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论》序 译文

作者&投稿:池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酌古论序是欧阳修写的吗?~

《酌古论》序
陈亮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译文
文武之道是统一的,不过后来的人误解而分开了。文人只会写写画画,武士只会打打杀杀,互相耻笑,以求超过对方。如果天下太平,那么文人发挥的作用更大,如果社会动荡,那么武士发挥的作用更大,文人武士各有各的长处,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用处,难道二者最终不能合起来吗?我认为文人不是只会写写文章,一定有处理事务的才能,武士不是只会弄弄刀枪,一定有预料敌情的智慧。才能与智慧的存在,应该一致啊。后人认为的文人武士,只是从名称上说的!
我是一个粗鄙的人,行军打仗,不是我所熟悉,写文章,又非我所专长,我独自喜欢研究王道谋略,对战争的有利或有害,很有独自的心得,所以能够从史书中窥视到英雄缺乏才智的地方以及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就从中评论或著述出来,使(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更明显,这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学习,还可引以为戒,用在大的方面可以兴国,用在小的方面可以对敌,(无论是兴国还是对敌)都可以从中探究、参酌,学习借鉴。因此把它命名为酌古论。

小题1:(1分)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小题2:B小题3:(2分)(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分),增强了论证的气势(1分)。小题4:(3分)(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小题5:(3分)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2分),为后人提供借鉴(1分)。 略

【原文】

古君子之为学也,不在乎禄位而在乎道义而已,用之则从政而惠民,舍之则修身而垂教。

(宋·王禹称《送谭尧叟序》)孟子

【译文】

古代君子治学读书,不在乎当官而在乎道义罢了,被任用就管理国家让人民得到好处,不被任用就修养身心而留教后人。

【原文】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懮。

(《易·乾》)

【译文】

身居高位、担负要职而不骄矜自傲,未被重用而地位低下也不悲观失望。

【原文】

治人不治,反其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

管理和领导别人,别人却不服从,便应该反躬自问:是否自己智慧不够。……凡是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都要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原文】

善以不伐为大。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译文】

不夸耀自己的优点是最大的优点。

【原文】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汉书·陈汤传》)

【译文】

对待别人应当记住他的功劳,而忘掉他的过失。

【原文】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郁离子·德量》)

【译文】

恩德不广博,则不能招揽人才;气量不宏大,则不能安定人才。

【原文】

大智似愚而内明。

(《人物志·八观》)

【译文】

有很高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愚笨,实际内心对一切都清清楚楚。

【原文】

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译文】

事情做不好要尽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埋怨他人和下属。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0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

【译文】

君子在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原文】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

(晋·葛洪《抱朴子·务正》)

【译文】

众多的力量合并在一起,再重的东西也不难举起;充分发挥众多人才的智慧,各项事业的兴办,都不在话下。

【原文】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宋·苏轼《贾谊论》)

【译文】

一个有才能的人追求的目标远大,就必须有所等待;要乾的事业伟大,就必须有所忍耐。

【原文】

略以仓卒制,其略不可久;功以侥幸成,其功不可继。

(宋·陈亮《酌古论·光武》)

【译文】

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制定的策略,这种策略不可能长久施行;侥幸得到的成功,这种事功不可能延续下去。

【原文】

圣人救世之心虽切,然得做便做,做不得便休。

(《朱子语类》卷一四)

【译文】

圣人拯救天下的心情虽然急切,然而在实践中,只有行得通的事才做,行不通的事则不做。

【原文】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译文】

话语屡次变化,就不能取信於人;政令频繁改动,人民就难以适从。

【原文】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译文】

从政的道理、规律,在於以顺民心顺民意为根本。

【原文】

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资治通鉴·汉纪九》)

【译文】

施政的人不在於多说话,主要看他实际事做得怎麼样。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0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资治通鉴·汉纪十六》)

【译文】

作臣子的道理,应当是直言无隐,陈述正当的观点,决不苟且地逢迎和顺从上级的意图。

【原文】

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资治通鉴·魏纪》)

