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新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部分啊 求祥细解

作者&投稿:戴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有新朝这个朝代吗?~

历史上有个王莽夺政,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新。不过他的统治仅仅维持了十五年。
王莽是外戚专权到夺权,有违背当时儒家的思想,而他所推行的政策法令都有违背社会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所以民众并不拥护,而王莽的朝代又是被刘秀推翻,重新恢复汉朝统治,从统治者一方想象,怎么能容许他们先祖的基业被外人篡夺,肯定记载在历史中的也不会承认啊。而后代的统治者,当然也不会承认的,一旦承认就是承认篡夺王权是合法的了,所以,一直以来就不会有人承认王莽的“新”了!

【在中国历代的统一王朝中,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显得十分特殊。首先,在中国历史纪年表中没有它的位置,而是把它包含在汉朝的历史纪年中。其次,《二十四史》当中,也没有属于这个王朝的一部专史。在东汉班固的《汉书》里,是把新朝皇帝王莽列入了通常属于“乱臣贼子”位置的《列传》的最后。】
那么,新朝的历史地位为何会如此不堪?寓意求新的“新”国号,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巨大的讽刺?
  
【新朝把汉朝的历史腰斩成了两半,也就是西汉和东汉,刘邦创建的西汉延续了两百多年(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刘秀创建的东汉延续了近两百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中间就是短短的15年的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新朝尽管短暂,但他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王朝,从历史事实本身来说,新朝拥有被后人所忽视的非常特殊的地位,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王莽开创了和平改朝换代的首例,在王莽之前,改朝换代是血雨腥风的战争的结果。
  
  商、周、秦、汉朝,都是打下来的天下,王莽之后,起码从形式上来看,改朝换代往往是不流血的,或者是少流血的宫廷政变的结果。我们可以把改朝换代分为两种,魏、晋、隋、唐、宋天下都是前朝的皇帝奉送的,靠真刀真枪的阳谋可以建立王朝,靠高阴谋、政变、收拾人心也能够建立王朝,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改朝换代,简而言之就是阴谋和阳谋两大类。【而通过阴谋改朝换代,王莽的新朝是始作俑者,王莽成为始作俑者可以一字蔽之,新,和旧相对的那个新】,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而现代史学家们的评价却极为纷歧。


范文澜先生说他是失败的骗子,
翦伯赞先生说他是最有胆识的政治家,
吕思勉先生说他是具有改革意识的志士仁人,
郭沫若先生说他是倒行逆施的皇帝。
那么,如此具有争议的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凭借一个“新”字成为阴谋篡位的始作俑者呢》】
  
王莽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汉元帝刘奭是个很有意思的皇帝,喜欢大赦天下,造成真正的坏人,反而有恃无恐,汉元帝喜欢赏赐,造成天下赋役繁重。汉朝正是有汉元帝开始有盛转衰的,汉元帝还喜欢几个太监,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太太,结果造成了汉元帝驾崩以后,产生两个结果:
  
一是:王政君为了发泄失宠的不满,不给儿子汉成帝权力,汉成帝成立傀儡皇帝。汉成帝干脆省事,乐的快活,他特别宠幸得自民间的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史书记载说能做掌中舞,后来赵飞燕凭着自己的手段登顶皇后,汉成帝不太管事,只管风流。
  
二是:王政君提拔自己的兄弟子侄来把握朝政,汉朝的政治到这个时候,出现政治的一个怪胎现象,外戚政治,天下虽然姓刘,但是管天下的已经姓王了。这是王莽那个时代的一个背景,在这样的外戚政治中,王莽起初是一个被人遗忘的,特别另类的成员。
  
王莽的父亲王曼死的比较早,王莽没有享受到家族的荣光,没有被封侯进爵。王莽另类,不同于叔伯以及堂兄弟们,过着富贵奢靡的,飞扬跋扈的,声色犬马的形象。王莽的另类,早年的王莽是仁、孝、礼、义、廉、让的典型,在做官之前始终保持着朴素的儒生的打扮,生活简朴,为人谦恭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嫂子,抚养侄儿,学习周礼,手不释卷,博览多闻,王莽喜欢结交社会贤达,不和纨绔子弟,小混混为伍,这个形象非常好。
  
有一次,王莽的打伯父王风病重,王莽比王风的亲生儿子还要孝顺,“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莽这样的行为,使得当时担任大将军的王风,备受感动,看着面目憔悴的王莽,自然想到了早逝的兄弟,怜爱之心悠然而生,在弥留之际,郑重的把王莽托付给了自己的妹妹王政君,妹夫汉成帝,公元前222年,24岁的王莽,担任了黄门郎,这是在皇帝面前服务的小官,从此开始了王莽的仕途,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开始进入贵族的行列,到了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王莽和王政君合谋,共立9岁的刘衎为帝,这就是后来的汉平帝,而由王莽来总览朝政,王莽已经位极人臣了。
  
