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舍诏的历史

作者&投稿:卷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蒙舍驿站怎么样~

民居改建的客栈,仿古和现代相结合的客房,位于古城内,安静舒适,性价比高。价格分为淡季和旺季。

南召国史记上完全没有记载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初年,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随父蒙舍龙就牧耕于今巍山巍宝山前新村,由此发展崛起。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细奴逻当上了蒙舍诏诏主,改国号为大蒙国,称奇嘉王。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逻阁完成了统一六诏的丰功伟绩,因“破河蛮”有功,皮逻阁被敕封为“云南王”。次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南诏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地方民族政权。皮逻阁统一六诏后,南诏迅速强大,进而称雄于祖国西南地区。其后阁逻凤、异牟寻、寻阁劝、劝龙利晟、晟丰佑、佑世隆、隆舜、舜化贞,共传位十三代,历经250多年,几乎与整个唐王朝相始终。南诏最强时期,其疆城包括今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广西一部分,势力达越南、缅甸、老挝。南诏的崛起和发展,为巩固祖国领土完整、加快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细奴逻
(第一代王)
细奴逻(公元617年-------674年)
细奴逻,又名独逻、独逻消,南诏第一代国王,生于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唐太宗贞观年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登上蒙舍诏(南诏王)诏主之位,改国号为大蒙国。称奇嘉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卒,在位26年,享年57岁。
细奴逻于唐贞观年,随父蒙舍龙居住在邪龙川(后改称蒙舍川,今巍山县)巍宝山前新村,躬耕发展。细奴逻之父蒙舍龙初为部落头人,为争夺资源,部落间时常发生战争。蒙舍龙、细奴逻父子凭借优越的自然优势和自身的勇猛及智慧,在川南建立起较为强盛的以乌蛮部众为主、以蒙舍龙的名字名字命名的部落联盟——蒙舍诏。
细奴逻当政后,任用武将郭郡矣,文臣波罗旁,“神明大士”杨波远,修文习武,发展经济,制定了效学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蒙舍诏发展的措施。
细奴逻时,相邻的蒙嶲诏力量比较大,时常出兵侵扰蒙舍诏。为此,细奴逻把都城修建于地势险要的垅玗图山,称垅玗图城,作为蒙舍诏政治、军事的中心,细奴逻多次成功地抵御了蒙嶲诏的进犯,巩固了蒙舍诏。
细奴逻在控制蒙舍川局势后,又修建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蒙舍城(今巍山庙街镇古城村),这是南诏的第二个都城。
唐永徽年间,今云南祥云和弥渡境内的大、小勃弄蛮发生叛乱,细奴逻奉唐朝之命,亲率蒙舍部众数千帮助左将军赵孝祖平叛,取得唐朝的信任。趁此机会,兼并了富饶的白崖地区(今弥渡红岩),《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描述的张乐进求逊位指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细奴逻派遣其子逻盛率使团入唐朝见,正式归顺唐朝,得到大量赏赐。自此,细奴逻年年派人入唐朝贡,与唐王朝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细奴逻赏罚分明,深得全诏部众的爱戴。
据说细奴逻的结发妻子叫蒙歘xu,她贤惠善良,对细奴逻的帮助很大。蒙歘去世后,细奴逻又娶了张乐进求的第三个女儿,也就是至今人们敬仰的“三公主”。
蒙舍诏在细奴逻的治理下,很快强盛起来。
逻盛
(第二代王)
(公元634年----------公元712年)
盛逻,又名逻盛炎,细奴逻之子,三公主所生,生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于唐上元年(公元674年)即位,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卒,在位39年,享年78岁,谥号兴宗王。逻盛即位后,任用张建成为相,辅佐朝政,并秉承父志,精心治理蒙舍诏,巩固和扩大疆域,继续于唐朝交好。
武则天时,逻盛亲自到长安朝贡。至姚州(今云南姚安)时,听到妻子生下盛逻皮的消息,说“吾且有子继承,身在汉地,死无憾矣”。到长安后,受到武则天接见,并大受恩奖。
逻盛时,不断地兼并蒙舍川南面、西面的地盘,扩大其统治范围,使蒙舍诏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逻盛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南诏王。
盛逻皮
(第三代王)
(公元672年-------公元728)
盛逻皮,逻盛之子,生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即位,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卒,在位16年,享年56岁,谥号威成王。
盛逻皮即位后,以老相张建成为国老,杨法律和尚为国师,治内安邦,于唐朝维持友好的关系。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盛逻皮遣国老张建成率团入唐朝贡,盛逻皮被朝廷刺封为台登郡王,朝廷赐佛书给张建成。自此,云南始有佛书。盛逻皮经唐朝钦准,在今巍山巍宝山为其祖父细奴逻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大土主庙。
盛逻皮开发经营了今云南西部澜沧江以西一带,扩大了疆土。
盛逻皮为南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皮逻阁
(第四代王)
(公元697年-------公元748年)
皮逻阁,又名归义,盛逻皮之子,生于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被唐玄宗李隆基刺封为云南王,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享年51岁。
皮逻阁即位时,南诏经济、军事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已经超过同在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
皮逻阁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蒙舍王。他依附于唐朝,“当是时,五诏微,归义独强,乃厚以利啖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制可。”,兼并了洱海周边五诏,收复了洱海周围的河蛮,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了洱海地区。唐王朝因皮逻阁“破河蛮有功”册封他为云南王,赐名归义。南诏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第二年,皮逻阁把都城从蒙舍川迁到太和城。皮逻阁以宽阔、富饶的洱海盆地为基地,积极发展,使南诏迅速称雄于中国西南地区。
之后,皮逻阁利用爨氏与唐朝之间的矛盾及内乱,带兵进入东爨、西爨(东爨在今昭通、泸西、寻甸、嵩明、建水及贵州一带,其中心在昭通;西爨在今滇池周围的曲靖、昆明、马龙、晋宁及澄江、安宁、禄丰一带,其中心在晋宁)地区,征服滇池周围的广大部族,基本控制了爨地。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皮逻阁派其子阁逻凤率团入唐朝贡,进一步与唐朝修好。
南诏的统一,结束了洱海地区各个部族之间长期的对立纷争,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发展以及内地人民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进一步友好交流,解除了唐王朝在西南地区的后顾之忧,南诏、吐蕃、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力量处于相对平衡。
阁逻凤
(第五代王)
(公元712年-----公元778年)
阁逻凤,皮逻阁之子,生于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即位,袭封云南王,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卒,在位30年,享年66岁,谥号神武王。
阁逻凤具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青年时代就随其父皮逻阁参加了统一六诏的战争。他“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字人之术”,任用从川南俘虏回来,精通儒学的系泸县令汉人郑回教授王族子弟汉文化。他还赐名郑回为蛮利,后郑回官至南诏清平官。
南诏的发展壮大与唐王朝的昏庸腐败,导致了唐与南诏的矛盾激化。于是,唐王朝出兵进攻南诏,阁逻凤被迫与唐军作战。

