臣于谦的生平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

石灰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

于谦是哪个朝代的?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

明朝第一名臣
于谦出生于江苏杭州,是一个地道的南方人。于谦在永乐年间考中进士,并在明宣宗时期获得重用。到了明英宗时期,于谦担任兵部左侍郎,曾因不贿赂王振而获罪,最终在众多官员的施压下,他才脱狱而出。5、当土木堡之变传来时,于谦并没有慌张,而是上书请求当时监国的朱祁钰担任皇帝,并严厉呵斥了主张南迁...

明代诗人于谦曾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
CaCO 3 CaO+CO 2 ↑;CaO+H 2 O==Ca(OH) 2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扶风县18717554081: 明代名臣于谦的贡献? -
贺独鑫贝: 京城保卫战.抵御了瓦剌大军.拯救了大明王朝.以意欲(虽无显迹,意有之)的罪名杀害

扶风县18717554081: 明朝最出名的三个大臣于谦、张居正、王阳明,他们各自有什么贡献? -
贺独鑫贝: 于谦对瓦剌进行了反击,而且还拥立了朱祁钰成为了新皇帝.张居正进行了改革,并且对国家造成了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还改善了国家的经济,解决了政府的腐败.王阳明平定了宁王叛乱,并且还解决了藩王问题,这就是他们三个人的贡献.

扶风县18717554081: 于谦简介 -
贺独鑫贝: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于谦加封少保,总督军务.

扶风县18717554081: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句是评价于谦的话是什么? -
贺独鑫贝: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

扶风县18717554081: 大明王朝第一功臣是谁? -
贺独鑫贝: 大明王朝的第一功臣肯定是徐达了

扶风县18717554081: 《明朝那些事儿》共有几部 -
贺独鑫贝: 一共有七部.第一部《洪武大帝》(后又名《朱元璋卷》)第二部《万国来朝》 第三部《妖孽宫廷》第四部《粉饰太平》第五部《帝国飘摇》第六部《日落西山》第七部《大结局》

扶风县18717554081: 请问谁知道《明朝那些事》一共有几集? -
贺独鑫贝:[编辑本段]分部介绍 第一部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

扶风县18717554081: 对张居正、杨涟、王守仁、于谦的个人概括(不少于150字) -
贺独鑫贝: 张居正:救世之能臣,他提出的改革卓有成效.存孔孟治世之心,也有权谋御人之力.杨涟:大忠臣,在得到明光宗朱常洛托孤重任后,立志以死相报.后被死太监许显纯残忍害死.杨涟不惧毒刑,只怕生灵涂炭,是个意志坚强的人.王守仁:...

扶风县18717554081: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真正意义上力挽狂澜的治世之能臣 -
贺独鑫贝: 这话问得就不对啊,需要力挽狂澜的能是治世吗?那是乱世啊.力挽狂澜的能臣,我觉得有以下几位:韩信:没有韩信,刘邦能得天下?想都别想.汉初三杰的作用,韩信>萧何>张良 诸葛亮:没有他,蜀国扛不住那么多年的.人臣楷模不是白叫的.周瑜:同理.没有周瑜就几乎不会有赤壁之战的结果,东吴就完了.绝对的力挽狂澜.王导、谢安:虽然两位不是同时代的,但是这两位都是力挽狂澜之辈,缺了任何一位,东晋都立马完蛋.岳飞:没有岳飞的那几次胜仗,南宋想划江而治那是妄想.于谦: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延续了明朝,说他力挽狂澜一点都不为过.曾国藩:虽然曾胡左、曾左李并称,但是想想没有曾国藩,剩下的人能有多大作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