随着王莽权位的步步上升,王莽仍然不改他的道德形象,常常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措,从而集聚超高的人气和声望,当时的地主豪强,家中都蓄养着大量的奴婢,王莽却相反,他的次子王获,杀了一个家奴,按照当时的法律只要向官府报告一下,缴一下罚款旧过去了,王莽却逼令他的儿子自杀。还有当时的王公贵族大量兼并土地聚敛财富,王莽多次拒绝朝廷的赐田,而且多次把自己的田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每当发生灾荒的时候,已经节衣缩食的王莽,他会倾其所有捐献家资。
  
当时朝廷,汉平帝刘衎是个儿童,老资历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子弟众多的外戚王家,权势显赫,堪称道德完人的王莽,总掌大权,王莽的女儿有是汉平帝的皇后。当时的社会情景是,汉朝的统治已经江河日下,政治腐败,百姓贫困,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综合这两点我们已经不难发现时局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改朝换代了。
  
【在君臣等级制度森严的中国传统社会,臣子篡夺君主的位子可谓是大逆不道。尤其以道德楷模而自居的王莽,要将立国已经超过200年的大汉朝更名改姓,其中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那么,王莽最终是如何步步为营,完成和平改朝换代的?他又靠什么实现众望所归,天下归心的呢?】
  
这个时候,一百多年前,董仲舒的天人相应的五德理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董仲舒的五德终始理论:
  
第一:天具有意志。天子是代表天来统治子民的,天父喜欢天子认可天子,就天降祥瑞,风调雨顺。反之,就天降灾难,川溃地裂。以警告天子,如果天子仍然执迷不悟,天父就可以考虑还天子。还另外姓氏的天子,这就是改朝换代。在古代自然现象对政治有着明显的而影响。
  
第二:改朝换代不仅是人间的大道,而且是自然法则。在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之间,既有彼此促进的关系,也有彼此抑制的关系,这叫五行生克,而这种原则应用到人类社会的政治领域,就是改朝换代。这叫五德终始。征伐式的改朝换代,所应用的顺序是五行相克,禅让式的改朝换代应用的五行相生。
  
这就是董仲舒的五德终始学说,具有复杂的社会政治意义。成为王莽代汉的逻辑基础,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百姓贫困,自然灾害频繁严重,这显示出天父已经不喜欢这个天子了,而且在这种理论的笼罩之下,当时家天下的观念已经极为淡漠,人们不再留恋汉朝的旧德,期待着新德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的榜样,以新德的面目粉墨登场,而且速度很快就取得了汉朝。
  
公元元年的时候,王莽接受了安汉公的美号,这是把王莽彭做从前辅佐周成王的周公,接着公元5年,王莽废杀了14岁的汉平帝刘衎,在政治面前王莽把女婿杀了。公元6年,王莽改立2岁的刘婴为皇太子,从公元6年到公元9年,出现了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奇妙景象,奇妙称号,王莽完成三级跳,先是成为摄皇帝,也就是具体管事的皇帝,然后成为假皇帝,代理的意思,再就是成为真天子,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帝。王莽宣布: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废除了汉国号,新朝正式建立。
  
从新朝建立的过程来看,是和王莽新德道德楷模的个人形象,和王莽作为新德象征的,社会认知是密不可分的。王莽做的一切都和人家不一样,他是新的道德形象,汉朝已经太老了,人们希望一个新的形象,这就是新德,王莽是新德的象征。从开始做官到逐步升迁,从把持朝政到做安汉公,到摄皇帝,到假皇帝,到真天子,王莽成功的全部奥秘都在一个新字。相应的,王莽把国号也叫新。传统说法,认为王莽做新都侯,然后建国才叫新,这只是表面的现象,我们可以视为偶然巧合。
  
胡适说:王莽即使不“从新都侯起”,也还是要做他的“新皇帝”的,新国号不仅仅是美号,实有表示“委心积意”的革新的意义。
  
【王莽以新的道德楷模形象,成为众望所归的代汉人选,有以新德的象征,兴高采烈的当上了皇帝,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十五年,王莽就从众人拥戴的新皇帝,转而变成万人唾骂的乱臣贼子,最终落得身首分离,碎尸万段的下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场面?王莽的新朝为什么又如此短命呢?】
  
王莽建立新朝以后,事事求新,顾颉刚:“自从国家的宗庙、社稷、封国、车服、刑罚等制度以及人民的养生、送死、嫁娶、奴婢、田宅‘器械等品级,他没有不改定的。”事事求新,甚至为了求新而求新,王莽具有浓厚的名号情节,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名,各级封爵的名字,边疆地区部族的名字,以及天下郡国县的名称,王莽没有不改的。
  