750年,阁逻凤路过云南(即姚州),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同行的妇女,勒索贿赂,阁逻凤不应,张虔陀派人去辱骂,并向朝廷诬告阁逻凤。阁逻凤愤怒,起兵攻破云南,杀张虔陀,并取羁縻州。史载“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谋,虔陀矫诈,待之不以礼。旧事,南诏常与其妻子谒见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虔陀遣人骂辱之,仍密奏其罪。阁罗凤忿怨,因发兵反攻,围虔陀,杀之。”
751年,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出戎、巂州,往击南诏,阁逻凤遣使谢罪请和,请还其所虏掠,表示愿意归附于唐朝,若不允许则“归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 鲜于仲通不许,进军至西洱河,兵临南诏首都大和城,被南诏击败,唐兵死六万人。吐蕃弃隶缩赞赞普得到这个盟国,自然很满意,752年,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意为小赞普)南国大诏”,“赐为兄弟之国”。阁逻凤自立国号为大蒙。当时杨国忠当政,唐玄宗年迈昏聩,安史之乱即将爆发,却还继续出兵攻南诏。南诏方面亦损失惨重,自曲、靖二州以下东爨居地也被唐兵破坏。
754年,剑南留后李宓(音密mì)率兵七万击南诏,进至南诏首都太和城,全军覆没。这是唐最后一次出兵。第二年,安禄山反叛,唐无力再进攻,可是南诏还有意归唐。阁逻凤在太和城中立一大碑(南诏德化碑),表示叛唐出于不得已,对臣属说,后世可能又归唐,当指碑给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阁逻凤知道依附吐蕃害多利少,两国关系是不能持久的。
异牟寻
(第六代王)
(公元754年---公元808年)
异牟寻,阁逻凤之孙,凤伽异之子,生于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因其父凤伽异英年早逝,故于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继任南诏王位,南诏重新归顺唐后,朝廷袭封他为南诏王,赐“贞元南诏印”,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卒,在位30年,享年54岁,谥号孝桓王。
779年,唐朝李晟等大破南诏、吐蕃联军,使其损失惨重,《资治通鉴》:“上发禁兵四千人,使晟将之,发邠、陇、范阳兵五千,使金吾大将军安邑曲环将之,以救蜀。东川出军,自江油趣白坝,与山南兵合击吐蕃、南诏,破之。范阳兵追及于七盘,又破之,遂克维、茂二州。李晟追击于大度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 《新唐书》:“德宗发禁卫及幽州军以援东川,与山南兵合,大败异牟寻众,斩首六千级,禽生捕伤甚众,颠踣厓峭且十万。”……
唐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异牟寻自太和城迁都史城(今大理喜洲,又称大厘城),改国号为大礼国。异牟寻封五岳四渎,东岳乌蒙山,南岳无量山,西岳高黎贡山,北岳玉龙雪山,中岳点苍山;四渎为澜沧江、黑潓江、怒江、金沙江。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异牟寻又把城迁至阳苴(方言xie,实读ju)咩mie城(今大理古城)。
异牟寻在位时,对南诏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体制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在政权机构方面,设清平官(相当于宰相一职),三个职位六至七人称坦绰、布燮、久赞;改原来的“六曹”(即兵、户、客、刑、士、仓)为“九爽”,即幕爽主兵、琮爽主户、兹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士(管人事)、劂爽主工(手工业)、万爽主财、引爽主客(管外交、礼仪)、禾爽主商贾(商业贸易)、又立三托,乞托主马、禄托主牛、臣托主仓廪;又立大、中、下、小四府,主要是管理军队事务,各府有正副主将二人。
在行政区划方面,南诏由原来的六睑jian增至十睑(主要在洱海地区),节度设六个(或七个),又有二都督。十睑为云南睑(今祥云云南驿)、白崖睑(又称勃弄睑,今弥渡),品澹睑(今祥云)、邓川睑(今洱源邓川)、蒙舍睑(今巍山、南涧及弥渡西部)、大理睑(又称史睑,今大理喜洲)、苴咩睑(今大理古城)、蒙秦睑(今巍山北部及漾濞大部)、矣和睑(今洱源)和赵州睑(今大理凤仪);六(或七)节度为弄栋节度(今姚安)、永昌节度(今保山)、银生节度(今景东县)、剑川节度(今剑川)、拓东节度(今昆明)、丽水节度(今缅甸境内),另外还设过安南节度、铁桥节度、后废除;二都督为会川都督(今四川会理)、通海都督(今通海)。
