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作者&投稿:隆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

帛书甲本《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楚简本都要早,而且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揭示了老子淳德归道的本义,是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的真本,称为《德道经》。而汉以后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顺序,称为《道德经》。 这里面有什么区别呢?

谈点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批判。 道,是指宇宙、自然、社会、生命中本来存在的规律。这些规律的存在是先验的,不以个体认知的程度而转移。道就好比道路,本来就存在的。即使所有人都没有去行走,但是道仍然存在于自己本来的位置。 德即得。是指生命个体对道的感知、理解、体验、探索的过程。 道是普遍存在的,而德是不同生命个体独特体验的结果。不同的生命个体因为生存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等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对道的理解不一样。 如黄河之水东流到海,但在河套地区却看到向北流、向南流的现象。不同人对黄河的感知就可以有差异性。尽管黄河总是如此,但是不同人认知所得却可以不同。这里面的差异只说明不同个体对道认知的境界和层次。每个个体只能理解有限的道。因为道可道、非常道。 求道的过程就是德。可以是前人经验的继承,也需要生命个体自己去实践、体验、思考、探索。如果不继承前人已知的道(经验),凡事都要亲历。那么因为生命的苦短和脆弱,就只能够在低层次上对道进行探索和体验。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大体如此。而一味的只啃故纸堆、做书虫,没有自己的亲历亲为,这样的道不过纸上谈兵尔。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求道的过程也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道有不同的层次,随着生命个体的不断探索而逐渐显现。 道是先天存在的,不以个体是否得道而转移.例如每个细胞中都有DNA.其上有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且地球上已知的生物都具有相同的一套遗传密码.这个事实和生命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类也就是最近三四十年才了解一些皮毛.但是这个遗传规律(道)并不因为人类不知道(德)而消失. 德就是求道的过程,不同个体对道的认知层次是不同的。一种道,被个体认知越多,这种道的实践影响就越大,德对道的发展也越大。即老子所言:非道宏人,人能宏道。就好象大家都走这条路,这条路就从崎岖小路变成了康庄大道。 越是高层次的道,求到的人越少(德)。如相对论,到现在都还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但是这个道总是存在的。 以上讨论了道与德的定义,下面就道德和德道的关系,谈点看法。 在上古,没有文字、没有语言。前人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很难传给后代.每一个个体都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认识道.古猿人和猿等哺乳动物没有本质区别.认识世界只有一些先天性的行为和模仿、印随、条件反射等后天行为.因此,对道的理解和现在的动物差不多.这个时候应该是先德然后道.是标准的《德道经》时代.
人类在有了语言和文字以后,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前人求道的结果可以通过文字、语言的形式向后人传递.特别是在掌握了独特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后,人类求道的能力大为提高。德也达到了生命形式的最高境界。这个时代的人类求道就有了两种方式.继承前人的道---由道到道.先实践再总结---由德到道.

在老子以前,人类虽然有一定道的积累,但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毕竟很肤浅,老子说道”玄之又玄”,因此,古人强调德道是对的.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验道。也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因为道玄之又玄.古人特别强调由德求道.因此重德甚于道,德前而道后.是为《德道经》。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由夏商到战国,中国的文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道.于是就有人提倡绝圣弃智,把一些科学的探索和精美的技术斥为奇技淫巧.只是在诸侯争霸的时代,由于现实斗争的需要,这种思想表现不是很突出. 到了大一统的时代,特别是独尊儒术以后.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对百姓的探索精神进行阉割和打压,只要能够让百姓听话,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对已知的真理都要掩盖,更不主张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包括对老子<德道经>的篡改,都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 把<德道经>改为<道德经>有这样一些危害. 《德道经》强调以德为主.作为个体的人更多的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悟、验证、探索道的本源。把道看成开放的、无限、发展、持续的规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和真理的无穷,是进取的人生态度。即人能宏道。

《道德经》更多强调对前人经验的继承。于是道变成了有限、僵化、静止的规律。以此指导的人生强调对前人的道僵化的继承,墨守成规。教育学生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主张对前人的批判和发展。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 道与德的关系,可以有先德后道、先道后德、道道德德、德德道道、道德道德、德道德道、道德道、德道德等多种方式,在屈折反复中发展和提高。 《德道经》或者是《道德经》的选择,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和方法。让进取、发展、开放、持续的《德道经》恢复其本来面目吧!