他怎么改呢?举个例子:凡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省级政区的郡国,100多个郡国,王莽改了70多个,1500多个县的名字,改了700多,而且不是改一次,很多行政区的名字,他是翻来覆去的改,有的改了四五次,比方说:西安改成东宁,无锡改成有锡,行政区的名称来历是有理由,他胡乱改。
  
除了改名以外,王莽还引经据典全面改制,称作新政。王莽以儒家所艳称的周朝为心目中的模范,言必称周公,事必据周礼,制必据周制,王莽相信把这东西都改了,新朝就成周朝了。天下的百姓就会获得教化,国家就会永远安宁。这样的王莽很喜剧也很悲剧,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汉朝,怎么可能回到周朝?中国历史托古改制的王朝是很多,而且所托之古基本上都是周朝,但是这只是托古而不是复古。
  
真正的古代没有想象的完美,真要复古的就泥古不化了,王莽的悲剧正在于痴迷周礼,一切都要反汉朝而为之,这种心理是有问题的,王莽看似一切求新,但是归根结底王莽的求新是复古,完全脱离社会实际,纯属劳民伤财,无端的激化各种社会矛盾,所以王莽失败了,而且败得非常的凄惨。
  
  想当初,王莽成功的时候,40多万的吏民上书为他请赏,大概相当于会写字的人的一半,8000多人歌颂他的功德,900多位王公贵族劝进。等到王莽失败的时刻,《汉书·王莽传》说: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传莽首……县(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看的让人毛骨悚然,68岁的新朝皇帝王莽,最后的下场竟然是尸身被剁成千万段,首级被悬于闹市,老百姓拿来砸,舌头被割下切碎,一人一口把他吃掉……真是呜呼哀哉!
  
  迅速风光的成功,迅速凄惨的失败,为什么呢?清朝学者赵翼指出:人但知莽之败由于人心思汉,而不知人心之所以思汉,实莽之激而成之也。正是王莽极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缺乏能力,而且乱改革,王莽全面推行的新政,搞乱了政治,所以喜新厌旧的人民,很快就变的喜旧厌新了,人民思念汉朝,不久前还给予厚望的王莽的新朝,公元23年,很快灰飞烟灭。
  
王莽以新作为他的王朝国号,即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也可以说是充满了讽刺意味,新朝灭亡了,经过两年的混战,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称帝,国号汉,到公元36年,刘秀平定天下,这个重建的汉朝(25-22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魏(220-265年),然后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位,建立新的王国晋(265-420年)。

新朝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传说
《郡国志》启:五鹿,故沙鹿,有沙亭,周穆王丧盛姬,东征舍于五鹿,其女叔届此思哭,是曰女之丘,为沙鹿之异名也。《春秋左传》僖公十四年,沙鹿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鹿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后王翁孺自济南徙元城,正直其地,日月当之。王氏为舜后,土也,汉火也。王禁生政君,其母梦见月入怀,年十八,诏入太子宫,生成帝,为元后。汉祚道污,四世称制,故曰火土相乘而为雄也。及崩,大夫扬雄作讳曰:太阴之精,沙鹿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者也。
西汉自汉成帝起,刘氏的大权逐渐旁落到以元后王政君为核心的王氏外戚集团手中。王政君的祖父王贺在汉武帝时任绣衣御史,曾到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缉捕地方“群盗”,因宽纵不诛、“奉使不称”被免职。他曾感叹:“我听说给千人留条生路就可以封荫子孙,我让万余人死里逃生,却不知后世能不能受惠?”王贺被免职后,又与同乡里的大户人家终氏结怨,不愿忍气吞声,索性退避三舍,举家迁到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委粟里,在里中任三老,地方上的人都很尊重他。据县里有位叫建公的老者讲:“当年春秋之世,沙麓暴崩,晋史就曾卜过一卦说:‘沙麓之崩,实因阴为阳雄,土火相乘。这预示着六百四十五年后,当有圣女兴世,大概会应验在齐田家!’现在,王家迁来,正居当年沙麓之地,时间也相符,恐怕八十年后,王家真有贵女出世而兴天下了。”建公的一番神话般的预言后来真的灵验在王政君身上。据《汉书》记载,她的母亲李氏夫人怀孕时,就曾“梦月入其怀”,王政君长大许人数次,许谁谁死,又许东平王,未嫁王亦死。其父王禁怪之,请专言禄命的卜数者相之,结论是:“当大贵,不可言。”元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室。元后死后,其侄王莽诏大夫扬雄为之作诔,曰:“太阴之精,沙麓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扬雄之诔隐约地表达了侄儿王莽对姑母王政君结束汉朝衍生新室的感激之意。