南诏王自称元,称臣下为昶chang,臣称王为诏,称王后为信么,称妃子为进武。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德宗接受李泌bi“招云南,断吐蕃右臂”的建议,命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来招抚南诏。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异牟寻在清平官郑回的劝说下、朝廷的诚心招抚和无法忍受吐蕃欺凌的情况下,决心弃蕃归唐,派三路使臣到成都后又赴长安,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唐德宗非常高兴,下诏书给南诏。
794年,南诏在洱海边的点苍山神祠与唐朝使臣举行盟誓,南诏之主异牟寻面对天、地、水三大自然神与五岳四渎之灵,率文武大臣发誓:“请全部落归附汉朝(即唐朝)”,南诏管辖的各部落首领也表示:愿归清化,誓为汉臣,永无离贰。唐廷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赐“南诏印”;以南诏统领的疆域设置“云南安抚使司”,政区长官为“云南安抚使”,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南诏由云南安抚使节制。
《新唐书》:“遣弟凑罗栋、清平官尹仇宽等二十七人入献地图、方物,请复号南诏。帝赐赉有加,拜仇宽左散骑常侍,封高溪郡王。”“明年夏六月,册异牟寻为南诏王。以祠部郎中袁滋持节领使,成都少尹庞颀副之,崔佐时为判官;俱文珍为宣慰使,刘幽岩为判官。赐黄金印,文曰“贞元册南诏印””“相者引异牟寻去位,跽受册印,稽首再拜;又受赐服备物,退曰:“开元、天宝中,曾祖及祖皆蒙册袭王,自此五十年。贞元皇帝洗痕录功,复赐爵命,子子孙孙永为唐臣。””
异牟寻归唐后,南诏在云南丽江、剑川一带大破吐蕃军队,收复了剑川和野共川(今云南鹤庆),把吐蕃势力逐出云南,又继续开发云南西南部地区。
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六月,异牟寻派其子寻阁劝率使团赴长安朝贡,并向朝廷敬献大型南诏奉乐舞,受到一致好评。后南诏奉圣乐舞被吸收进唐朝宫廷乐舞之中。南诏奉圣乐一直传承至今。现南诏发祥地巍山南诏古乐队所演奏的古乐,就保留有南诏奉圣乐的特点。
异牟寻时,南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南诏疆域“东距爨(今云南东部),东南属交趾(今越南),西至摩伽陀(今印度),西北与吐蕃(今西藏)接壤,南女王(今老挝境内),西南缥(今缅甸),北抵益州,东北黔巫”《新唐书·南诏传》),范围远远超过今天云南省版图。
寻阁劝
(第七代王)
(公元777年—公元809年)
寻阁劝,又名新觉劝,异牟寻之子,生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即位,袭封南诏王,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卒,在位1年,享年32岁,谥号孝惠王。
寻阁劝即位后第二年(公园809年),改元应道,他修建鄯阐府(今昆明)作为东京,大理为西京。由于在位时间短,未见大的作为。
寻阁劝自小就从师郑回学习汉文化,所以他的汉字造诣比较深,曾在鄯阐府游避风台时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星回节·游避风台》,诗中写道:“避风鄯阐台,极目见腾越。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自我居震旦,翊yi卫类夔kui契。依昔经皇运,艰难仰忠烈。不觉岁月幕,感激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这首诗被收入《全唐诗》。
劝龙晟
(第八代王)
(公元797年—公元816年)
劝龙晟,寻阁劝之子,生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即位,袭封云南王,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卒,在位7年,享年19岁,谥号幽王。
南诏前期,境内各民族主要信仰巫教,道教为南诏的正统宗教,统治阶级十分推崇,道教在巍山得到广泛传播,南诏王族在今巍山境内先后修建了巡山殿(今巍山南诏土主庙)、云隐寺、降龙寺、蒙舍宗祠等一批道教殿宇。南诏中后期,佛教兴起。但在巍山地区,道教信仰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明清时期,巍山的道教盛极一时,巍山巍宝山成为全国道教名山。
