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何叫道德经,何为道,何为德?

作者&投稿:重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04究竟何为道~

  究竟何为道
  外: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道无处不在,却既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既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那么这个道究竟是什么?它对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呢?人类社会为什么一定要“依道而行”呢?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了解道,认知道呢?
  曾:道究竟是什么,道是一个抽象的、假设性的名词,它可以代表我们所要知道的所有一切的概念。我们先从假设为道,然后再推出来我们所要的那些预知,我们想知道什么,我们就可以用道来推出去。这就是《道德经》,非常灵活,也是非常玄妙的地方。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物,就是道的意思,它是混成,就是含含糊糊搞不清楚,可是它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叫做“有物混成”,它的特点是什么?--“先天地生”,它比天地还要早,那这样是不是说,道把天地生出来?不是这样。而是说在一片混沌的时候,道就存在了,然后开天辟地的时候,道就开始产生作用。那尽管这样子,老子还是要替我们描述一下,这个混成的道是怎么回事,“寂兮寥兮”,寂,就是寂静的意思,没有声音,不声不响,寥是没有形状,你看不出它是什么样子,不知其所自来,但是它是独立而不改,它是独立于万物之上,可是它是恒久不改,从来没有离开过万物,“周行而不殆”,它运行在宇宙之中,永远不停息,可以为天下母。它是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
  道,天地没有形成以前,一片混沌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天地形成,然后万物慢慢演化出来,道,附在所有万物的身上,可是它还是存在的,它还是道。“吾不知其名” 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名嘛,哪里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所以老子他很诚实,他说,我只知道有这么一样东西,可是也没有人给他名字,强字之曰“道”,我勉强把它叫做道,“强为之名曰大”,这里的“名”是形容的意思,我很勉强用大来形容它,太大了,实在太大了。这是老子给我们对于道的初步的描述。
  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先于天地而生,不仅创造了万物,同时又存在于万物之中,我不知道这种东西叫什么名字,就暂且称它为“道”吧,在这里,老子似乎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道,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呢?
  曾:那这样的话我们还是搞不太清楚,所以他前面那段话就让我们想到了他在二十一章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什么叫做恍跟惚呢?老子在前面的十四章,他有这么一个说法,“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我们不是说它混成吗?它是什么混成的呢?他是那种看不见的、那种听不到的,那种摸不得的,那些东西混为一体,所以很坦白讲,你是很难追究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已经说过了,当你摸的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拿在手上都可以把玩的时候,它就变成道的作用,那就叫“器”,器是道的一部分,但它不能代表道,所以我们现代人常常说:你给我说清楚一点,我怎么看不明白,这种观念其实都不是很合适的。“视之不见”就是你去看它,看来看去,看不出它的样子来,叫做夷;你用心去听,听了半天听不出声音来,叫希,夷是没有色,希是没有声。然后再加上搏之不午,什么叫做搏,就是我用手去摸索去触碰,碰不到东西,那叫微,微就是无形的意思。无色,无声,无形,这代表什么,代表道的虚无性。
  道它是虚无的,因为他是虚无,所以可以变成所有看得见的东西,所有所有很具体的东西,这就是他很特殊的地方。所以老子说:大,大,实在大。
  外:老子又告诉我们,道既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他看不见,摸不着,既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它。既然这个道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鼻子嗅不着,嘴巴说不出,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了解它,来认知他呢?
  那怎么办?那你就安静下来,求之以神。这个神也不是说是外来的主宰,说他告诉你什么,也不是,而是你要用感应的,因为神就是用来感应的,你看我们今天还在讲“神游什么地方”,“跟某人神交多久”那是靠什么,靠的就是那种感应。我们要去想想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我们接着就看老子的话:“其上不缴”,缴(白敫)就是光明的意思;“其下不昧”,昧就是昏暗的意思,其上其下怎么分?其上是道本身,道本身没有光亮,其下是道的化身,它化成万物的时候,万物都很具体,都看得见,都摸得着,上下就是构成这个道的全体。你说它光明吧,它没有光明,因为真的一片光明你就看得见了,你说它昏暗吧,它也不昏暗,为什么?因为它现出来就是很光明,所有物体一现出来都很清楚嘛,这是一阴一阳,有看得见的部分,有看不见的部分,有摸到的部分,就有摸不着的部分。视之不见,就是不光亮,但是万物是因为它而可见的,万物如果没有道,你就看不见,万物有道,所以你就看出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你分得清清楚楚的。可见它不光明也不昏暗。下面还有更玄妙的“绳绳不可名”绳绳就是无边无际,不可名就是不可名状,“复归于无物”,到最后通通又都回来,还原到不具任何形象的道,就叫混沌。
  这个“混沌”是什么,就是你说它没有,它又有,你说它有,它又没有。道就是这个样子,你说什么,它就是什么,你要什么,它就生成什么。你没有道,哪里有电灯,你没有道,哪里有高楼大厦,你没有道,哪里有桥梁,这个说都说不完的,无边无际,但是它又是万物共同的归宿,你看高楼大厦最后不见了,为什么,回到道那里去了,东西最后烂掉了,人最后死掉了,任何再宝贵的东西最后都是回归于无嘛,那就回到道,然后道又生出万物,万物又回归于道,一方面看是生生不息,一方面是慢慢又把它回归原来的地方,这样就叫做循环往复。这就是《易经》的道理嘛。
  外:《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老子的《道德经》则进一步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如果说《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对《易经》最深刻的诠释。那么老子通过这种诠释,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曾:老子用这种方式来告诉我们,世界上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它是宇宙一种不变的规律,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就必须要接受这样的一个规约,你就要按照这样的轨道、遵照这样的方式,然后你就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你该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你为你是离不开道的。
  四十二章,老子说了一段我们非常熟悉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它原本是混沌状态,无边无际,浑然一体,可是这种形状,这种状态,它是可以打破的,就叫开天辟地,西方人就叫big bang,大爆炸,一爆炸以后,混沌的状态就显现出不同形体的万物,那我们就把它叫做什么,叫做创生,叫做深化,这都是事实,万物都是道所生,但道依然存在,这个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这一点是老子思想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道不但生成万物,而且是万物运行所不可离开的法则。所以三十四章老子特别说了: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它是泛滥流行,它无所不在,哪里它都去,什么它都生得出来,这个“其”就是道的意思,“其可左右”就是说它可以左,也可以右,它无往复界,无所不至,万物恃之而生,所有的东西都是秉持这个道产生出来的,但是最要紧的是“而不辞”,道并没有因为说我把你生出来了,我就要控制你,我就要干预你,你不听我的话不行,没有这个意思。他还是让你自然的,你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都在道里面嘛。“功成而不有”,我这个道把所有的东西生出来,我不居功,我不控制,“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我不做你们的主人,我不做你们的主宰,你们各人去循你们的道,有没有德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换句话说,我只提供本钱,我只提供机会,我只是指出方向,只是有一些规律在那里,但是你们自由自在的,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告诉我们,老子是没有主宰的观念,他没有说道在主宰谁,天在主宰谁,他没有这种观念,他还不主张教条,因为都摆在这里,你自自然然的,你自己去走。我觉得这一点呢,是我们应该好地地去在实践当中去找到自己的路。
  外: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道虽然生出万物又存在于万物之中,但它不会主宰任何事物,因为道只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规律,能不能认知这个规律,是一个人的修行,要不要遵循这个规律,是一个人的选择,但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出,自己是否遵循道了呢?
  我们现在很大胆的,用现在的语言,让各位养成一种“怎么去看出这个道来”的一个比较粗浅的方式,请大家指教。
  当我们面昨任何事物的时候,第一步,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我有什么,我生下来时光溜溜的,一件衣服也没有带出来,我的身体发肤都是受之父母,都是父母给的,所以一个人一定要体会到连我的身体都是身外之外,然后你就进入第二步,客观地去了解这个事物的本性是什么,只有在这种心态之下,你才有办法很冷静,没有欲望的引诱、指引,都没有,你就不会有主观的一种执着,你在这个时候,那个事物的真相,它就比较容易如实地显现出来,因为我们一般人都是很主观,都是戴着有形眼镜,都是以你自己的想法来看那个东西,那是不正确的。所以你必须要告诉自己,这都不是我的东西。你就冷静、客观、公正,这时候有一个东西会出现,就叫道心,那就是道的能量在指引我们去了解这个事物的本性是什么,这样一来,你就会比较合理地去面对它,去处置它。第三,享受过程,结果你计较它干什么,当你处置完了以后,你要再退回来,再一次地提醒你自己,我原本无一物,我又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得了就是得了,没有得就是没有得,给我的就是给我的,给别人的也是给别人,有那么必要去生气吗?有那个必要去争执吗?有那个必要采取各种手段来明争暗斗吗?没有必要。因为什么结果你都是可以接受的。这就符合我们所讲的一切是那个过程比较重要,我过程已经享受过了,那个结果呢?就显得不重要了。