国号释义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后来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或“炎刘”。
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建立新朝
新朝王莽王政君为元帝之后(称元后),生子成帝。成帝时,元后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王曼早卒未及封侯。王莽乃王曼之子,元后之侄。他的堂兄弟因是将军列侯之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少时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结交英俊,侍奉父辈,符合礼仪。阳朔(公元前24~21年)年间,王凤病,王莽侍候甚恭。王凤临终时,推荐王莽任黄门侍郎,王莽于是走上了仕途。
过了几年,王商及一些名士称誉王莽,成帝便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为新都侯。在此前后,王莽又被连续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这时“宿卫谨敕”,“节操愈谦”。常以车马衣裘“振施宾客”,交结名士与公卿甚众。所以公卿推荐,游士谈说,“虚誉日隆,倾其诸父矣”。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岁时升任大司马。这时,王莽“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请一些贤良为掾史,所得赏赐分给下属,而自己非常俭约,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犹如僮仆。王莽为大司马一年,成帝去世,汉哀帝即位(公元前7年),汉新朝:中泉三十外戚丁、傅用事,王莽乃退位,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门自守。
哀帝于元寿二年(公元前4年)去世,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大司马。王莽自元寿二年再为大司马至于身亡,掌握政权达二十四年之久。
【安汉公】
王莽辅政头六七年(公元前1—公元6年)翦除了丁、傅两家外戚势力,“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同时,拉拢名儒孔光及其婿甄邯,为其所用。他怕其叔红阳侯王立在元后面前搬弄是非,就让孔光上奏王立“旧恶”,从而遣放王立回到封国。因王莽颇有胁持上下的手腕,于是“阿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汉平帝元始元年正月,越裳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群臣便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要求赐予王莽安汉公的称号。于是拜王莽为太傅,号安汉公。
【宰衡】
王莽封禅玉版公元2年,汉平帝十三岁,王莽成功地将自己的女儿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陈崇与文人张竦写了一份歌颂王莽功德可比周公的奏章,建议“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公卿方议此事,适值吕宽事起。起初,王莽通过元后,将帝母卫姬及帝舅 卫宝、卫玄等排挤出京师。其子王宇深怕平帝长大后怨恨,与卫宝通书,教他设法还京。王莽不同意。王宇与妻兄吕宽等人私下商议,用迷信的手段想令朝廷归政卫氏。但吕宽夜间在王莽门第上洒血时被发觉逮捕,在狱中自杀。王莽奏请杀了儿子王宇,宇妻因怀孕待产后才杀。王莽因此诛灭卫氏,穷治吕宽之狱,连引郡国豪杰素非议己者,还株连敬武公主(元帝之妹)、梁王立、红阳侯立、平阿侯仁,逼其自杀。“死者以百数”。王莽还为此写书,宣扬治子之罪乃公而忘私,以戒子孙;其爪牙还奏请以此书发行全国,令学官以教授,使官吏能了解此书旨意。
吕宽案件结束后,王舜又重提陈崇之建议。爪牙们煽动“民上书者八千余人”,都要求照陈崇建议办。于是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拜王莽为宰衡,位上公。王莽还刻了“宰衡太傅大司马印”,高踞于公卿之上,出入威仪与众不同。
【九锡】
这时,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召经学人材,及懂得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之人。“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谬,一异说云。”
群臣奏请加赏王莽。元后允,诏议九锡之法。元始五年(公元5年),官民因王莽不受新野田之赐,“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要求加赏王莽。王莽上书说,自己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常恐不能称职,现在天下“治平”,乃元后之德,同列之功,非自己之能,拒绝加赏。但他还是受了九锡,权势大异于群臣。
【称帝】
乐陵侯刘庆上书说,现皇帝年幼,应让王莽“行天子事,如周公”。群臣都说应如此。这时平帝病,王莽作策,愿以身代,藏策于金縢,置于前殿。这是诈依周公为武王请命而作金縢的故事。不久,平帝夭亡,要选继位者。这时元帝世绝,便在玄孙中选了个最小的子婴,年仅二岁,“托以为卜相最吉”。
这时有人奏说武功长孟通浚井得到一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公卿上奏元后被呵斥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王舜从中斡旋,向元后解释说,这事阻挡不了,王莽不敢有其他想法,“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元后无可奈何,只好应许,诏令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于是群臣奏请王莽摄政“皆如天子之制”,并于次年改元“居摄”。不久,王莽便以子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居摄元年(公元6年)四月,安众侯刘崇鼓动刘氏宗室起而反对王莽,从者百余人,进攻宛城,不得入而败。天下反莽自此始。刘崇的族父刘嘉诣阙请罪,获赦,乃奏颂王莽功德,骂刘崇为乱,而肯定王莽对刘崇镇压。王莽大为高兴,封刘嘉为帅礼侯。这时群臣又说,刘崇谋逆是因为王莽“权轻”,应提高王莽的权位才能镇服全国。于是元后命令王莽进见她时自称“假皇帝”。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王莽镇压翟义后,自以为威德日盛,获得天人之助,“遂谋即真之事矣”。这年广饶侯刘京等人奏符命“摄皇帝当即真”等,说是天意所归。于是王莽对元后说:我向您报告时,自称“假皇帝”;而我号今天下,天下向我言事,就不必言“摄”了。十一月,改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以应天命。这时官民都知道王莽奉符命的旨意,爪牙们开始认真议论和建议,王莽“即真”提到日程上来了,公元9年废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周礼改制
周礼改制的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繁体货泉横列拆开即“白水真人”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周礼改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结果,既没有能力兑现无田者可按标准受田的承诺,又危机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利益。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见四方农民相继起义,王匡,廉丹等数战不利,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筦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灭亡。