【译文】

参预办事的人,应集中大家的智慧,扩大为国家尽心效益。

【原文】

当官力争,不为面从。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

面对上司要敢於坚持正确的意见,而不要当面唯唯诺诺。

【原文】

时未可而进,谓之躁,躁则事不审而上必疑;时可进而不进,谓之缓,缓则事不及而上必违。

(宋·王安石《上蒋侍郎书》)

【译文】

时机尚未成熟就乾,叫做急躁,急躁就事理不明,主上必然生疑心;时机已经成熟而不去乾,叫做迟缓,迟缓就办不成事情,主上必然怨恨。意谓做事要适时而动,不急躁也不迟缓。

【原文】

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

(《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

仅凭工作时间长就可以取得富贵,做事时间久就可以得到官职,这样只能使廉耻变易纷乱,贤与不贤相互混淆。意谓提拔官员不能仅以时间长短来确定。

【原文】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

(《资治通鉴》卷一零三)

【译文】

求治得根本在於取得贤才,取得贤才得途径在於慎重举贤,慎重举贤得办法在於考核人才得真实情况。

【原文】

上易知则下亲矣,上难知则下畏上矣。下亲上则安,下畏上则上畏。

(《荀子·正论》)

【译文】

当政者易於被人们了解,民众就会亲近他们;当政者难於被人们了解,那麼民众就会惧怕他们。民众亲近当政者,当政者就安全;民众畏当政者,当政者就危险。

【原文】

上下不相和,则上非下,下怨上矣。

(《吕氏春秋·慎小》)

【译文】
上下互相不了解,主上就会责怪臣下,臣下就会怨恨主上了。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0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严则下暗,下暗则上聋,聋暗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
(《说苑·政理》)
【译文】
太苛严下面就成了哑巴,下面成了哑巴上面就成了聋子,聋子哑巴思想不能互相沟通,这还治理什麼国家呢?

【原文】
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
(《管子·君臣上》)
【译文】
君临天下的人,没有什麼比他的言论更为重要的了。

【原文】
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远近以续明。
(《管子·七臣七主》)
【译文】
利用形势遵循客观规律以建立常规常法,普遍地了解远近情况深入明察国事。

【原文】
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教民礼顺,莫善於悌。
(《孝经·广要道章》)
【译文】
要教育人民亲近热爱自己,没有比自己行孝更好的了;要教育人民恭敬顺从自己,没有比自己行悌更好的了。意谓上行下效,君主行孝悌,人民就会跟著效法。

【原文】
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
(《淮南子·主术》)
【译文】
君主的正确原则,应该是处於宁静以修养自身,生活节俭以为臣下表率。宁静就不会侵扰下面,做到节俭老百姓就不会有怨恨了。

【原文】
国之隆替,时之兴衰,察其任臣而已。
(唐·李德裕《任臣论》)
【译文】
国家的兴亡,政治形势的好坏,只要看什麼人被任用就知道了。

【原文】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资治通鉴·汉纪九》)

【译文】
在许多小的事情上努力,才能干出大事业;能够在小事上谨慎,他的德行才能显耀。

【原文】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吕氏春秋·听言》)

【译文】
听到话不可不考察分析,不考察分析,那麼对与不对就不能分清。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1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言不在多,在於当理;施不在丰,期於救乏。

(《孔丛子·连丛子下》)

【译文】

言语不在多,在於说得合乎情理;施与不在丰厚,只望能帮助人解决困难。

【原文】

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墨子·公孟》)

【译文】

有智慧的人必先衡量自己的力量所能达到什麼程度,然后才去做事。强调量力而行。

【原文】

可而不为,殆。

(《管子·法法》)

【译文】

事可做而不做,要失败。

【原文】

贵轻重,慎权衡。

(《史记·管晏列传》)

【译文】

重视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审慎地权衡得失利弊。

【原文】

谋贵众,断贵独。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自治第四》)

【译文】

计议事情贵在人多,决定事情贵在独立决断。

【原文】

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清·梁佩兰《金台吟》诗)

