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投稿:壬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人的想象比知识更可贵”。音乐应该说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可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情感,可以熏陶人的品格,也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作能力,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质,是当前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教师是创造型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音乐艺术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自身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思维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也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她的表演、欣赏、创作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过去五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努力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教学中大胆尝试的目标,通过活泼而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愉悦的气氛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发创作潜能,引导学生学好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呢?一、创编练习 激发兴趣。1、节奏练习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第一步,应从节奏开始。而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语言便是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语言中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安排有节奏的语言、词语等,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如教:节奏X_X X时,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同学的名字,或者说一些自己喜欢的老师和伟人的名字如:李雪 花 刘老 师 毛主 席等。这样既浅显易懂,又生动易学。2、发声练习选择适合学生的发声练习,有利于让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状态进行调试,做好歌唱的准备。如何让学生喜欢发声练习并对后面的内容产生兴趣,根据学生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我用小兔跳舞蹦嚓蹦,小猫猜拳剪子布,青蛙唱歌呱呱呱等动作形态编成好听易唱的前一乐段,让其边唱歌边做自己喜欢动作、游戏等活动,另一乐段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声音、动物、形态等进行即兴编创,然后在教师的音乐伴奏下进行作品演唱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既觉轻松又觉得好玩,为下一步的课堂内容作下兴趣铺垫。二、创编旋律,领悟乐趣。开始让学生尝试编创小段的音乐时,学生们往往会很惧怕,不知所措,觉得创作乐谱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其实我们可要求学生先为老师指定节奏,即兴加上音高唱出来,或为一串已编排好的音高即兴加上节奏唱出来,或为指定的音列任意编唱,还可以用指定的音来进行旋律“接龙”。另外可以让学生根据旋律特定的故事情节或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来选择所演奏的乐器或旋律的音区位置等方法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自己想法和做法,找出规律,消除惧怕心理,找到创作的乐趣。三、创编律动,体验乐趣。如果说音乐是一种有声无形语言,舞蹈是一种有形而无声的语言,两者的结合则是感情的并发与直白,它往往能把事物表现得丰富而形象。边唱边跳是小学生最为喜欢的形式之一,它能给不同的歌曲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上学歌》这是一首表现少年儿童怀着喜悦心情,早早到校,爱学习、爱劳动的一个富有激情的画面。它由“太阳”、“花儿”、“小鸟”、“学习”、“劳动”五个情绪组成。生动地展现出小学生在“快乐的一天”中的学习和生活。首先可引导学生谈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带着目的,让学生完整地初听音乐。接下来可根据插图及学生自己的理解进行提示:“早早起”我们要干些什么?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时学生会表现出刷牙、洗脸、穿衣等动作。在“上学校”情节时,学生会表现出背书包、过马路,跨小沟等动作。“爱学习”学生又会表现出举手发言、朗读、扮演老师等的形态。在“爱劳动”情节时,学生更是坐不住了,有的洒水、有的拖地、有的擦窗户。我让学生自愿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每个音乐情节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与众不同的动作,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教学内容完全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编创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多维思维、求异思维,发展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四、画面配置 感悟音乐美我们常说音体美是一家,唱跳画画效果佳。不同的颜色和画面表达不同的情感,同样,不同的音乐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欣赏《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时,可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乐段(或意境),然后根据音乐的段落或意境用相同或不同的颜色表达出来。如舒缓而安静的乐段,可问学生适合用红颜色还是

1、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首先,要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
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起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2、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
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3、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它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它的特征是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使人们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因此,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催化剂。提问是启迪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特定的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可以使人们看问题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维活动起质的飞跃,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4、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实现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发现,新的科学成果都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并在实践中检验和论证。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改变传统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实验用品,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作能力。有时实验不一定获得预期的效果,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从中吸取教训,重新进行实验,直到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止。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5、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知识重量的增长及更新换代加速、新学科的涌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改革,呼唤着教育终身化。不断学习成为现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
教师要提高自学能力必须要做到:能有目的学习;能有选择的学习;能够独立的学习;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最终走上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以学导学,以学导教。
同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合理,现代社会的教师不能仅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作为教师除了掌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当好先生而去教好学生。
6、利用新的信息,触发创新灵感
现代社会,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瞬息万变的信息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断地获取并储备新信息,掌握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才能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的灵感。
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水之源、无土之木。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如:通过图书馆、电视、报纸、互联网、社会调查等获取信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科学的高屋建瓴,运筹帷幄,驾驭科学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创新能力结出丰硕的成果。

扩展资料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3条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新教育