  你看一个很好的珠宝,你欣赏过了,那个价值你已经有了,至于最后放在哪里,你计较它干什么,真的放在你这里,你晚上还睡不着呢。那你不如放在别人家,你自己反而轻松。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最珍贵的珠宝最后不会放在任何人的家里面,都是放到博物馆里面去。
  外:说到这里我们基本已经明白,道就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规律,而这个规律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所以无论是我们的人生还是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应该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此外对于道的认知,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曾:这就是老子所讲的,你从道的立场来看,它是在生养万物,可是从万物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在依从道的规律。这个叫做一体两面。道,它是一种法则,也是一个生源,这一句话我们必须要牢牢记住,因为你如果只看到一面说,道它产生一切,生完以后它就不管了,那万物就可以各自走各自的路,它天下就大乱了。那还得了!现在不是,道,它把所有东西生出来,它又在它们的身上始终没有离开,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经常都是不知不觉在依道而行,反而是好的,你如果学了很多东西,你反而会离经叛道,你反而会破坏道的本质,你会违反了道的规律,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老子有那样的主张――“弃圣绝学”。你觉得很奇怪了,这是个好东西啊,你怎么把它去掉?就是因为,如果你把学来的东西拿来离经叛道,那还不如不学,这个我们以后会慢慢地分析,我们只是提醒各位,不要用主观的,用有色眼镜来看老子的东西,那就太辜负老子的本意。那道的法则是什么?你不能光说它是惚惚恍恍,它是混沌的,它是混进来的,你摸不清楚的,那不行。所以老子在很难讲很难讲的时候,他还是要讲,在不容易讲不容易讲的情况下,他还是尽力地讲,所以,道的法则,按照老子的意思,有两句话,写在四十章里面: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就是靠运动啊,它没有靠别的,它一切动动动动,它就产生万物了,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作用就是弱,而不是强。一般都是认为强者才会胜,实际上,柔弱胜刚强。那我们一个一个来说,会比较清楚。所以我们下一次就要先说,为什么反者道之动,这个反是什么意思,谢谢大家。