【译文】

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做君主的不能不清楚这一点。

【原文】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君子不只凭某人说几句正确的话就提拔他,也不凭对某人的印象就摒弃他的正确言论。

【原文】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礼记·大学》)

【译文】

发现了人才却不举荐,即使举荐了又不先任用,这是在轻慢人才;遇上不好的人却不罢黜,即使罢黜又不把他驱逐到远地去,这也是过错。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1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译文】

德才兼备的人很难荐进而容易引退,比较差的容易荐进也容易引退,最差的容易荐进而难得引退。

【原文】

有人则作,无人则辍之谓伪,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

(《法言·孝至》)

【译文】

有人在跟前时就乾,无人看得见时就不干,这就叫虚伪。因而观察人,只须考察他什麼时候干什麼时候不干,也就够了。

【原文】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三国·魏·曹操《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

【译文】

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作为,有作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原文】

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谘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三国·蜀·诸葛亮《蒋苑·知人性》)

【译文】

考察和使用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七种:一是暗中用是非来考验他,观察他的志向;二是同他深入辩论一个问题,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是让他出谋划策,看他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面临的危险和困难告诉他,考察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五是安排酒宴,看他醉酒后所表现的性情;六是给他有利可图的条件,看他是否廉洁;七是和他约定好具体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

【原文】

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六十八章》)

【译文】

善於用人的人,总是把自己摆在人才之下。意谓要用好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

【原文】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译文】

用人取他的长处,不要把他的短处看得太重。

【原文】

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吕氏春秋·遇合》)

【译文】

大凡举用人的根本,最上等的是凭志向道德,其次是凭行为办事,再其次是凭功绩。

【原文】

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

(《吕氏春秋·谨听》)

【译文】

对於有才能的人,一定要以礼相待,一定要了解他们,然后他们的智慧才能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1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人不可求备,自当舍其短而用其长。

(《旧唐书·肃瑀传》)

【译文】

对一个人不应该要求十全十美,应当舍弃他的短处而用他的长处。

【原文】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唐·元稹《遣兴》)

【译文】

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使用人才不要超过限度。

【原文】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唐·韩愈《原毁》)

【译文】

采用他这个方面的长处,就不苛求其他方面的短处;看他新的表现,就不追究他过去的毛病。

【原文】

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战国策·齐策》)

【译文】

对人怠慢骄傲的人,灾祸必然要降临到他头上。

【原文】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资治通鉴·晋纪》)

【译文】

送来的礼物多,说的话又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原文】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礼记·大学》)

【译文】

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也将被人以不合情理的方式攫取而去。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第八十一章)

【译文】

诚实的言谈不必华丽,追求华丽的言谈往往并不诚实。善良的人从不狡辩,狡辩的人一定不是善良之辈。真正有知识的人并不一定见闻广博,见闻广博的人不一定就有真知识。

【原文】

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

(《庄子·列御寇》)

【译文】

对於君子来说,派他到远处办事,可以从中观察他的忠诚;让他留在身边办事,可以从中观察他的恭敬程度;多次频繁地指派他办事,可以从中观察他的能力。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吕氏春秋·察传》)

【译文】

听到别人说的话之后,必须思索分辨,不能轻易接受。因为同样的话经过多次传递之后,往往白能变成黑,黑能变成白。

【原文】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译文】

不能根据一时的赞誉,就断定一个人是君子;也不能根据一时的毁谤之言,就断定一个人是小人。意谓不能根据一时的舆论导向来评判一个人的是与非。

【原文】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译文】

一时的诋毁和赞誉,从来就不用去计较,一个人的功过是非,时间长了自然就清楚明白了。

【原文】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荀子·劝学》)

【译文】

君子居家必然选择好的邻居,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以免染恶习。

【原文】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於光明。

(《诗经·周颂·敬之》)

【译文】

日日有所收获,月月有所进步,不断地学习,就能达到无比光明的境界。

【原文】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译文】

学习要持之以恒,正如刻东西一样,如果能坚持不懈,决不放弃,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一样的东西,也可以雕出花纹来的。