劝龙晟即位后第二年(公元810年),改元龙兴,以段宗牓bang为国老,张与贞、李贤者为国师。劝龙晟十分崇信佛教,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修建佛顶、莲宗、传心三座佛寺,使佛教在南诏广泛流行。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劝龙晟被弄栋节度使王嵯颠以“肆虐不道,上下怨疾”的罪名伤害。
劝龙晟时期,南诏曾多次入唐朝贡。
劝利晟
(第九代王)
(公元801年—公元824年)
劝利晟,又名劝利,劝龙晟之弟,生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被权臣王嵯颠扶上王位,袭封南诏王,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卒,在位8年,享年23岁,谥号靖王。
劝利晟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817年),改元全义。他封王嵯颠为清平官,刺蒙姓,并称其为“大容”(兄长),南诏实权掌握在王嵯颠手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劝利晟后又弃用王嵯颠。
劝利晟崇信佛教,他重修崇圣寺、建龙屋塔,使得南诏的佛教更加兴盛。
劝利晟多次遣使入唐朝贡,曾得唐赐“南诏王金印”。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劝利晟病死于东京。
晟丰佑
(第十代王)
(公元817年—公元859年)
晟丰佑,劝利晟之子,文献记载其名为“丰佑”,是由于他“慕中国”,不肯连父名所致。生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男),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即位,被朝廷刺封为滇王,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卒,在位35年,享年42岁,谥号昭成王。
晟丰佑即位后,改元保和,后改天启,又重新启用王嵯颠,以赵文奇为国老,西域圣僧赞陀崛多为国师,学习中原书法。晟丰佑废道兴佛,建大理五华楼,重修大理崇圣寺三塔,建昆明东寺塔、西寺塔,以及在点苍山顶开高河、定苍山十八溪涧和十九峰峦之名。当时,南诏境内的佛教空前兴盛。
晟丰佑当政期间,王嵯颠竭力劝其推行对外战争的策略。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人。830年,唐朝李德裕前来镇守,蜀地遂安,《资治通鉴》:“德裕乃练士卒,葺堡鄣,积粮储以备边,蜀人粗安。”《新唐书》:“明年,(南诏)上表请罪。比年使者来朝,开成、会昌间再至。”
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晟丰佑应缅甸国王的请求,派清平官段宗牓入缅作战,帮助缅甸打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据记载,晟丰佑平时贪于酒色,不理朝政,大权落入王嵯颠手中。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晟丰佑死于东京。
佑世隆
(第十一代王)
(公元843年—公元877年)
佑世隆,又名酋龙,晟丰佑之子,生于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即位,唐乾符四年(8公元77年)卒,在位18年,享年34岁,谥号景庄皇帝。
佑世隆即位后,朝廷因其名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不予以册封他。于是,佑世隆在一怒之下,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自称皇帝(南诏称帝就此开始),改元建极,号为大礼。改西京为中都,改东京为上都(《资治通鉴》卷249),公开与唐决裂。南诏进攻安南、西川,髙骈等率唐军数次击败南诏军,南诏“屡覆众,国耗虚”,南诏衰落。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中》:“……骈以选士五千度江,败林邑兵于邕州,击南诏龙州屯,蛮酋烧赀畜走。酋龙遣杨缉思助酋迁共守安南,以范脆些为安南都统,赵诺眉为扶邪都统。七年六月,骈次交州,战数胜,士酣斗,斩其将张诠。李溠龙举众万人降,拔波风三壁。缉思出战,败,还走城。士乘之,超堞入,斩酋迁、脆些、诺眉,上首三万级,安南平。”