1、道:道是我们想要知道的所有概念;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为道,强为之名为大;
【解释】在天地混沌的时候道便已经产生了,在开天辟地的时候道就产生作用了,它无声无息无形,独立于天地万物之上,但是又从未脱离开天地万物,道运行于宇宙之中周而复始,从未停息,是天地共同的母亲,我实在不知道如何称呼它,勉强称其为道,很勉强的用大来形容它。
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解释】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到时不可以轻易看清楚,想明白的;
4、如何去探索道?
静下心来,求知以神!
5、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解释】其上是指道的本体,缴的意思是光明,意思是道的本身并不显得光芒万丈;
其下是指道的化身,昧的意思是昏暗,意思是道的化身并不显得昏暗无光;
绳绳不可名,意思是说道无边无际无法形容,
复归于无物,意思是说道是万事万物最终的归宿;
6、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辩证的来看待任何的问题;
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释】道本来是混沌状态,无边无际,无声无息,但又创生万物,是万物不可分离的法则,世间无处不存在道;
8、道是自然,创生万物,但并不主宰万物,因为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能不能遵守这个规律,就要看自己的修行了,依照道的规律来行事,事物发展机会顺利,违背道的规律办事,那么就是离经叛道,事物发展就会受挫,甚至会消亡;
9、依道而行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1)提醒自己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连自己的身体也是父母所赐予,不属于我们本身;
2)客观去了解事物的本性:冷静、客观的分析与判断事物,这便是保证道心;
3)享受积德悟道的过程:我本生于无,一切均为身外之物,享受经历的过程,而不是只计较结果的得失;
10、道是一种法则,也是一种生源,依照道的规律行动,事物就会发展的顺利,就会成长,违背道的规律,就是离经叛道,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甚至使事物毁灭;

因为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扩展资料

在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因为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扩展资料:

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这部数千言的著作主要说的是道和德的关系、表现,所以被后人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总称为道德经,一说是道经在前,一说古本是德经在前。其实二者是互为体用,不可分离。道是一切精神本质的起源和基础,德是道的具体化现和应用,没有道的理解就不会有德的化现,没有德的培养训练也不可能认识大道的自然无为。所以说道为德之基,德为道之用。单独谈任何一面都会造成道或德的缺失。

道指客观规律,德指人的行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你的有余哪里来,福报里来,!福报从哪里来?做善不求回报中来! 损有余,如果你不做善事,则有余会越来越少!补不足,做善事是付出,天之道补给你的不足就是福报有余! 富不过三代就是指此家世以前是付出行善,则天之道补其不足使其富,但三代之中虽富却又不行善不付出,则天之道不再补其不足,所以富不过三代,三十年河东河西!