帛书甲本《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楚简本都要早,而且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揭示了老子淳德归道的本义,是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的真本,称为《德道经》。而汉以后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顺序,称为《道德经》。

这里面有什么区别呢?谈点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批判。
道,是指宇宙、自然、社会、生命中本来存在的规律。这些规律的存在是先验的,不以个体认知的程度而转移。道就好比道路,本来就存在的。即使所有人都没有去行走,但是道仍然存在于自己本来的位置。
德即得。是指生命个体对道的感知、理解、体验、探索的过程。
道是普遍存在的,而德是不同生命个体独特体验的结果。不同的生命个体因为生存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等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对道的理解不一样。
如黄河之水东流到海,但在河套地区却看到向北流、向南流的现象。不同人对黄河的感知就可以有差异性。尽管黄河总是如此,但是不同人认知所得却可以不同。这里面的差异只说明不同个体对道认知的境界和层次。每个个体只能理解有限的道。因为道可道、非常道。
求道的过程就是德。可以是前人经验的继承,也需要生命个体自己去实践、体验、思考、探索。如果不继承前人已知的道(经验),凡事都要亲历。那么因为生命的苦短和脆弱,就只能够在低层次上对道进行探索和体验。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大体如此。而一味的只啃故纸堆、做书虫,没有自己的亲历亲为,这样的道不过纸上谈兵尔。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求道的过程也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道有不同的层次,随着生命个体的不断探索而逐渐显现。
道是先天存在的,不以个体是否得道而转移.例如每个细胞中都有DNA.其上有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且地球上已知的生物都具有相同的一套遗传密码.这个事实和生命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类也就是最近三四十年才了解一些皮毛.但是这个遗传规律(道)并不因为人类不知道(德)而消失.
德就是求道的过程,不同个体对道的认知层次是不同的。一种道,被个体认知越多,这种道的实践影响就越大,德对道的发展也越大。即老子所言:非道宏人,人能宏道。就好象大家都走这条路,这条路就从崎岖小路变成了康庄大道。
越是高层次的道,求到的人越少(德)。如相对论,到现在都还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但是这个道总是存在的。

以上讨论了道与德的定义,下面就道德和德道的关系,谈点看法。

在上古,没有文字、没有语言。前人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很难传给后代.每一个个体都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认识道.古猿人和猿等哺乳动物没有本质区别.认识世界只有一些先天性的行为和模仿、印随、条件反射等后天行为.因此,对道的理解和现在的动物差不多.这个时候应该是先德然后道.是标准的《德道经》时代.
人类在有了语言和文字以后,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前人求道的结果可以通过文字、语言的形式向后人传递.特别是在掌握了独特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后,人类求道的能力大为提高。德也达到了生命形式的最高境界。这个时代的人类求道就有了两种方式.继承前人的道---由道到道.先实践再总结---由德到道.
在老子以前,人类虽然有一定道的积累,但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毕竟很肤浅,老子说道”玄之又玄”,因此,古人强调德道是对的.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验道。也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因为道玄之又玄.古人特别强调由德求道.因此重德甚于道,德前而道后.是为《德道经》。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由夏商到战国,中国的文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道.于是就有人提倡绝圣弃智,把一些科学的探索和精美的技术斥为奇技淫巧.只是在诸侯争霸的时代,由于现实斗争的需要,这种思想表现不是很突出.
到了大一统的时代,特别是独尊儒术以后.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对百姓的探索精神进行阉割和打压,只要能够让百姓听话,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对已知的真理都要掩盖,更不主张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包括对老子<德道经>的篡改,都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