绿林赤眉
赤眉军无盐大捷天凤4~5年(公元17~18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因以绿林山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因义军均将眉毛涂红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
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进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又称平林兵。绿林军起义爆发后,西汉宗室刘玄投奔平林义军,为安集掾。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汉光武帝)兄弟部署宗族、宾客,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队伍,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后与下江兵合纵。绿林军于公元23年拥立比较懦弱的汉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的国号,建元更始,史称更始帝。同年,绿林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军队的主力;九月,顺利攻取长安。从而结束了新莽政权的统治。十月,刘玄北都洛阳,次年又移都长安。
更始政权进入长安后,刘玄生活腐化,昼夜宴饮,其亲信赵萌专权恣肆,起义军将领因而离心离德,各谋出路。刘玄亦不愿与赤眉军合作,双方矛盾重重。公元25年,赤眉军立15岁的西汉宗室刘盆子为帝;随即顺利攻占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

新朝战争
【昆阳大战】
公元23年,新朝皇帝王莽的大军与汉朝宗室、以后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今河南叶县)爆发了一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决定着未来历史进程的战役——昆阳大战。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绿林兵、新市兵、赤眉兵、平林兵、铜马兵、下江兵等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汉朝宗室刘秀等也在南阳起兵。于是王莽以司徒王寻、司空王邑为大将,征集大军四十多万,号称百万。同时征召通晓兵法的六十三家为军吏.以身长一丈、腰大十围 的巨人巨毋霸为垒尉,又驱使诸多猛兽虎、豹、犀、象等助威,其余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之。”真是倾全国之力,试图一鼓而平天下。而刘秀方面,守昆阳城者八九千人,加上所调援军不过一两万人,二者军力悬殊。但是战役中,刘秀利用王寻、王邑轻敌懈怠的弱点,以精兵三千直接突破王莽军队的中坚,乘锐猛击,大破敌军,王寻被杀,王邑仅与数千人逃回洛阳。于是关中震恐,海内响应,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资治通鉴》记载,战役进行时,“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造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这表明天时对新朝败汉军胜取了重大作用。然而气候对两军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结果却有天壤之别,《东观汉记》和《后汉书》里都记载了这样的神奇现象:“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夜里有不祥的流星坠落到了王莽的军营中,而白天呢,竟然有像崩塌的山一样的云朵,朝着营地飘落直下,在离地面很近了才散开,军官和士兵都吓得趴在了地上。“云如坏山”这对于军队来说,是全军覆没的凶兆,按照古代占卜的卦辞说,“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可以想象这对于很迷信的莽军来说,打击是巨大的。这个不寻常的因素促使王莽的军队最终兵败如山倒.进而导致新朝政权势不可挡地土崩瓦解。
【蓝乡之战】
新莽地皇三年(22年)十二月,在绿林农民起义战争中,绿林军大破王莽官军于蓝乡(今河南泌阳境)的一次袭击战。
是年十一月,绿林军新市、平林、舂陵三部联合攻克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南)等地,后因刘演率舂陵兵急欲攻宛,被南阳郡守甄阜、属正梁丘赐军击败,被迫退保棘阳。甄阜、梁丘赐留辎重于蓝乡,乘胜率精兵10万南渡潢淳水(位于今河南唐河城西),临近沘水(位于今河南泌阳境),在两川间扎营,企图一举扑灭义军武装。是时,由王常等率领的下江兵5000余人,已从南郡(郡治江陵,今属湖北)转战到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十二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四部合兵,士气大振,对甄阜、梁丘赐军发动全面进攻。义军兵分六部,乘夜袭击蓝乡,一举劫获甄阜军全部辎重,并堵住其退路,从东南、西南两面夹击其主力,甄阜军败逃。义军追至潢淳水,歼灭2万余人,斩杀甄阜、梁丘赐。此战,义军大获全胜,使绿林军的反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成昌之战】
新莽地皇三年(22年)冬,在赤眉农民起义中,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击败王莽太师王匡部10余万人的作战。
是年,樊崇义军已发展至l0余万人,直接危及王莽的统治,王莽不得不筹集兵力加紧镇压并把重点指向东方。四月,王莽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精兵10万进剿樊崇义军。樊崇闻讯,命士卒朱红涂眉,以便在作战中识别敌我,故称“赤眉军”。王莽大军东进,沿途烧杀掳掠,民众义愤非常。当时流传的歌谣“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指更始将军廉丹)杀我”,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赤眉军的支持和对莽军的仇恨。十月,王匡率军进抵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击败据城举兵响应赤眉军的索卢恢部万余人。是时,赤眉别校董宪部正活动在无盐西南的梁地(今河南东北部)。王匡恃强急战,率大军南下,欲一举击破董宪部。恰在此时,樊崇所率赤眉军主力已进至无盐附近的成昌。莽军出无盐不久,即与赤眉大军相遇于成昌。首次交兵,王匡、廉丹被歼万余人,惨败而逃。赤眉军乘胜追击至无盐。王匡仓皇逃奔洛阳,廉丹拼死顽抗。赤眉军斩杀廉丹及其部下校尉20余人,大获全胜。