【原文】

好多竟无成,不精安用伙。

(宋·苏轼《和子由论书》)

【译文】

读书做事贵在精专,爱好太多,不能精专,就一事无成。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2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清·王有兴《关下谚联》)

【译文】

要成功某件事,就应当虚心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原文】

技无大小,贵在能精。

(清·李渔《闲情察偶·结构》)

【译文】

一个人的才能并不在於大小,而贵在能够精通。

【原文】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译文】

受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从中增长一分才智。

【原文】

士能寡欲,安於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译文】

人能减少欲念,安於清静淡泊,不为财富地位所困惑,他就不会对其它东西看得太重,进与退也不会影响其正确的方向。

【原文】

人欲胜,天理灭。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译文】

人的欲望强烈,其天性固有的『仁义礼智』纲常伦理就会不复存在。

【原文】

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

(《劝戒全书》)

【译文】

人的欲念是导致人身败名裂的重要因素;人的欲念不去除,就会像蛾蜉扑火,自取灭亡。

【原文】

智者不以一能求众善;不以一过掩众美。

(《袁子正论·论兵》)

【译文】

聪明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有才能,就要求大家都像自己一样,也不会因别人有一过错,就全部否定人家。

【原文】

为人谋事,必如为己谋事。

(《训俗遗规·愿体集》)

【译文】

为别人办事,一定要像为自己办事一样。

作者: 寻声救苦 2006-7-24 13:42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 名言录 】
【原文】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周易·系辞上》)

【译文】

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取得成绩,然而不居功自夸,做出了卓越成绩而不自认为有恩泽於人,这种品德是极其崇高的。

【原文】

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

(《礼记·表记》)

【译文】

不自己推崇自己所做的事,不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

【原文】

父母常失,在不能己於媚子。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译文】

父母通常的过失,在於自己情不自禁地溺爱迁就子女。

【原文】

言必虑其所终,而行义稽其所敝。

(《礼记·淄衣》)

【译文】

讲话一定要考虑讲话的影响,而行为就要考察它的效果。

【原文】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礼记·坊记》)

【译文】

有德行的人应该尊敬别人,把自己放在低下的位置,有利益的事,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这样一来,在百姓中一定会形成谦让的风气。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释
  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译文
  文武之道是统一的,不过后来的人误解而分开了。文人只会写写画画,武士只会打打杀杀,互相耻笑,以求超过对方。如果天下太平,那么文人发挥的作用更大,如果社会动荡,那么武士发挥的作用更大,文人武士各有各的长处,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用处,难道二者最终不能合起来吗?我认为文人不是只会写写文章,一定有处理事务的才能,武士不是只会弄弄刀枪,一定有预料敌情的智慧。才能与智慧的存在,应该一致啊。后人认为的文人武士,只是从名称上说的!
  我是一个粗鄙的人,行军打仗,不是我所熟悉,写文章,又非我所专长,我独自喜欢研究王道谋略,对战争的有利或有害,很有独自的心得,所以能够从史书中窥视到英雄缺乏才智的地方,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就从中评论或著述出来,使(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更明显,这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学习,还可引以为戒,用在大的方面可以兴国,用在小的方面可以对敌,(无论是兴国还是对敌)都可以从中探究、参酌,学习借鉴。因此把它命名为酌古论。