“帝遣东川节度使颜庆复为大度河制置、剑南应接使,兵次新都,博野将曾元裕败蛮兵,斩二千级。南诏骑数万晨压官军以骋,大将宋威以忠武兵战,斩首五千,获马四百尾。南诏退屯星宿山,威进戍沱江……蛮闻凤翔、山南军且来,乃迎战毘桥,不胜,趋沱江,为伏士所击,又败。城中出突将,夜火蛮营,酋龙、坦绰身督战。后三日,王师夺升迁梁,蛮大败,夜烧亭传,乘火所向,雨矢射王师。威疏军行,向矢所发丛射之。两军不能决,各解去。酋龙知不敌,夜彻营南奔……”
“(南诏)屡覆众,国耗虚……”“骈至不淹月,阅精骑五千,逐蛮至大度河,夺铠马,执酋长五十斩之……”“筑戎州马湖、沐源川、大度河三城,列屯拒险,料壮卒为平夷军,南诏气夺。”……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骈次峰州,大破南诏蛮,收所获赡军……”“当是时,蛮攻雅州,壁庐山,闻骈至,亟解去。骈即移檄骠信,勒兵从之。骠信大惧,送质子入朝,约不敢寇。”
《资治通鉴》:“骈以五千人先济,约维周发兵应援;骈既行,维周拥余众,不发一卒以继之。九月,骈至南定,骈掩击,大破之,收其所获以食军。”“监陈敕使韦仲宰将七千人至峰州,高骈得以益其军,进击南诏,屡破之。”“是月,骈大破南诏蛮于交趾,杀获甚众,遂围交趾城。”“骈至,复督励将士攻城,遂克之,杀段酋迁及土蛮为南诏乡导者朱道古,斩道三万余级,南诏遁去。骈又破土蛮附南诏者二洞,诛其酋长,土蛮帅众归附者万七千人。”“庆复至新都,蛮分兵往拒之。甲午,与庆复遇,庆复大破蛮军,杀二千余人,蜀民数千人争操芟刀、白以助官军,呼声震野。乙未,蛮步骑数万复至,会右武卫上将军宋威以忠武二千人至,即与诸军会战,蛮军大败,死者五千余人……甲兵服物遗弃于路……”“高骈至成都,明日,发步骑五千追南诏,至大渡河,杀获甚众,擒其酋长数十人,至成都,斩之。修复邛崃关、大渡河诸城栅,又筑城于戎州马湖镇,号平夷军,又筑城于沐源川,皆蛮入蜀之要路也,各置兵数千戍之。……”
佑世隆十分崇信佛教。他在位期间,曾耗巨资和众多人力物力建大寺八百、小寺三千,以至于南诏“皆以敬佛为首务”,并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公元872年)在今弥渡县内铸立南诏铁柱一根。
隆舜
(第十二代王)
(公元860年—公元897年)
隆舜,又名法,佑世隆之子,生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即位,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卒,在位20年,享年37岁,谥号武宣帝。
隆舜即位后,改年号为嵯耶,改国号为大封民国,以杨良佐为国老,赵波罗为国师。他一改其父连年征战的做法,谋求与唐朝修好,多次遣使到内地,请求与唐通婚被唐朝拒绝,不称臣纳贡。唐也因“安史之乱”,不愿与南诏发生摩擦,唐僖宗答应与南诏和好,并以宗侄女安化公主许配隆舜,但最终唐朝拒绝了这次和亲。唐朝平定“黄巢之乱”后就没有理会南诏,“和亲”之事也就不了了之。隆舜因采取休养生息、与唐交好的政策,而受到人们的支持和尊重。
隆舜后期沉于酒色,不问政事,清平官郑买嗣专权。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南诏的汉人权臣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隆舜。
舜化贞
(第十三代王)
(公元876年—公元902年)
舜化贞,隆舜之子,南诏最后一个国王,生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即位,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卒,在位5年,享年26岁。谥号孝哀帝。
舜化贞即位后,改元中兴,以郑买嗣为国老,大权落于郑买嗣。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郑买嗣以为蒙氏家族铲除后患为由,诛杀了杨登,并灭其九族,为自己扫平障碍。
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舜化贞曾派人入唐通好,遭唐拒绝后,从此双方正式断绝了来往。
舜化贞在位时,曾命人绘制表现南诏崛起的佛教神话故事《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即《南诏图传》),企图挽救南诏灭亡,终无力回天。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舜化贞突然死去,由郑买嗣执掌国事。不久,郑买嗣暗害了刚满八个月的太子,又大肆抓捕蒙氏王室成员800余人屠杀于大理五华楼下,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历史上有没有姓 舒 的名人
1、舒庆春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2、舒行 舒行(1910年-...