称帝年号
居摄(3)公元6年—8年
始建国(5)公元9年—13年
天凤(6)14年—19年
地皇(4)20年—23年
【新朝外史】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后,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大司马。王莽自元寿二年再次成为大司马至于身故,掌握政权达二十四年之久。
[编辑本段]历史评论
东汉班固(32~92年)字孟坚在《汉书》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夏言(1482-1548)《申议天地分祭疏》有云:“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霍韬(1487-1540)《与夏公谨书》有云:“王莽之学,一传而得宇文泰,再传而得王安石。然而安石惟能行泉府一法而已矣。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安石行焉,遂致元丰熈宁棼棼如也,犹不如宇文泰焉。宇文泰为大冡宰,尽行《周官》之法,其嗣遂为周天王,然犹不如王莽。法行《周官》,身为宰衡,遂上兼舜禹而宅帝位。故曰:敢用《周礼》王莽其上也,宇文泰其次也,王安石其下也。”

近代评论
鲁迅先生曾表达过一个观点——一个朝代越短,史书上它往往越黑暗。因为它还来不及为自己写历史,只能等到下一王朝——往往是它的敌人(如秦与汉)——来为其修史,“黑暗”自是难免。因此,对于《汉书·王莽传》——这篇推翻王莽而建立的东汉朝的著作,尤其不能尽信。王莽之成败,由当时社会状况和客观规律决定是无疑的,但他个人的思想性格,也是绝对不可忽略的因素。一个人的性格又决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由其独特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造就的。据《汉书·王莽传》等史料对其生平的记载(价值无涉,只看事件),笔者有理由相信:王莽是一个极端虔诚甚至于顽固的儒教(谶纬横行的西汉儒学,称教似也合适)信徒,他的成败,是他所信仰的儒学思想体系不能单独成为国家统治思想的充分体现。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降生于西汉最煊赫的家族——王氏家族。他的姑母已被立为皇后,伯父王凤权倾朝野。河平二年莽的五位叔伯同日封侯。但这对王莽并没有什么好处。莽父兄早逝,未及封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众人皆贵,莽独无爵。可以想像他在这样一个家庭度过了怎样的童年。也许一次次的教训让他懂得了何谓尊卑,让他学会谦卑循礼,也让他知道了位居人下的感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他善于笼络人心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任何引以骄奢的资本,他只能学会生活俭朴,勤奋好学。他曾跟从陈参学习《礼经》。儒家的孝悌恭谦礼让仁爱非常适合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且西汉儒学得到空前的推崇,鸿儒学者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甚至会被王侯征召为官,学问上的造诣也许可以与叔伯兄弟的高官显爵建立一丝平衡,使莽在家族中保持一个有尊严的地位。这两点也许是王莽勤身博学而闻名远近的内在原因。总之,入仕前的环境和经历,已使儒家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以及行为准则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其终身不渝的信仰。
儒家是要积极入仕的,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一切力量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同时,儒家又是及力宣扬恭谦礼让的,或者说是压制内心欲望的表达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在王莽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形成了他看似虚伪实则虔诚的独特性格。正是这一独特的性格决定了是王莽而不是张三代汉称帝,也决定了称帝之后他会采取一系列火上浇油的政策来自取灭亡。
经过几百年的独尊儒术,儒家的道德伦理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王莽的种种行为由于符合这一标准,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在世周公。民心所向成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条件。