把<德道经>改为<道德经>有这样一些危害.
《德道经》强调以德为主.作为个体的人更多的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悟、验证、探索道的本源。把道看成开放的、无限、发展、持续的规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和真理的无穷,是进取的人生态度。即人能宏道。
《道德经》更多强调对前人经验的继承。于是道变成了有限、僵化、静止的规律。以此指导的人生强调对前人的道僵化的继承,墨守成规。教育学生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主张对前人的批判和发展。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

道与德的关系,可以有先德后道、先道后德、道道德德、德德道道、道德道德、德道德道、道德道、德道德等多种方式,在屈折反复中发展和提高。
《德道经》或者是《道德经》的选择,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和方法。让进取、发展、开放、持续的《德道经》恢复其本来面目吧!

《道德经》与《德道经》区别为:时代不同来源、不同、顺序不同。《道德经》与《德道经》都包含《德经》和《道经》,都是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一、时代不同

1、《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2、《德道经》:《德道经》是近代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二、来源不同

1、《道德经》:《道德经》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2、《德道经》:《德道经》由熊春锦先生以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为底本,以帛书乙本和郭店楚简出土的竹简本为校本,广泛考证石刻本、河上公本、龙兴碑本、王弼本等之优劣,查证原貌,澄清流弊,恢复了《老子》“德经”为上“道经”为下的原旨,编纂翻译而成的书籍。

三、顺序不同

1、《道德经》:《道德经》的顺序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

2、《德道经》:《德道经》的顺序为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道德经》与《德道经》区别为:时代不同来源、不同、顺序不同。《道德经》与《德道经》都包含《德经》和《道经》,都是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一、时代不同

1、《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2、《德道经》:《德道经》是近代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二、来源不同

1、《道德经》:《道德经》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2、《德道经》:《德道经》由熊春锦先生以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为底本,以帛书乙本和郭店楚简出土的竹简本为校本,广泛考证石刻本、河上公本、龙兴碑本、王弼本等之优劣,查证原貌,澄清流弊,恢复了《老子》“德经”为上“道经”为下的原旨,编纂翻译而成的书籍。

三、顺序不同

1、《道德经》:《道德经》的顺序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

2、《德道经》:《德道经》的顺序为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均出自老子,与其附庸是博大精深,还不如真的太深奥听不懂,
我的个人意见是,道德经仅阐述人世伦常,真理,
而德道经更准确的说乃是老子个人寻其道而悟道的一个经验心得吧。
区别嘛,一个为世人说道,一个则道出己道,
联系就必然的了,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得道而出《德道经》,
《德道经》出而告天下人其道出《道德经》
俺理解力有限,可能说的还是肤浅吧,仅供参考,

道德经是给那些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人念的,德道经是给那些积德修道的人看的,有助他们得道.
性质不一样,档次也不一样,服务人群更不一样了

《德道经》即老子道德经的古版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内涵上的区别。《道德经》仅阐述人世伦常以及真理,而《德道经》是老子个人寻其道而悟道的一个经验心得。2、时间上的区别。《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在春秋战国晚期时期完成的。《德道经》也是老子所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早期完成的。联系:1、两者都...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道德经》与《德道经》区别为:时代不同来源、不同、顺序不同。《道德经》与《德道经》都包含《德经》和《道经》,都是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一、时代不同 1、《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2、《德道经》:《德道经》是近代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德道经与道德经区别
《德道经》与《道德经》的区别如下:1、文本顺序不同:《德道经》的文本结构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而《道德经》则相反,将《道经》置于首位。2、哲学思想不同:《德道经》强调个人在追寻“道”过程中的感知和体验,即“德”是求道的过程,而《道德经》则更侧重于对“道”的理解和遵循...