历史上宗教与政治都存在哪些互补关系?
不过,在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即天监三年(504),萧衍就颁布了《舍事道法诏》,宣布舍道归佛。而据其《述三教诗》,则称“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到晚年才开始研读佛经。这也许说明,他虽然已经颁布了事佛诏,实际上还未真正彻底放弃道教。但总的来说,颁诏以后,他是以事佛为主的(此诏的...

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因这些在位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1、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

历史问题!
这样便侵夺了中书省中书舍人的制诏之权,出现所谓“内制”、“外制”之分。翰林学士所撰诏令直接从禁中发出,称“内制”,用白麻纸写成;中书舍人所撰诏令通过宰相拟定,称“外制”,用黄麻纸写成。翰林学士因此被称为“内相”。但翰林学士并不是正式的官,而是一种职务,因此没有正式的官阶品秩,名额也无定数。

历史三省六部制中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别都是干嘛的?他们的职能
六部乃尚书省的下设,分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下辖四司,总计二十四司。一台是御史台。具体运作是这样的:中书省代皇帝制“敕”,也就是替皇帝起草诏书。军国大事、官吏任免等凡是需要皇帝下诏的,都由中书省来起草。中书省除正长官中书令、副长官中书侍郎外,有中书舍人六人具体负责...

问宋朝历史的问题
乙亥,无为军言大风拔木,坏城门、营垒、民舍,压溺者千余人。诏内臣恤视,蠲来年租,收瘗死者,家赐米一斛。丁丑,发官廪振凤州水灾。 冬十月癸未,优赏宁朔军士。戊子,诏江、浙运粮兵卒经冬停役两月。甲午,诏天下置天庆观。甲辰,兖州霖雨害稼,振恤其民。 十一月丙辰,作《文武七条》戒官吏。甲子,诏诸路...