西汉末期的外戚王莽,初封新都侯,初始元年(公元8年),他代汉称帝,用以新为国号,都长安,更始元年(23年)为绿林军所灭。

西汉自汉成帝起,刘氏的大权逐渐旁落到以元后王政君为核心的王氏外戚集团手中。王政君的祖父王贺在汉武帝时任绣衣御史,曾到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缉捕地方“群盗”,因宽纵不诛、“奉使不称”被免职。他曾感叹:“我听说给千人留条生路就可以封荫子孙,我让万余人死里逃生,却不知后世能不能受惠?”王贺被免职后,又与同乡里的大户人家终氏结怨,不愿忍气吞声,索性退避三舍,举家迁到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委粟里,在里中任三老,地方上的人都很尊重他。据县里有位叫建公的老者讲:“当年春秋之世,沙麓暴崩,晋史就曾卜过一卦说:‘沙麓之崩,实因阴为阳雄,土火相乘。这预示着六百四十五年后,当有圣女兴世,大概会应验在齐田家!’现在,王家迁来,正居当年沙麓之地,时间也相符,恐怕八十年后,王家真有贵女出世而兴天下了。”建公的一番神话般的预言后来真的灵验在王政君身上。据《汉书》记载,她的母亲李氏夫人怀孕时,就曾“梦月入其怀”,王政君长大许人数次,许谁谁死,又许东平王,未嫁王亦死。其父王禁怪之,请专言禄命的卜数者相之,结论是:“当大贵,不可言。”元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室。元后死后,其侄王莽诏大夫扬雄为之作诔,曰:“太阴之精,沙麓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扬雄之诔隐约地表达了侄儿王莽对姑母王政君结束汉朝衍生新室的感激之意
新朝王莽王政君为元帝之后(称元后),生子成帝。成帝时,元后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王曼早卒未及封侯。王莽乃王曼之子,元后之侄。他的堂兄弟因是将军列侯之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少时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结交英俊,侍奉父辈,符合礼仪。阳朔(公元前24~21年)年间,王凤病,王莽侍候甚恭。王凤临终时,推荐王莽任黄门侍郎,王莽于是走上了仕途。
过了几年,王商及一些名士称誉王莽,成帝便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为新都侯。在此前后,王莽又被连续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这时“宿卫谨敕”,“节操愈谦”。常以车马衣裘“振施宾客”,交结名士与公卿甚众。所以公卿推荐,游士谈说,“虚誉日隆,倾其诸父矣”。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岁时升任大司马。这时,王莽“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请一些贤良为掾史,所得赏赐分给下属,而自己非常俭约,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犹如僮仆。王莽为大司马一年,成帝去世,汉哀帝即位(公元前7年),汉新朝:中泉三十外戚丁、傅用事,王莽乃退位,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门自守。
哀帝于元寿二年(公元前4年)去世,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大司马。王莽自元寿二年再为大司马至于身亡,掌握政权达二十四年之久。
【安汉公】
王莽辅政头六七年(公元前1—公元6年)翦除了丁、傅两家外戚势力,“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同时,拉拢名儒孔光及其婿甄邯,为其所用。他怕其叔红阳侯王立在元后面前搬弄是非,就让孔光上奏王立“旧恶”,从而遣放王立回到封国。因王莽颇有胁持上下的手腕,于是“阿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汉平帝元始元年正月,越裳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群臣便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要求赐予王莽安汉公的称号。于是拜王莽为太傅,号安汉公。
【宰衡】
王莽封禅玉版公元2年,汉平帝十三岁,王莽成功地将自己的女儿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陈崇与文人张竦写了一份歌颂王莽功德可比周公的奏章,建议“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公卿方议此事,适值吕宽事起。起初,王莽通过元后,将帝母卫姬及帝舅 卫宝、卫玄等排挤出京师。其子王宇深怕平帝长大后怨恨,与卫宝通书,教他设法还京。王莽不同意。王宇与妻兄吕宽等人私下商议,用迷信的手段想令朝廷归政卫氏。但吕宽夜间在王莽门第上洒血时被发觉逮捕,在狱中自杀。王莽奏请杀了儿子王宇,宇妻因怀孕待产后才杀。王莽因此诛灭卫氏,穷治吕宽之狱,连引郡国豪杰素非议己者,还株连敬武公主(元帝之妹)、梁王立、红阳侯立、平阿侯仁,逼其自杀。“死者以百数”。王莽还为此写书,宣扬治子之罪乃公而忘私,以戒子孙;其爪牙还奏请以此书发行全国,令学官以教授,使官吏能了解此书旨意。
吕宽案件结束后,王舜又重提陈崇之建议。爪牙们煽动“民上书者八千余人”,都要求照陈崇建议办。于是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拜王莽为宰衡,位上公。王莽还刻了“宰衡太傅大司马印”,高踞于公卿之上,出入威仪与众不同。
【九锡】
这时,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召经学人材,及懂得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之人。“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谬,一异说云。”
群臣奏请加赏王莽。元后允,诏议九锡之法。元始五年(公元5年),官民因王莽不受新野田之赐,“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要求加赏王莽。王莽上书说,自己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常恐不能称职,现在天下“治平”,乃元后之德,同列之功,非自己之能,拒绝加赏。但他还是受了九锡,权势大异于群臣。
【称帝】
乐陵侯刘庆上书说,现皇帝年幼,应让王莽“行天子事,如周公”。群臣都说应如此。这时平帝病,王莽作策,愿以身代,藏策于金縢,置于前殿。这是诈依周公为武王请命而作金縢的故事。不久,平帝夭亡,要选继位者。这时元帝世绝,便在玄孙中选了个最小的子婴,年仅二岁,“托以为卜相最吉”。
这时有人奏说武功长孟通浚井得到一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公卿上奏元后被呵斥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王舜从中斡旋,向元后解释说,这事阻挡不了,王莽不敢有其他想法,“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元后无可奈何,只好应许,诏令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于是群臣奏请王莽摄政“皆如天子之制”,并于次年改元“居摄”。不久,王莽便以子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居摄元年(公元6年)四月,安众侯刘崇鼓动刘氏宗室起而反对王莽,从者百余人,进攻宛城,不得入而败。天下反莽自此始。刘崇的族父刘嘉诣阙请罪,获赦,乃奏颂王莽功德,骂刘崇为乱,而肯定王莽对刘崇镇压。王莽大为高兴,封刘嘉为帅礼侯。这时群臣又说,刘崇谋逆是因为王莽“权轻”,应提高王莽的权位才能镇服全国。于是元后命令王莽进见她时自称“假皇帝”。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王莽镇压翟义后,自以为威德日盛,获得天人之助,“遂谋即真之事矣”。这年广饶侯刘京等人奏符命“摄皇帝当即真”等,说是天意所归。于是王莽对元后说:我向您报告时,自称“假皇帝”;而我号今天下,天下向我言事,就不必言“摄”了。十一月,改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以应天命。这时官民都知道王莽奉符命的旨意,爪牙们开始认真议论和建议,王莽“即真”提到日程上来了,公元9年废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南皮县14711706075: 历史 - 新朝存在了几年,简介. -
呈选谓乐:[答案] 新朝,国祚16年.皇帝-王莽.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出现的朝代,为西汉外戚王莽所建立.公元8年12月,王莽废西汉最后一位君主孺子婴(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取自于其最初受封的新都侯.[1] 又因为新朝为...