一、引言
在音乐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教师所教的知识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学习实践,对未来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的设计出新思路、新问题、新创意、新途径、新方法的新型学习实践的教学活动。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多为“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和创新。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教学体系,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笔者结合两年的中学专业音乐教学实践,对综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这里,介绍笔者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创建新型的音乐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要特征,严重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要进行模式的“变革”和“更新”,建立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现代教学思想为体系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笔者在课堂教育中,选用教学模式时,把握以下两点:
1、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探究知识为中心,创造知识为重点,培养能力为宗旨。
2、 教学实施要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给他们探究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音乐教学模式紧扣“主体性、创新性”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探索、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勇于发现和创新,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可以标新立异。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教师传授为主,忽视因材施教,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教会为学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同时给学生创设大胆发问、质疑、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让每个学生的智、情、意、行协调和谐地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笔者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方面,总结出以下两点:
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样性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音乐教学中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往往通过各种教学渠道渗透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利用器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韵律和演奏能力。加强律动和歌唱表演,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审美素养。音乐本来就是声音的实践性艺术,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演唱/演奏/律动/听辨中不断领悟,感受那些美妙的旋律,才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各年级段的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地区、学校、班级间的差异以及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音乐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实行因材施教,如对个体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象、文字、音响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刻不容缓,它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优化于传统教学。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处于直觉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常常只局限于看到事物的具体特点和外部联系,而对揭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部联系的能力还比较缺乏。有部分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行动有趣、色彩鲜艳、动静恰当的画面,把静态知识作动态处理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全过程。
(四)善用“激励性”机制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作出评价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这是努力探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最有效的手段。对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出来的正确结论要给予真诚的赞赏和评价,因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激励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把求知当作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评价应着眼于未来,侧重于发展,有利于进步。教师应强调评价的引导作用,应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发展,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课时中取得明显的效果,要想使学生的演奏能力、演唱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等方面的音乐素养提高到更高的境界,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并且能亲自参与演唱、演奏、舞蹈以及创编。绚丽多姿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音乐素质素养,在课外的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题性音乐活动
专题性音乐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向性以及活动形式有时代性的特点。
2、 竞赛性音乐活动
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智力竞赛”,包括音乐知识测验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音乐的信息量,既巩固了音乐知识,又显示了自己的音乐特长,在学习演唱和演奏的全过程中,磨练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目标而不懈努力。如“音乐墙报”展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布置,介绍国际、国内音乐信息,中外艺术家对社会对艺术的贡献,音乐动态、音乐游艺和最新音乐作品等,通过办报让学生增长知识,增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通过举办校园歌手大赛,引导学生学好歌、唱好歌,以此来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
3、 趣味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学生参与活动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听、唱、跳、奏,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满足,才智才能得到发挥,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音乐猜谜、音乐游戏、听旋律猜曲名、辨别乐器的音色、即兴创编等,都是很好的形式。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使同学们在课内所获得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发挥音乐才能。

三、音乐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提高探索精神
学生的探索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但由于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的完成探索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学生的自行探索活动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
(一) 精心诱导,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时,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越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音乐教学中,要常常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激发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
(二) 细心指导,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素质教育要着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要积极思考、组织创造性的活动,细心诱导学生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为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提供发挥与发展的舞台。实践证明: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形成独立个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三) 耐心疏导,增强学生探索信心
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一要允许、二要理解、三要宽容,尽量发挥情感效应,不能有任何厌烦的情感流露,尽量让学生从教师鼓励的目光与和蔼的表情中体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期望,排除因为“失败”而带来的脆弱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增强自己的探索信心。这样,学生将有如下收益:第一、体验到知识来之不易;第二、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与满足,树立“我也行”的自信心;第三、锻炼了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第四、所获的知识记忆牢固。

四、结束语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音乐教育除了具有“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体”等功能外,它还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音乐对人的培养作用有时远远超出了音乐的本身。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教师要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综合人才,应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而努力,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而努力,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而努力,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在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综合国力中应有的作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多动手多实践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灵感和思维,而多动脑子往往也能促使学生多加实践。平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汇演,既是音乐课外活动,又是音乐教育的辐射与延伸,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做法。这些活动的开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体现和发挥。


如何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改变过去音乐课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幼儿园音乐教育
”更有不少科学家、艺术家都把音乐作为提高修养,启迪灵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个问题是我们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在探讨的问题,也都在为这个目标---培养人而不懈努力。下面是我个人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见解:一、将学习的主动权较给孩子。教师在上音乐活动课...

如何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最佳时期,然而当代小学生中,高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却普遍不高。如何激发高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走向和谐。关键词:和谐 消除 建立 尊重 关注 合作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

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这位教师回答说:“大学里老师就是这样给我们上课的。”他还表达了一个非常好的愿望:“让学生多听欣赏曲目,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显然,这位教师把专业音乐训练中的“欣赏课”依样搬到普通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来,显然是行不通的。学生如果连最起码的“情感”二字都不清楚,谈何欣赏力,更如何树立...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可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本文旨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以如何提高初中生...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贯穿音乐知识点
音乐理论基础简称"乐理",包括读谱记谱以及和声、调式调性等内容,通过对简单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用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性,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乐理知识形象的认识犹如数学课的公式,语文课的词语,英语课中的词汇,能让学生更好的识谱,更好的理解音乐,也是培养音乐素养...

什么是音乐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
下面就音乐教学的特点谈谈音乐教学中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教唱新歌的方法很多,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才能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归宿。谈到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中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创作家,而是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怎样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论文
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2、兴趣的意义。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都具有容易激发,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稳定的心理倾向。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既可能是建立音乐兴趣的时期,也可能是转移音乐兴趣的时期。由于音乐兴趣是小学生音乐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激活和培养...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发现性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学习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幼儿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

上蔡县13719033047: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元维得每: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上蔡县13719033047: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元维得每: 优化教学环境是铺设创新之路.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离不开教师多方面多层次给予学生氛围的渲染,创新的环境滋养.在音乐教学中优化教学环境,既是由音乐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创新教学的要求,音乐教室的布置应雅致,摆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挂图应有视觉创新意识

上蔡县13719033047: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元维得每: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音乐教学的任务.长期以来,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许多教师常把注意力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传授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甚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他们并不懂音乐

上蔡县13719033047: 如何培养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创造性思维 -
元维得每: 1 营造和谐的课堂, 创设美的学习氛围《学记》中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和谐的课堂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

上蔡县13719033047: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欣赏层次 -
元维得每: 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上蔡县13719033047: 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
元维得每: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上蔡县13719033047: 小议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元维得每: 小学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简单点来说就是指学生们不会局限于教师的教学之中,而是敢于质疑敢于发问,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同时也起到了创新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小学生对什么都会...

上蔡县13719033047: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元维得每: 音乐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

上蔡县13719033047: 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
元维得每: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基础,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克服以往教学中的定向思维,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结合,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