1、译文
文武之道是统一的,不过后来的人误解而分开了。文人只会写写画画,武士只会打打杀杀,互相耻笑,以求超过对方。如果天下太平,那么文人发挥的作用更大,如果社会动荡,那么武士发挥的作用更大,文人武士各有各的长处,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用处,难道二者最终不能合起来吗?我认为文人不是只会写写文章,一定有处理事务的才能,武士不是只会弄弄刀枪,一定有预料敌情的智慧。才能与智慧的存在,应该一致啊。后人认为的文人武士,只是从名称上说的!
我是一个粗鄙的人,行军打仗,不是我所熟悉,写文章,又非我所专长,我独自喜欢研究王道谋略,对战争的有利或有害,很有独自的心得,所以能够从史书中窥视到英雄缺乏才智的地方以及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就从中评论或著述出来,使(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更明显,这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学习,还可引以为戒,用在大的方面可以兴国,用在小的方面可以对敌,(无论是兴国还是对敌)都可以从中探究、参酌,学习借鉴。因此把它命名为酌古论。
2、原文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3、作者简介
陈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 江)人。年少聪颖,博览群书,纵论古今,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存词70余首。
4、概况
陈亮在十八、九岁时便写成了一本具有独特风格的著作酌古论(按这是后来龚自珍早年四论的先例),他曾这样说明他写作这些论文的目的: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文集卷五酌古论序)。
5、详细介绍
陈亮从中世纪一般对文武的看法解放出来,作出新的规定,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才智运用于实际得到了检证,才算真才智,而不能只从名义的形式来判断才智。他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文”和“武”相结合的人才,才饱读了史书和兵书,并从其中总结出前人在军事斗争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作为“中兴”、“复仇”事业的借鉴(这即是他所说的“酌”字的含义)。这样一种把历史研究和实际事功相结合的观点,是异常宝贵的,它和中世纪思辨哲学的空谈是对立的。
陈亮在酌古论中评论了十九位历史人物,即汉光武帝、刘备、曹操、孙权、苻坚、韩信、薛公、邓禹、马援、诸葛亮、吕蒙、邓艾、羊祜、崔浩、李靖、封常清、马燧、李愬、桑维翰。陈亮并不是对这些人物的各个方面都加以评价,而是只就他们的军事活动来进行分析与总结。


滁州市18446996883: ...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酌古论》... -
利削右归:[答案]断句:(1)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2)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参考译文】文武之道是统一的,不过后来的人误解而分开了.文人只会写写画画,...

滁州市18446996883: 古诗《酌古论》
利削右归: 既是序言,自然会介绍写作意图.作者明白表示:“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此处的“酌”,即是借鉴之意,所以,目的是为历代治国治兵提供借鉴.或者简单概括为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借鉴!

滁州市1844699688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 ① -
利削右归: 1.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B 3.(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4.(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意对即可) 5.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借鉴.(意对即可)

滁州市18446996883: 穷在文言文里的所有解释 -
利削右归: 1. “穷”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穷”字在文言文中有以下这些意思:(1)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稀少(2) 同本义 穷,极也.——《说文》穷,竟也.——...

滁州市18446996883: 文选序的原文和翻译 -
利削右归: 原文 译文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

滁州市1844699688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南宋)陈亮:《酌古论 光武》材料二:见下列图表和文字            ... -
利削右归:[答案] (1)根据材料一“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中的光武可知它反映的是光武中兴.汉光武帝振兴国家的措施有减轻农民负担;释放部分奴婢;精兵简政;整顿吏治等. (2)材料二表格涉及鲜卑姓和汉姓表明它反映的是改汉姓;“欲断北语,一从正...

滁州市18446996883: 滕王阁序的全文是什么? -
利削右归: 滕王阁序 (唐)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滁州市18446996883: 医古文 《格致余论》序的 翻译.谁会哈?谢谢拉、、、《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学者以易心求... -
利削右归:[答案] 《素问》是论述医学道理的书籍,它的词语虽简洁,义理却很深奥,加之离著述时代已经久远,其中衍文错简,仍然时时有.所以,如果不是我们行内的这些学者,往往不能读懂.学习《素问》的人如果用粗疏的心去读它,必然茫茫然望洋...

滁州市18446996883: 《本草纲目》原序的翻译 -
利削右归:[答案] 纪(记录往事的古籍)称:望龙光知古剑,觇(观察)宝气辨明珠.故萍实(水萍的果实)商羊(传说中的鸟名),非天明(... (供给)天下后世,味(研究体味)太元如子云(西汉扬雄)者. 附译文: 据古书上的记载,望见龙泉宝剑的光气,就知道...

滁州市18446996883: 跪求文言文字词翻译 -
利削右归: 《归去来兮辞》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瓶无储粟〔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生生所资〔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未见其术〔术:方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