中书舍人的历史沿革
明朝舍人分为中书科舍人、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5种,均为从七品。其中,中书科本不称科,因与六科均在午门之外,官署相联,时人习惯称之为科。署中设20人,不分长贰,以年长者一人掌印,称“印君”。中书科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

历史上秦国蒙恬将军怎么死的?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

求!!! 新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部分啊 求祥细解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王禁生政君,其母梦见月入怀,年十八,诏入太子宫,生成帝,为元后。汉祚道污,四世称制,故曰火土...王贺被免职后,又与同乡里的大户人家终氏结怨,不愿忍气吞声,索性退避三舍,举家迁到魏郡元城(今河北...

中书省的历史
监、令之下,有中书侍郎(魏晋时也有单称郎或通事郎的;晋宋以后,概称侍郎),为中书监、令之副,它与监、令的职责都是答复皇帝的咨询,负责起草诏敕及阅读臣下的表章。自晋至隋初,侍郎员额四人,后改为二人,唐因之。侍郎之下,有中书舍人,初称中书通事舍人,后去通事之名。中书舍人初掌呈进章奏,后掌撰作诏...

高坪区13465491042: 蒙舍诏 - 搜狗百科
锁空星瑞: 唐朝初,分布在云南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其中,蒙巂诏在今巍山县北及漾鼻县地,越析诏在今宾川县地,浪穹诏在今洱源县地,邆赕诏在今洱源县邓川,施浪诏在今洱源青索,蒙舍诏在今巍山县地.因其位于诸诏之南,蒙舍诏又称为南诏.

高坪区13465491042: 南诏国由何而来?
锁空星瑞: 唐初,洱海周围出现了蒙慯、越析、浪穹、逞赕、施浪和蒙舍六个 诏,“诏”为夷语,意为部落,也有王、酋长之意.六诏中蒙舍诏居南, 故称南诏.738年,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诏,统 一了洱海地区,迁都太和城.从此云南的统治中心开始由曲靖迁到洱海地区.南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在强盛时期,其疆域北抵大渡 河,南到越北,西接印、缅边境,东达贵州北部和广西西部. 南诏从649年第一世王细奴逻到末代王舜化贞共有13王,902 年,被权臣郑买嗣所灭.南诏历史共250年.南诏时,地方行政建置 设十赕、六节度和二都督区,其中十赕为统治中心,均在今大理州 境内.

高坪区13465491042: 大理历史中有哪几诏国 -
锁空星瑞: 大理历史中有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诏国. 简介: 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其中,...

高坪区13465491042: 六诏是哪六诏
锁空星瑞: 六诏,7世纪初,在今云南洱海地区的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 蒙巂诏:今巍山县北及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六诏中偏南 越析诏:今宾川县地,六诏之东 浪穹诏:今洱源县地,六诏西北 邆赕诏:今洱源县邓川,六诏之西 施浪诏:今洱源青索,六诏东北 蒙舍诏:今巍山县地,六诏最南 蒙舍诏因其位于诸诏之南,又称南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南诏国.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

高坪区13465491042: 我国唐朝的云南有6个诏(即6个称王的部落)谁知道这6个部落的首领?
锁空星瑞: 唐朝时在云南洱海地区分布着6个部落集团,唐初史籍称之为“六诏”.即蒙舍诏、蒙?Q诏、越析诏、浪穹诏、施浪诏、登赕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边,故又称南诏.南诏首领皮罗阁于738年统一六诏.

高坪区13465491042: 统一六诏的是哪个政权 -
锁空星瑞: 云南历史重要事件,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主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

高坪区13465491042: 唐朝时期的南诏王国是怎样的?问问
锁空星瑞: 南诏国(738年—902年)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国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建立,902年亡于权臣郑买嗣.唐初洱海地区部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较大部落,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西洱河地区诸部,覆灭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高坪区13465491042: 南诏国为什么会灭亡? -
锁空星瑞: 公元902年(唐天复2年),南诏政权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虽然说这是每一个专制王国必然的归宿,但南诏的覆灭在传说中更具有戏剧的色彩和强烈的讽刺意味.那真正是一出让人欲笑不能欲哭无泪的黑色幽默.直接推翻南诏蒙氏政权的人物是...

高坪区13465491042: 介绍下历史上的南诏国
锁空星瑞: 南诏(738年-937年)是中国唐朝时代西南部的奴隶制政权,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 越南、缅甸的部份国土.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