南皮县14711706075: 中国历史上新朝是谁建立的?存在了几年? -
呈选谓乐:[答案]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

南皮县14711706075: 历史中的新汉是什么时候 -
呈选谓乐: 历史上并没有“新汉”这个说法,你这个应该是指王莽的复新朝或者刘制秀建立的东汉.新朝: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2113出现的朝代,为西汉外戚王莽所建立.5261东汉: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为区别于4102西汉之前汉,故又称后汉.(以上新朝与东1653汉的解释来自百度百科)

南皮县14711706075: 中国历史上有新朝这个朝代吗? -
呈选谓乐: 历史上有个王莽夺政,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新.不过他的统治仅仅维持了十五年. 王莽是外戚专权到夺权,有违背当时儒家的思想,而他所推行的政策法令都有违背社会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所以民众并不拥护,而王莽的朝代又是被刘秀推翻,重新恢复汉朝统治,从统治者一方想象,怎么能容许他们先祖的基业被外人篡夺,肯定记载在历史中的也不会承认啊.而后代的统治者,当然也不会承认的,一旦承认就是承认篡夺王权是合法的了,所以,一直以来就不会有人承认王莽的“新”了!

南皮县14711706075: 新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
呈选谓乐: 新朝(9年-23年), 又称新莽,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朝代,为王莽所建立,仅王莽一代,建都常安(即原长安).

南皮县14711706075: 在我国历史上王莽建立的“新”王朝是在公元哪一年? -
呈选谓乐:[答案]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

南皮县14711706075: 历史上之经历了一个皇帝的朝代有哪些? -
呈选谓乐: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开国皇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汉后期,王莽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

南皮县14711706075: 哪个朝代统一中国时间最长? -
呈选谓乐:[答案] 明朝实际上是中国自秦代以来,未间断统一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x0d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x0d西汉和东汉中间的那个朝代叫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中国朝代...

南皮县14711706075: 中国历史上年代最短的朝代是……? -
呈选谓乐: 新朝,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

南皮县14711706075: 新朝离中华民国有多少年
呈选谓乐: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出现的朝代,为西汉外戚王莽所建立.公元8年12月,王莽废西汉最后一位傀儡皇太子孺子婴(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取自于其最初受封的新都侯. 又因为新朝为建兴帝王莽所建,故世称“新莽”, 建都长安(今西安),并更名为常安.中华民国(1912——1949).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由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政权,简称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两者一比较,时间间隔1904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