《道德经》也叫《老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李耳的学说述论,分为道编和德编,因为内容博大精深,而尊为经典,“道”: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真理,德:就是将追寻“道”而得出的真理,套用于人的方式和方法。


道德经为何叫道德经,何为道,何为德?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为什么《老子》又叫道德经?
这五千言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其中前一部分以道开头(道可道),而后一部分以德开头;由于其言字字珠玑,深具哲理,所以以经称之,上半卷名《道经》,下半卷名《德经》,合起来就是《道德经》,或者也叫《老子》。

道德经的名字有何意义
道德经包括两部分,即道经和德经。现在道德经的书,都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所以就习惯的叫道德经。这样你可能看起来还是迷糊。那么告诉你,道德经最早的时候是叫德道经的,那个时候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讲的就是尊道贵德。

《老子》为什么被称为《道德经》呢?
当然《道德经》之所以得名,核心原因还是来自于老子独特的思想智慧,和一个创造性地哲学概念!《道德经》第五十三章有一段话:“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说:“我明确认知,必须走大道,就怕走斜路”!老子是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走路打比方,引出一个石破天惊、全新...

道德经 为什分为道经和德经
名字为后人所加,古人有首字命名的习惯,道德经原本只分上下两篇,《道德经》第一章开篇为“道可道,非常道”,所以上篇命名为道经,述宇宙之奥妙;下篇德经从第三十八章开始,开篇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为德经,叙为人处世之方。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单就《德道经》而言,道经和德经的顺序改变是其次,其严重的危害之处乃是对于原本中多达700余处的篡改。这直接导致原本中350多句话中,有近160句话的意义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例如,为了避讳汉高祖刘邦开始的前五代皇帝的名讳,产生变异的文字竟然达100处之多。避讳汉高祖刘邦时,《道德经》将《德道经...

什么是道德经
道德经指的是:《德经》和《道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言道德之意又被称为什么?
言道德之意又被称为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后来战国时期的庄子合称老庄。老子著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所以叫道德经。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

道德经是不是又名老子
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著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道德经》是解释道教哲学的主要经文。这是一本...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道德经》与《德道经》区别为:时代不同来源、不同、顺序不同。《道德经》与《德道经》都包含《德经》和《道经》,都是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一、时代不同 1、《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2、《德道经》:《德道经》是近代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白云区17390888540: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04究竟何为道 -
凤姜启脾: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说美国.美国倒底是什么样?如果去过的话,就会说,如何如何,但没有去过的,始终感觉是不明朗的,再有照片、录相也不行.这个道的概念,也是这样.它是需要实证的.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出家修行,他们就是想真正明白什么是道.只凭文字上说,说千道万,都无法真正明白的.因此,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如何道是可以讲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白云区17390888540: 《老子》为何又称《道德经》?道”与“德”分别指什么? 希望有自己的观点 别长篇复制网上的 -
凤姜启脾: 老子是作者,又分道篇、德篇,道为体,德为用.

白云区17390888540: 道德经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
凤姜启脾: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问自然,“道”为何物?直教贤圣魂牵.从公元前500年前的春秋战国,直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两千五百年多年来,老子的“道”牵扯了太多往圣先贤的心灵,版本数百个,注译千万人,真不愧万经之首,...

白云区17390888540: 谁能真理解.《道德经》中的道!道为何意,何为名 -
凤姜启脾: 对于道,历来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我看了一点资料,在此提出一点浅显的看法,多为谬论,希望交流下看法.道是宇宙的起源,老子称为无,无能生一,一为整体,分开为二,即所谓人世的阴阳,正邪,成败,得失,多少等对立之物,本来相互平衡,但二生三,就有了对比之后多出来的或少出来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得到多少,失去多少,有了对比就有了争夺,有了争夺就有了纷芜的世事,所以有了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之说.而对道的追求就成了对终究的追求,故道为万物生之终究.对于名的提问我没有更多的见解,但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白云区17390888540: 何为道?道德经的道
凤姜启脾: 这部数千言的著作主要说的是道和德的关系、表现,所以被后人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总称为道德经,一说是道经在前,一说古本是德经在前.其实二者是互为体用,不可分离.道是一切精神本质的起源和基础,德是道的具体化现和应用,没有道的理解就不会有德的化现,没有德的培养训练也不可能认识大道的自然无为.所以说道为德之基,德为道之用.单独谈任何一面都会造成道或德的缺失.

白云区17390888540: 老子的《道德经》何为“道”? -
凤姜启脾: 道 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就是"道".何为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如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之母.无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

白云区17390888540: 老子的《道德经》何为“道”?
凤姜启脾: 在我国民间,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关于他有很多神话传说. 老子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五千余言的《老子》.《老子》分《道经》、《德经》,合称《道德经》

白云区17390888540: 什么是道? -
凤姜启脾: 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道德经》中的“道” “道”字见于道家最早的著作《道德经》. 不可言说 《道德经》第一章一开始就...

白云区17390888540: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
凤姜启脾: 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

白云区17390888540: 《道德经的奥秘》05究竟何为道 -
凤姜启脾: 《道德经的奥秘》04究竟何为道(曾仕强) 这里有视频---------------------------------------------------------- 您好,答题不易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