德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
1、翻译方式不同:德道经和道德经称呼不同,是因在不同的翻译版本中,有些将其称为《德道经》或者《德经》,强调了德的概念。而大多数翻译版本将其称为《道德经》,强调了道的概念。这种翻译方式更突出了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在道家思想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原则对于实现和谐社会的作用。2...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道德经》和现今世传本《道德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所以才称为《德道经》,是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本古老的手抄本为基础的,也是现今最古老的版本,但应该不是原著,只是相比现今的世传本更贴近老子原著思想而已。《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

《德道经》与《道德经》有什么区别?
在老子以前,人类虽然有一定道的积累,但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毕竟很肤浅,老子说道”玄之又玄”,因此,古人强调德道是对的.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验道。也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因为道玄之又玄.古人特别强调由德求道.因此重德甚于道,德前而道后.是为《德道经》。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由...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答:道德经是给那些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人念的,德道经是给那些积德修道的人看的,有助他们得道. 性质不一样,档次也不一样,服务人群更不一样了

为什么有的道德经版本,称为《德道经》?
写本,多以《德经》为上卷,《道经》为下卷,不分章,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上下二卷(《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次序不同。70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德道经》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经》上,《道经》下。

请告知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为什么?请尽量...
《德道经》的确定,是因为马王堆帛书的出土,而更让我们想起了《韩非子》解老与喻老“先解德经后道经”的顺序。而考虑到这个墓葬的历史背景,是在汉初盛行黄老之道的时期。所以有文章这样说,《德道经》可能是法家以及黄老时期修改的排序,以有利于其学说的阐发;而《道德经》却很可能是原来的面貌,...

据说《道德经》应该是《德道经》,德经在前,未知真假?
的确 古墓出土的是德篇在前 道篇在后 不过 还是叫道德经 不然 名字改的很难听,,,

任城区18781098472: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
类到瑞琦: 天下第一篇训释老子的论文谓“韩非子·解老”.在那里,章节的次序恰与帛书本老子同,即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据此可测,战国时期的老子应该是与今天通行本不同的古本,而它可能就是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原本“德道经”.史记出现后,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由此看,司马迁当年读到的老子文本才是后人所谓的“道德经”. 以道德经理解天下,则有天不变道亦不变之理,这“道”不免有几分堕入僵化的危险;以德道经理解天下,则更容易还原老子淳德归道的本义,令思想的源泉生生不息:修德近道,是谓德道(得道). - 一者归纳(道得),一者演绎(得道);似乎还是选择后者,既不唯色更不唯空,给后人更多开放和活力的空间好些.

任城区18781098472: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
类到瑞琦: 都是指思想核心.《道德经》既.《老子》最初又名《德道经》,书中的内容顺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与后世的《老子》是不同的. 详细请看下面网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taoist/gydjyjzdjggjwt.htm

任城区18781098472: 道德经如何区分道经和德经? -
类到瑞琦:[答案] 老子的一、四、六、十一、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五十一,共十四章,重在论道,可以看成是道经,其余的内容,是在道的基础上,阐释的治国修身思想,可以看作德经.

任城区18781098472: 到底是《德道经》,还是《道德经》,孰是孰非 -
类到瑞琦: 是《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任城区18781098472: 老子一书称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
类到瑞琦: 帛书甲本《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楚简本都要早,而且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揭示了老子淳德归道的本义,是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的真本,称为《德道经》.而汉以后的版本是道篇在...

任城区18781098472: 德经与道经何时才改为道德经? -
类到瑞琦: 你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老子》最初又名《德道经》,书中的内容顺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与后世的《老子》是不同的.后世的《老子》,如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等,均名《道德经》,其文是《道经》在前,《...

任城区18781098472: 到底是《德道经》还是《道德经》?
类到瑞琦: 你好,是道德经 也从来没有过改动、从古之今一直如此、望采纳

任城区18781098472: 道德经 为什分为道经和德经 -
类到瑞琦:[答案] 《道德经 》是老子在追寻大道中,逐渐完善的一部经书.也可以看做是老子的修行笔记.老子追求道的力量.并在自己获得神奇的能力后,领悟到了人和宇宙的关系.领悟到了 万物一体的本质.所以 老子将后部经书 统一 命名为《德...

任城区18781098472: 有关德道和道德的讨论
类到瑞琦: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 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